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室内独立放装型AP的WLAN无线接入网络工程方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3045008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室内独立放装型AP的WLAN无线接入网络工程方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基于室内独立放装型AP的WLAN无线接入网络工程方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基于室内独立放装型AP的WLAN无线接入网络工程方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基于室内独立放装型AP的WLAN无线接入网络工程方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基于室内独立放装型AP的WLAN无线接入网络工程方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录基于室内独立放装型AP的WLAN无线接入网络工程方案设计- 1 -摘 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2 -Keywords:- 2 -1.引言- 3 -1.1课题背景和意义:- 3 -1.2国内WLAN的发展现状- 4 -2.WLAN的基础知识- 6 -2.1WLAN的基本原理- 6 -2.2WLAN的硬件设备- 8 -2.3IEEE802.11标准- 9 -2.3.1IEEE802.11- 9 -2.3.2IEEE802.11b- 9 -2.3.3IEEE802.11a- 9 -2.3.4IEEE802.11g- 9 -2.4 WLAN 室内覆盖系统- 10 -3

2、.WLAN室内覆盖的信号传播计算- 11 -3.1WLAN 的信道特性- 11 -3.2室内信号传播计算的常用模型- 11 -3.32.4GHz 的 WLAN 室内传播模型- 12 -3.45GHz 的 WLAN 室内信道特性- 14 -3.5本次室内放装型AP WLAN室内覆盖的理论WLAN信号传播模型:- 14 -4.WLAN 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6 -5.1AP 安装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16 -5.2布线及相关设施安装问题及解决措施- 16 -5.3器件安装、接地、标签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 17 -5.4其它施工注意事项- 18 -基于室内独立放装型AP的WLAN无线接入网络

3、工程方案设计摘 要: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即WLAN)是指以无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的计算机局域网。它是有线网方式的重要补充和延伸。通过无线网络的移动性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无线局域网还可以实现无线Check-in(登记)功能,移动点餐功能,无线VoIP(IP电话)等功能。无线局域网采用射频技术,取代旧式的双绞线所构成的局域网络,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客户可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终端以WLAN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和企业网,获取信息、娱乐或进行办公。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文中第一部分对WLAN的演进发展与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则是对WLAN的基础知识进行

4、介绍,包括WLAN的基本原理、硬件设备要求等内容;第三部分介绍了,WLAN室内覆盖的信号传播计算;第四部分介绍了本次设计的详细方案;第五部分是说明WLAN 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在论文最后对本文所做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关键词:无线局域网;室内覆盖;无线接入点;无线控制器Abstract:Wireless 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AN) is a kind of computer network which refers to the wireless channel as a transmission medium. It is an

5、important complement and extension of the cable network. Combining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mobility of the wireless network, wireless LAN can realize Wireless Check-in function, mobile ordering functions, Wireless VoIP functionality.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es radio frequency te

6、chnology to connect computer equipment for replacing the old twisted pair local area network. Customers access to the Internet and corporate networks, access to information, entertainment or office through the terminal of notebook computers, PDAs and other WLAN anytime, anywhere. This paper is divid

7、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WLAN evolu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basics of WLAN, including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the WLAN hardware requirements. The third part describes WLAN indoor coverage of wave propagation prediction.

8、 Part four describes the details of this design scheme. The fifth part is the description ofthe WLAN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problems and Solutions. Finally, there is 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done in this article.Keywords: WLAN; Indoor coverage; Access Point; Access Controller1. 引言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9、: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网络互联已不再是简单地将计算机以物理的方式连接起来,取而代之的是合理地规划及设计整个网络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建立遵循标准的高效可靠、同时具备扩充性的网络系统。无线网络的诸多特性,正好符合了这一需求。一般而言,凡采用无线传输的计算机网络都可称为无线网。从WLAN到蓝牙、从红外线到移动通信,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无线网络的应用典范。据CNNIC统计,中国4850万网民中采用计算机之外的其他设备(移动终端或信息家电)上网的用户占了129万,而其中大部分是采用移动终端上网,在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所产生的各种新型技术中

