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304421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68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2016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2013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2013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09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2009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及详解2007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回

2、忆版)2005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2005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及详解2004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00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1998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1997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1996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1995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2016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回

3、忆版)一、名词解释(顺序可能与原题不一致)1社会团结2(好像是边际文化)3二元社会结构4强关系与弱关系5集体意见6祛魅7垂直流动8价值中立二、简答题(顺序可能与原题不一致)1社会事实的特征。2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3越轨的生理学解释及其局限性。4默顿的自我实现预言理论。5康豪瑟的群众社会理论。6同辈群体对社会化影响的特殊性。三、论述题1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的变化对家庭结构、子女教育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2米尔斯认为,社会学需要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即社会学的想象力。请举例说明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2014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

4、版,不完整)复旦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社会学概论一、名词解释(选做10题,共30分)1目的和理性与价值合理性2显功能与潜功能3社会资本4寡头政治5文化自觉6自致地位与先赋地位7角色紧张8炫耀性消费9虚假意识10社会运动11霍桑效应二、简答题1冲突论对社会分层理论的批评。2功能论关于社会不平等的论述。3默顿对社会偏差的社会学解释。4韦伯的合法型统治类型。5科尔伯格的道德社会化过程。6简述依附理论的主要观点。三、论述题1韦伯非人性化观点在现在大学中的具体表现、后果,对未来大学发展的影响。2联系实际,评述涂尔干“社会事实”思想。3简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兴起的主要原因(不完整

5、)。2013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复旦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883社会学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初级群体2生活的医学化3形式性合理与实质性合理4萨皮尔沃尔夫假说5社会性别6法理型统治7中层理论8内婚制和外婚制9城市化10镜中之我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1马克思与韦伯对阶级概念分析的异同。2韦伯对于科层制特点的分析。3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4举例说明角色紧张。5简述关于失范问题的标签理论。6简述第三部门对现代社会的贡献。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涂尔干在其社会分工论中提到“职业群体是解决社会失范的药方”

6、,请问涂尔干这一观点的来源?并对涂尔干这一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2举例说明戈夫曼的“自我呈现”(presentation of self),并对戈夫曼拟剧论的核心观点作出评价。2013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复旦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883社会学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初级群体答: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初级群体的基本特征包括:成员有限;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

7、色,表现了全部个性;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成员难以替代;群体整合程度高;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2生活的医学化答:生活医学化的内容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医学诠释范围持续扩展:医学从健康与基本能够角度诠释人类某些行为与心理状态,进而以医学的标准来衡量个人身心状态;大众自我决定权日益受到破坏:医学逐渐介入各种社会生活领域,致使一般民众也丧失自我决定的权利;大众决定权直接让渡给医学技术专家:医学语言与大众语言的隔阂,一般民众并无能力讨论医学问题,只能将决定交给医学专家;医学取向逐渐成为社会控制的工具:为了维持社会规范或减轻违反社会规范的困扰,医学化逐渐脱颖而出,并成为监控或遏制问题恶化的一种社会控

8、制的工具和手段。3形式性合理与实质性合理答: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如果所有的行动都可以用量来表示,即能被计算并尽可能以货币单位这一形式来表示,那么这些行动在形式上是合理的,即属于形式合理的经济行动。其合理性的程度由计算的可运用程度决定。实质合理性是指通过一种以经济为取向的社会行动方式,根据某些价值的基本要求,向现存的人的群体供应产品。其合理性的程度与产品的实际分配方式以及被提供产品的人群的范围有关。实质合理性并不满足于目的合乎理性的计算,而是要提出伦理的、政治的、功利主义的、享乐主义的、等级的、平均主义的或者某些其他的要求,并以此用价值合乎理性或者在实质上目的合乎理性的观点来衡量经济行为的结果。4

9、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答:萨皮尔沃尔夫假说是语言相对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一种文化中的内容,只有用该文化中的语言才能得到充分表达;另一层意思是,发源于某一文化中的概念,如果用另一种文化中的语言去讲,意思就会有所不同,至少在人们心目中唤起的意象不同,这也是可想而知的。5社会性别答: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表现的模式。其含义包括:社会性别不是从染色体性别开始,依次决定后面的各个层次;各个层次之间并不必然应该统一;社会性别不是一个固定的范畴,而是容易变化的,尤其是可以通过互动和冲突而变化。6法理型统治答:韦伯将建立在遵守正式制定的法律基础上

