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27 欧姆定律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8邵阳)已知R1:R2=2:3,将它们接在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的电路中,闭合S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及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AI1:I2=3:2 U1:U2=1:1 BI1:I2=3:2 U1:U2=3:2 CI1:I2=2:3 U1:U2=1:1 DI1:I2=1:1 U1:U2=2:3 【分析】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由I=即可求出电流之比。 【解答】解:因为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因此将它们并联在同一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1;故BD错误; 由I=可得:电流之比: =,故A正确,C错误。 故选:A。 2(2018乐山)一
2、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其电阻值为R,将其剪成相等的两段后,再进行并联,则并联后的电阻值为() A2R BR C D 【分析】不考虑温度影响,在导体材料一定时,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解答】解:一根粗细均匀,电阻值为R电阻丝截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则每段长度变为原来的,再把得到的两段并联起来使用,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 所以阻值变为原来的,即R。 故选:D。 3(2018兰州)有两个可变电阻,开始时阻值相等,都为R,现将其中一个电阻的阻值增大,将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减小,则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将() A一定大于R B一定等于R C一定小于R D以上结果都有可能 【分析】根据并联电路总电阻
3、与支路电阻的关系进行分析,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解答】解:因为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支路电阻倒数之和,所以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电阻值,即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小于较小电阻的阻值,故选项C正确。 故选:C。 4(2018临沂)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A,A2的示数为0.3A,电阻R2的阻值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0.5A B电源电压为5V C电阻R1的阻值为15 D若断开开关S2,电流表A1示数变大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A2测R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1测干路的电流;开关S1控制整个电路,开关S2控制电阻R1; 根据
4、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电阻R1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1的阻值,若断开开关S2,只有R1支路的电流,判断出电流表A1示数的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A2测R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1测干路的电流;开关S1控制整个电路,开关S2控制电阻R1; 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通过电阻R1的电流: I1=II2=0.5A0.3A=0.2A,故A错误; 又因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故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的电压: U=U2=I2R2=0.3A10=3V,故B错误; 电阻R1的阻值: R1=15,故C
5、正确。 若断开开关S2,电流表A1只测量R2的电流,电流表A1示数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5(2018呼和浩特)早在19世纪2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就对导体中电流,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导体而言,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并于1827年在动电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S=E(S表示导体中的电流;E表示导体两电压;表示导体对电流的传导率,简称电导率)。关于这一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不同的导体,给它们两端加相同的电压,通过的电流与导体的电导率成反比 B对于不同的导体,如果通过的电流相同,电压与导体的电导率成正比 C
6、电导率反映的是导体对电流的导通作用 D电导率的大小是由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决定的 【分析】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解答】解: 由题知,导体中的电流S与导体两电压E成正比,即S=E,表示电导率; A、由S=E可知,在电压相同时,通过的电流与导体的电导率成正比,故A错误; B、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所以电压与导体的电导率无关,故B错误; C、由S=E知,电压E一定时,通过的电流S与电导率成正比,所以电导率反映的是导体对电流的导通能力,故C正确; D、电导率是导体对电流的传导率,电导率是导体本
7、身的一种性质,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6(2018宿迁)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先闭合开关S1,电压表示数为U1;再闭合开关S2,电压表示数为U2,电阻R1、R2的阻值之比为()AU1:U2 BU2:UI CU2:(U2U1) DU1:(U2U1) 【分析】先闭合开关S1时,定值电阻R1、R2串联,电压表测量R1的电压,示数为U1;再闭合开关S2,只有电阻R1连入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求R2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1、R2的阻值之比。 【解答】解: 闭合开关S1、S2时,只有电阻R1连入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则电源电压为
8、U=U2, 只闭合开关S1时,定值电阻R1、R2串联,电压表测量R1的电压,则R1的电压为U=U1; 因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所以R2的电压:U=UU=U2U1; 串联时通过R1、R2的电流相等,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1、R2的阻值之比: =。 故选:D。 7(2018重庆)在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 1A“,灯泡上标有“2.5V 1W”的字样,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保证各元件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2.5 B向右移动滑片时,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小灯泡亮度变暗 C向右移动滑片时,电压表
