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河北省冀州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C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
2.在元素周期表这哪个区域寻找新的催化剂和制造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A.碱金属 B.周期表右上角非金属元素
C.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D.过渡元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制造火箭、飞机的钛、钼等元素)大多属于过渡元素,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元素的性质、位置以及用途
【名师点晴】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近的元素性质相似,因此人们可以在元素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研究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锗、硅、硒等),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制造火箭、飞机的钛、钼等元素)。该题题目难度不大,属于周期表的应用问题,注意把握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3. 15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4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A.13C与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是同一种物质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13C与15N的中子数分别是13-6=7和15-7=8,A错误;B.13C属于核素,与C60不是同一种物质,B错误;C.15N与14N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本题,二者互为同位素,C正确;D.15N的核外电子数是7个,中子数是15-7=8,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核素组成的有关判断与计算
【名师点晴】掌握核素的表示方法以及组成核素的几种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答的关键。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另外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4.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热态水气化 B.Al和Fe3O4的反应
C.浓硫酸的稀释 D.Ba(OH)2·8H2O和NH4Cl(固体)混合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判断
【名师点晴】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C,注意不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均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的放热或吸热不能称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5.下列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S2-结构示意图:
C.NH4Cl的电子式: D.CO2的电子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次氯酸的电子式为,A称为;B.S2-结构示意图为 ,B正确;C.NH4Cl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C错误;D.CO2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判断
6.以下化合物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键的是
A.NaOH B.Na2O2 C.MgCl2 D.H2O2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键判断
【名师点晴】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称为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需要注意的是: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不一定形成离子键,例如AlCl3中Al—Cl键为共价键;另外非金属元素的两个原子之间一定形成共价键,但多个原子间也可形成离子键,如NH4Cl等。再就是并不是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稀有气体分子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中无化学键。
7.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B. C. D.
硅太阳能电池 锂离子电池 太阳能集热器 燃气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A错误;B、锂离子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错误;C、太阳能集热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C错误;D、燃气灶是把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能量的转化形式的判断
8.下列微粒中,与甲烷分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的是
A.H2O B.HCl C.NH4+ D.OH-
【答案】A
考点:考查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计算
9.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烷烃具有性质的是
A.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 B.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C.都难溶于水 D.通常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烷烃只有C和H两种元素组成,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不符合题意;B、烷烃能与卤素单质的蒸汽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但和溴水不能发生反应,B符合题意;C、烷烃难溶于水,C不符合题意;D、烷烃通常不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考点:考查烷烃的性质
10.下列物质的分子中,属于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A.CCl4 B.CHCl3 C.CH2Cl2 D.CH3Cl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四氯化碳是正四面体结构,A正确;三氯甲烷是四面体结构,由于碳氢键和碳氯键不同,因此不是正四面体结构,B错误;C、二氯甲烷是四面体结构,由于碳氢键和碳氯键不同,因此不是正四面体结构,C错误;D、一氯甲烷是四面体结构,由于碳氢键和碳氯键不同,因此不是正四面体结构,D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甲烷四面体结构判断
11.分子量为58的烷烃一氯代物共有几种
A.2 B.3 C.4 D.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烷烃的通式为CnH2n+2,则分子量为58的烷烃中n=,即是丁烷,丁烷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二者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均是两种,所以其一氯代物共有2+2=4种,答案选C。
考点:考查烷烃分子式和同分异构体判断
12.下列性质可以证明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名师点晴】该题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根本区别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不能根据溶解性、电解质溶液酸碱性及导电能力强弱判断离子化合物,也不能根据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判断。
13.实验室有下列各组反应物,放出氧气速率油快到慢排列正确的是
①0.2mol/L的H2O2溶液,25℃
②0.2mol/L的H2O2溶液,MnO2,25℃
③0.2mol/L的H2O2溶液,35℃
④0.2mol/L的H2O2溶液,MnO2,35℃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④ D.④②③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对于H2O2生成氧气的反应,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加入催化剂等,都可增大反应速率,则②④与①③相比较,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较快,②与④相比较,④温度较高,则反应速率最大,②次之;①与③相比较,③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则①反应速率最小,故反应速率大小顺序为④②③①,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名师点晴】该题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理解掌握。
