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868儿童心理与教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868儿童心理与教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868儿童心理与教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868儿童心理与教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868儿童心理与教育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析1最近发展区2客观性原则3幼儿园4有准备的环境5活教育6游戏二、简答题1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作用。2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说明儿童自言自语的主要形式、功能和特点。2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四、案例分析材料描述的是一
2、个三岁半的小朋友,看到别人干什么他就去干什么。1根据儿童心里发展年龄阶段的特点来分析聪聪的表现。2联系实际说明在教育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868儿童心理与教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析1最近发展区答: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之”,由此引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定义是指儿童已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操作定义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活动任务时表现的水平和在成人指导或在有能力的伙伴帮助下完成任务时所表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2客观性原则答: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必须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进
3、行探索,人的心理现象是受外界条件制约的,在检验参与者的观点时必须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能凭主观臆测的轻易得出结论,一定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首先应客观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幼儿。幼儿教师对幼儿作品,包括整个审美教育过程的评价,应实事求是、公正合理,以正面引导为主。3幼儿园答:幼儿园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幼儿实施各方面教育的专门的社会机构。在我国,幼儿园指对3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具有群体性、计划性、专业性的特点。幼儿园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幼儿园以3周岁至入小学前(6周岁或7周岁)年龄段儿童为对象;第二,幼儿园是社会公共教育机构;第三,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
4、育。4有准备的环境答:由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需要有准备的教师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材料”。其中,有准备的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具有良好教育教学能力;有准备的材料则是教师精心准备的,将教育内容都“物化”为符合儿童特点、儿童自主活动的操作材料。她还认为,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以一切外在的对象与内部的需求相适应,并以最完整的方法尊重”。5活教育答:活的教育就是指不同于书本主义的教育。尽量利用儿童的手、脑、口、耳、眼睛,打破只用耳都听,眼睛看,而不用口说话,用脑子想事的教育。活教育是陈鹤琴于1940年办江西幼师时提出的,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三大部
5、分。其中,活教育的目的论是指“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活教育的课程论是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而活教育的方法论是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6游戏答:游戏是学前儿童喜欢的、主动的活动,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反映现实的活动。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的活动,是幼儿现实生活的反映,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积极的反映活动,也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愉快的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事半功倍。幼儿园之所以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因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幼儿在游戏中最容易获得全面发展。二、简答题1遗传和生理成
6、熟对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作用。答:(1)遗传因素 作用:遗传因素奠定幼儿个性化发展基础同时也制约幼儿发展速度遗传因素的不同是造成个别差异的重要基础,它规定了每个儿童心理不同发展的可能性。每个儿童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种不同的遗传特性是儿童心理发展与活动的个别差异的基础。但是,遗传因素也制约幼儿发展速度,遗传规定了个体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或什么范围。没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就不可能有心理的正常发展。例如,许多智力落后的儿童,常常有遗传方面的缺陷。虽然遗传并不完全预定或决定个体心理行为发展,但是它从很大程度上制约幼儿发展速度。理论基础: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认知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