9、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不变 D让小灯泡正常发光1min,滑动变阻器产生的电热为12J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V1测量小灯泡电压,电压表V2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 (1)灯泡上标有“2.5V 1W”,根据P=变形可求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滑片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根据串联分压的原理,滑动变阻器分配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V2示数减小,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大,小灯泡变亮; (3)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等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据此分析; (4)由灯泡上标有“2.5V 1W”,根据P
10、=UI可求小灯泡的额定电流,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Q=UIt求出小灯泡正常发光1min,滑动变阻器产生的电热。 【解答】解: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6.25,故A错误; B、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滑片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根据串联分压的原理,滑动变阻器分配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V2示数减小,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大,即V1示数变大,小灯泡变亮,故B错误; C、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滑片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即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等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故C错误; D、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I=IL=0.4A,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
11、各部分电压之和, U滑=UU额=3V2.5V=0.5V, 小灯泡正常发光1min,滑动变阻器产生的电热: Q=U滑It=0.5V0.4A60s=12J故D正确; 故选:D。 8(2018台州)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为3伏,更换5个定值电阻Rx,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B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保持0.5伏不变 C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1欧5欧 D将Rx从5欧换成10欧后,应将滑片P向左移 【分析】A、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不变; B、由图乙求出电流与电阻之积分析; C、由图乙知,电流为0.5A时,对应的电阻
12、为5;电流为0.1A时,对应的电阻为25,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规律求出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化范围; D、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控制定值电阻的电压相同,当换上大电阻时,根据分压原理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解答】解: A、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不变,由图乙知,电阻是变化的,故A错误; B、由题意和图象可知,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要控制Rx两端的电压不变(即电压表示数不变); 由图乙知,电流与电阻之积(即Rx两端的电压):U=IRx=0.5A5=0.1A25=2.5V,即电压表保持2.5伏不
13、变,故B错误; C、由图乙知,电流最大为0.5A时,对应的电阻为5,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规律,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R滑1=R总R1=R1=5=1; 由图乙知,电流最小为0.1A时,对应的电阻为25,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规律,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R滑2=R总R2=R2=25=5; 所以,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1欧5欧,故C正确; D、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5改接成10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大于2.5V);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使电压表的示数减小为2.5V,由分压原理,应
14、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9(2018嘉兴)图象法是利用图象这种特殊且形象的工具,表达各科学量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或规律的方法。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结论错误的是() A 12 B R1R2 C 12 D p1p2 【分析】分析图象,确定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判断,然后答题。 【解答】解: A、根据=可知,在物体的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由图象可知12,故A正确; B、根据R=可知,在电压相同时,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由图象可知R1R2,故B错误; C、根据v=可知,在时间相同时,路程越大,速度越
15、大,由图象可知v1v2,故C正确; D、根据p=可知,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由图象可知p1p2,故D正确。 故选:B。 10(2018常德)如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A1,A2为实验室用电流表(接线柱上标有“”,“0.6”,“3”),闭合开关后,调节滑片P使两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1:4 B通过R0与R1的电流之比为4:1 CR0与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4 DR0与R1的阻值之比为4:1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0与R1并联,电流表A1测R0中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结合两电流表指
