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题片《千年古镇行》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3044419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片《千年古镇行》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题片《千年古镇行》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题片《千年古镇行》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专题片《千年古镇行》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专题片《千年古镇行》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专题片千年古镇行 院系名称 传媒学院 专业名称 广播电视编导 (影视制片与管理) 专题片千年古镇行内容提要: 千年古镇行是一部时长大约为15分钟的专题片作品。主要介绍的是黄龙溪的水、茶、小吃、建筑和历史的一个专题片。专题片是运用现在和过去时的纪实,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报道,内容较为单一,形式多样,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影视文化形态,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是一个围绕主题进行阐述的片子,经常用来说明某项事物或讲明某种科学。千年古镇行这部专题片向我们全面介绍了这个1700多年的古镇的特色文化,水是这座古镇的灵魂所在,这

2、里我们特别介绍了黄龙溪的水文化,水的博大包容气象万千,常常令人心生亲近。古镇的饮食文化也是古镇的一个特色,这里的美食种类有很多,主要的有一根面、豆花、龙眼酥等等。到这来一定要尝遍这里的美食。古建筑也是古镇的特色,主要介绍了这里的街道和黄龙溪廊桥和三县衙门。这个专题片千年古镇行让我们充分了解了黄龙溪的文化特色。 关键词:黄龙溪 专题片 民俗文化 古镇Millennium ancient town lineAbstract: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discusses is the ancient town of the Millennium is a grown

3、up about 15 minutes of documentary works. Mainly introduces the Huanglongxi water, tea, snacks, architecture and history of a feature film. Feature films by now and the past record of the social life of a field or a given set of in-depth reports, the content is single, in various forms, allowing the

4、 direct creator of illustrate the point of view of documentary film culture form,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news authenticity, but also have the artistic aesthetic, is a theme of the film, often used to describe a thing or explain something. Millennium ancient town feature film to us a comprehensive I

5、ntroduces the 1700 years of ancient town culture, water is the soul of the ancient town, here we especially introduce the Huanglongxi water culture, water of the broad and inclusive spectacular, often a close. A feature of the town of diet culture is also the town, the food here are many, the main i

6、s a root surface, bean curd, longan cake and so on. This must tasted the food her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buildings of the town.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here the streets and Huanglongxi bridges and three county yamen. This feature film let us fully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Hu

7、anglongxi. Key words: Huanglong Valley feature film folk culture ancient town 目 录一、选题意义1二、作品介绍1三、导演阐述2(一)关于主题的分析 2(二)关于故事梗概 .2(三)关于摄影 . 2(四)关于风格定位和节奏 .2(五)关于后期剪辑方法.3四、专题片千年古镇行脚本3五、分镜头剧本7附录:12参考文献:12成品(另附光盘)专题片千年古镇行一、选题意义专题片不同于普通的电视新闻,也不同于电视娱乐和教学节目,它的制作精细,画面讲究,要使解说、音乐、画面交相辉映,对播音员配音的要求就要更高、更严格,需做到以情带声

8、、以声传情、声请并茂。因为电视配音是对作品的一次艺术再加工、再创造,播音员必需把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传达给观众。因此,播音员要想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理解稿件是非常关键的,而且在整个播音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层次、主题、背景到目的、重点、基调等都要经历一个反复揣摩的过程,这就需要播音员不仅要有较为扎实的播音基本功,有一定的播音技法,还要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化修养,能充分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思维纳入稿件作者思维的轨道,做到两者一致,这样才能用有声语言准确而忠实地表达出稿件作者的思想感情,否则,就可能出现心不在焉、言不由衷、语言苍白,使片子的思想内容大大弱化,难以达到声画和

9、谐的统一。不论是风景片、艺术欣赏片还是人物事迹片等都是感情凝聚的产物,播音员一定要借助这个“情”字,并发挥自己积极而丰富的想象、联想,把自身的整个思想感情都融入其中。之所以拍摄千年古镇行这部作品,主要是因为在四川这几年的大学生活里对四川的风景、人文、小吃和建筑十分的喜欢。第一次去了黄龙溪游玩就被那里的风土人情深深的吸引,所以这次才选择拍摄了千年古镇行这样一部专题片。二、作品介绍专题片千年古镇行时长约为15分钟。千年古镇行主要介绍的是,黄龙溪的风景和文化。主要介绍的是,黄龙溪的水文化、茶文化、小吃和建筑。被称为十大水乡古镇之一的黄龙溪古镇距成都市区40公里,抵触锦江、鹿溪河汇流处,因河面宽广,水

