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pdf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304258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DF 页数:120 大小:1,0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0

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古诗十九首2宫体诗3词“别是一家”4拟话本5桐城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战国策寓言的特点。2简述大历诗风的特点。三、论述题:(共30分)鲁迅评价西游记:“又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中国小说史略)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升官图2回春之曲3人兽鬼4在其香居茶馆里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在新文学的建设方面,胡适

3、和周作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建议?2简述王蒙春之声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六、论述题(25分)请结合胡适、郭沫若、徐志摩、艾青、穆旦等人的诗歌创作,简要描述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历程的基本轨迹。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1古诗十九首【分析】考察作品,课本上有完整的论述。可从时间、作者、内容、艺术手法、意义等方面考虑。【相关真题】举例说明古诗十九首所体现的人生哲理(2006简答题)答: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创作的五言诗精品,作者名佚失,曾被昭明太子萧统收入文选本已保存和流传。这组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

4、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00:00/00:00【延伸分析】(1)

5、时间、作者、意义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代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这些诗反映了汉末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它标志着五言古诗进入成熟阶段,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作家在诗文中表现对人的生命、命运及价值的重新发现、思索和追求,诗文的日趋整饬华美,预示着一个文学自觉时代的即将到来。(2)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游子思妇的万般情怀。古诗十九首的作者绝大多数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们身在他乡,胸怀故土,心系家园,每个人都有无法消释的思乡情结。如明月何皎皎的作者在明月高照的夜晚忧愁难眠,揽衣徘徊,深切地感到:“客

6、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数是宦游子弟,他们之所以离家在外,为的是能够建功立业,步入仕途。对此,诗人反复予以申诉。如回车驾言迈把士人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理想用十分坦率的语言表达出来。游子宦达的成功率很低,多数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作为仕途上的失败者,各种想法也就随之产生,他们要在其他方面寻找慰藉,用以保持心态的平衡。如驱车上东门要以美酒华服来消磨人生,同样表露得非常坦率。古诗十九首所展示的思妇心态也是复杂多样的。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重在表现思妇独处的精神苦闷,她们担心游子喜新厌旧,担心自己的真情不被对方省察,担心外力离间。人生哲理的揭示:a写永恒与有限的关系。古诗十九首和以往文

7、学作品的不同之处,是把人生的短暂写得特别充分,特别突出,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在表现这一主题时,诗人采用两种手法:一是写物长人促,以外物的永恒反衬人生的有限。如青青陵上栢把永恒之物和有限的人生相对照。二是写物我同构,外物和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如行行重行行和冉冉孤生竹都有“思君令人老”之语。“思君令人老”是痛苦的人生体验,抑郁、思念使他们的生命周期缩短,衰老的速度加快。b写忧郁与欢乐的关系。人的忧和乐相反相成,经常纠缠在一起。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揭示了忧与乐的这种关系,并提出一种消极的解脱方式及时行乐:“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来去亲疏的关系。不仅生者与生者相

8、亲,生者与死者疏远,就是在生者之间亦有来去亲疏之异,此亦人情世态之常理。西北有高楼等诗篇对此作了形象的表现。痛苦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一是敏锐的节序感。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对季节的变化特别敏感。诗人以感伤的情调回应季节的变化,不同季节的多种物候都被轻烟薄雾般的愁思所笼罩。萧瑟的秋风固然引起游子的苍凉之感,就是“东风摇百草”的春天,在他们心中产生的也不是欢快喜悦,而是“所遇无故物”的失落和孤独。第二,微妙的空间感。古诗十九首所展开的空间方位是多维的,诗人把自己置于不同的空间方位,产生许多微妙的感受。“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这是远距离的心灵沟通,是天涯咫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近距离的感

