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章制度一、安全生产目标规章制度厂内各单位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寸步贯彻落实本公司安全目标管理的实现,以及市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厂的实现,特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如下:1.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更好地宣传、贯彻、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全面贯彻本公司标准化管理,做到规范作业管理和人的安全行为,继续强化以安全文明工程责任制为中心的全员安全、文明保证体系。不断深化各单位安全、文明管理模式,增强企业信誉,增加企业竞争活力,开展建设安全生产、文明法制化全面活动,开创新思路,适应新挑战;为实现安全、文明目标而努力奋斗。
2、2.安全生产工作目标2.1杜绝火灾、环境污染、人员伤亡事故;2.2车辆机械事故、交通事故均为零;2.3事故损失控制在万元产值小于10元以内;2.4劳动工作年累计千人负伤率控制在0.5以内;2.5隐患整改率为100%3.主要工作任务和保证措施3.1完善保证体系,明确安全环保责任3.1.1成立领导管理体系,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做到三个发挥,即:发挥安全文明环保工作的领导和决策作用;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发挥上下齐抓共管的作用。3.1.2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项目经理对安全、文明、环保工作的全面负责,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
3、原则。3.1.3行政保卫部、生产部完善安全、文明、环保组织机构,发挥职能作用,明确责任,精心操作,做到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做到安全施工(生产)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并把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警钟长鸣,保一方平安。3.2坚持安全教育制度,增强全员安全意识3.2.1落实安全教育制度,大力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五反”活动,即:反违章指挥、反冒险作业、反违犯劳动纪律、反事故隐患整改拖拉、反重复事故发生,控制习惯性违章。3.2.2加强安全责任、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采取培训、学习、考试等办法,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周、月”宣传教育活动。3.2.3结合本公
4、司的实际情况,针对“一专多能”的工作作业现状,及时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以及新规范、新标准的学习和执行。严格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员持有效证件上岗,按规定做好对劳务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做到持证上岗。3.2.4积极推动班组安全自主管理,班组安全工作以“落实措施,杜绝违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安全”为主。每月安全活动日必须做到“两保”:一保证质量,二保证时间并做到“三落实”。逐步向“我要安全”、“我懂安全”的转变,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全的因素。3.2.5各单位要抓好班组创优活动,按照标准认真检查考核。3.3强化危险源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3.3.1严格执行危险
5、源(点)监控管理实施细则和安全措施确认制。实行危险源(点)分级监控管理,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健全台帐。对重点危险工程项目和特殊工程任务(高层作业特点),要落实安全值班和安全监护。3.3.2加强机电设备和起重机械管理,对机电设备要经常检查保养,安全装置要齐全可靠。贯彻起重机械安全规章制度。3.3.3抓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对配电箱(盘)、手持电动工具,要按规定加装漏电保护器,落实电工岗位安全责任制,严格安全操作规程,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电焊机及临时线路架设必须规范化,固定场所用电必须标准化。3.3.4加强劳务用工安全管理,完善用工制度,明确用工责任,按规定进行安全资质审查,在签定工程合同的同时
6、必须按规定签定安全协议,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上报安全网络,成立施工班组,完善用工手续,健全制约措施。3.4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检查考核3.4.1坚决制定和遵守安全生产目标,对安全工作必须做到“三包、三保”,即:包死亡和重伤事故为零;包轻伤率不超标;包安全管理和现场管理标准化;保安全措施落实;保安全文明作业;保环境保护达标效果。3.4.2针对作业加工要求,完善作业安全管理考核办法,遵照法律法规依法作业,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机构,强化班组建设,严格检查考核。明确安全负责人,持证上岗,落实安全督察职能作用。3.4.3加大安全考核力度,各车间部每月12次自查。并做到自查与复查相结合,复
7、查结果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兑现。3.4.4整改管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做到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转。对重复性隐患整改拖拉的将按规定处罚并追究责任。3.4.5完善安全目标管理和挂牌考核办法,坚持安全检查考核制度和评分标准,积极开展各项竞赛活动。 3.5加强劳动保护管理,完善生产现场生产作业条例3.5.1坚持环保项目“五同时”制度,抓好污染产尘点的治理和控制,做好季节性安全管理工作。根据任务特点和季节变化,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夏季防暑降温及冬季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尽最大努力为劳务工人创造舒适的工作坏境。确保安全、文明、环保目标的实现。二、安全防护装置、设施规章制度1.目的 为确保设备安全装置的