7、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遗传决定论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2)生理成熟 作用: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学基础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譬如,孩子没有学会坐、爬、站时,他就不会走路。儿童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的,需要在一定的生理发育成熟时,即1岁左右才开始说话。可以说,生理没有成熟就不会产生语言能力。理论基础: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格塞尔从对“双胞胎爬梯实验”结论分析出“成熟和学习”两者支配幼儿心理发展。影响发展的机制是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8、(3)遗传和生理成熟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都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都是动态的,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所起作用的大小不同。(4)除了遗传和生理成熟之外,还有其他的其他影响因素:比如环境、幼儿主观能动性等都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2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答:(1)非义务性:义务教育从小学开始,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2)基础性、启蒙性:学前教育为幼儿以后的教育奠基,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教育链条的起点。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以启蒙为衡量标准。(3)保教结合:幼儿保教内容是指托幼机构所进行的保育和教育活动内容的总和。幼儿保教内容一般
9、是相对于幼儿保教活动的目标、形式、途径、方法和进程而言的。幼儿园强调保教结合,在幼儿园的整个保教内容中仍占有相当多的分量。(4)活动(游戏)性:幼儿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国的幼教法中强调把游戏作为教育手段,明确提出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原则。游戏及幼儿的其他活动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之一。这样,幼儿既有游戏体验,又有学习收获。游戏中的学习,使幼儿的学习活动犹如游戏般快乐。(5)多元文化性:文化的多元性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自然也成为早期教育最为重要的背景之一。在多元文化教育上,我们主要通过民族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们
10、感受丰富性,培养民族文化尊严。文化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幼儿园立足本土文化的同时,实行多元文化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的未来人才必须从娃娃做起。(6)全纳式教育:全纳式教育以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每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它着眼于人的长处,即扬长避短。认为每个人都是可学习的,而每个人在学习上都需帮助。能够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保证每一个幼儿的教育公平。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说明儿童自言自语的主要形式、功能和特点。答:(1)形式 游戏语言,就是指儿童边玩边说,用语言来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为。儿童常常借助自己的想象,通过口头叙说来弥补自己不
11、能做到的事情。如在画画时,会用自言自语来叙述画不出来的情节。问题语言,指的是儿童在碰到困难时常会表现出对问题的疑惑、怀疑或惊奇,这种自言自语主要是用来发现问题的所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2)功能 指导行动,思维过程外化。幼儿的自言自语是其思维的有声表现,在游戏语言中假想的游戏伙伴是儿童游戏的精神伴侣,无形的朋友。这种语言现象有时是在孩子游戏过程中出现的。当孩子一个孩子一边画画一边嘀咕,“这是山,山前有个亭子,屋前有条小河。啊,冬天河冻了,小朋友在上面滑冰,小红也在滑”这种自言自语可能会一直持续到把这张画画完为止。这种游戏语言,也是行动的伴奏。在遇到困难时的问题语言。如:孩子在拼图时遇到困难,
12、就说:“这个放在那里?不对。这是个什么?唉!这应该放这儿。噢!对了,对了。”这时,孩子说话比较简短、零碎,旁人听了难以理解,但是这是孩子在碰到困难时寻找解决办法的一种语言,通过自己的问题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促进思维、语言发展:自言自语其实正是儿童将外部语言转为内部语言的一种表现。是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他们需要用具体的语言来帮助自己思考,慢慢地理顺思路。孩子的自言自语,不仅是孩子活动的一部分,而且伴随并加速了孩子的活动。它也是一种语言的自我调节机能,能调节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驱除孤独。因此,这种自言自语是正常的,是学习语言的必经过程。抓住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的时期,关心其自言自语的内容,善加帮助,可
13、以提高幼儿的分辨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儿童心理敏感度和善用语言处理内心活动的能力。(3)特点最初,语言只是儿童行动的总结和伴随,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语言伴随动作进行,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后期,语言则逐渐移向整个活动过程的起始阶段没变成先于行动的计划,即手的智力让位于脑的智力。随着年龄增长,形式从出声言语唇动内化思维。随年龄的增长其内部语言逐渐形成,儿童的自言自语正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一种过渡。(4)理论基础皮亚杰:儿童自言自语是自我中心性的一种体现,幼儿不会理会听众,不动的考虑别人的观点在于他人争论中发现自身错误,自我言语逐