10、势平稳,从汉代起就是重要的水运码头。黄龙溪古名“赤水”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渡清江,真龙内种藏”。故名曰:“黄龙溪”。千年古镇行这部作品,我主要划分为四部分来完成的,分别为:水文化、茶文化、美食和建筑。开头介绍了黄龙溪的地理位置和黄龙溪名字的由来。其次开始介绍黄龙溪的水文化,着重介绍了“陈家水碾”的用处以及重要的作用。然后又介绍了黄龙溪的茶文化,喝茶对于古镇上的人来说,那是与茶饭并列的头等大事,每天来杯茶,更是古镇闲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介绍了古镇上的茶馆与人们喝茶的闲情逸致。古镇的美食让人目不暇接,“不吃一根面,枉到黄龙溪”,这里我们介绍了“一根面

11、”的制作过程和人们来这里必吃的美食。除了“一根面”黄龙溪还有各种美食,例如:芝麻糕、小糍粑、丁丁糖、龙眼酥、猫猫鱼、波斯糖和土豆豉等等遍街都是。接着介绍了黄龙溪的古建筑,现有明清古居76套,一楼一底,傍水而筑,临江“吊角楼”体现了古蜀民居“干栏”文化特色。着重介绍了黄龙溪廊桥、黄龙溪的古街道和古民房。整部作品都在强调黄龙溪的文化特色和民俗文化。可是再加上拍摄上艺术书法,更能让整部作品看起来特别文艺,特别清新的感觉。 三、导演阐述 (一)关于主题的分析 千年古镇行主要介绍的是黄龙溪的风俗文化的人文风情。拍摄这样的一部作品是为了展现黄龙溪的水文化、茶文化、美食和古建筑。通过我们的拍摄和真实的报道,

12、来让更多的人来到这个充满历史色彩的古镇。古镇不仅给大家带来了历史文化,同样还给大家带来了水、茶文化以及美食等等。通过拍摄这部作品,让更多的人来到黄龙溪各种游玩,让更多的人喜欢这个古镇,爱上这里的山、水、以及人。 千年古镇行主要讲黄龙溪的茶文化、水文化、美食以及古建筑,通过拍摄这样一部作品,我就是为了能让自己,在四川这四年的大学生涯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通过这部作品我也想告诉大家,黄龙溪是一个充满历史色彩和历史文化的古镇,通过镜头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黄龙溪,去探究黄龙溪,这样的一个成都的标志性古镇。 (二)关于故事梗概 千年古镇行这部作品,我主要划分为四部分来完成的,分别为:水文化、茶文化、美食和

13、建筑。开头介绍了黄龙溪的地理位置和黄龙溪名字的由来。其次开始介绍黄龙溪的水文化,着重介绍了“陈家水碾”的用处以及重要的作用。然后又介绍了黄龙溪的茶文化,喝茶对于古镇上的人来说,那是与茶饭并列的头等大事,每天来杯茶,更是古镇闲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介绍了古镇上的茶馆与人们喝茶的闲情逸致。古镇的美食让人目不暇接,“不吃一根面,枉到黄龙溪”,这里我们介绍了“一根面”的制作过程和人们来这里必吃的美食。除了“一根面”黄龙溪还有各种美食,例如:芝麻糕、小糍粑、丁丁糖、龙眼酥、猫猫鱼、波斯糖和土豆豉等等遍街都是。接着介绍了黄龙溪的古建筑,现有明清古居76套,一楼一底,傍水而筑,临江“吊角楼”体现了古蜀民居