10、的统治称为法理型统治。韦伯将法理型统治视为行政管理的现代形式。他分析了法理型统治类型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要持续地受到规则的约束;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权限内进行的;法理型统治具有固定的职务等级;法理型统治有明确的议事规则;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管理班子同行政管理资源和生产资源完全分开;在理想的法理型统治下,不存在任职人员对职务的任何意义上的私人占有 法理型统治拥有行政管理档案制度。7中层理论答:中层理论又称为中观理论。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对中层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他认为中层理论既不是具体研究中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包罗一切的宏观巨型理论,而是针对某

11、一方面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设或命题组成,并可通过逻辑推导产生可证实或证伪的具体的操作性假设。比如,教育与社会结构再生产理论、市场分配与再分配权力的理论等,就是中观理论。8内婚制和外婚制答:内婚制又称“血缘婚”“族内婚”。是在一定社会关系范围内选择配偶的一种婚姻制度。在母系公社中,每个部落都有统一的姓,其下又分为多个血缘氏族。内婚制要求成员必须在部落内氏族外选择配偶,即禁止与外部落人通婚,也禁止氏族内部近亲通婚。它是比群婚制更进步的婚姻制度。外婚制又称“族外婚”。是指同一氏族内男女禁止通婚,只能在外氏族男女间选择配偶的婚姻制度。始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

12、渡阶段,正式形成于父系社会。之后被“对偶婚”所代替。外婚制的出现,符合自然选择的法则,有利于人类的优生和繁衍,加强了各通婚氏族间的联系。我国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同姓不婚”,是氏族外婚制的体现。9城市化答:城市化又称都市化,通常是指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城市化也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10镜中之我答:库利的“镜中我”概念认为,自我源自以群体为背景的同他人的符号性互动,在社会互动中人们通

13、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来认识自己,就如同从镜子里发现自己。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将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阶段: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评价;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行为。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1马克思与韦伯对阶级概念分析的异同。答:(1)马克思与韦伯对阶级概念的思想 马克思的阶级思想在马克思看来,“阶级”是从特定生产关系当中形成起来的那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的集合,是“各个人所结成的、受他们的与另一阶级相对立的那种共同利益所制约的共同关系”;阶级关系首先就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即对抗性的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都并非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它只是

14、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是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种特定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特殊社会关系。韦伯的阶级思想韦伯对社会阶级作了更加细致、具体的分析。他的社会阶级分析包括阶级、地位团体和党派三个方面。韦伯的“阶级”指具有相同经济地位的人群;党派,指能够保障领导者权力、维护其成员的理想与物质利益的联合体;地位团体,指靠继承而享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2)两者之间的异同 两者的相似性他们都认为“阶级”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而产生的,和社会的经济生产有关,二相似的阶级在社会中有着种种的相似性,例如社会经济地位或者共同的利益。两者的差异性在马克思看来“阶级”和“阶级关系”都是社会生产力的产物,那么随着

15、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人类社会将会进入无产阶级时代,那时候“阶级”和“阶级关系”也就不复存在。韦伯不承认未来的人类社会可以进化到一种完美、无冲突、和谐的境地,他认为那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2韦伯对于科层制特点的分析。答:(1)科层制的特点包括: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职权等级;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量才用人;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2)韦伯对其特点的分析韦伯认为科层制是当代管理形式当中最纯粹、严谨、和稳固的管理形式。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是一种只追求技术效益、不受任何个性因素干扰的组织管理形式,简直就像一架由人组成但并无人情味的、运转良好的机器,人只是这架机器上一

16、个个性能良好的齿轮。技术统治和专家治理是科层制走向完善的表现。韦伯指出,在科层制内部,奉行的完全是形式合理的原则,即技术与效益的原则,严格排除任何技术以外的目的和价值。实际上,高效率的行政管理总是服务于一定利益和目的的。比如,议会及政党领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就是这方面的例证。韦伯认识到,现实中不可忽视议会和政党的作用,他还注意到个别领袖人物的实际作用。在他看来,某种社会精英人物(领袖人物)往往能够利用自己的个人魅力,获得民众心理上的感召效应,被民众推举为首脑人物,从而影响国家政治。在这里,韦伯把现实有效的政体形式视为某种代议制。现实的统治似乎包含有科层制与个人魅力型两个方面的因素。3奥尔森的搭便