8、正常使用,维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设备安全防护装置规章制度。2.职责 2.1生产部负责制定安全防护装置规章制度。 2.2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各自范围内的安全防护装置的管理工作。3.对本公司设备安全防护罩、网的技术要求:3.1对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罩的技术要求:3.1.1只要操作工可能触及到的活动部件,在防护罩没闭合前,活动部件就不能运转。3.1.2采用固定防护罩时,操作工触及不到运转中的活动部件。3.1.3防护罩与活动部件间有足够的间隙,避免防护罩和活动部件之间的任何接触。3.1.4防护罩应牢固地固定在设备或基础上,拆卸、调节时必须使用工具。这样不仅能避免工件飞出时出现的冲击力,而且还能通过拆卸防
9、护罩时的动作过程,延长检修、维护人员对该机停电停机安全确认的时间。3.1.5开启式防护罩打开时或一部分失灵时,应使活动部件不能运转或运转中的部件停止运动。3.1.6使用的防护罩不允许给生产场所带来新的危险。3.1.7不影响操作。在正常操作时不需要拆卸防护罩。3.1.8防护罩必须坚固可靠,以避免与活动部件接触造成损坏和工件飞脱造成伤害。3.1.9一般防护罩不准脚踏和站立;必须作平台或阶梯时,应能承受1500N的垂直力,并采取防滑措施。4.常用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4.1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在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问题上,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一般可分为直接、间接和指导性三类。
10、4.1.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是在设计机器时,考虑消除机械本身的不安全因素,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实现机械的本质安全。4.1.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是在机械设备上采用和安装各种安全有效的防护装置,消除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4.1.3指导性安全技术措施是制定机器安装、使用、维修的安全规定及设置标志,以提示或指导操作程序,从而保证安全作业。5.机械危害风险的大小取决于机器的类型、用途、本质和安全防护功能高低,使用方法和人员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同时,还与人们对危险的认识程度和所采取的避免危险的技能有关,是岗位操作人员十分重要的知识技能。6.本公司生产使用的各种设备及防护装置的配备,为员工
11、安全生产提供了安全保证,员工必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员工一旦发现设备防护装置的损坏,有权力和义务立即向部门领导报告,部门领导及时处理,确保安全。7.附则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三、生产设备设施安全规章制度1.目的通过对本公司设备、设施自采购、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等一系列过程的控制,使生产设备、设施得到安全操作、正确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2.职责2.1生产部负责制定生产设备设施安全规章制度,并实施制度中的相关规定。2.2各部门单位负责各自范围内的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3.新增设备管理规定3.1本公司各部门如需增置生产设备、设施,首先上报生产部,生产部根据使用部门的需求及企
12、业发展需要,负责采购工作。3.2为保证设备安全、合理的使用,各部门应协助生产部对设备进行管理,指导本部门设备使用者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3.3设备项目确定或设备购进后,生产部负责组织施工安装、调试并监督施工安装的质量。3.4施工安装完毕,由生产部、制造单位及使用单位负责人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安装移交验收单”方可使用。4.使用设备管理规定4.1电器、机械设备使用前,生产部组织操作人员接受操作培训,由设备制造单位技术人员讲解。4.2操作人员达到会操作,清楚日常保养知识和安全操作知识,熟悉设备性能的程度,由本单位生产部组织考试,考试合格后将成绩报行政保卫部公室备案,方可上岗操作。4.3生产部要指派人
13、员,不定期的检查设备使用及保养情况,并列入工作考核内容。5.设备调拨与报废管理规定 5.1由于生产需要,设备在各车间之间调动,由需方向生产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办理调拨手续。 5.2设备调拨填写设备调拨单一式四份,调出、调入、生产部和财务部各一份。 5.3设备的调拨、安装由生产部按要求程序组织实施。5.3.1生产部员工汇同有关方对设备完好程度,技术状况进行检验,清点随机附件,专用工具等,无问题后进行调拨。5.3.2生产部负责组织设备的拆卸、运输、就位、安装调试等工作。 5.4设备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予已报废:5.4.1已超过使用年限、其主要结构和部件严重损坏致使精度,效能达到最低工艺要求者。5
14、.4.2因意外灾害或事故造成设备严重损坏无法继续使用者。5.4.3使用年限未到,但因为原制造质量差,经过修理仍达不到最低要求者。5.4.4严重影响安全,继续使用可能引起事故或危险者。5.4.5技术落后,能耗浪费污染严重者。5.4.6修理或改装费用超过或接近同等效能设备的重置价值或腐蚀过甚,绝缘老化等无修复价值者。 5.5设备报废由设备部办理手续,填写设备报废单一式三份。生产部、财务部和使用车间据此消帐。5.6报废设备由生产部负责处置,原使用单位不得拆卸或继续使用。6.设备事故处理办法6.1事故发生后应保护现场,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应立即上报生产部。 6.2生产部领导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带领有关技术人
15、员赴现场勘查,听取车间操作者、车间设备管理人员等有关人员陈述,了解事故发生原因、经过。 6.3生产部根据勘查了解的情况,组织现场分析后,评估损失界定事故的类别和性质,分析会应遵循“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不查清事故发生原因不放过;不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不使事故责任者受到教育不放过。 6.4生产部对于凡因违反操作规程,擅离工作岗位超负荷运转,加工工艺不合理及维护保养不良等原因发生的责任事故,均应进行处理。6.4.1一般事故根据情节对责任者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必要时罚款。6.4.2重大事故应按程序上报主管单位及厂有关部门,根据设备损坏情况,对生产影响的程度,经济损失大小,责任者一贯工作表现和对