14、渐减少,说话时越来越能考虑别人的感受。维果茨基:幼儿的自我对话对他的行为起自我调节和自我指导的作用,语言能够帮助幼儿思考他的行为和计划自己的行动。是更高级的社会认知过程,随着年龄增长,指导性的言语逐渐内化,成为头脑内部的自我对话。2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答:(1)原因 宏观:缺乏国家宏观政策引导长期以来,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直接导致了幼儿园错误的办学倾向。我国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整体管理规范不够,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要求。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政府教育相关部门也缺乏督促检查,没有及时深入了解、改善“小学化”倾向,或态度不坚决或听之任之,这无形中助长了农
15、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加深。社会需要a幼小衔接需要:很多幼儿园走进了幼小衔接的误区,夸大了“幼小衔接”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采取了过多地在幼儿阶段向幼儿灌输小学知识,以小学规范化管理的模式来管理幼儿课堂的做法。b考试文化影响:尽管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入学不许考试,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并按考试成绩分班。在此入学压力下,幼儿园不得不配合小学的要求,为让孩子们上小学而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多主体思考a幼儿园自身取向与需要:幼儿园办园理念受生存竞争的影响,好多幼儿园自然走入了“早教”误区。另外还有幼儿园
16、经费支持不足,办学条件差,管理不到位等原因。b教师观念与素质影响:老教师虽教学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但在培养幼儿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力不从心。多数幼儿教师是小学教师转岗,造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教师专业化素质不高,片面理解幼儿园课程。c家长期望:“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在众多家长脑海中索绕,纷纷向幼儿园提出要学前开始为孩子恶补拼音、写字、算术的要求,家长急于求成,望子成龙,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还进行攀比,加剧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2)对策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与监管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使学前教育具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保障。具体而言,教育主管部门
17、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同时,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进而使幼儿园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努力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的自觉抵制行为,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幼儿园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提高教师素质幼儿教育既要体现内容的丰富性、启蒙性,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适当性、科学性,做好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等于
18、不考虑幼小衔接问题,而是要强调幼儿教育不应被小学教育“绑架”,强调幼儿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幼儿园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组织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并逐步优良的幼儿保教队伍。尤其有“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一般都存在保教人员数量不够、素质较低、经验不足的问题。我们应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并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研培,从而整体提升幼儿教师素质。开展家园共建,形成幼儿教育合力,完善教育观念首先,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社会影响和自身收益,而应树立正确的
19、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其次,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其对家庭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均有很强的依赖性,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效果决定了幼儿教育的好坏。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以幼儿园和家长形成的教育合力促使幼儿教育回归其应然的状态。四、案例分析材料描述的是一个三岁半的小朋友,看到别人干什么他就去干什么。1根据儿童心里发展年龄阶段的特点来分析聪聪的表现。答:(1)理论依据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三岁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此时的幼
20、儿喜欢模仿,有较强的模仿能力,通过对成人记伙伴的模仿达到学习的目的。班杜拉的认知社会学理论也强调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学习。模仿是幼儿学习别人言行的重要形式成人(尤其是父母)、教师以及优秀的小伙伴是幼儿优先模仿的对象,幼儿还喜欢模仿电影、电视和故事里的人物,更喜欢模仿他们所尊敬和喜爱的人物的举止言行。(2)材料分析材料中的小朋友看到别人干什么他就去干什么,喜欢模仿,这正处于喜欢模仿的前运算阶段,是宝宝成长的必经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爱模仿,想象力丰富,并且会把模仿的事物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但是孩子的分辨能力弱,不知道什么该模仿,什么不该模仿,也不知道该怎样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爱