17、车理论。答:搭便车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曼柯奥尔逊在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与团体利益中提出来的。所谓“搭便车”行为,就是集体中的个人选择不合作的行为,但又获得了与其他成员相同的收益。(1)在奥尔森(MOlson)看来,影响或阻碍集体行动的突出问题便是“搭便车”行为。所以,要达到集体行动,就必须对个人行为加以约束,解决“搭便车”问题。集体行动的实现,既是制度变迁的动力,同时也受制度安排的影响。不同的制度安排,对预防“搭便车”行为的作用不同,因而对集体合作的激励作用也就不同。(2)集体行动理论提出了达成集体行动的几个重要条件,有些条件是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满足的,但制度的效力即惩罚力度以及有差别的分配

18、原则即激励机制这两个条件较为容易满足。也就是说,要促进集体内的合作或集体行动的实现,有效的惩罚和激励机制是必要的。通过这两种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制约集体内的“搭便车”行为。4举例说明角色紧张。答:角色紧张是指相互对立的要求被置于同一角色当中,由于这种情况而导致的个人压力紧张的状态。举例:想要作为一名成功的军官,他必须对下属们关爱有加并且充分信任,因为他有时可能需要下属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战斗。二与此同时,军官们的权威也需要迅速二不容置疑地被服从。前一个军官角色要求军官的言行要和蔼,有人情味,二后者又要其行为要显得严厉二强硬。在这个例子中,角色的扮演导致了个人的紧张和忧虑。5简述关于失范问题的标签理

19、论。答: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所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的时候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1)标签理论突出强调越轨问题的核心在于:一个行为及其违反者只有当被人标签为越轨时才变成了越轨。雷梅特区分了两种越轨:“初级越轨”和“二级越轨”,而标签理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二级越轨当中。卷入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被其他人标签为越轨者本人也就这么接受了。在二级越轨中,越轨者是按照越轨者的角色来认知他们的行为和自我观念。(2)标签理论将越轨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权威者与越轨者关系密切的人对越轨行为的观察;第二步是越轨者将其贴

20、上越轨的标签;第三步是加入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而这些被社会公认为是越轨。经历了这三个步骤,越轨者就接受了越轨的亚文化中的越轨认同与生活方式。6简述第三部门对现代社会的贡献。答:第三部门对现代社会的贡献主要包括:(1)第三部门可以提供公共部门尚未提供的公共物品。由于意识形态导向和管理成本的存在,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上总是有所选择的,而不是所有的都提供。(2)第三部门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由于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并非完全一致,所以已有的公共物品总会使一部分感到不够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人们可以选择在市场上寻求替代产品。但如果这种消费成本太高,大多数人不能够承担,可以通过第三部门

21、的机制来解决问题。(3)第三部门组织可以向弱势群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物品。弱势群体常常无力按市场价格获得所需要的物品,而公共部门提供的物品又往往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情况下,第三部门的慈善组织、社区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等所提供的无偿的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服务就会有助于弱势群体提高生活质量。(4)第三部门组织常常是更可靠的物品和服务提供渠道。因为第三部门组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因此一般不会故意从消费者信息不足的缺陷中获取利益而私人部门常常会有这种倾向。因此第三部门组织和消费者之间更容易建立起信任关系。(5)第三部门是公民参与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三部门组织可以表达多样化的社会利益和社会需求。在社会上,不

22、同的个人和群体往往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利益诉求。这种诉求也可以通过组成第三部门组织来向社会合法地进行呼吁,这种途径更宽广因此也更容易实行。(6)第三部门是倡导公民意识和志愿精神的实践领域。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私人部门的利己主义的行动特征深深影响着社会,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而第三部门中所体现出来的公民对于社会的责任感等等,提升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1涂尔干在其社会分工论中提到“职业群体是解决社会失范的药方”,请问涂尔干这一观点的来源?并对涂尔干这一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答:(1)观点的来源涂尔干认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出现最为严重的混乱

23、状态“社会失范”,为了解决社会失范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群体,建立起规范体系,进行“社会整合”。而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只有靠职业群体。涂尔干所憧憬的是以职业群体为基础的“有机团结”的新社会结构。那么,职业群体能够新的社会整合的基础的原因:人们寻找职业、自我选择的力量会使相似心态的工作者进入了相似的职业。频繁的社会互动。分工和职业是人们每天的活动,每天的见面使人们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而其他的关系比较起来都相对短暂。共同工作的社会互动,使同一职业的工人之间产生合作和共享的价值观。各种专业化培训是一种社会化,加上非正式的互动的效果,产生了同质化效果。职业的责任、义务使得就业者形成了可以追求的共同利益。在