10、,无线局域网(WLAN)是最值得关注的一项业务。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是指在局部区域内使用无线媒质或介质将各种计算机设备和网络互联,从而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1-4。WLAN 的本质特点是摒弃了传统通信电缆,利用无线媒质使得网络的构建更加简单,移动终端的使用更为方便。 WLAN 通常采用 802.11 系列的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相关标准5,拥有 2.4G Hz 频段和 5GHz 频段。任何传统以太网的应用、操作系统或协议对于满足 IEEE802. 11 系列标准的无线局域网都是通用的。 WLAN 系统一般包括两个部

11、分,即适配器和接入点(AP,Access Point)。适配器需要与用户终端连接,接入点则是经由以太网与本地网络或公共网络连接。通常,为实现用户终端与网络的无线接入,适配器与接入点要通过各自的天线,使用时分复用方式交换信息。WLAN 室内覆盖首先要在室内合适位置布置接入点和相应的用户终端适配器,然后通过无线方式将其连到集线器、交换机等本地网络设备或直接接入公共网络中。但由于每个接入点的覆盖区域有限,为避免出现无线信号覆盖盲区,需要在室内布置大量的接入点,这就是全接入点覆盖方式。然而,室内空间有限,大量布线存在很大难度,且由于墙体、隔断等障碍物过多使得信号衰减严重,导致室内接入点的平均覆盖距离(

12、20 米左右)只有室外的五分之一,要实现同样大小区域的无线覆盖,在室内需要更多的接入点和网络设备,这将大大增加网络建设成本。另外,如果接入点分布过密,一方面将引起移动用户终端的频繁越区切换,影响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和用户终端的移动效果,另一方面也使频率规划变得更加复杂6。目前,单个接入点信号覆盖范围有限是无线局域网室内覆盖的瓶颈7-15。WLAN 为接入网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网络解决方案,不仅摆脱了线缆的束缚,让移动用户享受了随时随地无线入网的便捷,还丰富了移动信息业务的组合方式。随着 WLAN 热点覆盖范围的扩展,移动用户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网络。然而,考虑到无线信号的室内辐射问题,需要将

13、WLAN 发射功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且,2.4GHz 频段的干扰问题比较严重,WLAN 的覆盖范围非常有限。未来新频率的引入将成为解决干扰的重要手段。1.2 国内WLAN的发展现状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使得蜂窝网所面临巨大的流量压力,从而运营商不得不通过持续增加蜂窝网容量来缓解这种压力,但是此种方法所必需的成本,其增长速度远超过此方法所带来收益增长的速度,长此以往下去,蜂窝网将难以为继。预计到 2020 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达到现有网络的承载极限,到那时,不管是 3G 技术还是 4G技术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9-12。而WLAN这一无线接入技术,其组网成本低、数据吞吐量高、同时还使用公

14、共频率且其结构简单的种种特点,恰恰满足了运营商对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的需求。此外,各运营商为争抢和稳定用户,都在想方设法推出各种新业务提升自身网络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由于 WLAN 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网络接入方式,很容易受到使用移动终端用户的青睐。同时,运营商还可以将其他业务捆绑在 WLAN 上,有效地提高网络的用户黏性。自 2011 年起,我国 WLAN 开始进入喷发性增长期,国内的三大运营商均已开始着手各自的 WLAN 网络建设与规划。目前我国运营商的 WLAN 热点约占全球总量的 30%,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均计划利用两年时间部署 100 万个 WLAN 热点覆盖目标,而中国联通也布设了

15、 30 万个WLAN接入点。目前,我国运营商所部署的WLAN接入点数目已突破 500 万16-30。 WLAN 在建设成本、数据吞吐量和室内覆盖等方面优势显著,但其移动性、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上都远不及蜂窝网,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形成优势互补,可给移动数据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性能体验。因此,推进WLAN与传统蜂窝网相融合是运营商改善网络性能的一个有效的途径。运营商已逐步认识两者融合的重要意义,并将 WLAN 与蜂窝网的规划发展纳入统一框架。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已着手推进WLAN与3G/4G的网络融合,均提出了“3G/4G+WLAN”的发展规划。中国移动提出了 GSM、TD-SCDMA、TD-LTE