16、针所指位置相同可知两电流表的量程,根据指针位置相同时大量程示数是小量程示数的5倍可知两者的大小关系,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可知两电阻中电流的关系,根据并联电路的分流特点可知两电阻的关系,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的电压关系。 【解答】解: 由电路图可知,R0与R1并联,电流表A1测R0中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两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相同, 所以,电流表A1的量程为00.6A,电流表A2的量程为03A, 因指针位置相同时大量程示数是小量程示数的5倍, 所以,电流表A1与A2示数之比为1:5,即I=5I0,故A错误; 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通过R0与
17、R1的电流之比: =,故B错误; 因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所以R0与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1,故C错误; 根据并联电路的分流特点可知,R0与R1的阻值之比: =,故D正确。 故选:D。 11(2018遵义)如图甲所示,R2为电阻箱调节R2时电流表示数I随之变化。如图乙所示是电阻箱阻值R2与电流表示数的倒数的图象。则定值电阻R1与电源电压U的大小分别为() A5 30V B5 2.5V C10 20V D10 10V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图乙可知R2的阻值为0和10时的值,据此得出对应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别表示出电源的电压
18、,利用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1的阻值,进一步求出电源的电压。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图乙可知,当R2=0时, =2A1,则电路中的电流I1=0.5A, 此时只有R1接入电路,则由I=可得,电源的电压: U=I1R1=0.5AR1, 当R2=10时, =6A1,则电路中的电流I2=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I2(R1+R2)=A(R1+10), 因电源的电压不变, 所以,0.5AR1=A(R1+10), 解得:R1=5, 电源的电压U=I1R1=0.5A5=2.5V。 故选:B。 12(2018玉林)下
19、列关于导体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度长的导体,电阻一定大 B横截面积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小 C导体的电阻由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来决定 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 【分析】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还受温度的影响;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 【解答】解: ABD、导体的电阻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决定;在相同条件下,长度长的导体,其电阻大;在相同条件下,横截面积大的导体,其电阻小;故AB错误,D正确; 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
20、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故C错误。 故选:D。 13(2018眉山)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两灯都能正常工作,灯L1,L2的电阻之比为R1:R2=1:2,此时甲、乙两电表的示数之比为()A2:1 B1:2 C3:2 D2:3 【分析】根据电路的连接,乙表与电源连接,故为电压表,甲表不能是电流表,故两表都为电压表,甲表测L2的电压,乙表测电源电压,两灯串联,根据分压原理和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得出答案。 【解答】解:乙表与电源连接,故为电压表,甲表不能是电流表,否则S闭合时,将灯短路,不发光,故两表都为电压表,甲表测L2的电压,乙表测电源电压,两灯串联,灯L1、L2的
21、电阻之比为R1:R2=1:2,根据分压原理,L2的电压为灯L1的2倍,即2UL1,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总电压为: U=UL1+2UL1=3UL1, 甲、乙两电表的示数之比为2UL1:3UL1=2:3只有D正确。 故选:D。 14(2018达州)甲乙两地相距3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甲地检修员先用如图所示的测量仪接入AB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乙地检修员后用相同的测量仪接人CD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A18km B15km C12km D10km 【分析】根据欧姆定律可
22、计算电路中的电阻,进一步计算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 【解答】解: 由题知,甲乙两地相距30km,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 设每km输电线的电阻为R0,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s,则短路位置离乙地的距离为30kms, 则AB间的总电阻(两条输电线的总长度为2s):Rab=2sR0, 同理可得,CD间的总电阻:Rcd=2(30kms)R0, 用如图所示的测量仪进行检测时,电源电压不变, 所以由欧姆定律得:U=IabRab,U=IcdRcd, 因电源电压不变,所以可得IabRab=IcdRcd, 代入数据有:0.2A2sR0=0.3A2(30kms)R0, 解得:s=18km。 故选:A。 15(
23、2018滨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电荷 B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靠近电源正极的灯泡较亮 C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D把导线A剪为相等的两段,其中一段拉长到原来的长度,其阻值大于导线A的原阻值 【分析】(1)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的自由电荷很少; (2)两个完全相同灯泡的电阻相等,它们串联时通过的电流相等,根据P=I2R比较两灯泡的实际功率关系,然后判断两灯泡的亮暗关系;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导体的电阻与其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24、和温度有关,材料和温度相同,长度越大、横截面积越小,其电阻越大。 【解答】解: 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而不是几乎没有电荷,故A错误; B两个完全相同灯泡的电阻相等,它们串联时通过的电流相等,由P=I2R可知两灯泡的实际功率相等,两灯泡的亮暗相同,故B错误; 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不变,故C错误; D把导线A剪为相等的两段,其中一段拉长到原来的长度后,材料和温度、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其阻值大于导线A的原阻值,故D正确。 故选:D。 16(2018攀枝花)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