24、分工为基础的职业群体内,会形成一种行为规范和组织形式,而这些形式会变得非常稳固和明确,成为职业内的法律法规。在职业群体内部,还有很多不成文的习俗,职业内部的习俗又可以大大巩固法律法规。分工的有机团结的特点,分工使人与人形成了内在的相互依赖关系。从分工的角度研究社会分层还有一个特点,即比较容易缓和矛盾,比较有利于社会的团结。(2)评价涂尔干当年所遇到的社会局势与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局面颇有相似之处。当年,欧洲社会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是逐步建立起市场机制。由于维系传统社会整合的纽带已经瓦解,而新的整合机制又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欧洲社会曾经陷入了极端混乱的状态。相比之下,今日

25、中国也面临着类似的难题。因此,涂尔干关于社会整合已解决“社会失范”问题,对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2举例说明戈夫曼的“自我呈现”(presentation of self),并对戈夫曼拟剧论的核心观点作出评价。答:(1)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这体现在人们在社会互动中,一般总是要努力表现出自己最令人喜欢的方面,希望给别人留下最好的印象。比如大学新生晚会上同学们自我介绍的时候尤其注意给大家留下比较好的第一印象,参加研讨会的学者努力使自己的学识显得十分丰富,律师们在法庭的辩论中努力表现出必胜的信心,公司里的工作人员在上司进门的时候都表

26、现出忙碌的样子另外,在处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时,人们还会努力布置自己的“舞台道具”,来服务“印象管理”的目的。比如人们可能在客厅的桌上摆放几本特别的杂志,或是放上一个特别花瓶等来说明主人的品位,同时人们也可能因为不同的社交场合穿不同的衣服来展现不同的自我:比如穿休闲服装和朋友外出游玩,穿上晚礼服去参加重大宴会,而在工作场所则穿比较正式的职业服装等等。(2)评价:拟剧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运用了“剧本”、“观众”、“表演者”、“角色”、“前台”、“后台”、“面具”、“道具”等戏剧用

27、语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拟剧论分析社会互动中表现出来的令人惊异的观察能力,极大丰富了我们对微观社会学的认识,推动了社会心理学和微观社会学在社会互动的研究。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生活之所以井然有序,是因为存在着社会互动的规则。但是这一理论过于夸大了人类日常互动行为中的表演性,认为所有的社会互动都是在进行“表演”,而没有实际真实情感的加入。事实上,印象管理并不是社会互动的全部,不少时候,人们表现出来的都是真是的自我,而非是表演或者是刻意为之。另外,戈夫曼所描绘的情形也许只适用美国中产阶级中一些“听命于他人的人”,但对美国的其他阶级、或对其他文化或其他历史时期,就不那么适用了

28、。2010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社会事实2中层理论3异化劳动4同类婚5制度性种族主义6阶级意识与虚假意识7文凭主义8世俗化9生活的医学化10炫耀性消费二、简答题1简述“麦当劳化”的基本特点。2简述科尔伯格道德社会化的过程。3简述越轨的生理学解释及其缺陷。4简述集体行为的发生条件。5简述韦伯的社会行动的四种类型。6简述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三、论述题1波普诺认为“全世界的家庭结构正在朝核心家庭的方向发展”,试从社会变迁的角度论述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并结合中国的情况加以分析。2帕累托有一句名言,“历史是贵族的坟墓”。结合实例,谈一谈你对这

29、句话的理解,并分析帕累托的精英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2009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复旦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社会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价值无涉2参与参考3次级越轨4共享定义二、简答题1韦伯三个合法性统治类型。2帕森斯的AGIL模式变项。3教育制度的功能。4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的差异。5社会运功的资源动员理论。6可持续发展。三、论述题1韦伯的一句话“(科层制)越是脱离人性,就发展的越是充分”,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功能主义对阶层划分的观点及受到的批评。改革开放三十年,谈谈你对我国阶层划分的认识。2009年复旦大