9、情交流受阻,是咫尺天涯。再者,深切的世态炎凉感。古诗十九首的许多作者寓居他乡,饱经忧患,他们需要同情和帮助,对人间冷暖的感受特别深切。如明月皎夜光抒写了富贵易交带来的悲伤和怨愤。(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起兴发端艺术: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宛转,反复低徊。许多诗篇都能巧妙地起兴发端,很少一开始就抒情明理。用以起兴发端的有典型事件,也有具体物象。如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选择的都是采择芳条鲜花以赠情侣的情节。以事件起兴发端的诗篇,往往顺势推衍成一个故事。以具体物象起兴发端的诗篇,则由这些物象构成优美的艺术境界。浑然圆融的审美境界:古诗十九首许多诗篇以其情

10、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如凛凛岁云暮和明月何皎皎都是典型的写境,抒情主人公一为思妇,一为游子。凛凛岁云暮中思妇在岁暮给远方游子寄去衣被,自己也思绪如潮。明月何皎皎则是以夜晚独宿为背景,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基本是写实之作,构成的意境却是如幻如梦,朦胧而又深沉。炉火纯青的语言技巧: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古诗十九首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用意曲尽而造语新警,从而形成深衷浅貌、语短情长的语言风格。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又是浓缩的、积淀已久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2宫体诗【分析】考察古代诗歌史上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诗歌

11、样式,课本上有完整的论述。考生应注意,在备考过程中,可以从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四个方面,从纵的方向梳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关注不同时期出现的新的文学样式,这也是历年来的考试重点。答:宫体诗,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靡丽之风,梁代时宫廷贵族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追求强烈的声色刺激,帮闲的文人们也就不免用诗歌辞赋来满足他们荒淫享乐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趋向腐化堕落已成为必然,产生了宫体诗。宫体诗得名于梁简文帝萧纲,并得到他的大力提倡,环绕在他周围的宫廷文人徐擒、徐陵、庚肩吾等争相创作宫体诗,从而使之极盛一时。因为徐搞、徐陵父子和庚肩吾、庚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又把这种形式讲

12、究的艳体诗风称为“徐庚体”。【延伸分析】(1)创作特点宫体诗创作特点之一表现为题材的娱乐性质。写妇女、男女之情、咏物、游戏、游宴登临。宫体诗人以观赏眼光去处理这方面的题材。创作特点之二是对写实技巧的追求,从咏物走向咏人,把女人当作物来描写,写她们的姿色形貌,细致人微。这种创作风气一直延续到初唐,到“四杰”和陈子昂手中才有了根本的改变。(2)意义影响00:00/00:00就艺术形式而言,宫体诗仍有其贡献。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对唐代律诗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作用。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3词“别是一家”【分析

13、】考察词的理论,书本上略有提及,但没有更为详细的论述。可从内容、创作表现等方面考虑。答:“别是一家”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考查了数百年词的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关于词之文体和题材及主题之规定性的一个鲜明判断,在其所著词论提出新的词学观点,包括词的高雅,浑成,协乐,典重,铺叙,故实等特征。李清照词论维护了词的艺术体性,维护了词的传统风格。“别是一家”说继承了苏门论词“自是一家”说的菁华。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别是一家”,是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讲究音律,以便“协律”“可歌”。词作只

14、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如果说苏轼是从诗词同源的渊源论角度提高词体的地位,那么,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延伸分析】李清照的词生动地体现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00:00/00:00(1)从内容上讲,其前期爱情词多抒发离愁的烦闷但重点在突出夫妻双方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感。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同时,也有常常走向大自然,表达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之词,如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化。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

15、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2)从艺术手法上讲,她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动作细节,典型地表现出年老寡居时独有的生活情态和寂寞心境。她的语言也独具特色。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如声声慢开头连用14个叠字,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的心态。4拟话本【分析】考察古典小说的一种样式。书本有完整叙述,答题力求准确完整。答:拟话本是中国古

