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市进生物岛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归档资料,核准通过。未经允许,请勿外传!广州市进生物岛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广 州 市 市 政 园 林 局评价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04年4月2项目名称:广州市进生物岛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名称:广州市进生物岛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广州市市政园林局评价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评价证书号:国环评证 甲字第2802号)评价单位负责人:罗家海高级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A28020001号) 总工程师:崔 侠高级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A28020003号) 项目负责人:俞华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
2、A28020020号) 编 写 人员: 俞华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A28020020号) 郑武高级工程师 制 图:郑 武 技术审核:孙 群高级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A28020009号) 目 录1 评价工作总则31.1 任务由来31.2 编制依据31.3 评价标准31.4 评价目的31.5 评价重点31.6 评价因子31.7 评价工作等级31.8 评价范围31.9 评价范围所属环境功能区及执行标准31.10 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31.11 评价工作程序32 工程分析32.1 建设项目概况32.1.1 位置和走向32.1.2 建设规模与投资32.1.3 工程主要技术指标32.2 工程设计方案32.
3、3 主要施工方案及工期32.4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32.4.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32.4.2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32.4.3 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33 建设项目拟建址区域环境概况33.1 自然环境概况33.2 社会环境概况33.3 项目拟建址环境功能属性34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4.2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4.3 振动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4.4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4.5 生态景观现状调查与评价35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35.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35.1.1 评价范围35.1.2 施工期噪声源35.1.3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35.1.
4、4 预测结果分析与评价35.1.5 小结35.2 施工期振动环境影响分析35.2.1评价范围35.2.2 施工机械振动污染源强度35.2.3 施工期环境振动影响预测35.2.4 预测结果分析与评价35.2.5 小结35.3 生态景观与水土流失影响分析35.4 环境空气污染影响分析35.4.1 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源35.4.2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35.5 水环境污染影响分析35.6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影响分析36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36.1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36.1.1污染气象特征36.1.2预测评价因子36.1.3污染物排放源强36.1.4 预测模式36.1.5 预测内容36.1.6 预测
5、时段36.1.7 预测结果36.1.8 预测结果分析与评价36.1.9同类型隧道(珠江隧道)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类比分析36.1.10小结36.2 声环境质量影响评价36.2.1珠江隧道(芳村黄沙)声环境质量影响类比分析36.2.2进生物岛隧道声环境质量影响预测评价36.3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36.3.1 振动源36.3.2 预测模式36.3.3 预测计算模式中参数的确定36.3.4 预测评价内容36.3.5 预测结果36.3.6 预测结果分析与评价36.3.8小结36.4 水环境影响分析37 环境风险事故分析37.1 事故源项分析37.2 事故后果分析37.3 防范措施37.4 应急计划38 公众
6、参与38.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38.2 公众参与对象38.3 公众参与方式和调查内容38.4 公众参与结果分析39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39.1 施工期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39.1.1 施工期间噪声污染防治措施39.1.2 施工期振动污染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39.1.3 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39.1.4 施工期污水防治措施39.1.5 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39.1.6 施工期生态景观防治措施39.2 营运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39.2.1 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措施39.2.2 噪声防治措施39.2.3 生态景观环境防治措施39.2.4 禁止装运易燃易爆品310 环
7、境管理与环境监控计划310.1 环境管理体系310.2 环境管理计划310.3 环境监控计划311 评价结论与建议311.1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结论311.2 建设项目拟建址周围地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311.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11.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311.3.2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311.4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311.4.1 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311.4.2 营运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311.5 环境风险事故分析311.6 公众参与结论311.7 综合结论3附件:3(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2) 广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城建系统2003年
8、度第一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通知(穗计城200325号文)(另附)(3) 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关于委托进生物岛隧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函(市政园林20031685号文)(4)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广州市进生物岛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广州市进生物岛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 评价工作总则1.1 任务由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作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规划,广州国际生物岛的规划与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广州国际生物岛的建设在广州市总体规划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将进一步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又将影响21世纪广州城市空间形象和城市空间格局的变