14.铅蓄电池的两极分别为Pb、PbO2,电解质溶液为H2SO4,工作时的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bO2为正极被氧化 B.溶液的pH不断增大
C.SO42-只向PbO2处移动 D.消耗1mol H2SO4时转移2mol电子
【答案】B
考点:考查铅蓄电池的有关判断
15.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正极产生气泡,负极变细,符合这种情况的是
A.正极Cu,负极Al,S为浓HNO3
B.正极Ag,负极Al,S为NaOH
C.正极Ag,负极Cu,S为浓HCl
D.正极Zn,负极Cu,S为H2SO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正极产生气泡,析出气体,负极变细,说明电极本身发生氧化反应而被消耗,则A、浓HNO3中铜比铝活泼,所以负极是铜,A错误;B、负极Al放电生成鍽铝酸根离子,正极生成氢气,所以产生气泡,符合题意,B正确;C、正极Ag,负极Cu,S为浓HCl,不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C错误;D、锌比铜活泼,所以是锌是负极,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原电池知识
【名师点晴】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注意把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是解答的关键,题中易错点为A,注意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的性质。判断电极时,不能简单地依据金属的活泼性来判断,要看反应的具体情况,如:A.Al在强碱性溶液中比Mg更易失电子,Al作负极,Mg作正极;B.Fe、Al在浓HNO3中钝化后,比Cu等金属更难失电子,Cu等金属作负极,Fe、Al作正极。
16.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
A.氯化钠(固体) B.硝酸钠溶液 C.Na2SO4溶液 D.碳酸钠溶液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名师点晴】该题为高频考点,把握氢离子的浓度及物质的量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选项B为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的强氧化性,题目难度不大。
17.反应2SO2+O22SO3,经过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 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2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A.0.1s B.2.5s C.5s D.10s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氧气是0.2mol/L,则这段时间是0.2mol/L÷0.02mol·L-1·s-1=10s,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计算
18.同周期IA和IIIA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不可能为
A.2 B.12 C.18 D.26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同周期ⅠA和ⅢA族两种元素:1、2、3周期:短周期没有过渡元素所以核外电子数的差值为2;4、5周期:有过渡元素所以核外电子数的差值为12;6、7周期:有过渡元素(还有f区得镧、锕系)所以核外电子数的差值为26,答案选D。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9.元素R有如下反应:RO3—+5R-+6H+=3R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R位于周期表中第ⅤA族 B.RO3—中的R只能被还原
C.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D.每反应消耗1 mol RO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的位置和性质判断
【名师点晴】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分析R元素的化合价,并根据R的原子结构来分析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元素的性质来分析判断,因此明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及离子反应中电荷守恒来判断出R的最低化合价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根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易错选项是A。
20.某元素X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A.H2XO3 B.H2XO4 C.HXO D.HXO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某元素X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最低价是-2价,所以X的最高价是+6价,因此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主族元素化合价判断
【名师点晴】掌握主族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依据是解答的关键,①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且等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O除外),其中氟无正价。②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绝对值之差为0、2、4、6的主族元素分别位于ⅣA、ⅤA、ⅥA、ⅦA族。
21.反应A(g)+3B(g) 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V(A)=0.15 mol/(L·min) B.V(B)=0.04mol/(L·s)
C.V(C)=0.03 mol/(L·s) D.V(D)=0.4mol/(L·min)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都用物质B表示反应速率,则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四个选项分别是[mol/(L·min)]0.45、2.4、2.7、0.6,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反应速率大小比较
【名师点晴】明确反应速率的意义及计算依据是解答的关键。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
22.用导线将Fe和Cu连接置于同一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c(H+)逐渐增大
B.SO42—向正极移动
C.正、负极附近c(H+)基本不变
D.Fe片、Cu片同时冒出气泡,则说明Zn片不纯
【答案】D
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2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④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
⑤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D,同时生成2n mol A
⑥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同时生成n mol D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名师点晴】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24.如图,有关零排放车载燃料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通入H 2 ,发生还原反应
B.负极通入H 2 ,发生还原反应
C.总反应式为2H2 +O2=2H2O
D.导电离子为质子,且在电池内部由正极定向移向负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负极通入H 2,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B.负极通入H 2,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C.总反应式为2H2 +O 2=2H2O,C正确;D.导电离子为质子,且在电池内部由负极定向移向正极,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氢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的知识。
25.25℃时某气态烷烃与O2混合充入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又恢复至25℃,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1/3,再经NaOH溶液处理,容器内几乎成为真空。该烃的化学式为
A.CH4 B.C2H6 C.C3H8 D.C4H10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名师点晴】该题难度中等,明确反应前后压强的变化以及讨论计算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易错点为根据燃烧的进行计算,注意认真体会和理解。