21、模仿是所有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和教育者,不要扼杀这个天性。而是应该给与正确的引导和支持。2联系实际说明在教育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1)支持、鼓励幼儿的积极模仿幼儿正处在学习、成长和模仿阶段,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可塑性强。然而由于心理很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低,所以往往不能分辨哪些值得模仿,哪些不值得模仿。模仿得好,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会带来很大益处,模仿不当,则会给他们带来坏处,甚至带来危害。积极模仿要加以支持比如:幼儿模仿先进英雄榜样,抓住幼儿模仿性强这一特点。我们应该把学生从无意识的模仿引导到有意识的模仿,引导他们学习先进英雄人物。我们就要积极引导他们多读先进人物、英雄人物的
22、书籍,经常组织他们看讴歌先进英雄人物、革命前辈或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的同龄人,张嗄(小兵张嗄中的主人公)、董存瑞、刘胡兰、雷锋、刘文学等的电影、电视,这些革命前辈和英雄人物从小就关心祖国,意志坚强、机智勇敢、勤学苦练、助人为乐等优秀的行为品质,对幼儿必然产生极大的影响力,成为他们模仿的最好楷模。引导幼儿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幼儿的模仿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年纪小,辨别是非能力弱,所以他们的模仿没有明确的道德标准,所以对幼儿模仿的引导,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对他们的玩耍,要经常留心观察,对一些不健康的模仿行为要及时纠正和制止,并告诉他们不能模仿的原因和道理。对模仿不良行为的学生要及
23、时加强教育,讲清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危害,让他们未形成习惯时就及时改正。比如发现幼儿出现吸烟现象,就及时找他们谈心,了解原因。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吸烟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让学生及时改正,引导幼儿向健康的生活发展。(2)家长作为幼儿模仿的重要主体,应注意自身榜样示范性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自觉地当即模仿或延迟模仿榜样的行为方式,这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和道德等习惯,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最有说服力的,对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做好,否则这种潜移默化的消极作用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品德思想的养成,父母时时刻刻都给孩子起到了示范作用。孩
24、子时刻在观察家长的言行并在刻意或不经意的模仿。家长帮助你的邻居和给慈善机构捐款,会构成关心他人的氛围,让孩子有机会和环境去发挥关心他人的本质。(3)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受教育环境,提供多种模仿机会这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化境三个方面。家庭环境要求家长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家庭中给孩子良好的创造模仿的机会;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校的领导老师们也要起到模仿带头的作用,言传身教;另外在学校的基础设施中也可以给孩子设置相应的学习环境,比如在滑梯上写下英文字母,播放英文口语,让孩子潜移默化学习。此外,社会环境,就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如网吧等地方就要限制幼儿进入,政府也应该用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幼儿。(4)减
25、少幼儿接触暴力景象的机会。如电视、周围环境在青少年暴力犯罪中,不少精神动力就是出于对电视电影或网络中所谓的英雄崇拜,孩子们感受更多的是一个人有了力量后就可以得到很多想得到的东西,而且从中能找到自尊感。通过模仿孩子也可能会出现暴力行为,可能孩子所想获得的并不仅仅是物质的占有、对他人的伤害,很多时候还有对自我感觉自我力量的肯定。网络得陷阱和诱惑太大,孩子很容易被陷入。所以社会各界都要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网络中,运用软件或人为地减少孩子接触暴力的机会。比如,当孩子浏览网页内容中出现黄色与暴力等敏感关键词汇,软件会自动提醒,并会及时向家长手机短信报警,家长可以远程遥控终止,当然这都需要家庭、
26、学校和社会共同来创造。总之教育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时,教育者应该鼓励并支持其积极模仿,克服消极的模仿,发挥模范作用,并且远离不良环境,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868儿童心理与教育考研真题(回忆版)一、简答题1简述幼儿园课程特点。2简述学前儿童情绪特点。3简述视觉悬崖实验。二、论述题1论述照管者离开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2论述为什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怎么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三、案例题1案例一“3岁小女孩第一次见钢琴,玩了很久依依不舍,她妈就给她报了辅导班,上课一开始还能认真听,后面就坐不住,她妈说小女孩三分钟热度。”问:为什么琳琳会三分钟热度?如何培养幼儿注意力?2
27、案例二“现在幼儿园流行过洋节,如母亲节、圣诞节。”问:从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分析,你的观点和原因。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868儿童心理与教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简答题1简述幼儿园课程特点。答: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并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幼儿园施加教育影响的一种中介,以引导和促进幼儿朝着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方向发展。在设计幼儿园课程时,应使其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全面性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覆盖幼儿身心发展的诸方面。这是实现幼儿园教育任务的需要。我国学前教育的任务是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28、学前教育实践证明四育彼此联系,互相制约;各课程具有不同的内容、特点、作用,不可偏废,亦不宜孤立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否则,只能使儿童的发展陷入歧途。这是儿童整体发展的需要。儿童是一个有着生理的、安全的、情绪的、智力的、社会的等多种需求的个体,只有全面安排课程内容,才能培养出身心、人格完整的儿童。这也是世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各国的幼儿教育课程内容的排序或突出点有所不同,但为人们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即在建构幼儿园课程内容方面,应以增强幼儿体质为基础,丰富幼儿知识为前提,提高幼儿智能为中心,培养幼儿个性为核心,陶冶幼儿情操为关键,塑造幼儿品德为指南。在设置具体课程时,也必须注意学