14、“干栏”文化特色。着重介绍了黄龙溪廊桥、黄龙溪的古街道和古民房。 (三)关于摄影 千年古镇行的摄影地点在黄龙溪古镇,在确定了拍摄地点之后,镜头画面的创意与拍摄就是最重要的了。 千年古镇行主要拍摄了黄龙的水、茶、美食和古建筑。在这里拍摄我们用了四天三夜的时间,分别拍摄了黄龙溪的白天和夜晚不同的景象,使用了各种镜头,推、拉、摇、移、跟各种镜头变现出黄龙溪的美景与美食解说词中说到什么,画面中便要出现什么,比如说文中说到了“陈家水碾”,镜头就要推出水碾的位置与作用,水碾是如何使用的,说到各种美食,画面就拍出了黄龙溪的各种美食,镜头一点要与解说词紧扣。要扣住片子的主题,这样才能拍出好的镜头,好的作品。

15、摄影是一门艺术,在拍摄人像时,我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怎样拍好微距。拍好微距,需要用光、构图讲究技巧。我们要掌握的是怎么把微距拍清楚,不要拍糊呢?注意以下两点就行了。首先,用三角架。手持不稳,放大之后总看到片糊,所以第一条,用三角架。其次,用自拍机。我们发现,即使用架,在按动快门时仍然带入了晃动,最好的办法,启动自拍机。曝光补偿的使用。按动+ -键,就会出

16、现曝光补偿调节条,左右键调整正负补偿及大小,一次1/3级。调整好后再按一次+ -键确定。那么,曝光补偿怎么应用呢?总起来讲,是白加黑减,白的环境下,测光有偏低的状况,需要增加,反之亦然。巧用屏幕上的网格线构图。我们知道,的黄金分割比例能给人美感。所以安排片中的兴趣点在4个焦点上,或在分割线上,就会给人视觉的美感。网格线就方便的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参照。除了以上注意黄金点构图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贯穿两边的直线,尤其要避免将照片分割成两部分的贯穿横线或竖线。2、地平线的处理。在风光作品里,地平线是经常出现的,为避免上下分割的效果,应设法打破地平线的平直,如利用云彩、远山、日出、日落或其它建

17、筑物。此外,地平线的位置也应安排在趣味中心的分割线上,并且CX1应保持水平(有特殊创意另当别论)。3、拍摄运动的物体要给运动的前方留有一定的空间。当被摄体是运动的,观赏者的目光会习惯性地沿被摄体运动方向移动,如果运动的前方没有空间会给人压迫感。此外,通常被摄体注视的方向也应留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四)关于风格定位和节奏 专题片千年古镇行是偏文艺,偏艺术的。从风格上来说符合成都的民风民俗,黄龙溪作为成都的标志性古镇之一,自然在风格上更加贴近成都,在黄龙溪的水文化、茶文化、美食和古建筑的合理展示上,更让这部作品有了艺术气息。 在节奏上,古镇的生活节奏本来就是慢节奏的,加上这里的悠闲的生活方式,慢节

18、奏更适合这部作品,这样才更能体现出古镇的特色。 (五)后期剪辑方法在后期制作方面,我选择了用PR进行剪辑,因为在大学里,我们学习最多得用的最熟的也就是这款软件了。剪辑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剪辑视频、抽离声音、消除原声和视频合成。专题片的片头很重要,所以在剪辑片头的过程中,我花费了很长时间,因为这样一部的专题片作品,一定要有好的开场,才能吸引到观众,向下继续观看。中间把节奏放慢,主要是为了介绍黄龙溪的水、茶、美食和古建筑,主要为了让观众更加的了解黄龙溪和爱上黄龙溪,为了让更多的游客可以去这里游玩。四、专题片千年古镇行脚本片头:毛笔在画面中画出了一座山一只白鹤在万山中飞翔水墨在山水中游走的画面山水结合的

19、画面水面的边缘是现代化的城市推出片名千年古镇行 音乐:轻缓的音乐节奏解说词: 山因水而灵动,水因山而妖娆。山的高大巍峨壁立千仞,往往使人心生向往。水的博大包容气象万千,常常令人心生亲近。黄龙溪古镇就出现在这个有山有水的美丽富庶的川西坝子上。在这个具有浓郁特色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有着哪些特色文化?那些在时光中斑驳的古建筑又在向我们诉说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正片:一组成都柏油马路的固定镜头解说词:今天我们千年古镇行来到了位于双流县东南部边缘的黄龙溪古镇。一个黄龙溪入口的固定镜头解说词: 被称为十大水乡古镇之一的黄龙溪古镇距成都市区40公里。一组河面宽广的固定镜头和码头的跟镜头解说词: 地处锦江、鹿溪

