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 烷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教学内容:甲烷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用途;
②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③认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②让学生体会由结构推性质和由性质推结构的过程与方法,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生已有知识顺利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自然衔接,消除学生对高中有机化学的不适应心理,并利用有机化学的入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探索精神;
③渗透实事求是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化学性质。
难点: 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4、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 趣 引 题
媒体展示:
南极冻土融化,释放甲烷,加剧温室效应
观看视频,加强对天然气的认识。
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与人类相关的有机化合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板书】一、甲烷
下面我们以甲烷为例,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回答:甲烷
倾听 回忆自己对甲烷的已有认识。
提出本节学习内容,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甲 烷 的 物 理 性 质 和 存 在 方 式
提出问题
【提问】你了解的甲烷有哪些性质
【板书】甲烷的物理性质
回答: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加深记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做到温故而知新。
引导和教授
【引导】生活中的甲烷
【板书】甲烷的存在方式
根据提示,识图,认知新物质
激发学生思考、研究问题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判断能力。
【图片展示】油田气、坑道气、瓦斯。并逐一介绍性质和相关化学知识
认真聆听,提取相关知识点,做好笔记
培养学生接收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 究 甲 烷 的 结 构 甲 烷 的 化 学 性 质
【提问】 请同学上来尝试写出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结构式。
指出不足并改正
集体写出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让学生尝试写出刚接触的知识,加强其对新知识的记忆能力
【媒体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讲述】
甲 烷 的 成 键 情 况及 空 间 结 构; 这 样 的结 构 对 性 质 的 影 响;甲 烷 的 取 代 反 应 历程。
【板书】 甲烷的空间构型:正四面体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记好笔记。
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甲烷的空间结构,思考甲烷分子的独特构型
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觉,并帮助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本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建立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
【媒体展示】 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讲述】
一般情况下,甲烷不与酸、碱反应
【提问】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
【强调】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必须用“→”连接,一般不用“=”。
观看,判断反应是否进行
得出结论,甲烷具有稳定性
上台写出方程式并配平
参与教学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加强起着记忆的作用
课 堂 小 结
【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甲烷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质中,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
2、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结构模型
3、甲烷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独立思考,系统化本节知识。
领悟,完成笔记整理。
学习方法渗透,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明确结论,紧扣目标,知其所以然。
知识延伸
【作业】
思考完成
巩固课堂知识,及时反馈。
6、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有机物的开端,以最简单的物质引领学生进入有机化学的世界。在引入课题时,播放了甲烷加剧温室效应的新闻视频,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意义,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式进入课题后,关键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以及培养其建立模型的空间思维能力,体现在本节课上便是甲烷空间构型的建立。通过探究、模型展示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通过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空间结构等概念较为迷惑,须课后通过练习强化。
在研究甲烷的化学性质时,用了视频片段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反应的过程,但是其具体实施过程还不能够完全让学生参与进来,所以还需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再设计,以达到学生最大程度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7、板书设计:
一、甲烷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气体
2、密度小于空气
3、极难溶于水
二、甲烷的存在方式:
油田气、可燃冰等等
三、甲烷的元素组成与分子结构:
分子式:CH4 电子式: 结构式:
点燃
四、甲烷的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
甲烷的可燃性CH4+2O2 CO2+ 2H2O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