29、科内容的全面性。(2)启蒙性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不仅应是广博的,而且还应是浅显的,具有启蒙性。这是由幼儿园的性质决定的。幼儿园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向儿童进行初步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对个体进行素质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点不在于他们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而在于其启蒙作用,侧重于智力的早期开发,特别是兴趣、求知欲、独立性、自信心、成功感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培养,因为后者对儿童未来的成长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儿童知识经验比较贫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不够稳定,抑制能力较差,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和疲劳,所以,课程内容必须是浅显的,并且能为儿童所
30、理解与接受的,如果难度过高,只能使儿童陷入知识积累上的迷惘和思维发展上的困境,欲速则不达。这也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需要。现行学前教育机构已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打基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儿童,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既承认儿童之间在基本素质上的相同、相似性,又承认儿童之间的不同性即个人间差,以及儿童个体的不同心理特性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异即个人内差。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应有利于儿童良好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合理形成及有效发展,培养21世纪建设人才所必备的最起码的素质基础。(3)社会性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经过教师的选择、加工而成为幼儿园课程的
31、重要内容。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山川河流、风云景物等都能成为增长儿童知识才干的良好素材,并对丰富儿童的直接经验、陶冶儿童的性情气质、唤起儿童对生活的热情起独特的作用。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建筑等也是学前教育课程的独特内容。社会生活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组成的,社会生活中不同职业的人都是学前教育课程生动的内容,教师合理地加以选择、组织,就能加深儿童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4)发展性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不仅要有规律性、稳定性,同时还应具有发展性、变化性。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还要不断扩展、拓宽,以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儿童的发展也有着共同的方向与规律,发展变化的序列是不可
32、逆的,因此,人们可预先根据儿童发展的方向和规律,选择与此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循着儿童发展的轨迹,有效地促进儿童从低一级水平向高一级水平迈进。(5)灵活性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社会阶层生活水平不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也不应简单划一,而应具有区域性、经济性、民族性、机动灵活性。同一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物质条件、不同师资水平的托幼机构,课程内容也不应完全一致。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同一幼儿园、同一年龄段,但不同班级的儿童也是有差别的,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适时进行调整、补充、修改、更换,创造性地构设富有弹性的课程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托儿所、幼儿园一日生活的
33、程序,随机应变,捕捉教育时机,挖掘和利用各种对儿童有教育功能的因素,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偶发事件作为随机教育的素材。教师还应考虑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学科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纵向螺旋式和横向单元式的知识组合,帮助儿童形成、建立牢固的认知结构。2简述学前儿童情绪特点。答:儿童的认知活动带有明显的无意性的特点。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受情绪影响、制约非常大。不论感知、记忆,还是注意、想象、思维,都受情绪的相当大程度的影响。学前儿童情绪具有以下特点:(1)易感染学前儿童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得到新玩具、妈妈离去、新朋友出现都会使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孩子的情绪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很多时候情绪不是由