16、加 WLAN 的“四网协同”架构,依据自身网络特点,统一调控四网实现资源与业务的整合,以促进 WLAN 与蜂窝网的完美融合。同时,中国电信也提出CDMA EV-DO加WLAN的架构。2. WLAN的基础知识2.1 WLAN的基本原理WLAN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的缩写,也称Wireless LAN,其是指使用无线网络技术将网络设备互联起来,组成可以相互通信以及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WLAN其本质的特点是使计算机与网络不再靠通信电缆相连接,而是通过相互发送无线信号连接,从而使网络的建设和移动终端的使用更加方便。WLAN最常见用也是通用的标准是由IEEE(Ins

17、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所定义的802.11系列无线标准。WLAN是一种使用无线网络技术以取代传统使用线缆相互连接方式构成局域网的一种新技术,它可以提供传统有线网络的所有功能,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33。WLAN与蓝牙都属于无线个人域网(WPAN)范畴;但与蓝牙相比,WLAN具有更多优势:其支持较高传输速率(2Mbit/s54Mbit/s,甚至更高),利用射频无线电或红外线,借助直接序列扩频(DSSS)或跳频扩频(FHSS)、GMSK(Gaussian Filtered Minimum S

18、hift Keying,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等技术,甚至可达到与UWB超宽带技术相比拟的传输速率(600Mbit/s1Gbit/s左右),实现固定、半移动网络终端对Internet网络进行较远距离的高速连接访问。所以,WLAN与速率较低的蓝牙技术有着不同的市场定位,两者的互补,构成了一个WLAN/WPAN/WBAN无线接入体系。1997年6月,IEEE推出了802.11标准,开创了WLAN先河,早期加入WLAN领域的一些标准有IEEE802.11b/a/g(最高速率54Mbit

19、/s,工作于2.4GHz频段及5GHz频段)。目前,WLAN使用的标准主要还是IEEE 802.11x系列,而由我国自主创新的WAPI及欧洲Hiper (High Performance Radio)系列等标准都在积极发挥作用。无线局域网的类型:(1)独立的WLAN是指整个网络中都使用无线通信。在这种方式下可以使用一些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设备,这些设备被称为接入点AP(Access Point),也可以不使用AP34。在不使用AP时,各个用户之间通过相互发射无线信号而直接互连。这种互联方式是各个用户之间的通信只能在小范围内,同时随着用户的增多通信性能逐步变差。如图2.1和图2.2为不使用AP和

20、使用AP的两种无线通信情况。 图2.1 不使用AP的独立WLAN图2.2 使用AP的独立WLAN(2)非独立的WLAN:在大多数情况下,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一起存在的,无线、是有线的一种延伸与补充。这种情形被称之为非独立的WLAN(如图2.3)。在这种配置下,AP通过线缆连接到网络上,以使移动终端用户随时随地都能够访问到网络。图 2.3 非独立的WLAN无线局域网的网络结构31:(1)星型拓扑结构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这种架构包含一个中央计算机或是接入点(AP)。数据封包由源节点发出后,由中央计算机接收,并且转发到正确的无线网络目标节点;这台中央计算机,可以用来当作与有线LAN的通信桥梁,并且用

21、来连接其他有线客户端、互连网或是其他网络设备等。借助于软件,任何接上有线网络并还配备一块无线网卡的计算机,都可以担任桥接器的任务。(2)网状拓扑和星型拓扑不一样,主要是网状拓扑并没有中央计算机。每个节点都可以与同在一个网段内的其他计算机自由沟通。2.2 WLAN的硬件设备无线局域网的硬件设备包括无线网卡(适配器)、无线接入点、天线设备、无线路由器/网关等。此外,还包括诸如 POE 供电交换机、无线交换机、接入控制器(AC)等。主要硬件设备:(1)无线网卡。又称“无线网络适配器”,是安装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的收发器。无线网卡的作用与以太网中的网卡一样,无线网卡是 WLAN 的接口,能够保证 W