16、事故态度的好坏,提出处理意见报本行政保卫部公室审议批准。6.4.3凡因管理不善或对操作者教育不够,而发生设备事故的车间,车间主任均应负领导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6.4.4对发生事故三日内隐瞒不报的车间,一经查出,追究车间主任工作责任及经济责任。 6.4.5有关事故现场勘查、调查、分析、处理资料应集中管理交资料室,建立各专项档案。7.设备大修及保养规定7.1设备大修管理内容7.1.1生产部大修技术员每年年底十二月份,以本年度设备状况调查表为依据,经过综合整理、平衡、编制出本公司下一年度设备大修计划。在编制时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点: 7.1.1.1合理安排年内每季度修理任务。 7.1.1.2根据生产需
17、要,对生产急需设备优先安排。 7.1.1.3特殊设备修理按规定组织安排。 7.1.2设备修理前,设备大修技术员组织设备所在车间的车间设备管理人员与修理单位签订大修技术协议书,对修理内容,技术要求及完工时间等进行约定并安排实施。 7.1.3做好修前的予检及修理方案确定工作,充分准备,缩短修理周期。 7.1.4设备的改造尽量与修理结合进行。 7.1.5修理工作要保证质量,修理后的设备精度及性能要达到原出厂标准或协议书规定的要求。 7.1.6设备修理后,设备大修技术员应按要求组织并参与设备的试车、验收及移交工作,并取得相关数据记录在案。特殊工序设备还须同时做出技术状况评定。7.1.7设备修理过程中所
18、有技术资料应在修理后移交资料保管员妥善保管。7.1.8外委大修项目,生产部门须与承修部门签订技术协议书及合同书。7.2设备维护保养规定 7.2.1设备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坚持在下班前和生产空隙时清扫设备,整理工具、工件,周末和节假日前按要求进行大清扫和保养。 7.2.2设备发现故障要及时排除,发生事故要保护现场并报主管部门。 7.2.3设备保养按日保、一保计划进行。要做到日保经常化,一保制度化。 7.2.3.1日保:班前班后由操作者认真检查,擦拭设备各个部位并注油保养,使设备经常保持清洁并处于完好状态。此项工作由本车间设备管理人员监督检查,生产部不定期抽查,对不符合要求者责令整改,整改不利或限期
19、未进行整改的由生产部反馈到行政保卫部公室,作为月底车间评分依据。7.2.3.2一保:以操作者为主,电、钳维修工配合进行,一般每季(或累计运行600小时)进行一次(特殊工序设备另行规定)。主要工作内容为设备进行局部解体检查,清洗规定部位,疏通油路,增添油量,更换油线油毡等以及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和进行紧固工作。 7.2.3.3设备的一保,由本单位设备管理人员,在上一年末编制保养计划报设备部(必要时可根据生产及设备情况做及时调整)。保养工作由本单位设备管理人员监督完成,并填写设备一保记录单,上报设备部备案、备查。7.2.3.4特殊工序设备除加强保养工作外,每半年必须由生产部组织进行一次设备技术状
20、况鉴定。不符合要求的要制订措施。8.设备运行动态管理制度8.1设备运行动态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各级维护与管理人员能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依据设备运行的状况制定相应措施。8.2建立健全的设备巡检措施各作业部门要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定出检查的部位(巡查点)、内容(检查什么)、并根据设备的具体运行特点,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查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一般可分为班、周、月检查点。8.3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查点进行巡查,专业维修人员要承包对重点设备的巡检任务。各生产单位设备员负责信息汇总,以便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8.4信息传递与反馈8.4.1
21、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巡查时,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要立即通知当班负责人,由当班负责人组织处理。如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要将信息向本单位上级传递,以便统一汇总。8.4.2各单位除完成承包的巡检任务外,还要负责将各方面的巡检结果,按日汇总整理,列出当日重点问题并向生产部反映。8.4.3生产部负责将问题汇总,以便编制下一年度的设备年度大修计划,或作为本年度大、项修计划的调整依据。8.5 动态资料的应用8.5.1针对巡查中发现的设备缺陷、隐患,提出相应安排检修的项目,纳入本单位检修计划。8.5.2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必须立即处理的,由当班的生产指挥者(班组长、车间主任)及时组织处理,本班无
22、能力处理的,由生产部领导确定解决方案,报厂领导审批。8.5.3重大设备的重大缺陷,由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织研究,确定控制方案和处理方案。8.6设备薄弱环节的立项处理,凡属下列情况均属设备薄弱环节:8.6.1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8.6.2运行中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部位。8.6.3运行达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经常要进行计划外捡修的部位(或设备)8.6.4存在不安全隐患(人身及设备安全),且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无法解决部位或设备。8.7对薄弱环节的管理8.7.1各生产单位要依据动态资料,列出设备薄弱环节,按时组织审理,确定当前应解决的项目,提出改进方案。8.7.2生产部要组织
23、有关人员对改进方案进行审议,审定后列入检修计划。8.7.3设备薄弱环节改进实施后,要进行效果考察,做出评价意见,经有关领导审阅后,存入设备档案。9.设备故障处理9.1设备发生故障,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9.2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无力排除的设备故障要详细记录并迅速上报,同时精心操作,加强观察。9.3未能及时排除的设备故障,生产部要及时拿出方案决定如何处理。9.4在安排处理每项故障前,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明确专人负责,防止故障扩大影响。10.附则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四、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 为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结合本单位实