26.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C5的烷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欲改用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石油气进入量
B.减小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入量
C.减小空气进入量,减小石油气进入量
D.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由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可知,天然气燃烧时,反应物微观粒子个数比是:1:2,液化石油气燃烧时,反应物微观粒子个数比是:1:5,所以同体积的两种燃气,液化石油气耗氧量多,把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改用液化石油气为燃料时,需要加大空气的量,减少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答案选A。
考点:考查有机物燃烧计算与应用
27.已知aAn+、bB(n+1)+、cCn-、dD(n+1)-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D>C B.原子序数a>b>c>d
C.离子半径D>C>B>A D.金属性B>A,非金属性D>C
【答案】A
考点:考查位置结构性质关系及应用
28.下列物质属于同系物的是
A. B.CH3CH2Cl和CH2ClCH2Cl
C.C2H6和C5H12 D.CH3CH2OH和CH3C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称为同系物。A、二者是同一种物质,A错误;B、二者含有的氯原子个数不同,不能互为同系物,B错误;C、二者均是烷烃,互为同系物,C正确;D、二者是不同类别的有机物,结构不相似,不能互为同系物,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同系物判断
【名师点晴】关于同系物的判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同系物必然符合同一通式,但符合同一通式的不一定是同系物;其中符合通式CnH2n+2且碳原子数不同的物质间一定属于同系物。(2)同系物必为同一类物质。(3)同系物分子间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化学式不可能相同。(4)同系物组成元素相同。CH3CH2Br与CH3CH2CH2Cl虽C、H原子数相差一个CH2原子团,又都符合CnH2n+1X的通式,同属一卤代烃,但因卤素原子不同,即组成元素不同,故不是同系物。(5)同系物结构相似但不一定完全相同。
29.在过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a中同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下列各图中表示其产生氢气的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A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0.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104
66
主要化合价
+2
+3
+6、+4、-2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元素的金属性 X<Y
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3
C.Y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种是强酸
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元素位置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及应用
【名师点晴】该题目难度中等,从原子半径的变化和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入手寻求突破,正确把握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第Ⅱ卷(非选择题)
31.A、B、C、D、E、F六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B的氢化物与F的氢化物可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Y, 且B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D、E、F 3种原子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 且这3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皆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1)B单质的结构式为 。
(2)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X的形成过程 。
(3)化合物Y的化学式为 ,A2C2的电子式为
(4)D、F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N≡N (2)(3) ;
(4)OH-+H+=H2O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
32.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mL 5% H2O2溶液,各滴入2滴等浓度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②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 5% H2O2溶液和5mL 10% H2O2溶液
试管A、B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①的目的是 。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 (用实验中提供的试剂)。
(4)对于H2O2分解反应,Cu2+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
②定量分析: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 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H2O2 2H2O+O2↑ (写成MnO2不给分)(2分)
(2)研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2分)
(3)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 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mol/L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2分)(4)① 溶液中气泡产生的速率(2分);排除Cl— 的干扰(或 排除了阴离子的不同带来的干扰,合理即可)(2分) ② 收集40mL气体所需的时间(2分)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等
33.Ⅰ.将反应2Fe3++Cu=2Cu2++2Fe2+设计成原电池,正极反应为 ,10min内该电池向外提供0.1mol电子,则正极材料与负极材料的质量差为 g,(假设刚开始时,两电极的质量相等)。
Ⅱ.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的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式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该水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式 。
【答案】Ⅰ、 Fe3+ + e— =Fe2+;3.2 II、2Ag +2Cl——2e—=2AgCl 5MnO2 + 2e—=Mn5O102—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判断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名师点晴】掌握原电池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正负极判断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正极上得电子,阴离子一般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电极反应式书写,先写化合价变化的物质以及得失电子数,然后根据所给条件配平其他,也可以用总电极反应式减去简单的电极反应式,但要注意还原剂不出现在正极上,氧化剂不出现在负极上,尤其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以及是否是熔融态。
34.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有一种用CO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 CO2(g)+3H2(g)CH3OH(g)+H2O(g)。某科学实验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实线所示a,b,c,d括号内数据表示坐标。
(1)0-a,a-b,b-c,c-d四段中,平均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 ,该时间段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2)a点正反应速率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逆反应速率。
(3)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 ;反应前后容器内的压强比是 。
【答案】(1)0—a; 1mol/(L min); (2)大于 (3)33.3 % 或 33.33% 7∶5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图像分析以及有关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