34、学前儿童自身发出来的,而是因周围人的情绪波动而引起的。在幼儿园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朋友哭起来了,其他小朋友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起来,整个场面会变得混乱极了。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控制能力加强,这些情绪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随之提高。(2)易冲动36岁学前儿童的内抑制发展差,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因此当外界事物和情境刺激儿童时,情绪就会出现爆发性,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情绪的另一端。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情绪易波动,极不稳定。所以,这个时期孩子的脸就像春天的天气那样多变,说哭就哭,说笑就笑。(3)易外露这个时期的学前儿童控制力发展差,他们的情绪变化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
35、且擅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如,不高兴就哭,高兴、舒服就大笑或者是手舞足蹈,愤怒就瞪眼跺脚,有高兴的事就要向亲近的人诉说。3简述视觉悬崖实验。答:视觉悬崖实验是沃克和吉布森曾进行一项旨在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后来被称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1)视觉悬崖实验步骤研究者制作了平坦的棋盘式的图案,用不同的图案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的错觉,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玻璃板。这样,眼镜看上去像悬崖一样。实验的主旨是考察婴儿是否敢爬向具有悬崖特点的一侧。(2)视觉悬崖实验结论将23个月大的婴儿腹部向下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这说明他们体验到了物体深度。当把6个月左右的婴儿放在玻
36、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招呼婴儿时,发现婴儿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错觉的一边,但却不愿意爬过看起来具有悬崖特点的一侧,纵使母亲在对面怎么叫也一样。约从六个多月开始,婴儿就具有深度知觉。即使两个月的婴儿也对深度不同的刺激有不同的反应,如心率变化。这说明婴儿的深度知觉不太可能是后天经验的产物。二、论述题1论述照管者离开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答:婴幼儿的照管者在不同阶段由不同的人员来担当,幼儿园期间是保育员,而在家庭环境中婴幼儿的照管者多指父母。(1)从幼儿园角度幼儿园的照管者即保育员,是指幼儿园或托儿所里负责照管儿童生活的人员。保育员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照顾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照管者离开对幼儿的
37、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以及个性、情感等各方面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2)从家庭角度父母是婴幼儿的主要照管者,照管者离开会对婴幼儿产生以下影响:照管者离开会使婴幼儿安全感不足。长大后的婴幼儿易养成胆小、退缩,不敢相信他人,沟通不畅的性格。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易怒,爱发火,对人怀着敌意等。照管者离开会对婴幼儿性格产生影响。因为经常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无人沟通,长大了也是无法沟通的。照管者离开也会对婴幼儿智力发展产生影响。老人的知识水平毕竟有限的,还是要父母帮忙辅助的,婴幼儿有人引导才会更聪明呀。照管者离开也会影响婴幼儿身体发育。“孩子长期生活在缺少爱的环境中,不良的情绪直接影响发育。”现代医学表明,人
38、的情绪会影响大脑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孩子不快乐,长期焦虑、抑郁,直接影响睡眠、饮食等,导致分泌人体生长激素的脑垂体受到抑制,生长激素分泌量减少,影响生长发育,临床上称之为心理性矮小症。2论述幼儿园为什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怎么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答: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游戏对幼儿身体、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美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1)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因 创造与儿童年龄特点适宜的幼儿园生活和教育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目的在于:a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为幼儿创造适宜于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的幼儿园生活;b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积极促进和引导幼儿的
39、学习与发展,为幼儿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保障儿童游戏权利的实现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仅在教育的组织形式上突出了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教育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从教育立法的角度保障了幼儿游戏和发展的权利。让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相对于上课或课堂教学,游戏是适宜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方式。(2)如何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非游戏活动游戏化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学实践模式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使学习活动主体化,形成以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特征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体系。教学游戏和非游戏活动游戏化a教学游戏教学与游戏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利用游