24、际,特制定本制度。1.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本单位的总经理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生产部全面负责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并配备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特种设备岗位责任制如下:1.1岗位责任制1.1.1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1.1.1.1总经理岗位职责:本单位的总经理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明确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的措施,设立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资金的投入,制定、发布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负责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负责本单位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调查、处理和报告。1
25、.1.1.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兼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在总经理领导下,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责。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检查执行情况。传达、贯彻上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 定期、不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明确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维保、检验等)的各个环节及责任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及管理。1.1.1.3特种设备相关使用部门及负责人员岗位职责:在总经理的领导下,配合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对本部门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责。落实本单位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落实本部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
26、作规程等,并检查执行情况。负责本部门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明确本部门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维保、检验的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员,并协助生产部门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及管理。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以及安全附件、仪器仪表的检测、校验工作;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并配合检验机构做好检验工作。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确定特种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1.1.1.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单位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确保本岗位的设备和安全设施齐全完好。持证上岗,严格按照特种设备操作规程操作有关
27、设备,不违章作业,按时巡回检查、准确分析、判断和处理特种设备的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出现紧急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启动应急预案,报告领导。1.1.1.5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本单位使用设备安全技术档案齐全完好。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出厂时所附带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特种设备运行管理文件包括:注册登记文件、安装监督检验报告、年度检验报告、日常运行记录、故障排除及维修保养记录等。2.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为保证本单位使用的配电室、压力管道、各类超重设备、焊接
28、机、热处理机、叉车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安全、正常、有效使用,特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内容如下:2.1特种设备的购置、安装。凡属特种设备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购置计划,经生产部门审核并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由生产部门负责购买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单位制造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安装前,使用部门先确定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许可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开工前应照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安装未经批准的特种设备。安装完成后,本单位(或者应督促安装单位)应向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2.2对各类特种设备进行注册登记。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
29、由本单位设备部负责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登记标志以及检验合格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2.3管理人员应明确所有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情况、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安全状况,并负责制定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4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等;特种设备运行管理文件包括: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运行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
