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615普通心理学历年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303975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55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615普通心理学历年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615普通心理学历年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615普通心理学历年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615普通心理学历年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 录 2010 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15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5 2011 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15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6 2011 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15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7 2012 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15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11 2012 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15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12 2013 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15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15 2013 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15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16 2014 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15 普

2、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 2014 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15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1 说明:本书凡批注“回忆版”的真题为考生根据记忆书录,部分题目的表述与原题可能稍有出入,但大体能够体现原题之意,极少数题目甚至可能因考生遗忘而佚失;另外,尽管查阅了大量专业资料文献,限于编者水平,所做答案仅为一家之言,望学员酌情参考并给予指正。以上事项敬请学员知悉。最后,本书答案详解参考并援引了大量相关的经典教材及期刊文献的学术成果,在此深表感谢!2010 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15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 2011 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15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

3、、简答(共 60 分,每题 15 分,共 4 题)1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注意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2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3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4社会性动机有哪些?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意义?二、论述(共 90 分,每题 30 分,共 3 题)1有关能力或智力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主要观点和理论价值是什么?2人格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对照各种人格差异的特点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3试论您对儿童教育中运用惩罚手段的理解。2011 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15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简答(共 60 分,每题 15 分,共 4 题)1结合

4、自己的理解,谈谈注意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答:(1)注意的定义与特点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其特点主要有:指向性,是指在每一瞬间,个体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例如,一个人在剧院里看戏,其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舞台上演员的台词、动作、表情、服饰,而忽略了剧场里的观众。集中性,是指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2)注意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信息刺激充斥在人们的周围,人们不可能对所有刺激进行加工反应,人们需要从这些复杂的信息中选择重要的信息刺激进行反应,过滤掉不重要的信息,排除无

5、关信息的干扰,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信息活动中,这离不开注意活动对信息的选择。在工作中,我们不但需要注意对我们工作内容的指向,还需要保持高度的集中,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投入进工作中,如出租车司机在开车过程中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查看前方路况和驾驶活动上,而过滤掉不远处的另一条马路旁边的超市门口正在进行热火朝天的促销活动。在学习中,只有在注意状态下学生才能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从而达到预定目的,避免失误,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如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他必须控制住想看动画片的冲动,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作业上,思考如何解决难题,以便及时完成作业。注意保证了人们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更准确的反应和进

6、行更可控有序的行为,是我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操作和实际工作任务的重要心理条件。2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答:(1)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其基本过程是编码、存储和提取。(2)记忆的种类 按信息保留的时间长短和信息的多少可将记忆分为:a感觉(瞬时)记忆,指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的记忆,存储时间大约为 0.25 秒2 秒,以物理特征编码,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容量较大。当信息受到注意,即得到识别,进入短时记忆,若没被注意则很快消失。b短时记忆,指记忆

7、信息在一分钟以内的加工处理的记忆,是记忆系统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为 5 秒1分钟,一般以言语听觉形式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编码,其信息容量为 72 个组块。c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的记忆,时间在 1 分钟以上,容量没有限度,信息来源多为短时记忆。信息编码形式主要有:语义类别编码,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和主观组织。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可将记忆分为:a情景记忆,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存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固,也不够确定。b语义记忆,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

8、无关,表现在记忆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比较稳定。按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a内隐记忆,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也称自动的无意识记忆。b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记忆还可分为:a程序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b陈述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9、3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答: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和事件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其形式主要有:对时间的确认、分辨、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和预测。时间知觉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例如在雷雨天气,我们总是先听到打雷声后看到闪电。(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例如,一节课如果内容丰富,颇有兴味,听课的人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相反,如果我们参加一个报告座谈会,内容贫乏、枯燥,我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

10、很长。(3)人的兴趣和情绪。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相反,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快等。如周末聚会时人们会觉得时间很快就结束,而上班时间却很漫长。综上,人们的时间知觉不仅受到感觉通道性质的影响,还与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事件数量的发生数量和性质,以及人们的兴趣、情绪活动有关。4社会性动机有哪些?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意义?答: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社会性动机包括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交往动机等。(1)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