20、河汇流处,因河面宽广,水势平稳,从汉代起就是重要的水运码头。黄龙溪古名“赤水”,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故名曰:“黄龙溪”。主持人在黄龙溪正门的固定镜头同期声:(主持人)大家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黄龙溪古镇。杜甫的千古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那些“万里船”从成都出发到达的第一个大码头,就是黄龙溪。现如今,站在成都已经再不能望见西岭雪山的皑皑白雪。幸好黄龙溪还在,存在了1700多年的古镇至今仍在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在他深厚的历史底蕴下,有着许多多姿多彩的特色文化。一组黄龙溪的水的镜头解说词:黄龙溪,顾名思义,一个

21、跟水有关的地方。这水,有人说是“清江一曲抱镇流”的府河,也有人说是滋养古镇的鹿溪河。一清一浊两条河流相汇时,势如一条黄龙奔腾咆哮,那“黄龙骑清江”的奇观令人叹为观止。若是没有它,也就没有黄龙溪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了!一组水穿过古镇的固定镜头解说词: 当鲜活的水穿过黄龙溪的时候,这个几千岁的古镇突然间就从沉睡中醒了过来,开始变得生机勃勃。一个主持人介绍陈家水碾的固定镜头同期声:(主持人) 一组陈家水碾的固定镜头解说词:从鹿溪河口沿锦江上游俩公里是陈家小岛,小岛现存川西唯一一座水冲古磨水碾-“陈家水碾”。陈家水碾起于清朝嘉庆年,以一溪之水碾一村谷物,担谷物用时少顷。闸起而作,闸谢而落,水流稀薄而力不可

22、估也。碾桥之畔有筒车8辆,灌田800余亩。现今,陈家水碾已经形成一个水碾岛,是“黄龙五岛”之一,当走近水碾岛时,远闻吱吱哑哑的古碾声起了人们几多农耕文化的甜蜜回忆。一组陈家水碾竹林的镜头解说词:岛上遮天蔽日的处林,柔和了炎炎烈日,使人忘记了城市的喧嚣。一个泡茶的特写镜头和主持的近景镜头同期声:(主持人)除了水文化,茶文化也是黄龙溪古镇的一大特色文化。喝茶对于古镇上的人来说,那是与吃饭并列的头等大事。每天来杯茶,更是古镇闲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组采茶和茶山的镜头解说词:黄龙溪的种茶历史悠久,黄龙溪历史上即为茶叶之乡和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茶文化底蕴深厚。一组古镇上的茶馆的固定镜

23、头解说词:古镇最有特色的莫过于茶馆,河堤上、竹林下、路两旁,“一”字展开的竹台、竹椅、竹凳,还有花花绿绿的太阳伞,成为古镇上一道诱人的风景。河岸上坐满了茶客,躺在阳光下,悠闲地谈天说地。古镇的街道顷刻之间弥漫着清新的茶香,茶,是四川人的生活,而放在黄龙溪,自然也就成为感受这个小镇最惬意的方式。一组古镇上的游客和古镇风景的固定镜头解说词: 黄龙溪镇东临府河,北靠牧马山,依山傍水,景致怡人。在2011年更荣获“四川最美古镇”大奖。但可别以为只有风景优美,这里的饮食文化也是相当的丰富。一个主持人介绍一根面的固定镜头 同期声:(主持人) 一组一根面的特写和制作过程的固定镜头解说词: 一根面又叫“长寿面

24、”。一根面的特色在于“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锅也是一根面。一根面要多长有多长” 面条滑爽、柔韧弹牙、越嚼越有越有嚼头!是宋元明清时期黄龙溪古镇的著名传统小吃!黄龙溪地处平原,鹿溪河与锦江交汇穿镇而过,地肥水美,盛产小麦,每到逢年过节办喜事时,黄龙溪人就会用麦心粉做一根面,几乎家家都会做一根面!古时没有机器,一般都是用手工制作!一组介绍豆花的镜头 解说词: 除了一根面,黄龙溪还有很多好吃的特色小吃。黄龙溪美食中的石磨豆花又称珍珠豆花,游客可以现场体验豆花制作过程。珍珠豆花因其色泽白润、口感细腻而出名,具有益气、补虚等多方面的功能。 一组黄龙溪各种美食的镜头解说词: 小糍粑口感香甜,细腻绵软、老少皆宜