30、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2.5特种设备使用制度2.5.1各设备使用地点、场所(如:配电室等)严格履行出入人员登记手续,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一律按规定登记进入。凡需要到危险场的其他人员(包括领导检查、外来参观、设备维保、设备检测人员),应由本单位或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在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陪同下进入,并要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不得操作特种设备。其他人员不得进入上述地点、场所。配电室实行24小时运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做好值班记录,发现事故隐患应正确处理,并及时上报。设备使用地点严禁吸烟、使用明火、放置杂物等。2.5.2严禁安排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现象。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
31、作业过程中发现设备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部门安全负责人报告。各设备使用部门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条件审核,保证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培训应做出记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到期前三个月,应提出复审申请,复审不合格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2.5.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可根据法规、规范、标准要求,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运行工作原理、安全操作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制定,具体内容可参考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有
32、关的安全规章制度。设备运行前,做好各项运行前的检查工作,包括:电源电压、各开关或节门状态、油温、油压、液位、安全防护装置以及现场操作环境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禁止不经检查就强行运行设备。设备运行时,按规定进行现场监视或巡视,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同时启动备用设备。若没有备用设备时,则应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并尽快排除故障或抢修,保证正常经营工作。严禁设备在故障状态下运行。当设备发生紧急情况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操作人员应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后,立即撤离操作现场,防止发生人员伤亡。2.5.4.各使用部门应加强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
33、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检修,填写检修记录,并按规定时间对安全附件进行校验,校验合格证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安全附件的显著位置,并做好设备部门备案。2.5.5设备使用部门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30天,向相应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各设备使用部门应予以积极地配合、协助检验检测机构做好检验工作。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根据特种设备检验结论,通知各使用部门做好设备及安全附件的维修、维护工作,以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等级和使用要求。对设备进行的安全检验检测报告以及整改记录,应建立档案记录留存。 2.5.6行政保
34、卫部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定期(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组织安全检查和巡视,并做出记录。各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所属特种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但每月不少于一次),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行政保卫部。2.5.7为了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本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应急预案另行公布,单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演练,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演练做出记录存档。2.6其他设备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相应手续。严禁擅自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未经批准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设备,一经发现除给予严肃处理外,
35、责任人还应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责任。 3.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降低能源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各设备使用部门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本制度。3.1根据设备运行周期,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按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和保养,对易磨损、老化部位实施重点维护保养,及时更换破损、变形部件,保证设备的安全等级和质量标准。3.2维修保养工作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记录,将每次维修情况、维修内容、更换配件情况用文字记录备案。3.3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迅速赶赴设备现场,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并针对故障原因实施有效地维修处理。同时,对设备故障点相