16、典小说的一种,是由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应用这一名称,指称宋元时代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拟话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空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00:00/00:00精采遂逊”(中国小说史略)。冯梦龙编选的“三言”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延伸分析】话本和拟话本,实际上就是白话短篇小说;不过,创作过程比起一般小说稍为复杂一些而已。话本这种体制,唐人讲唱佛经故事,已开其端。两宋以来,逐渐形成,逐渐发展。到了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进行

17、创作的风气颇盛,这类模拟的作品,人们称它为拟话本。话本和拟话本,都是在城市相当发达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产生的。宋代的一些大城市,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虽然后来遭受了元代的若干破坏和阻碍,但到明代,经过一段恢复时期,又继续发展起来,赶上并超过了两宋的水平,而逐步形成、达到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逐渐扩大的市民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占着重要的地位。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了自己的明显的要求;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也必然会产生出各种适合他们要求的东西来满足他们。“说话”,就是在文化生活方面适应他们的要求的一种技艺。“说话”是一种民间技艺,唐代城市中已经流行,到宋代更为兴盛。听众主要是市民;听“说

18、话”,是市民文化生活重要内容之一。“说话”技艺中,分为许多种“家数”(类别),而“小说”和“讲史”,则占着其中主要的地位。“小说”所说的主要内容是社会现实生活,也就是以市民本身或市民所熟悉的人物、事情为主的短篇故事。“讲史”所说的则是历史故事,是以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帝王将相、英雄好汉之类的人物为主的长篇故事。这两种“说话”,特别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爱好和欢迎,正好反映出市民阶层要求从自己的角度来认识现实,认识历史;特别是“小说”,正好反映出市民要求把自己阶层正面或反面的人物通过文学作品表现出来,而加以欣赏、歌颂,或予以鞭箠、唾弃。5桐城派【分析】考察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历年

19、来考试的重点,也可以当简答题和论述题考,所以对于文学流派的准备要全面、准确。答:桐城派是清代延续最长、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它发端于清初,兴盛于清中叶,其余绪直到清末民初,几乎与满清一代相始终。因为它的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故以名派。上述三人亦被称为“桐城三祖”,其中方苞是此派始祖,刘大櫆续作开拓,姚鼐集其大成,姚氏之后桐城派声势日大,门庭日广,许多如派者已不是同城人。桐城派在理论上以“义法”为基础,建立起严密、完整的文论体系,契合古文发展的格局。但在思想方面多以程朱理学为指导,在艺术方面有时也失之于枯淡庸弱。桐城派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衍生出一些有各自特色的流派,较为著名的是以

20、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阳湖派和以曾国藩、曾门四大弟子为代表的湘乡派。【延伸分析】“桐城派”在思想上宗奉程朱理学,在艺术上则继承了明代“唐宋派”古文家的传统,提出了以“义法”为核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的文学理论。方苞论文,标举义法,注重雅洁,力谋程朱之道与唐宋古文的融合、道学家与古文家文论的统一、唐宋派与秦汉派艺术的合流,从而奠定了桐城派理论的基础;刘大奎进而把方苞的理论具体化,主张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并说“神气、音节者,匠人之能事也;义理、书卷、经济者,匠人之材料也”;姚鼐则把方、刘二家之说加以融汇、抽象、提高,以“天与人一”“义与道合”“意与气相御而为辞”,全面概括了写作古

21、典散文的思想原则与艺术规律。00:00/00:00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师事、私淑或服膺他们的作家,遍及全国19个省(市)计1211人,传世作品2000余种,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其影响延及近代,对当代为文亦不无启迪借鉴之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前“三祖”戴、方、刘,从未以“天下文章在桐城”自居,姚鼐更未明确言“派”。正式打出“桐城派”旗号的,是道光、咸丰年间的曾国藩,他在欧阳生文集序中,称道方、刘、姚善为古文辞后,说:“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自此,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应运而生。二、简答题(