22、LAN 各个工作站(STA)之间实现连接与无线通信。 (2)无线接入点:无线局域网的接入点(无线 AP)是特殊的工作站,类似蜂窝中的基站,位于一个基本业务区(BSA)的中心。AP 的作用与有线网络中的集线器相类似。AP 的类型如表 2.1 所示。表2.1 AP类型AP类型应用场景生产厂家国家规定最大发射功率设备特点配置天线室内型AP室内热点场所美国的Linksys、TP-link、NetGear、台湾的 D-link、华为 3COM100mw1.体积较小方便室内安装;2.覆盖面积小,信号强度好通常仅配置2dBi 小增益外接天线室外型AP室外较大范围覆盖厂家众多500mw体积较大为增大覆盖范围,

23、常配备15dBi7dBi高增益天线(3)无线天线设备:在无线网络中,如果各个网络设备相距比较远,则信号传输速率会随着信号的减弱而大幅下降,以致无法实现正常的无线网络通信,此时就需要使用无线天线增强所发送或接收的信号,实现信号的中继接力。(4) 无线路由器:是单纯型 AP 与宽带路由器的一种结合体。它借助路由器的功能,实现家庭无线网络的 Internet 连接共享。2.3 IEEE802.11标准 无线局域网协议概述: 无线局域网协议众多,最初IEEE802.11标准于1997年6月公布,是第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目前的主流标准是IEEE802.11g工作在2.4 GHz频段32。 2.3.1 I

24、EEE802.11 IEEE802.11是第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之一,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it/s。该标准定义了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MAC)协议的规范,允许无线局域网及无线设备制造商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互操作网络设备。由于在无线网络中冲突检测较困难,媒体访问控制(MAC)层采用避免冲突(CA)协议,而不是冲突检测(CD),但也只能减少冲突。802.11物理层的无线媒体(WM )决定了它与现有的有线局域网的MAC不同,它具有独特的媒体访问控制机制,以CSMA/CA的方式共享无线媒体。 2.3.2 IEEE802.11b IEEE802.11b第二代无线局域网络协议标准其带宽最高可达11 Mb/s,实

25、际的工作速度在5 Mb/s左右。IEEE802.11b使用的是开放的2.4GB频段,不需要申请。既可作为对有线网络的补充,也可独立组网,从而使网络用户摆脱网线的束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应用。 2.3.3 IEEE802.11a IEEE802.11a标准的传输优点是传输速度快,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方式,速度可达54Mbps,完全能满足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的需要。缺点是无法与IEEE802.11b兼容,致使一些早已购买IEEE802.11b标准的无线网络设备在新的802.11a网络中不能用。 2.3.4 IEEE802.11g IEEE推出的完全兼容IEEE802.11b标准且与

26、IEEE802.11a速率上兼容的IEEE802.11g标准。IEEE802.11g也工作在2.4GHz频段内,支持54Mbps的传输速率,并且与IEEE802.11完全兼容。这样通过IEEE802.11g原有的IEEE802.11b和IEEE802.11a两种标准的设备就可以在同一网络中使用。2.4 WLAN 室内覆盖系统 WLAN 室内覆盖系统通过传统的以太网(Ethernet)连接到本地网络或者公共网络,一般有多个接入点 AP。至少拥有一副以上的室内放置的天线,这些天线经由射频电缆连入接入点 AP。设置于接入点与天线之间的 WLAN 功率放大器用于放大无线传输信号。3. WLAN室内覆盖

27、的信号传播计算3.1 WLAN 的信道特性 对于室内 WLAN 信道,一般采用微蜂窝(microcell)或微微蜂窝(picocell)的多径信道模型3,微蜂窝的典型覆盖半径为 0.11km,微微蜂窝的典型覆盖半径为 10100m。 通常,信道模型考虑视距(LOS,Line of Sight)和非视距(NLOS, Non Line of Sight)或受阻视线路径(OLOS, Obstruction Line of Sight)两种不同情况,考虑的工作频段包括 2.4GHz 频段和 5GHz 频段33。 电波的传播通常有直射、反射、折射或透射、衍射或绕射以及散射等几种传播模式,用于表征无线信道