36、关部位进行附带检查,防止遗漏其它事故隐患。确认排除故障后,交由运行人员启动设备,待设备运行正常后方能撤离设备维修现场。如果达到了应急预案的预警要求,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得到有效处理,防止故障扩大。五、特种作业规章制度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规制度的要求,为保障公司特种作业安全,制定本制度。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特种作业的管理。 3.本制度适用下列特种作业人员的劳动安全管理: 3.1电工作业(含运行和维修)。 3.2金属焊接(含气割)作业。4.行政保卫部主管本公司特种作业的劳动安全培训、取证、复审工作的组织和联系,生产部负责监督协助工作。5.进行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与本种作
37、业相应的身体条件和相应的文化程度,并且经市劳动保护监察机关或其委托单位培训考核合格,取得“XXXXX市特种作业操作证”(以下简称“操作证”),方可独立作业。6.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印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7.本公司的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根据工种分别参加市级具备相关培训资质的部门进行,考核合格者取得“操作证”,方可上岗操作,取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期限进行复审,复审不合格或未复审的,不得继续独立从事特种作业。 8.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操作证”规定的本工种作业范围内,并随身携带“操作证”。 9.对违章作业和造成事故者,生产部门
38、根据情节追究责任。 10.本制度解释权在本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六、消防安全规章制度1.消防管理组织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是厂进行消防安全管理活动的组织机构,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保障消防安全的重要保证。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成员由厂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义务消防队等组成,进行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配备消防管理人员,协助消防安全责任人,做好本公司的消防工作,保证本公司安全和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2.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职务 姓名 座机 手机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3.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职责3.1贯彻执行国家的消防工作方针和消防法规,掌握本公司消防安全情况。3.2
39、将消防工作与本公司经营管理统筹安排,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3.3制定以消防安全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3.4监督各部门消防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火险隐患,负责对一般火灾事故的调查和处理。3.5建立义务消防队,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制定火灾预案开展灭火演练,不断提高自防自求能力。3.6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总结、表彰。4.义务消防队职责4.1义务消防队要在厂安全及消防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消防业务的培训和火灾扑救训练,根据应急预案制定厂各重点要害部位灭火作战方案,实施演练,提高消防技能。4.2认真学习消防法、火
40、灾案例,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消防安全法令、法规的宣传教育。4.3负责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经常保持消防设备的数量、整洁和完好,不准随便挪用。要熟悉应急消防门消防通道的状况,保持通道畅通,熟悉消火栓位置,消防设备的配置和性能,并能熟练地操作。4.4管理部门按管辖区域划分责任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巡逻、宣传,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对责任区火灾,隐患负责。4.5对在禁火区域维修需焊割动火的,除检查动火报告,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配备人员和消防器材,做好现场监护,确保动火安全。4.6发现火警、火灾立即出动,积极参加扑救并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协助厂调查起火原因,支援参
41、加其他义务消防队的灭火战斗。5.火灾事故应急措施火灾事故发生后,厂安全领导小组立即投入运作,有关负责人应迅速到岗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相应事故应急措施,并随时将事故应急处理情况报应组长。事故发生初期,事故部门或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5.1组织指挥发生火灾事故,厂消防领导小组组长任现场总指挥,副组长任副指挥,根据事故发生现场具体情况,指挥调度通讯联络组、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救护组,实施报警联络、火灾扑救、人员疏散、现场警戒、伤员救护等工作。公安消防队到场后,及时将火场指挥权移交,配合公安消防队做好灭火救援等各项工作。5.2应急措施5.2.1报警处置程序:发生火灾,在