30、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83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及详解复旦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社会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价值无涉答:价值无涉是指科学研究等工作不使用价值判断,只采用逻辑判断,即客观地说明“事实是什么”,“事物是如何变化的”。一旦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定了研究课题,就必须停止使用自己或他人的价值观,而遵循所发现的资料的引导。无论研究的结果对什么人是否有利,都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作为科学家应该受科学精神的支配。既然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是两回事,就不能从实然的判断推导出应然的判断。2参与参考答:对某种社会现象通

31、过参与观察得出的结论作为资料参考进行社会学的研究,就是参与参考。需要在研究领域内部进行长期观察,从大量现象中概括出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参与观察是人类学和民族志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它们的研究对象多是原始社区或特殊的文化与亚文化群体。近几十年来,人类学和社会学也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对现代社会某些特定群体和社区的研究中。3次级越轨答:次级越轨即卷入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被其他人标签为越轨而且越轨者本人也这么接受。任何社会或群体的大多数成员在其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某种越轨行为。行为越轨的程度以及此种行为受到惩罚的程度取决于该种行为所触犯的规范的重要性,即取决于该规范在维系社会与群体上所处的地位。当

32、越轨行为触犯到与社会及其统治者生死攸关的规范时,其越轨程度与所受惩罚必然严重。反之,则较轻。4共享定义答:对于一个事物的定义、内涵及外延,是被所有人熟知的。也可能是原来这个事物是大家不熟悉的,但经过一个人的分享,将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定义告知他人,使这个信息或物品的定义、内涵及外延为大家共同拥有。二、简答题1韦伯三个合法性统治类型。答:韦伯将实际存在的具有合法性的统治形式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传统型统治、魅力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1)传统型统治传统型统治建立在人们对传统的神圣性信奉的基础之上,这种统治类型主要存在于前现代社会。在传统型统治中,统治者是依照传统遗传下来的规则确定的,统治者具有终身的权力

33、,而且可以将这种权力不断传给自己的后裔。从传统型统治的组织情况来看,它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缺乏按照事务规则确立的、固定的“权限”;缺乏固定的、合理的等级制度;没有自由的契约和相应的规定,用以确定官员的任免与晋升;缺乏专业的业务培训;官员没有固定的薪金和用货币支付的薪金。(2)魅力型统治魅力型统治是建立在对具有超凡品质和特殊魅力的领袖人物的崇拜和信赖的基础之上。从韦伯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魅力型统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领袖人物的魅力能否被认可取决于被统治者,而且这种认可要经受实际的考验。先天具有魅力并不能成为统治合法化的原因;领袖人物的魅力要经受持久的考验;魅力型统治的统治团体是一种感情共同体;魅力型统

34、治是一种非经济性的典型政权;在受传统束缚的时代,魅力是巨大的革命力量。在韦伯看来,魅力型统治是一种严格地与个人,即与个人的魅力品质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统治形式,因而它所确立的社会关系也是短暂的,这一过程被称为“魅力的平凡化”。魅力平凡化的结果,是魅力型统治转向传统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或者成为二者的混合形式。(3)法理型统治韦伯将建立在遵守正式制定的法律基础上的统治称为法理型统治。韦伯将法理型统治视为行政管理的现代形式。他分析了法理型统治类型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要持续地受到规则的约束;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权限内进行的,出现了“机构”这种按章办事的运作单

35、位;法理型统治具有固定的职务等级;法理型统治有明确的议事规则。这些议事规则可能是技术性的规则,也可能是准则;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管理班子同行政管理资源和生产资源完全分开;在理想的法理型统治下,不存在任职人员对职务的任何意义上的私人占有;法理型统治拥有行政管理档案制度。2帕森斯的AGIL模式变项。答:(1)帕森斯把行动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和行为有机体系统。这些子系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子子系统。例如,他把社会子系统分为经济、政治、社会化和社区等四个子子系统。这些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它们各自执行不同的功能,以共同维持整个系统的运行。(2)四类系统对应着四种功能:行为

36、有机体系统具有适应(Adaptation)功能、人格系统具有目标获取(Goal Attainment)功能、社会系统具有整合(Integration)功能、文化系统具有模式维持(Latency)功能,简称AGIL。这就是系统的功能问题,称做四个功能分析范式。即系统是分层次的,因而功能也是分层次的。适应:指系统必然同环境发生一定关系,为了能够存在下去,系统必须拥有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所需资源的收端,或者说,系统必须具有通过操纵某些手段来控制环境状态的能力。目标获取:系统的目标是指某种期望状态。任何行动系统都具有目标导向,系统必须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次序和调动系统内部的能量以集中实现系统目标。整合:任