28、的参数主要有:传播衰减、时延扩散和相干带宽、多普勒扩展和相干时间、衰落分布、衰落持续时间、衰落速度、电平通过率等等。 描述传播信道特性的模型主要有:理论模型(确定性模型)、经验模型、半经验模型(半确定性模型)等。 3.2 室内信号传播计算的常用模型 室内传播的显著特点是:室内覆盖面积小得多,收发机间的传播环境变化更大,因此传播路径受到建筑物的布局、建筑材料和建筑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常用的几种室内电波传播模型34包括: (1)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 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表示为:LdB=Ld0+10n*lgdd0+XdB (3.1)其中,XdB是标准偏差量为的正态随机变量,其依赖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类

29、型,n为路径损耗指数,d0为参考距离(如:1m),Ld0为参考距离上的路径损耗。(2)衰减因子模型 该模型适用于建筑物内的传播预测,包含了建筑物类型影响以及阻挡物引起的变化,灵活性强。对于同层建筑物,衰减因子模型可表示为:LdB=Ld0dB+10nSF*lgdd0+FAFdB (3.2)其中,nSF表示同楼层建筑物中测试的路径损耗指数值,FAF 为楼层衰减因子。室内路径损耗等于自由空间损耗加上附加损耗因子,并且随着距离成指数增长。LdB=Ld0dB+20lgdd0+d+FAFdB (3.3)其中,为信道衰减因子,单位为dB/m。3.3 2.4GHz 的 WLAN 室内传播模型 (1)办公室内

30、WLAN 电波传播路径损耗模型35当终端天线高度为 1.5 米、频率为 2.0GHz 时,参考 UMTS 的路径损耗模型,则基于 COST-231 的办公室内 WLAN 电波传播路径损耗模型为LpdB=Lfs+Lc+kwiLwi+nfnf+2nf+1-b*Lf (3.4)其中,Lfs为收发信机之间的自由空间信号传播损耗,Lfs=32.45+20 log d(dB);Lc为固定损耗,通常值为37dB,kwi为i类透射墙面数;Lwi为i类透射墙的损耗;nf为透射地板的层数,室内环境中,平均nf=4;Lf为相邻地板之间的透射损耗,b为经验参数,下表3.1为地板与墙的耗损(平均值)。表 3.1 地板与

31、墙的损耗(加权平均值)损耗类型描述因子/dBLf典型地板结构(如酒店房间)l 空心砖l 钢筋混泥土l 厚度30cm18.3Lw1轻型内墙l 灰泥板l 带有许多洞的墙(如窗户)3.4Lw2内墙l 混泥土,砖l 带有很少洞的墙6.9基于公式3.4在酒店房间环境下,室内路径耗损模型为LpR=37+30logR+18.3nfnf+2nf+1-b(dB) (3.5)其中,R 为收发天线之间的距离(米)。若只考虑在房间内的覆盖而不考虑穿墙的透射损耗,则公式(3.5)的模型可简化为LpR=37+36lgR(dB) (3.5)需要说明的是,工作在 2.0GHz 的 UMTS 系统与工作在 2.4GHz 的 W

32、LAN系统,电波传播特性略有差异,在室内办公室环境下,两者的损耗相差约 1.5dB。室内 WLAN 电波传播路径损耗模型也可采用式(3.1)的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若不考虑阴影衰落影响,该模型可简化为Ld=Ld0+10n*lgdd0(dB) (3.7)其中,路径损耗指数 n根据所处的环境不同,取值也不尽相同,如下表所示。表 3.2 路径损耗指数 n在不同环境下对应的值环境n值自由空间(户外且无障碍物)2郊区小区2.73.5市区大型小区34市区小型小区3.59建筑物或工厂内有LOS条件1.62室内开放环境,障碍物可见24室内有障碍物46通常,在室内办公环境中,当路径损耗参考值为 37dB 时,取