11、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性,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2)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甚至能超过他人的动机。(3)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4)交往动机又称亲合动机或亲和动机,是指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交往动机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人们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融入集体。(5)工作动机是指激起个体积极参与某项工作的内在动力,能促使人们摆脱自身惰性,积极进取,排除困难,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和目标。(6)利他动机又称助人动机,是个体处

12、于自觉的、有利于他人而不期望给予任何报酬或奖赏的内在动力。当社会的人们都乐于助人,具有帮助他人的美好愿望时,这个社会是美好和谐的,有利于建立稳定安康的社会。社会性动机推动人们与他人交往,希望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赞许,希望参与某种社会团体,并能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当这些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时,社会性动机才会缓解下来。二、论述(共 90 分,每题 30 分,共 3 题)1有关能力或智力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主要观点和理论价值是什么?答: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理论主要有:(1)能力因素说 独立因素说,由桑代克提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

13、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组成。不同能力和不同因素彼此是没有关系的,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独立的发展。二因素说,由斯皮尔曼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相关程度提出,认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般能力(也称一般因素)和特殊能力(也称特殊因素)。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对人们理解能力的结构有重要的启发,为研究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多元智力理论,由加德纳提出,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 7 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其智力成分主要有: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

14、力。(2)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物。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和行为五类;而智力操作指智力活动的过程有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等五种;智力活动的产物有单位、类别、关系、转换、系统以及应用六种。由于三个维度和多种因素的结合,可以组成150 种不同的智力。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模型对推动智力测验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认为智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智力的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G);第二层次分两大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与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称为大群因素;第三层次为小群因素,包括言语、数量、机械

15、、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智力三元论,斯腾伯格把智力分成三个方面,分别是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选择新环境和改变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称作情境智力。智力的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根据智力成分亚理论编制的能力测验,对深入了解能力的实质,促进

16、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智力的 PASS 模型,PASS 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各种理论从智力的不同角度和智力的不同层次阐述了智力的特征,对智力的认识越深入、越全面,对智力的发展和培养就越能产生重要的意义。2人格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对照各种人格差异的特点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答: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

17、一的心理品质。这个模式即人格差异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1)气质与性格。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2)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人格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具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a 自

18、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b 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当一个人对自己作积极的评价时,就会产生自尊感;作消极的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3)认知风格,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称认知方式,其加工方式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

19、少能体察入微;而场依存性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冲动和沉思。冲动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具有这种认知风格的人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沉思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具有这种认知风格的人,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做反应,他们看重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同时性和继时性等。继时性的特点是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

20、性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的。(结合个人人格特征分析略。)3试论您对儿童教育中运用惩罚手段的理解。答:(1)惩罚的定义 惩罚是指个体出现问题行为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者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者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如个体在上课的时候违反纪律而被罚站。惩罚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只能暂时抑制行为。(2)儿童教育中运用惩罚手段的优缺点 优点 a适度的惩罚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儿童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明白自己做了错事就必定会承担一定的后果,从而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在幼儿教学中适度地使用惩罚,能让幼儿记住痛,

21、从而增强教育效果,让幼儿遏制并抑制自己的问题行为。b学校中适度的惩罚可以填充儿童挫折教育的空白,更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学中适度的惩罚还能还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让其他人引以为戒,以提高教育效率。缺点 惩罚的界限不易区分。现实教育中,当儿童犯了错,家长老师便运用各种惩罚手段迫使儿童认错。不顾一切的打骂责罚只能暂时遏制儿童行为问题的出现,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当惩罚运用不当,容易伤害儿童的自尊心,给儿童带来身心上的巨大伤害。严重的,儿童从此一蹶不振甚至仇恨敌视一切,从此对各种惩罚手段淡漠处理,问题行为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从此走上极端及违法犯罪道路。(3)运用惩罚教育儿童的注意事项 当孩子犯了