37、何行动系统都由各个部分组成,为了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发挥功能,必须将各个不分联系在一起,使各个部分之间协调一致,不致出现游离脱节和断裂。模式维持:在系统运行过程暂时中断时期,原有的运行模式必须完整的保存下来,以保证系统重新开始运行时能回复互动关系。系统必须拥有特定机制经常维护处于潜在状态的模式。(3)帕森斯的这种系统与功能“四分法”,大到可以用于解释整个人类社会,小到可解释某一制度。他说这四个功能范式是以单细胞的有机体到最高级的人类文明中的所有组织及其进化的基本性质为基础的。帕森斯还进一步从控制论的角度,对系统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能量和信息交换关系作了说明。3教育制度的功能。答:(1)教育制度

38、的显功能是指与它的目标直接相关并被人们明确认识的功能,也即它在社会生活系统中的直接作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这是教育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把前人积累的知识和技术代代相传,都是人类保障世代延续、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虽然这一过程并不一定通过教育制度才能进行,但是要使它系统化和规范化,就有赖于制度化。实现社会化的功能即把人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一定社会的教育制度,反映该社会人才培养和需求的基本模式。在这些基本模式的指导下,通过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担负对个人实施社会化的任务。文凭功能即有关组织的通力协作,实施教化,最终培养出合乎一定社会需求的社

39、会成员。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级各类学校,就是作为确定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功能。人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是有层次的,对这些层次加以区分,目的主要在于指导人们更好地扮演社会角色。然而,对一个人的知识技能水平的衡量,必须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标准,否则就会引起昆乱。为此世界各国几乎都以文凭的形式确认人们的知识技能水平,并用相应的教育制度保障文凭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社会选择功能这是在文凭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诸如能力测试等其他辅助手段,进一步把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以便使适当的人能够进入适当的岗位。(2)教育制度还有许多间接功能,即所谓潜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控制功能;调整、协调社会职业体

40、系和社会分层体系的功能;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吸收剩余劳动力的功能。4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的差异。答: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是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这是社会学群体研究中最经典的分类之一。(1)初级群体又称作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如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都属于初级群体。初级群体概念是20世纪初由美国社会学家C库利提出来的。他认为,个人总是从一些直接的、人数不多的、亲密的交往过程中形成最初的社会关系,由这些初级的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群体就是初级群体。初级群体具有规模较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烈等特性。(2)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

41、体,是用来表示与初级群体相对应的各种群体,如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次级群体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般说来,次级群体规模比初级群体要大,成员较多,有些成员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个人接触,群体内人们的联系往往通过一些中间环节来建立。次级群体既是个人步入社会所必须加入的群体,也是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5社会运功的资源动员理论。答:(1)社会运动的资源动员理论的理论观点资源动员理论认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不满”是社会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然而它对导致“不满”的社会结构原因并不感兴趣(而这正是新社会运动理论最感兴趣的地方)。在它看来,一个社会中出现“不满”是不言而喻的事

42、情,因此,它更想知道的是,潜藏于个人心中的“不满”是怎样转化为社会运动这样一种大规模的集体行动的。在资源动员理论看来,“不满”仅仅是一种个体的心理状态,它要转化为行动状态和集体状态的社会运动,必须经过一个“资源动员”过程。这个“资源动员”过程,便是美国社会运动研究所关注的焦点。(2)对社会运动资源动员理论的评价美国资源动员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把社会运动的参与者看做是一个理性行动者。这个“理性”就在于,一个人对社会运动参与与否,参与到何种程度,都取决于他在该行动中所获取的收益和付出的代价。这一假设是对美国传统集体行为理论的一个反动。在传统的集体行为理论中,集体行为(包括社会运动)的参与者被认为是非

43、理性的,他们参与社会运动,要么是出于对社会失范的恐惧,要么是受到蛊惑或教唆,要么是由于感到相对剥夺而心生怨愤。资源动员理论在这一核心理念上颠覆了美国传统的集体行为理论。6可持续发展。答: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三、论述题1韦伯的一句话“(科层制)越是脱离人性,就发展的越是充分”,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1)科层制的内涵韦伯将科层制视为法理型统治的特殊形式,这也是