33、 n=3;当路径损耗参考值为 40dB 时,取 n=3.5。(2)WLAN 室内覆盖模型 在室内办公环境中,也可用理论覆盖模型进行计算,再进行修正。首先,将公式(3.7)的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作为基本模型,然后,根据实际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调整路径损耗指数 n 值,即可得到与实际相符的 WLAN 室内覆盖模型。利用表3.2中的自由空间路径损耗,得到室内 WLAN 的理论覆盖模型。当 f=2.4GHz,d0=1m,有Ld0dB=32.45+20lgd0+20lgf =32.45+20lg10-3+20lg2400=40dB (3.8)代入公式(3.7),则路径损耗与传播距离 d 之间的关系为Ld0

34、dB=40+10nlg n (3.9)此外,室内传播特性号还受到人的走动和人的阴影衰落的影响,建筑物也会带来穿透损耗。2.4GHz的WLAN穿透不同建筑材料时,其穿透损耗也不同,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表3.3 2.4GHz信号穿过不同建筑材料时的耗损障碍物耗损/dB开放空间0窗户(非金属性质)3窗户(金属性质)58薄墙(干墙)58中墙(木质)10厚墙(实芯6”)1510特厚墙(实芯12”)2025地板/天花板(实芯)1520地板/天花板(厚实芯)2025穿过金属框架的玻璃墙6办公室墙壁6办公室墙上的金属门6炉渣砖墙4砖墙上的金属门12.4与金属门领接的砖墙3砖墙上的窗户23.4 5GHz 的 W

35、LAN 室内信道特性 室内 WLAN 工作在 5.2GHz 时传播损耗更大。室内环境测试表明,用户沿指定路线缓慢移动时,5.2GHz 的传播损耗比 1.8GHz 近似高出 10dB。 对于5GHz频段的电磁波,有近似的路径传播损耗公式Ld0dB=46+10nlog d (3.10)3.5 本次室内放装型AP WLAN室内覆盖的理论WLAN信号传播模型:根据上面的一系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本次需要覆盖的酒店理论的WLAN信号传播模型。本次方案采用IEEE802.11b/g 系统,AP设备置于室内,其指标如下: 1) 发射功率:63mw(18dBm); 2) 覆盖半径:60m; 3) 误码率:1*

36、10-5; 4) 要求距离AP为60m(边缘处)时接收信号强度至少为-75dBm;5) 根据AP天线方向图,距离AP为2.33m处接收信号强度至少要求为-41.2dBm。设计中,本文采用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来计算路径衰减指数,从而确定接收信号功率电平与传播距离的关系,得到WLAN传播预测模型。假定天线没有增益,参考距离下的路径损耗利用表3.2中的自由空间路径损耗,由Prd=Pt-Ld0-10nlg dd0 (3.11)可以确定路径衰减指数n,分别选择两个不同的参考距离1m和2.33m,通过两个方程Pr60=Pt-L1-10n1lg 601=18-4-10n1lg 60=-75dBPr60=0

37、-L2.33-10n2lg 602.33=0-41.2-10n2lg 602.33=-75dB(3.12)分别计算,得到两种路径损耗指数为: n1=2.98,n2= 2.39。将它们代入公式(3.11), 得到接收信号功率与传播距离的关系为Prd=-22-29.8lgd或者:Prd=-41.2-23.9lgd2.33 dBm (3.13)其中,d=160m. 所以式(3.13)即为本次室内放装型AP WLAN室内覆盖的理论WLAN信号传播模型。理论模型确定之后,通过场地实测,对WLAN信号传播模型进行修正。4. WLAN 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在基于独立放装型AP的WLAN室内分布式系统的

38、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1) AP 安装问题; 2) 布线及相关设施安装问题; 3) 器件安装、接地 、标签相关问题; 4) 其它施工注意事项。5.1 AP 安装问题及其解决措施AP 安装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安装位置不佳而导致的散热、干扰及断电等问题,解决措施如下: (1) 考虑到调测、维护的方便和散热的需要,要选择合适的 AP 安装位置,而馈线走线的线井内就是最佳的选择; (2) 要选择远离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安装位置,避免这些干扰; (3) 设备要由持续电源不间断地供电,从空开前端接入,同时电源线必须接地,且要沿着槽 或铁管走线; (4) 双绞线的接口不能接错。(5)