25、。老板现场制作的木锤酥和牛皮糖香脆可口。还有芝麻糕、丁丁糖、龙眼酥、猫猫鱼、波斯糖、土豆豉等等遍街都是。一个主持人在古建筑里的固定镜头 同期声:(主持人) 了解了古镇的特色文化,再来看看古镇的古建筑。经过这么多年的历史变迁,黄龙溪古镇依然保存着很多各具特色的古建筑。一组黄龙溪街道俩旁的古建筑和游客的固定镜头解说词:1700多年的历史变迁,古镇至今保留完整,现有明清时代街坊七条,街面全由石板铺成,两旁廊柱排列有序,街面平均宽度3.44米。漫步在黄龙溪的街道上,即使岸边店铺林立,心情也会莫名地安静下来,仔细地探寻黄龙溪特有的神韵。黄龙溪的街道,最适合优哉游哉地行走,漫无目的地穿行在古镇的街道上,就

26、是这样的漫无目的才是到这里的最终目的。一组古镇明清时期民居的镜头 解说词:古镇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主街道由石板铺就,两旁是飞檐翘角杆栏式吊脚楼。现有明清民居76套,一楼一底,傍水而筑,临江“吊脚楼”体现了古蜀民居“干栏”文化特色。一组黄龙溪廊桥的镜头解说词: 黄龙溪廊桥全长367.57米,廊桥的外观设计,主要以黄龙溪古镇的山水景色、文化背景、人文景观为主,与古镇相得益彰。廊桥如长虹卧波,气势恢宏地屹立在美丽的锦江黄龙溪段。一组黄龙溪大佛寺的镜头解说词:从黄龙溪廊桥沿河而上三公里,北岸边即为“大佛寺”,黄龙溪大佛寺原建于明代,凿刻在象册陡峭的崖壁上,高二丈余,史称为“蜀中第二”的小乐山大佛,

27、现已毁。近年修复的坐式大佛高60米,由汉白玉雕成。一组兵马俑和介绍历史的镜头解说词: 黄龙溪两千多年前就是古蜀王国的军事要地,历史上常为兵家必争之地,1800年前,刘备称帝,开启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作为蜀汉军事大本营,诸葛亮曾在这里羽扇纶(gun)巾,威严操练百万将士,金戈铁马,锣鼓喧天,厉兵秣马三个春秋,为蜀汉南征北伐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一组三县衙门的镜头解说词:历史上,黄龙溪地处华阳、彭山、仁寿三县的“金三角”地带,民事、经济纠纷、匪患困扰三县,因而设立三县衙门,共管民事、水政及匪患。一组古镇街道和三座寺庙的固定镜头解说词:这条百余米长的弯曲街道上建有镇江寺、潮音寺、古龙寺,形成“一

28、街三寺庙”,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景观,据说是本镇贺、乔、唐三家大姓人家为平分风水而相继建立的。一组庙宇和古榕树的镜头解说词:这弯曲的街道象征着龙,三座寺庙分别象征着龙头、龙身与龙尾,而庙前的两株千年古榕树则喻示定海神针,与庙宇一道镇龙降魔。“一街三寺庙与三县一衙门”是黄龙溪镇的文化标识。一组黄龙溪夜景的镜头 解说词:夜幕降临,夜色渐浓,如织的游客逐渐散去,喧闹和嘈杂声也逐渐远去。夜晚的黄龙溪,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这样的安静远离了大都市,远离了平日里的那些纷纷扰扰,于是整个心就在黄龙溪安静了下来。此时,站在桥上看黄龙溪古镇,又是另一番风情。独自一人在古弄小巷里漫步,沿街两侧房屋伸手可触,这使人想