22、错,成人应在第一时间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分析了解孩子行为问题出现的原因,在维护孩子自尊心的情况下,适当使用惩罚手段,杜绝体罚,让孩子意识到自身犯下的错误行为,培养责任感,同时,也要让孩子认识到知错就改是个好的习惯。如果置之不理,等到小错误变成大错误再来惩罚就晚了。除了使用惩罚手段遏制孩子的不良行为,成人还可以根据情况适当使用强化和赏识教育对孩子进行教育,当孩子表现出友好、利他行为时,成人应给以及时鼓励,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得到赞许后,他们会在今后的生活上增加这一行为出现的概率。而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除了惩罚,成人可以采用负强化手段,即不理会孩子的行为,如课上某同学阴

23、阳怪气尖叫,引起别的同学侧目,此时,教师可以采取不理会不理睬策略,当学生自感无趣,其行为也就不会再出现。2012 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15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简答(每题 15 分,共 90 分)1心理学有哪些研究领域?2举例说明知觉中的时间因素。3请对催眠进行理论解释。4简述思维的意义及特征。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6什么是能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什么?二、论述(每题 30 分,共 60 分)1什么是人格,分析一下自己的人格特点与类型,并谈谈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2成年以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人应该怎样调试自己的生活?2012 年北京科技大

24、学文法学院 615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简答(每题 15 分,共 90 分)1心理学有哪些研究领域?答:目前,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表现在七大方面:(1)普通心理学,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如感知觉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等,概括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为各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学科。(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指各种感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在行为中的作用等。为科学地解释各种心理现象,进而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4

2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形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心理的个别差异和教育者的心理品质及其形成等,其研究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改革、人才的培养及选拔,因而在我国四化建设中有重要意义。(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6)工程心理学,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有利于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的安全,发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7)社会心理学,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其研究有助于解决生产管理和劳动的科学组织

26、,生产集体的形成,新工人的适应,群众性的信息沟通与宣传,对年轻一代的教育,预防违法行为和对罪犯进行再教育,以及家庭组织、婚姻、恋爱等问题。2举例说明知觉中的时间因素。答: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和事件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其形式主要有:对时间的确认、分辨、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和预测。时间知觉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例如在雷雨天气,我们总是先听到打雷声后看到闪电。(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例如,一

27、节课如果内容丰富,颇有兴味,听课的人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相反,如果我们参加一个报告座谈会,内容贫乏、枯燥,我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长。(3)人的兴趣和情绪。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相反,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快等。如周末聚会时人们会觉得时间很快就结束,而上班时间却很漫长。3请对催眠进行理论解释。答:催眠是另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对暗示的特殊反应能力,并以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等方面发生变化为特征的另一种觉知的状态。在催眠状态下,个体的思维、

28、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师的指示或指引下进行的,故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催眠的理论解释主要有:(1)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认为催眠只是反映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被催眠的人事先对催眠已有所了解,在催眠中,他们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指挥,做出特定的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感受。(2)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认为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功能。执行可以使人们控制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监督可以使让人们观察自己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意识的这两种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两种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通过分离这两种基本的意识功能,达到催眠的效果

29、。在催眠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功能正常,并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4简述思维的意义及特征。答:(1)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2)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括使人们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直接依赖,扩大了人们认识的范围,也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了解。如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概括了国旗是五颗星星,红色的旗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

30、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人们不知道某些疾病与遗传基因的关系,但可以根据实验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的:(1)生理的需要。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2)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

31、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3)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4)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人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相反,缺乏自尊会使人感到自卑,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理面临的问题。(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

32、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6什么是能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什么?答:(1)能力的定义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所以,从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上,可以看出其

33、能力的大小。综上所述,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两者是互相转化、互相促进的。正确理解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有助于科学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这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论述(每题 30 分,共 60 分)1什么是人格,分析一下自己的人格特点与类型,并谈谈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答:(1)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人格的特性 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3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人格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会出现适应的困难,甚至出现“分裂人格”。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是人格功能的表现。(3)人格类型 单一类型理论,

35、认为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具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佛兰克法利提出了 T 型人格,它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当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向发展时,就是T型人格。有这种人格的人喜爱漂流、赛车等运动项目。当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质时,就是T-型人格。这种人有酗酒、吸毒、暴力犯罪等反社会行为。对立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包含了某一人格维度的两个相反方向。aA-B人格类型,由福利曼和罗斯曼提出。A 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他们的成就欲高,上进心强,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易患冠心病;B型人格的特点是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b内-外向人格。荣格认为,