39、对于室内 AP 的安装,必须牢固固定,不允许悬空放置。(6) 对于 AP 电源安装,解决措施如下: a)电源 PE 保护地可靠连接; b)POE 供电模块固定良好,保持通风良好,可散热,不允许随意放置;5.2 布线及相关设施安装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布线以及相关设施安装过程中,会遇到由于线缆的折叠、弯曲、交叉以及安装操作不规范等带来的传输质量问题,解决措施如下: (1) 跳线或馈线不能折叠,布放时不能过于弯曲,其最大弯曲曲率半径如表 5.1 所示。表5.1线径二次弯曲的半径一次弯曲的半径1/2 软馈40mm1/2210mm70mm7/8360mm120mm(2) 布线时避免线缆的交叉或者是空中飞线

40、。将走线管用线码或固线夹固定好,并靠墙布放。在一些特殊的地方,走线管可能无法靠墙布放,这时使用扎带将线缆走线管固定在其他线管上,随其他线管一同布放。 (3) 应用防水、阻燃的材料将线缆进出口的墙孔密封。 (4) 线缆的连接头的制作和安装操作必须规范,确保接触良好,才能将驻波比保持在 1.3 以下,还要对连接头做防水密封处理。 (5) POE 供电线缆不能超过 100 米,当需要室外走线时,使用保护套管。采用超五类网线,并且水晶头的质量要良好。而且要考虑网线的衰减,通常 100米超五类网线要耗电 2mW 左右。5.3 器件安装、接地、标签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 WLAN 施工过程中,由于器件放置

41、不固定、接地不良、标签固定方式不正确等原因,会影响工程质量,因此,给出解决措施如下: (1) 器件安装问题解决措施无源器件绝对不允许悬空无固定放置,可以借助扎带或固定件将其固定好。如果线缆太长,多余的长度不能盘绕必须锯掉,所以要先量好所需长度后再锯线,以免操作失误;如果线缆有些短,也不能因为不易连接而打急弯,要先量好以后再做。 (2) 接地问题解决措施 有源设备必须保持良好接地,如 AP、信号避雷器等,接地线要选用 16 平方毫米的截面积,并要连接到建筑物的主地线上。 (3) 标签问题解决措施 为维护方便,每个器件以及每条馈线都要贴上标明器件名称、线的方向和长度的标签,并且在馈线的两头都要贴上

42、标签。一般情况下,需使用统一的标签,必要时还要用透明胶带进行加固。同时设备上必须贴有运营商的固定资产卡片。 (4) 贴标签的具体注意事项 a) WLAN 分布系统中每一个设备以及电源开关箱都要贴上明显的标签,方便以后的管理和维护;b) 标签粘贴在设备、器材正面可视的地方,标签的标注应工整、清晰。c) 设备和电缆的两端均要贴上标签,标签上要注明设备的名称、编号与电缆的长度、走向。d) 线缆的标签尽量用扎带牢固固定在线缆上,不宜直接贴在线缆上。5.4 其它施工注意事项 此外, WLAN 施工的其它注意事项如下: (1) 网线的质量和连接必须可靠。 (2) 线槽切口需要做封堵处理。 (3) 网线线序

43、要注意以下几点: a) 保证网线的线序正确; b) 保证水晶头制作质量过关; c) 制作后,要使用测线仪器测试网线质量。(4) 布线时要注意不破坏其他线路以及自己的线路。(5) 与设备相连接的线缆必须可靠固定,如果AP 的电源线以及适配器没有固定,容易脱落,导致掉电故障。1. 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2.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3. 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 4.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5.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6

44、.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7.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8.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 9.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 10.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11.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12.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13. 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 14.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15.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16.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17.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45、 18.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19.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20.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 21. 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 22.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24.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 25.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 26.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7.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8. 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 29.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30. 单片机系

46、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31.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32.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33. 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 34.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35. 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3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 37. 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 38.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 39. 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 40.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41.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42. 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43.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 44. 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 45. 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 46. 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 47.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 48. 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49. 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 50. 基于单片机的时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