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年级科学下册昼夜交替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地球上有许多地理现象的产生与地球运动密切相关,探究这些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规律使我们学习地球运动的目的。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是地球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和相关规律。 讲授新课: 一、用地球仪演示,并通过学生绘图,探究昼夜交替及晨昏线的判读 师:大家看这个地球仪,当这束光照在地球仪上时,地球上有多大面积被照亮?(1/2)此时地球仪上一半被照亮,另一半处在黑夜中,地球仪中出现了昼夜现象,再拨动地球仪,地球仪上的各点就出现了昼夜交替。 提问:那么,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和昼夜交替现象呢? 回答:由于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当太阳从一侧照射到地球上时,
2、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当地球自转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师:我把大家刚才看到的地球上的某一瞬间的昼夜现象定格下来,这边是昼半球,这边是夜半球,他们之间还有个分界线。现在,大家从地球仪的侧面看地球上的昼夜分布状况,然后将它给绘出来。 师:此时,我们看到A点出现在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上,它此时正看到日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A点会出现一次昼夜的交替。那么,在下一时刻,A?(白天)。那么B点呢?(和A一样)。AB所在的这条线上的各点在下一时刻都将进入白天,它叫晨线。地球上还存在一条昏线了。晨线和昏线共同构成一个经过地心的大圈,叫晨昏线,也叫晨昏圈。 二、晨昏线特点 三、晨昏线的判读 活动:自己动手画二分日时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课堂小结:主要学习了昼夜交替的产生和晨昏线的判读,大家要学会画图。 教后反思:1、导入不够清晰,要有突破点,可以让学生说说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都和哪些因素有关,如地球、太阳等。2、条理不清,知识间的联系不紧密,每个因素和昼夜现象的关系不清晰。可以对每一因素进行逐次假设,如假设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再假设只公转不自转;最后只自转不公转。3、演示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动起来。4、重点不突出,在小节中要有体现。5、内容可以少点,但要思路清晰。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