22、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战国策寓言的特点。【分析】先秦文学一直都是古代文学的考察重点,而诸子百家文学中,更强调对这些作品艺术性的考察。参考书目中对此几乎没有涉及,在准备这类重点内容时,需要考生自己及时的扩展相关知识点的考察范围,力求全面的掌握重难点。答:(1)战国策的特点在先秦散文中,战国策最鲜明的特色,是善于用比喻和寓言来达意。它又非常善于叙事,常常是叙小事而精妙绝伦。至于它的风格,古人曾概括说:“文之快者每不沈,沈者每不快,国策乃沈而快;文之隽者每不雄,雄者每不隽,国策乃雄而隽。”又说国策之文有两种,“一坚明约束,贾生得之;一沉郁顿挫,司马子长得之”。可见00:00/00:00它对后世

23、的影响非常深远。(2)战国策中寓言的使用特点战国策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寓言的巧妙运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燕策二苏代以鹬蚌相争,说赵惠王不应伐燕,以免强秦坐收其利。这类例子战国策中俯拾皆是,如“画蛇添足”(齐策二)、“狐假虎威”(楚策一)、“南辕北辙”(魏策四)等等。这些寓言大都即事编撰,独出心裁,比附现实,以表情达意。用具体的形象概括抽象的道理,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力量。2简述大历诗风的特点。【分析】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考察热点,从考察单个的著名诗人杜甫、李白,到考察文学流派如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再到考察唐诗不同时期发展的具体情况,不一而足。在这里考察的是在

24、唐代诗歌发展史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一群诗人,与之前的考点相比,有些偏冷,但书中有详细的论述,这就要求考生对重点考察时期要有非常全面的准备。答:(1)内容大历诗风是指唐代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就题材内容而言,他们的诗歌并没有比前人提供更多的新东西,然而,在诗的风格情调和写作技巧密切相关的词语色彩和意象构成方面,大历诗歌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2)特点00:00/00:00暗淡清冷的词语色彩。由于大历诗人多生不逢时之感,意气消沉,受其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的诗歌词语的选择,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在这方面,刘长卿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寒渚一孤雁,夕阳晚千山”(秋

25、杪干越亭)“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等。秋风的冷色调与夕阳返照的黄昏,构成了刘长卿诗歌独特的底色,形成凄清、萧索的秋之色调。类似秋风、落叶、夕阳、寒雁等冷色调的词语,在大历诗人的作品中俯首皆是,暗淡清冷的词语色彩,使大历诗整体上给人以凄冷衰飒的印象。象征性意象与描述性意象的运用。与词语选择密切相关的是意象的运用。在大历诗中,诗人寂寞冷落的情思,多通过象征性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达出来,形成了两种意象类型。a象征性的意象。象征性的意象在刘长卿的诗里用得较多,意象的运用有强烈的情绪化倾向,刘长卿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青山”,此外,具有隐逸、高洁意蕴的“白云”意象,象征漂泊不

26、定生活的“孤舟”意象,隐喻衰败消沉的“夕阳”意象,以及“芳草”、“落叶”、“沧州”、“寒山”等,在刘长卿诗里的出现频率也相当高,其情绪化的象征隐喻功能,远大于描写性和写实性。象征性意象的特点是富于暗示性,意蕴丰富;但也易形成情绪类型的固定符号,失去新鲜感。b描写性意象。相较而言,其他大历诗人更多地偏爱使用描述性意象,采用白描手法写诗,以求意象的创新。如钱起湘灵鼓瑟里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等等,这些诗句,均具有追求精确和具体的写实倾向,往往是从极细微处感受体认,再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小境界。其意象多由生活中常见的山峰、寒雨、落叶、

27、灯影、蝉声、苍苔等组成,刻画极为精致细巧。大历诗人的写景更多面向现实物色,甚至连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蚁穴、蜂巢等细琐事物,也成为观察描写对象。他们的眼光能深入到盛唐诗人忽略的细微角落,发现一些前人没有写过的琐细的自然物象和生活小情趣,开辟出新的意境。但一味地采用白描手法作诗而偏重于描述性意象,也会使诗的意境流于狭小。总之,大历十才子的诗,虽善于运用细微清幽的自然意象,以一、二两联诗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境界,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而且不少诗作过于讲究描写技巧而显雕琢,以至常常有佳句而无佳篇。三、论述题(共30分)鲁迅评价西游记:“又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