36、按照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可将人格分成内外向,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人格;而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时,就是内向人格。荣格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思维、感情、感觉和直觉四种基本功能。结合两种心理倾向可以构成八种人格类型。多元类型理论 a气质类型学说,希波克里特和盖伦认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巴甫洛夫依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把气质类型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强而不平衡的神经类型或称兴奋型;第二,强、平衡且灵活的神经类型或称活泼型;第三,强、平衡而不灵活的神经类型或称安静型;第四,弱神经类型或称抑制型。兴

37、奋型相当于胆汁质,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安静型相当于黏液质,抑制型相当于抑郁质。b性格类型说,斯普兰格将人划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力型、社会型和宗教型六种性格类型。(结合个人人格特征分析与完善略。)2成年以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人应该怎样调试自己的生活?答:成年期可以划分出:(1)成年初期(1835 岁),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个体的身心发展趋于稳定成熟,智力发展达到全盛时期,建立起家庭并创立事业,开始全面适应社会生活。这一时期的个体的特征主要有: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包括生理、心理发展,性格、生活方式的稳定,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家庭,社会职业稳

38、定,且能忠于职守。智力发展到达全盛时期,思维方式由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为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思维更加具有相对性、变通性、灵活性、整合性和实用性,并开始在不同领域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创造力。这个时期个体应该将重心转移到工作和家庭中,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踏实肯干地为未来的生活打好基础,练习处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问题,学会调节自己适应压力的能力。(2)成年中期(3560 岁),中年人的智力发展模式是晶体智力继续上升,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能保持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增长。个体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稳定与过渡并存。一方面,个体在智力、人格等多方面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时个体处于人生的中段,需要瞻前顾后,要知道

39、自己人生的前半段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更要清晰地确定人生的后半段有些什么目标,需要如何去做。统筹兼顾,在总结自己前半生之后,明白自己的真正的生活目标和价值取向,学会有的放矢,从容度过中年危机。(3)成年晚期(60 岁以上),人到老年期,概念学习、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有所衰退,但在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等方面往往比儿童、青少年强。老年人的思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即有的老年人思维显著衰退,有的老年人却仍能表现出较高的思维水平。此外,老年人的智力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是随增龄而减退,主要表现为机械记忆减退,记忆广度变小,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成绩下降,再认能力

40、较差,回忆能力显著减退等。这个时期的个体已经衰老,步入人生的最后阶段,退出了工作场所,可以将重心转向自己的兴趣爱好,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培养健康的老年观和死亡观。综上,人应该以乐观的心态正视发展中的问题,积极应对,从工作、生活、学习中吸收知识充实自己,拓展生命的宽度,积极锻炼身体,以最佳的状态面对人生发展。2013 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15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简答(每题 15 分,共 90 分)1简述记忆的整合论和定位论。2什么是催眠,如何解释催眠现象?3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有哪些?4什么是动机,它具有哪些功能?5简述语言的含义及其特征。6什么是情绪调节,它有哪些类型?二、论

41、述(每题 30 分,共 60 分)1依据人格类型理论,分析自己的人格类型,谈谈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2对于“钱学森之问”,结合能力的相关理论,谈谈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2013 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15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简答(每题 15 分,共 90 分)1简述记忆的整合论和定位论。答: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1)整合论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拉胥里用实验方法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检查手术对记忆保持的影响,发现大脑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因此,他认为记忆的保持是整个大脑皮层的

42、机能。(2)定位论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记忆也不例外。布洛卡研究发现,记忆和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有关系。潘菲尔德在给癫痫病人进行开颅手术治疗时,发现用微电极刺激患者大脑皮层的颞叶,会引起病人对往事的鲜明回忆。鲁利亚发现皮层下组织与记忆有密切的关系,指出丘脑下部组织及部分边缘系统受损伤时,病人的短时记忆出现明显的障碍,对材料的叙述零乱而不连贯,有时甚至漏掉部分有意义的内容。另外,网状激活系统对记忆也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保证记忆所要求的最佳皮层紧张度或充分的觉醒状态,是进行选择性记忆和痕迹保持的重要条件。2什么是催眠,如何解释催眠现象?答:催眠是另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对暗示的特殊反应