9、化。 生物岛的开发建设是广州顺应世界高科技产业革命的潮流,实现科技兴市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它的建设将加快广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广州的产业实现从以传统科研生产、商业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向以生物、信息、微电子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智力、技术密集型新产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将促进广州城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广州市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空间形态的重塑奠定基础。 生物岛的发展规划与广州科学城、琶洲地区、大学城的发展一样,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高度和谐、城市发展生态一体化的绿色规划理念,即在重视发展的同时,重视发展的可持续性。生物岛的建设将成为贯彻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示范区。
10、 生物岛是构成广州新的产业圈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和石牌、五山大学区、广州科学城、琶洲地区共同构成广州市新的城市高科技产业圈。 生物岛原名官洲岛,位于广州东南部,属于珠江主航道与次航道交汇而形成的岛屿,它北依琶洲地区、南靠广州大学城、西临广州果园生态保护区、东与长洲岛隔江相望。占地1.8平方公里,岛上有一个村庄官洲村。根据广州市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计划,广州市将投资上百亿元人民币,将官洲岛建设为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国际生物岛规划建设成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基地,集中形成研究开发群体,以基因工程为主,进行基因药物、基因产品、转基因动物植物一条龙研究开发,使其成为集科研、生产、生活、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高
11、新生态产业园区。生物岛的开发是广州市重点建设工程,关系到广州市下一步经济与高科技发展战略,但由于目前官洲岛还没有与外界的公路联系,岛上与外界的唯一交通方式是轮渡,这样的交通状况显然不能满足生物岛的需要。目前生物岛的建设正在全面展开进行,为进一步完善岛内外交通,促进生物岛的发展,广州市计委已于2003立项,拟建设广州市进生物岛隧道工程,并以穗计城200325号文关于印发广州市城建系统2003年度第一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通知下达给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实施建设。广州市进生物岛隧道工程作为广州市道路建设的重点,位于广州市的东南部,连接南部快速干线和生物岛。隧道南端与生物岛岛内路网相连,北端在海珠区仑头村接
12、南部快速干线和科韵路延长线,将生物岛岛内路网与广州市快速交通路网连成一体,是沟通生物岛内外联系的重要公路交通通道,将极大地改善生物岛岛内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对进一步完善生物岛基本功能、加快生物岛开发步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广州市进生物岛隧道工程的建设对改善生物岛岛内与外界的交通联系、进一步完善生物岛基本功能、加快生物岛开发步伐和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通车后,会对拟建线路沿途的环境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粤人大1994第57号文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广州市环境保护条
13、例中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必须执行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3年12月8日,广州市市政园林局以市政园林20031685号文委托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对广州市进生物岛隧道工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完成了广州市进生物岛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2年4月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 (6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8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 (10)广东省人大常委会1994第57号公告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1)广东省人大常委会1998第30号公告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 (12)粤环函1999533号文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 (13)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第66号公告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6月); (1
15、4)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第60号公告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1997年4月); (15)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16)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83号文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1997年12月22日); (17)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第59号公告广州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1997年4月); (18)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第64号公告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2001年10月); (19)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第49号公告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定(2001年2月); (20)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第56号公告广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6年12月);
16、 (21)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84号文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1997年12月22日); (22)穗府199558号文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 (23)穗府199923号文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 (24)穗府199359号文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 (25)穗府环字1993第10号文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范围和新饮用水源污染控制区区划;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2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2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
17、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29)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84号文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1997年12月); (30)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 005-96); (31)中铁(洛阳)隧道勘测设计院广州市进生物岛隧道工程方案设计; (32)市建委广州市城建系统二00三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项目表(建委统筹部分稿一); (33)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市政园林20031685号文关于委托进生物岛隧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函; (34)广州市市政园林局与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签订的广州市进生物岛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咨询合同书。1.3 评价标准1.3.1环境质量标准 (