44、他所认为的人类组织的合理形式。在这种统治形式下,组织按照合理性的原则来设计和分工以便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官员们的职务等级是按照集权体系所安排的固定有序的体系,并且有着与职务相对应的严格的权限规定。组织运转依靠的是没有人情味的职责、规定和准则,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官员的任命与提升所依据主要是的业绩。在韦伯看来,所有这一切都保证了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2)韦伯的科层制观点 韦伯认为,科层制是迄今为止最为合理的统治形式,而且是未来社会和组织中统治形式的合理发展方向。他对科层制的优点大加赞赏,对其作用也大加肯定。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所采用的建立在集权和档案制度基础上的行政管理,精确、稳定、纪律严明,无论

45、对统治者还是有关的人员来讲,都必须做到言而有信。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劳动效益。韦伯称,科层制“从纯粹从技术上看可以达到最高的完善程度,在所有这些意义上是实施统治形式上最合理的形式”。在韦伯看来,科层制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种组织行为之中,并对每个现代人的生活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国家、教会、军队、政党、经济企业、利益集团、协会、基金会等等,这些现代的组织和团体的发展一般都是与科层制的发展和不断增强相一致的。“”在韦伯看来,不仅资本主义在其当时的发展阶段需要科层制,而且社会主义要达到同样的技术效率,也同样需要科层制这种组织形式。韦伯对科层制持有一种复杂的感情。他在对科层制予以肯定的同时,也意识

46、到其可能存在的种种弊端。例如,科层制所实现的效率是以忽视人们的精神与情感为代价的,科层制越是彻底地非人格化,也就越容易背离人的价值与尊严;在这种统治形式下,对规则的绝对服从不仅容易导致人们的创造力和责任心缺失,而且随着科层制的发展,人类会陷入理性化的牢笼之中。2功能主义对阶层划分的观点及受到的批评。改革开放三十年,谈谈你对我国阶层划分的认识答:(1)功能主义的观点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功能主义认为对社会进行阶层的划分是必要的,能够对社会产生积

47、极作用,能够保持社会平衡,能够带来社会团结,能够保证社会稳定。(2)功能主义受到的批评批评家指责功能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社会的不满和社会冲突。由于功能主义是如此依赖秩序、稳定和共识,它甚至可能曲解了社会的真正本质。批评家们指出,与生物体不同,社会的各个部分并不总是为了整体利益而通力合作的。社会中的某些组成部分处于冲突之中;某些部分的获利则是以其他部分的利益受损为代价的。(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经历了一下变化:社会阶层由“同质”向“异质”转变。第一,传统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出现规模较大的分化与整合,并且数量不均等地分布在不同的阶层。现代阶层出现各种不同的划分。工人阶层、商人阶层

48、、农民阶层、服务人员阶层等等。第二,出现众多的交叉群体,他们具有双重的甚至多重的阶层属性。所谓交叉群体,是基于复合异质性形成的。他们具有双重甚至是多重的阶级属性。社会阶层流动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第一,社会阶层的流动率和“群际交往”正逐步扩大。流动率,指某一时期人力资源数量的变动的指标。数据表明,正在逐步扩大。群际交往,指我们不仅与自己群体成员进行交往,也与其他群体成员进行交往。第二,后致性因素逐渐取代了先赋性因素,从而逐步形成一种现代社会流动机制。人们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所取得的技能、知识和才能,逐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2007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概论考研真

49、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社会物理学2社会事实3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4社会安全阀5镜中之我6家庭生命周期7个人距离8主文化与亚文化二、简答题1社会化的能动性与强制性。2三大部门的特征及互补关系。3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4虚拟社区的特征及其与实在社区的关系。5偏差行为的生物学解释及其缺陷。6非正式群体的正负功能。三、论述1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述评。2什么是合理社会流动,结合我国实际,说明合理社会流动的作用。2005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社会学概论一、名词解释(40分)1社会解体2精英循环3参照群体4偏差行

50、为5魅力型统治6后工业社会社会学概论7差序格局二、简答题(60分)1简述家庭的基本结构。2个人地位获得模式。3社会化的强制性和能动性。4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理论贡献。5定型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6社区学研究的类型研究法和区位研究法。三、论述题(50分)1社会学本土化趋势与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2在我国的大城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丁克”家庭,试分析该现象。2005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及详解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社会学概论一、名词解释(40分)1社会解体答:社会解体(social disintegration),是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