29、起那句“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是何等的传神与精辟!看着夜晚的古镇,恍如隔世。五、 分镜头剧本镜号景别摄法技巧内容解说词备注1特固渐显出字幕:千年古镇行前奏2全固叠流水3全固叠锦里长廊里来往的人流字幕:出品人周赟4特固叠房翼 加字幕:指导老师林伊飞5全移叠锦里来往人群字幕:导演 周赟6特固叠风中的风车字幕 :摄像 周赟7特固叠晃动的毛笔字幕:策划 周赟8全固渐显 拉车的车夫9中摇叠西蜀第一街10中移切挂满灯笼的长廊锦里,位于成都 市武侯祠东侧11特摇渐显 挂件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主12全摇切满树的挂件13特固叠绿叶转幸运符是清末明初建筑风格的古街14特固切风中摇曳的黄叶15全固切仰视

30、的银杏树16特拉渐显面塑匾牌17特摇切面塑18全摇切各种面塑19近摇切各种面塑面塑以玉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今大多数都已被橡皮泥所取代。20特固切悬挂的面塑21近摇渐显各种剪纸22近固切剪纸的人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经历中国漫长的历史演进23特固切剪纸而不失其纯净和清新的特质,与中国农村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24近摇切挂满的剪纸25特推渐显叶雕匾牌26近摇叠叶雕27近摇切悬挂的叶雕28近摇切叶雕制作者29全摇叠皮影30中摇切玩皮影的人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31特固渐显摇晃的毛笔尖32近摇切写毛笔的老人中国

31、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史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再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意料之中锦里也为中国的书法文化添上了浓厚的一笔33近摇切各种毛笔34特摇切悬挂的毛笔35近固切 旋转的杂耍糖画是一种民间手工艺,手工艺人多挑一个担子36特摇切烧开的糖水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37近摇切制作糖画 糖画在糖画师傅的制作下显得栩栩如生38近摇渐显悬挂的内画39近摇切制作内画的老人内画在海内外被誉为鬼斧神工中国一绝,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40特摇切制作内画的手内画的制作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艺41近摇切摆放的各色内画一个小小的瓶子在内画艺术老师手上被雕琢的各式各样42近固渐显行走的路

32、人43中固叠喂鱼的人摇到鱼池44近固叠水中游动的鱼儿45全固叠仰视的竹树46特固渐显摆动的布条相对国内很多旧瓶装新酒的人造景观,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手艺人的玩艺儿,捏个泥人,转个糖画儿,买张剪纸,都是包含童趣的东西,怀旧也是怀念童年淳朴的快乐 47中固切行走的人们48中摇叠吹风车的人49特固切风车51 近固切行走的脚步52全固切来往的人们53全固切来往的人们54全摇渐显仰视的长廊在锦里不去吃小吃就是最大的遗憾,比较出名的有三大炮,张飞牛肉,凉面等待,这些都是成都著名的小吃55近固渐显张飞牛内挂旗56中固切张飞扮演者57近摇切琳琅的烤肉串58全摇切摆满的肥肠粉59近摇切吃烤鱿鱼的人60

33、近摇切吃炸豆腐的人61特摇切各色凉粉62近摇切各色钵钵鸡63特固切一根面挂旗64中摇切制作一根面的人65近摇切酸辣粉66近摇切各色牛肉豆花附录: 这是我第一次独立的完成的一次尝试,这次尝试在心灵上给我很大的震撼,因为经历过,从而感动过。在作品的完成中,也不断的去找寻最合适的方式来讲述我所拍摄的纪录片。慢慢地,理解了纪录片的意义,真实、真诚、真人、真事。从首先选题的确定,到前期采访,再到资料的整理,稿本的完善,拍摄,配音,剪辑,字幕,最后成片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有了深刻的认识。每一个过程,都需要认真的去对待和完成它。一部好的片子,都是在无数次的修改和自我否认的过程中诞生的。 在我看来:为什么要有纪

34、录片?因为它是需要记录的,真实存在过的。就像我拍摄的照片一样,这一刻,你不去把握,可能下一秒它就不存在。纪录片是那样的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另外,我们还感受到了在制作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会影响到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 这就是纪录片,亲身的体验,亲身的感受,亲身的参与,真实的记录,细节的展现,用最真诚的态片子能够传达度创造出最真诚的片子,这样的片子是富有生命力的。参考文献:1.谭天、陈强:纪录之门,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高鑫:电视纪实作品创作,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3.高鑫:电视专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4.刘浩:纪录片的虚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任远:电视编辑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傅正义:电影电视剪辑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7.美肯尼思科布勒:美国新闻摄影教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