28、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中国小说史略)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分析】四大名著是历年来的考察重点,这类考题多放在论述题中考察,且喜欢引某个人的一段话,让你结合作品,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要注意一定要结合作品谈,所以答题中要举例子。切记不要硬性地照搬参考书目上的话,一定要结合引文论述。答: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既不是直接地抒写现实的生活,又不类于史前的原始神话,在它神幻奇异的故事之中,诙谐滑稽的笔墨之外,蕴涵着某种深意和主旨。西游记的风格是幽默诙谐的,它是一部幽默艺术的精品,充满喜剧艺术精神。胡适说:“正因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有一点诙谐意味,能使

29、人开口一笑,这一笑把那神话了人化,过了。”(西游记考证)。西游记的幽默诙谐是有一定世情情调的,正如鲁迅所说:“又作者票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中国小说史略)(1)极幻与极真的巧妙融合00:00/00:00西游记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展现出一种奇幻美。这种奇幻美,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因为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得那么入情入理。小说中的神魔都写得有人情,通世故。这部小说就在极幻之文

30、中,含有极真之情;在及奇之事中,寓有极真之理。(2)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做到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所谓物性,就是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以及与之相称的性格,如猪八戒的猪样,而且这些动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的本领,具有“神性”。但作者又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充“人性”,猪八戒的偷懒和好色。再如孙悟空,既神通广大,又保持了猴的特征和习性,也具有人的优点和弱点,他就是一只石猴在神化与人化的交叉点上创造出来的“幻中有真”的艺术典型。(3)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注意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地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从而给

31、人以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如猪八戒,他不忘情于世俗的享受,但还执着地追求理想;他使乖弄巧,好占便宜,而又纯朴天真,呆得可爱;他贪图安逸,偷徽散漫,而又不畏艰难,勇敢坚强;他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显然,西游记用多角度、多色调描绘出来的猪八戒这一艺术形象。(4)戏言寓诸幻笔西游记能“戏言寓诸幻笔”,中间穿插了大量的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这种戏言,有时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无关乎作品主旨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只是为了调节气氛,增加小说的趣味性。比如第四十二回写悟空去问观音借净瓶时,观音要他“脑后救命的毫毛拔一根与我作当”,悟空只是不肯,观音就骂道:“你这猴

32、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这“一毛不拔”就是顺手点缀的“趣话”,给人以轻松的一笑。但有的戏言还是能对刻画性格、褒贬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游戏笔墨也能成为讽刺世态的利器,还有的戏谑文字实际上是将神魔世俗化、人情化的催化剂。如第79回写在比丘国,国丈要用唐僧的心肝为药引,孙悟空变作假唐僧剖心一段,显然,作者在这里是借题发挥,针贬世态。又如第98回写佛祖手下阿傩、伽叶向唐僧索要人事一段,字里行间,不无对人情世故的针贬。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升官图【分析】考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程度。可以从创作时间、作者、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回答。答:升官图

33、是剧作家陈白尘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讽刺喜剧的主要代表作。剧作通过两个流氓强盗的梦境,展开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官场现形记”,最后让历史的真正主人觉醒了的人民群众登场,当众表演了“历史的审判”。剧作借鉴并揉合了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和中国传统戏曲中丑角戏的经验,在喜剧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胆而合理的夸张,荒诞而又真实的情节,使作品成为梦境与现实、荒诞与真实的统一,收到了“假中有真”、“情伪毕露”的艺术效果。2回春之曲00:00/00:00【分析】又是考察文学作品。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考察的作品都是作家的代表作,有时考察单篇作品,有时考察文集类作品,在准备的时候要力求全面。答:回春之曲是田汉于1935年创作