25、变,开关S闭合后,灯L1和L2都正常发光,甲、乙两个电表示数之比为4:3此时灯L1和L2的电阻之比为()A1:3 B3:1 C3:4 D4:3 【分析】根据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确定甲乙仪表的种类,然后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灯泡的电阻之比。 【解答】解: 由图知,如果甲、乙两个电表中任何一个为电流表,将会形成短路,因此甲、乙都为电压表,此时灯L1、L2串联连接,电压表乙测量L2两端电压,电压表甲测量电源电压; 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且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是4:3, 所以灯L1、L2两端电压之比:U1:U2=(43):3=1:3; 又因为串联电路
26、电流相等,即I1=I2; 所以,由I=可得,R1:R2=: =U1:U2=1:3。 故选:A。 17(2018武汉)为了能自动记录跳绳的次数,某科技小组设计了一种自动计数器,其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R1是一种光敏元件,每当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电阻会变大,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信号处理系统能记录AB间每一时刻的电压。若已知电源电压为12V,某一时段AB间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端电压为6V时,跳绳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 B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和R2的阻值相等 C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是R2的3倍 D绳子挡住了射
27、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会变为原来的5倍 【分析】由电路图知,两电阻串联,AB间电压为R2两端电压。由题知,射向R1的激光被挡时它的电阻变化,由串联电路分压原理,结合图象分析射向R1的激光被挡和没挡时AB间电压以及两电阻的大小关系从而解题。 【解答】解: 由甲图电路知,R1与R2串联,AB间电压为R2两端电压。 (1)由题知,当射向R1的激光被挡时,R1阻值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R1分得电压增大,R2分得电压减小, 由图象知,此时U2=UAB=2V,因为R1的电阻变大,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即AB间电压为2V计数一次,故A错误;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有: =,即: =, 所以:R
28、1=5R2,故B错误; (2)当射向R1的激光没有被挡时,R1阻值变小,R1分得电压减小,R2分得电压增大,由图象知,此时,U2=UAB=6V,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有: =,即: =, 所以:R1=R2,故C错误; 且R1=5R1,即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会变为原来的5倍,故D正确。 故选:D。 18(2018襄阳)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S1、S2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U甲:U乙=4:1;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若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为()A4:3 B3:2 C3:4 D3:l 【分析】当S1、S2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电
29、阻串联,甲测电源的电压,乙测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阻之比; 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甲测R2支路的电流,乙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表示出两支路的电流之比,根据两电阻的关系即可求出两表示数比值。 【解答】解: 由电路图可知,当S1、S2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电阻串联,甲测电源的电压,乙测R2两端的电压, 由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和I=可得: =, 且已知U甲:U乙=4:1, 化简可得: =,则R1=3R2; 当S1闭合、S2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甲测R2支路的电流,乙测干路电流, 由并联电路中各
30、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和I=可得,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 =。 故选:C。 19(2018娄底)甲图是灯泡L和定值电阻R的IU图象,将L和R先后以乙图和丙图两种方式连在同电源上,若乙图中U1:U2=m,丙图中,I1:I2=n,则下述正确的是()Am=n Bmn Cmn Dmn=1 【分析】图乙中,灯泡与电阻串联,U1:U2=m;图丙中,灯泡与电阻并联,I1:I2=n, 分别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求得两电阻之比,然后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 由图乙知,灯泡与电阻串联,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 由I=可知,当电流相同时,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所以: =m, 由图丙知,灯泡与电阻并联
31、,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同, 由I=可知,当电压相同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所以: =n,则=, 由图象甲可知,灯泡电阻随电压增大而增大,而乙图中灯泡两端电压比丙图中小,所以RL乙小于RL丙, 所以:,则m,即mn1,故D错误; 由图象可知,在电流相同时,灯泡的电压较大,即U1U2,则U1:U2=m1, 由前面的解答可知1m,则可得n1, 比较可知mn,故B正确,AC错误。 故选:B。 20(2018赤峰)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先闭合开关S1,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I1、U1,再闭合开关S2、S3,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I2、U2,则正确的是()AI1I2 U1U2 BI1I2 U1
32、U2 CI1I2 U1U2 DI1I2 U1U2 【分析】(1)分析电路结构,确定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确定各电表所测量的量; (2)根据各电表所测量的量,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答题。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开关S1时,电阻R2与R3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电阻R3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的示数为U1; 则电源电压U=UR2+U1U2,所以电压表示数U1U; 电流表示数为I1=; 再闭合开关S2、S3,同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R2被短路,R1与R3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电路电流; 则此时电压表示数U2=U; 此时电流表示数为I2=IR1+I