40、戏的因素和形式所编制和组合的具有一定游戏性(一些游戏因素)的教学活动。b教学游戏的类型智力游戏、语言游戏、科学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c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原理在于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或“游戏性动机效应”来提高幼儿参与教师发起、结构的非游戏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游戏的编制最常见的使游戏活动游戏化的方法是利用规则游戏的形式编制教学游戏:a确定教学游戏的目的;b构思游戏的玩法;c拟定游戏的规则;d添加游戏因素;e概括出游戏题目;f提出游戏建议;g教学游戏的写作格式与要求。教学游戏的实施a转变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b注意讲解游戏玩法的方法;c尽量减少对幼儿行为的直接干预;d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
41、三、案例题1案例一“3岁小女孩第一次见钢琴,玩了很久依依不舍,她妈就给她报了辅导班,上课一开始还能认真听后面就坐不住,她妈说小女孩三分钟热度”问:为什么琳琳会三分钟热度?如何培养幼儿注意力?答:(1)琳琳三分钟热度的原因 孩子的特点a好奇心:天生对环境充满好奇,什么都想尝试。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是充满好奇心的,什么都想亲自尝试一番,看到跳舞好玩,那就尝试,看到画画好玩也想尝试,但是,由于身心发育不成熟,孩子的自控能力和注意力是不足的。所以,孩子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新鲜劲一过,再也无法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的时候,孩子就会把关注点转移到别的活动上。于是就出现了3分钟热度的情况了。b坚持度:跨不过“初期困难
42、”这个槛很多孩子3分钟热度,都是因为初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图形画得不规则,钢琴弹不流利等等,都会让他们产生退缩的情绪,于是孩子们就会放弃自己的爱好。家长原因a过大的期望,急功近利其实很有一部分家长是抱着让孩子在某种能力上出类拔萃,以及过分的干预也会让孩子产生放弃当前兴趣的想法。有些父母培养孩子兴趣的目的不是为了提升孩子的幸福感,而是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并希望孩子取得超乎常人的成绩。b安排的课程内容超过孩子本身的能力授课模式是否符合孩子年龄阶段特点兴趣班内容过于超前,超过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惧和厌烦的心理。(2)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 有规律地生活简单而有规律的家庭生活节
43、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每天起床、吃饭、做游戏、睡觉、讲故事的时间都应该安排得较为固定。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帮助建立规律的生活。营造安静整洁的环境安静整洁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少受外界干扰,更好地保持注意力。比如,家中物品的摆放不杂乱,孩子的用品和玩具收在固定的位置,每次不给孩子过多的玩具,成人在家里不大声说话和看电视,不做孩子的干扰源等等。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如果孩子习惯了充满声光影的刺激,就不容易静下心来看书、思考和学习。尤其是沉迷于看电视和电子游戏的孩子,即使家长强迫他读书学习,也会收效甚微。因此,要限制孩子对电视和电子游戏的使用时间,平时尽量让孩子多看书、多
44、接触大自然。此外,家长也可以对孩子进行专注力训练,提升孩子注意力,如按顺序找数字,练习书法等。2案例二“现在幼儿园流行过洋节,如母亲节圣诞节”。问:从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分析,你的观点和原因。答:教育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因素,要考察教育的发展及规律,必须考察文化。(1)我的观点 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精髓,应在学前教育内容中反映出来。应该根据家庭与区域环境的文化水平状况设计学前教育,组织学前教育。如适应儿童的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致力于提高家长文化水平与育儿观念的教育。我国学前教育也应关注文化信息的传播,不断收入新文化,知识、观念、技术等,丰富教育、改善教育。例
45、如电化教育手段的利用。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也应根据国情、乡情和儿童水平来选择文化。应不断地改革学前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学前教育是在为未来培养人才,因此,面向未来21世纪的学前教育,应适应文化变迁对人的要求,努力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同时我们也应该大力普及学前教育知识,重视社会育人工程。(2)原因 中国文化对学前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我国的伦理文化把崇善作为最高范畴,西方文化把爱智作为教育范畴。因为我国传统教育的最高目标是道德完善,它培养的是贤者与君子,把道德教育居于首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这种伦理型文化使我国历来具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在教育
46、过程中,注重道德自觉和理想的人格培养,以人际关系和谐作为追求的目标。与西方传统相比,忽视自然现象方面各种事物知识的教育。因此,在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教育只是“多说道理,少说知识;多说人生,少说宇宙;崇尚空谈,不求务实”。文化对学前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中国传统教育重内省不重外求,反省人的自然本性,不重视对客观事物探索。传统文化多根据自己的体验提出命题,忽视思辩推理,应用技术发达而系统科学理论极不发达。传统文化重视把握事物整体的协作和协调,不重实体和分析,造成对事物认识的不精确、笼统,缺乏对事物的精确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直觉发展地培养却先于西方。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比较侧重群体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个性发展。这是长期宗法制封建社会所导致的必然后果以血缘关系将社会成员个体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群体模式的社会文化心态,因为重视群体观念,忽视个人观念,“私欲”被禁止、被消灭,从而形成了与西方社会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