43、能力,并以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等方面发生变化为特征的另一种觉知的状态。在催眠状态下,个体的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师的指示或指引下进行的,故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催眠的解释主要有:(1)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认为催眠只是反映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被催眠的人事先对催眠已有所了解,在催眠中,他们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指挥,做出特定的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感受。(2)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认为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功能。执行可以使人们控制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监督可以使让人们观察自己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意识的这两

44、种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使这两种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通过分离这两种基本的意识功能,达到催眠的效果。在催眠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功能正常,并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3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有哪些?答: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具有直观形象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三个特征。表象是信息编码和表征的主要形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独特作用。(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基础,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认识。表象是认知过程的重要环节,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表象离开了具体的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因而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例如,对“动物”这个概念,孩子们

45、常常用猫、狗、鸡、鸭等具体形象来说明。另外,表象的形成还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通过猫、狗、鸡、鸭的特征,人们可以对动物的具体特征进行概括。(2)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例如工程师在审阅建筑设计图纸时,他们倾向于在头脑中利用建筑物的形象来帮助思维。在进行推理时,表象也有重要的作用。如“A 比 B 高些”“B 比 C 高些”,要求被试说出谁最高,谁最矮,这时被试头脑中可能出现不同高度的圆柱体,并用它们代表 A、B和 C。根据对表象的比较,被试可以直接说出答案。4什么是动机,它具有哪些功能?答:(1)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动机的功能

46、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动机激活力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一般认为,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指向功能。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动机不一样,个体活动的方向和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即使成功的机会很小,人们也会坚持某种行为,这时人的长远信念起决定作用。5简述语言的含义及其特征。答:(1)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

47、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2)语言的特征 创造性,表现在人们可以使用有限数量的词语和合并这些词语的规则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这些语句是他们从未说过或听过的。结构性,表现在任何语言符号都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存在。语言受到一定规则的约束,只有符合一定规则的语言,才是人们在交际时可以接受的语言。例如,汉语中的“我吃饭”符合汉语语法,能表达确定的意义,而“我饭吃”、“吃饭我”则不符合汉语语法。意义性,语言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有一定的含义,这种意义性使得人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交流。不能传达任何意义的语言

48、都不是正常的语言。指代性,语言的各种成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者抽象的概念。例如,它可以指代一个动作(如跑、打),正是由于语言的指代性,人们才能理解抽象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社会性与个体性,语言是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的交际活动,具有社会性。语言交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一个人说话的内容,常常要受到别人的影响,说明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行为同时又是一种个体的行为,它和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具体条件分不开,因而具有个体的特点,例如有人说话鼻音很重,有人说话咝音很多等。6什么是情绪调节,它有哪些类型?答:(1)情绪调节的定义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并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

49、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2)情绪调节的类型 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可分为:a内部调节,来源于个体内部,如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调节;b外部调节,来源于个体以外的环境,如人际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的等方面的调节。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可分为:a修正调节,指对负性情绪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正,如降低狂怒的强度使之恢复平静;b维持调节,指人们主动地维持对自己有益的正情绪,如兴趣、快乐等;c增强调节,指对情绪进行积极的干预。这种调节在临床上常被采用,如对抑郁或淡漠进行增强调节,使其调整到积极的情绪状态。情绪调节还可以分为:a原因调节,是针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整,包括对情境的选择、修改,注

50、意调整以及认知策略的改变等的调节。通过改变自己的注意来改变情绪,对诱发情绪的情境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等。b反应调节,发生在情绪激活或诱发之后,是指通过增强、减少,延长或缩短反应等策略对情绪进行调整。此外,情绪调节还有:a良好调节,指情绪调节让情绪、认知和行为达到协调时的调节;b不良调节,指当调节使个体失去对情绪的主动控制,使心理功能受到损害,阻碍认知活动,并导致作业成绩下降时的调节。二、论述(每题 30 分,共 60 分)1依据人格类型理论,分析自己的人格类型,谈谈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答:人格类型理论主要用来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的心理差异,即人格类型的差异。人格类型理论主要有:(1)单一类型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自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