33、R3=+; 所以,U1U2; 由于; 所以,I1I2; 故选:C。 二填空题(共17小题) 21(2018天津)当某导体两端电压是3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2A,则该导体的电阻是15;当它两端电压为0V时,该导体的电阻为15。 【分析】(1)已知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导体的电阻;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其两端的电压无关。 【解答】解: 根据I=可得,导体的电阻: R=15;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在这个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仍为15不变。 故答案为:15;15。 22(201
34、8沈阳)如图所示,甲为亮度可调的台灯,电位器是调节其亮度的装置;乙为电位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a、b、c是它的三个接线柱,旋钮带动滑片转动。若顺时针旋转旋钮时灯泡发光变亮,则需将b和c(选填“a和b”、“a和c”或“b和c”)接线柱接入电路。关于电位器上电阻丝的材料,应该选用镍铬合金丝(选填“铜丝”或“镍铬合金丝”)。【分析】(1)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顺时针旋转旋片可以使灯泡亮度增加,则电流变大,电阻变小,据此确定连接方法; (2)在长度和粗细都相同的情况下,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大,这样在移动滑片改变相同的长度时,镍铬合金丝的阻值会有明显的变化。 【解答】解: (1)顺时针旋转旋片时,灯泡变亮,原
35、因是电流变大,电源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阻变小,则应连接接线柱b、c与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 (2)在长度和粗细都相同的情况下,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大,这样在移动滑片改变相同的长度时,镍铬合金丝的阻值会有明显的变化,起到明显改变电阻的目的,而用铜丝制作的话,起不到明显改变电阻的目的。 故答案为:b和c;镍铬合金线。 23(2018自贡)两个电阻甲和乙,电阻值分别为20、40,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则甲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2;将它们并联接入电路中,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2:1。 【分析】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同的;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据此分析比值的大小。
36、 【解答】解: 两个电阻甲和乙,电阻值分别为20、40,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是相同的,根据U=IR可知,其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即U1:U2=R1:R2=20:40=1:2; 将它们并联接入电路中,其两端的电压是相等的,根据I=可知,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即电流之比等于电阻之比的倒数,I1:I2=R2:R1=40:20=2:1。 故答案为:1:2;2:1。 24(2018哈尔滨)电阻R1、R2串联,电源电压是10V,R1两端电压为8V,R1为10则R1中的电流等于0.8A,R2等于2.5。 【分析】(1)已知R1两端电压和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即可求出R1中的电流; (2)由串联电路的特
37、点和欧姆定律求R2两端电压和电阻。 【解答】解:(1)通过R1的电流: I1=T0.8A; (2)由于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则: U2=UU1=10V8V=2V; 由于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则I2TI1=0.8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R2=2.5。 故答案为:0.8;2.5。 25(2018成都)小佑收集了很多材料和长度都相同但粗细不同的铅笔芯。如图所示,是用他身边的器材自制的简易调光灯电路。闭合开关,夹子A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灯泡亮度应该变亮(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夹子A从最左端移动到最右端的过程中,他发现灯泡亮度变化不明显,他应该调换更细(选填“粗”或“
38、细”)的铅笔芯来做实验。【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功率越大;根据夹子移动的方向判定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判定电流的变化,从而判定出灯泡亮度的变化。 【解答】解:闭合开关,夹子A向右移动的过程中,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变短,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变大,灯泡变亮; 夹子A从最左端移动到最右端的过程中,他发现灯泡亮度变化不明显,说明电流的变化比较小,根据I=可知,即电阻变化较小,故应选用电阻较大的铅笔芯,即换用更细的铅笔芯。 故答案为:变亮;细。 26(2018滨州)如图所示,把标有“6V,6W”字样的灯泡L接入
39、电源电压恒为9V的电路中,为使灯泡L正常发光,需要串联的定值电阻R0=3。【分析】(1)由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P=UI计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2)由图L和R0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计算R0两端电压; (3)由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R0的阻值。 【解答】解: 由灯泡的铭牌可知,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6V,额定功率为6W, 由P=UI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IL=1A; 由图可知,灯泡L与电阻R0串联,当灯泡正常发光时, 因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所以R0两端的电压:UR=UUL=9V6V=3V;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IR=IL=1A, 则
40、R0的阻值为:R0=3。 故答案为:3。 27(2018江西)如图所示,卡通动物的对话,形象地描述了描述了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分析】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要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一个量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其它量不变。 【解答】解: (1)上、中两段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必须控制除了长度以外的所有因素相同,由表格信息可知,上、中两段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而长度不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2)由上、中两段,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由表格信息可知,上、中两段导体的材料、长度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粗的好走,
