收藏 分销(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56353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Tel:027-87158992ENGLISH SQUARE摘 要 步入新时期后,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关注英语教学的工具性,也要注重其人文性,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困境,并总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路径中图分类号 H3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167(2024)07-0104-0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 彭 敏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但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侧重

2、于语法、语言方面的教学,而忽视了文化方面的渗透。单一的传输方式致使学生长期以来接触的主要是西方文化内容,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这无形中带来了跨文化交流障碍。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深化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从“生产性双语”角度来看,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并推动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之间的互动和结

3、合。实践证明,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可以加深学收稿日期:2023-8-2生对于各类文化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二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就是“拿出来”和“送出去”,这要求学生在交际时不仅要尊重他人,还要能够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这对于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有效抵御西方负面文化的入侵,并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职责,加深对英语学习的理解,通过跨文化

4、交际活动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四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易于接受外来文化。英语课程本身与西方文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忽视了正确引导,可能导致学生盲目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大学生肩负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随着多元文化交流日益频作者简介:彭敏,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1052024年3月(总第259期)英语广场繁,高校和英语教师需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李丹阳,2023)。五是助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有助于带动全域旅游

5、产业的发展。具备优秀文化素养特别是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旅游从业者能够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服务,可使更多外国游客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互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实现互信,文化理解和文化沟通是关键。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还能够助推相关产业的发展。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困境2.1 教材方面:西方文化为主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教材是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一内容的基础,然而,当前部分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内容以西方国家文化为主,过多地宣传西方科技成果、文化观及价值观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

6、维产生了影响。英语作为人文类学科,教材中注重文化内容本身是合理的,学生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和英语语言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学习英语并不意味着学生要忽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学生应当主动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对比学习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教材中有大量西方文化内容,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这导致学生在向他人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不知道如何开口和表达,“中国文化失语”等问题普遍存在(尹红,2023)。2.2 理念方面:教学理念的偏差目前,各高校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留出了大量时间让学生学习英语。同时,学生在校期间也希望能够通过各类英语等

7、级考试,他们本身对英语学习就存在一定的压力。在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会在课堂上侧重讲授西方文化的内容。部分教师所选的资料也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得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相对较少,进而导致一些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和西方节日更为了解,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英语教学理念的偏差有着密切关系。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3.1 调整教材内容,增加传统文化3.1.1 合理补充教材内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侧重介绍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名人,呈现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

8、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节日等。教师通过引入这些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基于这种差异来开展演讲、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讲述关于“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的讨论,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深入分析象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元素,如大熊猫、长城、四大发明等;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查找资料并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象征元素,引导学生分析中西方文化在这些象征元素上的差异。3.1.2 制作相关影像资料为了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中西

9、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生动的微课视 Tel:027-87158992ENGLISH SQUARE频、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文化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杨馨,2023)。例如,教师可将中国古代的传统习俗、长城、兵马俑、四大发明等元素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深化学生的理解;还可播放国外经典纪录片,如BBC的Spring Festival等,这类纪录片是用西方国家的语言来介绍中国的传统美食和节日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满足他们的跨文化学习需求。教师在制作此类影像资料时应遵循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除了

10、涉及我国优秀的文化经典、传统节日,还应结合本地区的生活方式、习俗等,以体现本区域的民族文化经典。同时,教师还要重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角度深挖具有价值的拓展性教育资源。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内容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3.2 转变思想理念,发挥教师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会直接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思想理念,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2.1 更新教学理念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以讲述语言知识为主,并且教学

11、内容以西方文化为主。教师不仅要关注语言教学任务,还要发挥自身在文化传播上的作用。英语教师应认真研读教学标准,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理解、鉴赏中外文化的机会和平台,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需要有意识地关注中西方文化内容,并根据教材来引入相关知识,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并以身为中华儿女为荣。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才能将其转化为工作动力,并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2.2 提升文化素养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英语教学活动具有直接影响。由于教师在长

12、期学习和教学活动中接触的是英语,他们很容易对本民族文化产生疏远。因此,教师需通过多渠道来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优秀内容,锻炼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各类培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讲座和学习交流会,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3.3 优化教学方法,改善学习条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教学活动与以往的教学模式应当有所区别,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需创新教学方法,除了直接讲述,还可以通过文化实践、文化讨论、文化对比、文化拓展等方式来传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实践就是鼓励学生在课堂或者课外开展跨文化交际、拓展练习的实践方式,如请学生在课后调查本地的文化遗产,并尝

13、试写调研报告。文化讨论就是利用教材中提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来引发讨论,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其批判性思维能力(郑逸梅,2020)。文化对比可有效提高学生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和鉴赏能力。文化拓展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讲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点时,可借助相关的背景材料来进行深度拓展,如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等方式来介绍中国的历史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使英语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增加学生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间。在教1072024年3月(总第259期)英语广场师讲述

14、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点后,学生在课外可通过网络来进行自主拓展学习,还可借助慕课、微课等自主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便利、快捷的自主学习方式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成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定期组织辩论赛、英语知识竞赛、中国经典电影英语配音竞赛等活动,还可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中西方文化论坛、研讨会、交流会等。综上所述,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背景出发,为学生创设具有创造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务场景,以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3.4 进行多维考核,满足学习需求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评价中,教师

15、应关注学生的英语核心能力,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发挥评价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中的作用。为此,教师应采用多维考核的方式,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利用作业和测试实现积极评价作用,还要借助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改善传统文化缺失的情况,教师应在听力、阅读理解、写作中增加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察,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伊琳娜伊力汗,2022)。在每一个板块教学完毕后,教师可在作业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尤其是写作板块,因为写作板块的评价形式多样,主题突出,非常适合用于检验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情况。通过作业和测试,

16、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掌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表达。教师还要借助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反馈学习情况。对于教师而言,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帮助他们精准获取学生学习相关信息,从而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效果。对于学生而言,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调整学习策略。教师不应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表现的唯一指标,而应通过多维度评价方式展现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提供精准支持。4 结语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差异,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

17、容,编写教材辅助资料,更新教育理念,并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文化自觉性,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参考文献1李丹阳.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2023(5):59-62.2杨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4):79-83.3伊琳娜伊力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4):143-148.4尹红.新文科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J.海外英语,2023(3):11-13.5郑逸梅.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有效途径以茶文化为例J.福建茶叶,2020,42(8):176-177.(特约编辑:王梦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