42、组织扑救的同时,通讯联络组立即向厂消防领导小组报警,接警后,应立即通知灭火行动组进行扑救;在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消防部门报警,报警时讲清单位名称、火灾地点、燃烧物性质、火势等情况,然后派人清理通往火场道路,到路口迎候消防车辆。5.2.2火灾扑救程序和措施:灭火行动组接警后,迅速准确地赶到火灾现场,服从指挥,按照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抓住火灾初起时的有利时机,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就近取得消防器材,集中力量实施扑救。5.2.3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发生火灾后,疏散引导组将参加疏散的人员编成疏散小组,确定区间和负责人,保持镇静,立即通过广播、警铃、电话、音响以及喊话等方式向火灾建筑物内的人员发出警报
43、,通过宣传稳定人员情绪,通告最佳疏散路线、疏散方法及疏散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维护秩序,利用现场有利条件组织快速有序的疏散,防止疏散过程中造成伤害事故,做好脱险人员的安慰工作。5.2.4安全救护程序和措施:在火灾发生时,安全救护组就要进入火灾现场,视火场情况在不影响灭火救援的情况下,划定安全警戒区,分组进行安全警戒,清理火灾、现场人员和障碍物,为火灾扑救和消防车进入火场提供保障,保护现场,对疏散出的物资进行监护,设立安全救护区,协助医务人员救护伤员。5.2.5善后处理程序和措施:包括善后处理、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措施。6.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6.1创办消防知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提
44、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6.2进行专门消防法规和规章制度教育,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6.3各部门应针对岗位特点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6.4对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使用人员应进行培训,定期组织考核。 6.5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消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7.防火巡查、检查制度7.1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巡查检查制度。 7.2消防管理部门对厂进行防火巡查,每月对单位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并复查追踪改善情况。 7.3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检查人员应填写消防检查记录。7.4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未按规定时间及时整改的,根据奖惩制度给予处罚。 8.安全疏散设施管理8.1应保持疏散通道、安
45、全出口畅通,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堆放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8.2应按规范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8.3应保持防火门、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并定期组织检查、测试、维护和保养。 8.4严禁在工作期间将安全出口门锁闭。 8.5严禁在工作期间将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关闭、遮挡或覆盖。 9.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9.1消防设施日常使用管理由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每日检查消防设施的使用状况,保持设施整洁、卫生、完好。 9.2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的技术性能的维修保养和定期检测由消防工作管理部门负责,设专职管理员每日按时检查了解
46、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听取值班人员意见,发现异常及时安排维修,使设备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9.3定期对消防设施和消防设备进行测试。 9.4消防器材管理: 9.5每年定期对灭火器进行普查更换。 9.6派专人管理,定期巡查消防器材,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9.7对消防器材经常检查,发现丢失、损坏应立即补充并上报领导。9.8消防器材指定专人管理。 10.火灾隐患整改管理10.1对存在的火灾隐患部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10.2在防火安全检查中,应对所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逐项登记,并将隐患情况限期整改,同时要做好隐患整改情况记录。 10.3在火灾隐患未消除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确保隐患整改期间的消防安全,
47、对重大火灾隐患应当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向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 10.4对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填写隐患整改复查记录。 11.用火、用电安全管理11.1用电安全管理: 11.1.1严禁随意拉设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 11.1.2电气线路、设备安装应由持证电工负责。 11.1.3下班后,该关闭的电源应予以关闭。 11.1.4禁止私用大功率电器。 11.2用火安全管理: 11.2.1严禁动用明火,确需动火作业时,应按规定向厂安全管理部门申请。 11.2.2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点附近5米区域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或作适当的安全隔离,并准备适当种类、数量的灭火器材随时备用,结束作业后应即时归还,若有动用应如实报告。 11.2.3如在作业点就地动火施工,应按规定申请,派人现场监督并不定时派人巡查。离地面2米以上的高架动火作业必须保证有一人在下方专职负责随时扑灭可能引燃其它物品的火花。 11.2.4未申请擅自动火作业者,予以警告,严重的解除劳动合同。 12.易燃易爆危险物品防火防爆管理 12.1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有专用的库房,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施,仓管人员必须由消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