41、说明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故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故答案为:长度;横截面积。 28(2018襄阳)电阻R1与R2的IU图象如图所示。当R2上的电压为1.5V时,R2的阻值是10;若将它们并联连接到电压为2.5V的电源上,则干路的电流是0.7A。【分析】(1)由图象可知,R2阻值是变化的,则通过它的电流与它两端所加电压就不成正比。由欧姆定律计算R2的电阻值; (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通过干路的电流可通过图象直接读出各自的电流,然后求和。 【解答】解:电阻R2的函数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曲线,所以通过的电流跟它两端所加电压不成正比。 当U2=1.5V时,通过
42、它的电流I2=0.15A,由欧姆定律可得:R2=10; 电阻R1的函数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通过的电流跟它两端所加电压成正比。 当U1=1V时,通过它的电流I1=0.2A,由欧姆定律可得:R1=5; 将它们并联连接到两端电压为2.5V的电路中时,由图象中可知:R2电流为0.2A, 通过R1的电流:I1=0.5A, 则通过干路的电流大约是0.2A+0.5A=0.7A。 故答案为:10;0.7。 29(2018安徽)某定值电阻两端加上10V的电压时,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2A,则其阻值为5,若电压为0,则它的阻值为5。 【分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根据欧姆
43、定律公式I=变形后可求电阻值。 【解答】解: 由I=得定值电阻的阻值:R=5; 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当它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它的阻值仍为5。 故答案为:5;5。 30(2018贵阳)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某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移动滑片P至另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压表示数为1V若I1:I2=4:3,前后两次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比为2:3,则电源电压为4V。【分析】由图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已知前后再次变阻器的阻值关系,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两次电路
44、中电流,由电流比计算出R与第二次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关系,再由串联电路特点和第二次电路中电压表示数计算电源电压。 【解答】解: 由图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若前后两次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为R1、R2,则: =,即:R1=R2, 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有: I1=,I2=, 则: =, 化简可得: =, 当移动滑片P至另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压表示数为1V,即:UR=1V,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由欧姆定律有: =, 所以U2=UR=3UR=31V=3V 所以电源电压:U=U2+UR=3V+1V=4V。 故答案为:4。 31(2018淮安)如图所
45、示为小王同学设计的遮光感应烟雾探测器部分工作原理图。在一个外部光线无法进入的烟室中,装有一个激光发生器及带有一光敏电阻R0(光照越强,R0阻值越小,反之则越大)的电路,R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烟雾进入烟室后,激光被烟雾遮挡而使光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烟雾越来越浓时,电路中电流表示数逐渐减小,当电压表示数达到某一固定值时,探测器便会发出警报。如果要使烟雾浓度较小时探测器就能发出警报,你认为对电路中的R应如何调整?答:R应调小一点【分析】(1)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哪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由感光电阻性质可知R0电阻值的变化,利用欧姆定律可求得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及R0两端电压的变化。
46、(2)如果要使烟雾浓度较小时探测器就能发出警报,即电压表示数在R0阻值较小时就达到某一固定值,此时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电阻R的变化。 【解答】解:(1)由图可知R与R0串联,电压表测量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由感光电阻的性质知:当烟雾进入烟室并越来越浓时,使光照变弱,感光电阻阻值增大,则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 电源电压不变,由I=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示数减小; 由U=IR可知,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会减小,则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知,感光电阻R0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 (2)如果要使烟雾浓度较小时探测器就能发出警报,即电压表示数在R0阻值较小时
47、就达到某一固定值,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应减小R的电阻值,所以,电路中的R应调小一点。 故答案为:减小;R应调小一点。 32(2018达州)两个标有“5 1A“和“10 0.6A”的定值电阻,将它们串联起来使用时等效电阻为15,电源电压最多为9V;若将它们并联时干路电流最大是1.5A。 【分析】(1)(2)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为了不损坏电阻,比较两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选其中较小的电流;然后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求出总电阻,再利用U=IR即可求出电源电压的最大值; (3)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为了不损坏电阻,根据U=IR分别求出各电阻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然后比较,选其中较小的电压,再利用I=分别求出各支路电流,最后利用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求出干路上允许的最大电流。 【解答】解: (1)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所以R=R1+R2=5+10=15; (2)由题知,两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分别为:I1=1A,I2=0.6A,则I1I2, 因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所以为了不损坏电阻,串联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6A; 则电源电压的最大值:U大=I大(R1+R2)=0.6A(5+10)=9V; (3)两电阻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分别为:U1=I1R1=1A5=5V,U2=I2R2=0.6A10=6V, 比较可知U1U2 , 为使两电阻都不烧坏,则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