34、的三幕话剧。作品通过高维汉与梅娘的爱情故事,从知识青年恋爱生活的角度,反映抗日救亡的主题。爱国与爱情两条线索有机结合。热烈歌颂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斗争精神,有力抨击了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高维汉、梅娘等人物性格鲜明。剧情构思带传奇性。穿插歌曲,抒情气氛浓郁。田汉在剧中发挥了抒情性强的优势,追求一种诗意化的境界,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情感,时而缠绵悱恻,时而雄浑激烈,并配以几首情真意切的歌曲,增添了全剧的艺术感染力。徐悲鸿称赞它是“情文并茂的好诗。”回春之曲是融会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使田汉早期的诗意性的浪漫风格与政治内容的需要完美地结合,标志着田汉艺术创作的新发展。

35、3人兽鬼00:00/00:0000:00/00:00【分析】考察作家文集,可从创作时间、作者、代表篇目、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方面回答。答:人兽鬼为钱钟书孤岛时期写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上帝的梦、猫、灵感、纪念四篇。大多以留学知识分子的精神病态为描写对象来揭露人性的弱点。其中,灵感以荒诞的形式嘲讽那些只顾赚钱而粗制滥造的所谓“作家”,独出心裁,颇有新意。但结尾处情节流于滑稽,减损了讽刺的力量。上帝的梦通过上帝所造的一男一女写了人性的自私和贪心,又通过上帝在是否造人问题上的两难处境,表现了人生难以达到理想境界的见解。小说形式虽类似神话却蕴含深刻哲理,缺点是开头写的过于冗长。猫通过写上流家庭的生活和纷争

36、,来揭示女主人公爱默的虚荣和脆弱。纪念写一位自恃清高,内心脆弱的苦闷女性的一段婚外恋,揭示了她既想寻求刺激,又希望不违背为妻之道的复杂心理。在艺术上,小说叙述不蔓不枝,语言生动活泼。人物性格的塑造也十分成功。4在其香居茶馆里答:在其香居茶馆里是沙汀的短篇代表作,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发表于1940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其香居茶馆里围绕兵役问题,通过描写一个边远小镇中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揭示了其内部尔虞我诈的肮脏内幕,说明了其反动统治必然崩溃灭亡的历史命运。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正是抗战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国民党当局不顾民族存亡的大义,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企图将中国引

37、向黑暗,以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强行推行兵役制,到处抓丁拉夫,表面上是为了抗日,实际上是为扩充反革命势力,强化法西斯统治,并借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在其香居茶馆里正是以其现实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和尖锐的讽刺性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在新文学的建设方面,胡适和周作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建议?【分析】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要掌握的重点作家如鲁迅、郭沫若外,胡适和周作人的文艺理论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关于这道题,首先要注意审题,因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他们不仅在文艺理论方面有建树,在创作等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所以对他们二人的理解务必做到全面、深刻。答:文学革命

38、是在新文化运动推动下发生的一场全方位的文学变革运动,就整体而言,是理论先行,即先有舆论倡导,后有创作实践。最初的理论思考集中在为文学革命寻找根据,证明其必然性与合理性。(1)胡适当时的先驱者的一种共识,就是坚信文学革命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白话文必定取代文言文的正宗地位,而这些“共识”理论化,并形成可以被接受的概念而加以推广的,还是胡适。他的理论建树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白话文学”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这两者相辅相成,筑起胡适的文学思想的基本结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胡适从“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出发,提倡白话文学。他指出:“以近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

39、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而要改良中国文学,提倡用白话作文,他认为当从“八事”入手。其关键是从语言形式肯定白话文学,以此作为摆脱旧文学,创建新文学的突破口。后来,胡适又发表建设中的文学革命论,更明确地标示出要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以此来造就言文一致的统一的“国00:00/00:00语”,取替往昔言文脱节的状况,以此作为实现思想启蒙和建立统一的现代民主国家的必要条件。胡适的主张在当时具有特殊意义,白话文运动由文学改革的范围向整个社会全方位推进,这也是文学革命在短时期内大获胜利的原因之一。“整理国故”为了强化“白话文学”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