18、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一级和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 (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1类、2类和4类标准; (5)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6)隧道内环境质量控制建议值环境空气质量控制建议值: CO:根据PIARC(国际道路协会常设委员会)推荐,在交通正常时,隧道内CO浓度最高允许值为125mg/m3,发生交通阻塞时为312.5mg/m3(人群持续暴露时间不允许超过15分钟)。按设计,本项目地下隧道段长度为987
19、.18米,行车速度为50km/h,司机及乘客在隧道内的停留时间仅为1.18分钟,因此,本评价可选用PIARC推荐的隧道内CO浓度限值作为本项目隧道内CO浓度控制建议值。 NO2:根据大气环境标准工作手册(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编)(p269-p270),美国EPA研究表明,NO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的影响,NO2毒性较强,对人和动物的主要影响部位是呼吸系统,实验室对受控健康人体试验表明,对健康成人在NO2浓度水平为4.7mg/m3以上的短期暴露(12小时)后,才出现呼吸道阻力增加等明显生理变化;在10分钟的暴露时间下,NO2浓度低于3.8mg/m3时,未观察到对敏感人群的显著影响。考虑司机及乘客
20、在本项目隧道内的停留时间较短,本评价建议本项目隧道内NO2浓度控控制限值为3.8mg/m3。 PM10:根据大气环境标准工作手册(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编)(p273), 在短期暴露时,PM10对人体可能产生影响的最低日均浓度值范围为0.150.35 mg/m3。考虑到司机及乘客在本项目隧道内的停留时间较短,本评价建议本项目隧道内PM10的浓度控制限值为0.25mg/m3。声环境质量控制建议值: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中的表5,若工作人员接触噪声的时间小于15分钟(1/4小时),则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为100dB(A)。考虑到司机及乘客在本项目隧道内的停留时间较
21、短,本评价建议本项目隧道内声级卫生限值为100dB(A)。1.3.2污染物排放标准 (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11999; (2)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62193); (3)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685)一级标准; (4)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II类及IV类标准;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6)各施工阶段的噪声限值;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 (7)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三级标准(第二时段)。 对国内没有标准的项目,参照有关国
22、际标准。1.4 评价目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对广州市进生物岛隧道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评价查清该项目拟选址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针对其工程特点及产生的环境污染特征,分析、预测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投入使用后对项目区及周围地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对不利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及对策,把因项目建设而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控制在可以接受的限度内,以真正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并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项目选址建设的可行性给出结论,为决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1.5 评价重点1.5.1 施工
23、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据第二章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结果,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水土流失、弃土场影响、占用土地、植被破坏、水生生物影响等)等。1.5.2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据第二章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结果,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和振动环境影响评价。1.6 评价因子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噪声源主要以交通噪声为主的特点,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4-1995)的要求,可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和统计声级作为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量,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作为声环境影响评价量;按照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的要求,因
24、交通振动属起伏较大的无规则振动,确定沿垂直向Z振级VLz作为振动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量;根据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所在地的环境空气污染特点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2-1993)的要求,选取SO2、NO2、CO、PM10共计四项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以CO、NO2、PM10三项作为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因子;根据本项目影响水体(珠江仑头海和项目拟址周围果园灌溉用水)的水质污染特征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3-1993)的要求,选取水温、pH、DO、BOD5、CODcr、SS、NH3-N、石油类、总磷、总氮共10个项目作为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评价因子。1.7 评价工作等
25、级1.7.1 声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属中型建设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内的声功能区属于GB3096-93规定的1类、2类和4类标准地区,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中第4.2.2.2条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定为二级。1.7.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本项目建成后,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有CO、PM10、NO2等,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中的规定,可计算这些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Pi,计算公式如下:式中:Pi等标排放量,m3/h;Q单位时间排放量,t/h;Coi空气环境质量标准,mg/m3。根据表212中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源强(交
