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D万里悲愁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B.万里悲秋常作客C.人事音书漫寂寥 D.分明怨恨曲中论解析:A项中的百年借指晚年,B项中的万里指远离故乡,C项中的人事指交游,均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而D项中的怨恨指不满与仇恨的情绪,古今相同。4、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看,不是对偶的一项是()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D.万里悲秋
2、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答案:C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百年多病独登台 独留青冢向黄昏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生长明妃尚有村C独留青冢向黄昏 向吾不为斯役D不与秦塞通人烟 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D解析:A副词,独自/副词,只,仅仅;B副词,尚且/副词,还;C介词,对着/副词,从前;D介词,跟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出自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B大厅里摆放着一块天然形成的奇石,形状酷似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真是巧夺天工。C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挪用巨额资金向濒临破产的银行注资。D上大
3、学不是为得到一纸文凭,把它当作求职的敲门砖,而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素养。【答案】B(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4月1日开始,北京大幅提高重点区域停车费,这是继车辆限行、摇号限购政策之后,北京实施的又一“治堵新政”。B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C在连续遭遇本赛季的五连败后,湖人队的处境令人堪忧,如果后两场比赛再失利,湖人队将跌落至西部赛区第四名。D房龙善于用轻松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地理著作,所以他的房龙地理能够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答案】A(B成分
4、残缺,缺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C“连续五连败”搭配不当,“令人”和“堪”成分赘余。D不合逻辑,强加因果,分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8、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
5、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答案:.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9、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C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D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答案】C(“故园心”兼有故国之思、家国之痛之意。)10、
6、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颈联一方面揭示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答案】B(“去”是离开的意思,“紫台”是宫廷。)11、对咏怀古迹(其三)
7、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律,“谐声律,工对仗”是律诗的特点,此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且每联对句都押“un”韵。B首联“赴”字突出三峡两岸群山山势的雄奇,对句中点出昭君村所在地,诗人用高山大川的雄伟气势烘托王昭君。C颔联写王昭君一生的悲剧,颈联写出昭君对汉元帝仅凭图画造成她葬身塞外的怨恨,抒发昭君怀念故土、魂归故国的迫切心情。D诗人借咏昭君村古迹怀念王昭君,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流露出忧伤的情怀。全诗议论精辟,形象鲜明。【答案】D(“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议论精辟”有误。)12、对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主题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写昭君不被汉皇所重,终于葬身塞北的悲剧。
8、B写昭君对汉皇的恨,也寄托了诗人的家国之思。C写昭君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长安汉宫的无限向往。D诗人借昭君的不幸身世,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思。【答案】D13、选出对登高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答案】D(纵、横颠倒)14、下面对登高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常
9、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B本诗第一二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C有人认为本诗第三四句“无边”“不尽”两词多余,其实正是有了这两个词,诗的意境才显得更为广阔深远,气象万千。D诗的最后两句,写外界环境带给作者的艰难苦恨和自身随着年龄增长而白了的头发,使得自己连喝酒的兴致都没有了。【答案】D(“新停浊酒杯”的原因是因为老病。)15、对登高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悲凉的景物融合了诗人心头的悲凉。B诗中“萧萧下”绘落叶之声,“滚滚来”状江浪之势,正衬托诗人宽阔的胸怀。C诗中“万里”与“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呼应,这就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D本诗是一首七律,中间有两联对偶,韵律和谐;每句都是四个节拍,如“风急/天高/猿/啸哀”。【答案】D(“每句四个节拍”错。)1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炼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答案】B(无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