40、论,胡适一方面加紧评介西方的文学思潮理论,同时又在继承中找根据,这就导致了他对中国文学传统的重估。1923年,胡适提出“整理国故”,主张对过去的文化遗产进行认真的清理,吸收精华,弃其糟粕,他把这工作也看作是新文化与文学建设的一部分。他写有白话文学史(上卷)和关于红楼梦镜花缘等小说的考证论著,都是对传统文学现代化阐释的基础性工作。个性主义与写实主义在新文学的思想内容与方法上,胡适重视宣扬个性主义,主张采用写实主义。这些主张引发了“五四”后一、二年间的“问题小说”与“社会问题剧”的创作热潮。“诗体解放”说胡适在谈新诗等著述中提出过“诗体解放”说,认为新诗要摆脱旧诗词曲的束缚,不但要用白话,还应不拘

41、格律,向自由诗发展。他还有意输入与借鉴西洋诗体,以蜕变出中国特点的新诗体,包括用语体散文来写的完全“解放”的体式。(2)周作人如果说胡适侧重从语言、形式方面为文学革命寻找突破口,那么周作人更多地思考与探讨新文学的思想建设。他的理论主张有以下几点:“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在人的文学这篇文章中,周作人提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因此,“人的文学”又被他称为“人道主义文学”。他明确指出,他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接着,他又提出“平民文学”的概念,实际上是“人的文学”的具体化。周作人指

42、出,平民文学以通俗的白话语体描写人民大众生活的真实状况,忠实地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与事实”。这些理论中,周作人明确地把思想革命的要求与文学革命的要求结合了起来,对文学革命的思想基础进行了更高、更具理论涵括力的理论概括,把文学现代性与“人学”现代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新文学明确了与旧文学在基本的思想原则上的歧义。“自己的园地”周作人以“自己的园地”作比喻,主张依照个性,表现自己的情思的文学。由此,他针对当时文坛上出现的“人生派”和“艺术派”的分野,提出“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后来,他又推崇“即兴言志”的创作心态,强调尊重文学的独立性与维护自由表达思想见解的文学

43、原则。美文周作人在美文中将那种以抒情叙事为主的艺术性的散文视为美文,并把它摆到了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位置。这实际上阐明了艺术性散文的文类品格。周作人不但自己写有一手别有韵味的散文,主要是小品文,而且常作散文批评,强调好散文需具备饶有“趣味”的内容,“平淡自然”的气质,追求能引发读者体味思索的“涩味”与“简单味”。批评宽容原则周作人还提出“批评宽容原则”,以尊重创作个性的自由抒发。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提出文学要以人道主义为本,是“重新发现人”的手段,其根本目标在于助长人性发展,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这是周作人对胡适、陈独秀等人最初提倡的“文学革命”内容的具体化,而这种思想在他文学批评中的最具体体现

44、就是强调文学中的个性,这也是他宽容原则的实质。总之,胡适与周作人都是“五四”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先导者和批评大家,他们的理论都为文学革命的推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简述王蒙春之声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分析】还是要求结合作品分析艺术特色,注意一定要举例子,并且将王蒙早期小说的特征回答出来。答:春之声是王蒙于1979年写的短篇小说。它通过主人公岳之峰在闷罐子车里由见闻引起的丰富联想,让人们聆听到一个新的时代正大步迈来的铿锵脚步声。从困难中露出希望,冷峻中透出暖色,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它热忱地表现和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大地出现的新的希望和转机,揭示出一个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主题。同

45、时,它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春之声是新时期文学中率先运用“意识流”手法写成的小说。它突破了传统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方式,而把反映现实生活的焦点集聚在人物心理内象的直接袒露上,以有限的篇幅充分展示主人公在特定的环境中涌现出的复杂、丰富的内心活动,意识的自然流动,通过对人物内心图景的细致描绘,勾勒出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命运遭际和思想性格,同时也表示出社会生活丰富而又纷杂的面影。(2)放射状结构与运用意识流手法一致,小说还采用了“放射性结构”,有力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纵笔所向,今昔中外、乡风城貌,了无拘牵,以极精练的笔墨表现出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

46、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意识”便开始流动了。小说主要写时空00:00/00:00切换中,外界世界作用于主人公内心所引起的联想和心理状态,采撷特定时段的人文景观,语言结构独特,意象鲜明,反映主人公为祖国命运忧喜悲欢,渴望祖国人民走进温暖春天的美好愿望。小说开始写到“咣地一声”车厢门关闭,主人公进入闷罐子车这个特定环境,开始了他的感受、联想和回忆。“咣”车厢门打开,到站了,上下乘客,引进新的人物,引发新的事件,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又因此展开。车厢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直到主人公到站,小说结束。“咣”语义的延伸和相互关联,系连了一个完整事件的始终,也构拟了清晰可感

47、的时间序列。总之,王蒙春之声是一部采用类似西方“意识流”手法写成的小说,连同他的夜之眼、布礼、蝴蝶等小说,充分体现了他在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派创作手法方面的努力。虽然他的写作实验被称为“伪意识流”,但是他对80年代的小说创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六、论述题(25分)请结合胡适、郭沫若、徐志摩、艾青、穆旦等人的诗歌创作,简要描述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历程的基本轨迹。【分析】这一题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需要结合具体作家的创作,对整个新诗的发展有个很深的认识。可以根据时间段,分别论述新诗发展的各个阶段呈现出来的不同特征,从而呈现出新诗发展的基本轨迹。答:(1)初创期现代新诗在20世纪初刚出现时都称为“白

48、话诗”。00:00/00:00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的胡适的白话诗八首,被看作是现代最早出现的“白话诗”。1918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鸽子、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沈尹默的月夜等,被看作是现代第一批白话新诗。(刘半农和沈尹默后来创作的歌谣化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和散文化的三弦,则被看作是他们的诗歌代表作)。1919年2月,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这年10月,胡适的论新诗被看作是最权威的新诗理论,朱自清称之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这年,郭沫若开始陆续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新诗。1920年1月,新诗社编辑出版的新诗集(第1集)(内收胡适、刘半农、

49、周作人、康白情、郭沫若等15人的102首作品)是现代第一部白话新诗集。这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是现代第一部个人新诗集。从此,胡适被看作是“白话新诗第一人”。这年的重要诗集还有郭沫若、宗白华、田汉(寿昌)三人的诗合集三叶集(上海亚东图书馆)和许德邻编选的分类白话诗(崇文出版社)。这年1月,郭沫若的凤凰涅槃等重要作品开始陆续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沈玄庐的十五娘被朱自清称为“新文学中第一首叙事诗”。这年成立的北京师范大学歌谣会是白话诗人们进行的新诗“歌谣化”努力的开始,主要收获有刘半农的瓦釜集和扬鞭集中的部分作品,以及刘大白的卖布谣、田主来等。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书

50、局出版的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一方面把新诗运动的“诗体解放”推到了极致,另一方面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体现,被看作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1922年1月,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俞平伯等以“中国新诗社”名义创办的诗月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刊物。这年3月,上海亚东书局在这年出版的俞平伯的冬夜和康白情的草儿,被看作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新诗集。这年4月,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汪静之四人在杭州组成现代第一个专门的诗社:“湖畔诗社”,同时还自己出版了诗合集湖畔,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湖畔诗人”。这年6月,文学研究会的朱自清、周作人等8人因出版诗合集雪朝(商务印书馆)而被看作是一个“准诗歌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研究生课件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