26、通高峰时)计算结果,可计算得出2020年本项目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具体结果详见表11。表11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等标排放量 单位:108 m3/h年份CONO2PM102020年8.61065.9251072.8106本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等标排放量均小于2.5108 m3/h,且道路沿线地形平坦,因此,按(HJ/T2.293)的要求,本项目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可确定为三级。1.7.3 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属道路建设项目,其自身并不产生废水,只是配套工程管理中心会排放少量生活污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环境)(HJ/T2.393)中的规定,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定为三级。1
27、.7.4 生态影响评价 工程影响范围:按道路中心线两侧各300米影响范围计,影响范围20km2,沿线施工后没有珍稀濒危物种消失。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环境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定为三级。1.8 评价范围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及隧道(道路)沿线环境特征,可确定本项目环境评价范围。(1)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根据广州市道路、隧道环境空气影响监测结果,以及国内外道路、桥梁及隧道环境空气影响资料,地面道路通车后,机动车尾气的影响范围一般在道路两侧200300米,而且主要在200米范围内,隧道口外排废气影响范围主要是隧道口200米范围内的区域,根据建设项
28、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05-96)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范围的有关规定,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范围为道路两侧各200米范围及遂道口周边200米范围内的区域。(2)声环境评价范围根据本项目噪声排放及扩散衰减变化和主要路段为地下隧道的特点,本项目设施分布、施工期及营运期可能影响范围,以及沿线声敏感点的相对位置以及规划拟建的生物岛等实际情况,并结合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的要求,选取进生物岛隧道工程(仑头村至生物岛路线总长1111.18米)距隧道线路中心线两侧100m范围内以及遂道南口200米内的生物岛中心区作为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3)生态评价范围根据公路
2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 005-96)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范围的有关规定,生态及景观评价的评价范围为道路两侧各200米范围,因此本项目生态景观评价范围可确定为进生物岛隧道(道路)两侧各200米范围内的区域(含仑头海)。(4)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污水最终将排入规划建设中的沥滘污水处理厂。考虑到本项目施工可能对仑头海和项目拟址周围果园灌溉用水水质产生影响,因此水环境的评价范围主要考虑本项目施工对仑头海和项目拟址周围果园灌溉用水的水环境影响。(5)振动环境评价范围因本项目属隧道交通项目,根据广州市地铁隧道及其它机动车交通隧道的振动影响监测结果,以及隧道交通振动干扰特点和干扰强度
30、以及本项目设施分布、施工期及营运期可能影响范围,沿线振动敏感点的相对位置以及规划拟建的生物岛等实际情况,本项目振动环境评价范围可确定为隧道(仑头村至生物岛路线总长1111.18米)上方及距隧道线路中心线两侧100m范围内以及遂道南口200米内的生物岛中心区作为振动环境评价范围。1.9 评价范围所属环境功能区及执行标准1.9.1 声环境功能区根据穗府199558号文广州市适用区域划分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内的仑头村居民住宅区和官洲岛为1类声环境功能区,南部快速干线和科韵路延长线道路两侧为4类声环境功能区,其余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分别执行GB3096-93所规定的1类、4
31、类及2类标准。各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标准值详见表12。表12 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值 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标准来源1554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6050470551.9.2 振动环境功能区目前广州市尚未制定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的适用区域范围,但考虑到环境振动和环境噪声的相似性,本评价参照穗府199558号文广州市适用区域划分划定的声环境功能区,确定环境振动标准的适用地带范围。在本项目环境振动评价范围内,仑头村居民住宅区和官洲岛为1类环境声功能区,南部快速干线和科韵路延长线道路两侧为4类环境声功能区,其余区域为2类区环境声功能区,声环境功能区的
32、1类区、2类区及4类区分别与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所指的居民文教区、混合区及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的范围一致,各振动环境功能区执行的标准值详见表13。表13 环境振动评价执行标准 单位:dB类别昼间夜间标准来源居民、文教区706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混合、商业区中7572交通干线道路两侧75721.9.3 大气环境功能区据穗府199923号文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本项目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内的区域仑头村属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而生物岛(官洲岛)属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分别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所规定的二级质量标准和一级质量
33、标准。具体标准值详见表14。表1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 单位:mg/m3评价因子标准限值取值时间SO2NO2COPM10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一小时平均0.150.500.120.2410.0010.00/日平均0.050.150.080.124.004.000.050.15标准来源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和二级标准1.9.4 水环境功能区及执行标准本项目水环境评价范围内的仑头海水功能为工农业综合用水和航运用水,根据粤府函1999533号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穗府环字1993第59号文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划中的有关规
34、定,仑头海属IV类水功能区,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水质标准,其中悬浮物参照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具体标准值详见表15。表15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 单位:mg/L(pH值除外)水质指标水质标准值执行标准pH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IV类标准DO3CODCr30BOD56石油类0.5NH3-N1.5TN0.3TP1.5SS200pH69DO3CODCr30BOD56石油类0.5NH3-N1.5TN0.3TP1.5SS200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1.10 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环境保
35、护目标是指在环境评价范围内因项目的建设,而容易受到影响的对象,也可以说是指那些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比较敏感的对象,一般也称之为敏感点。通常,敏感点是指环境评价范围内的学校、医院、幼儿园、居民住宅、科研单位、饮用水源地、生态敏感点及风景名胜古迹等。本隧道建设项目具体的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16及图11。表16 建设项目沿线主要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序号环境保护敏感目标性质距本项目道路路边距离保护内容1仑头村居民区10米环境空气、噪声、振动2官洲岛生物岛20米环境空气、噪声、振动、生态3万亩果园果林临近环境空气、噪声、振动、生态1.11 评价工作程序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拟采用如图12所示的工作程序。建设单
36、位委托评价单位进行环评建设单位提供项目建议书、预可报告、有关批文及污染治理等基础资料课题组研究有关法律文件规定、分析资料、实地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初步工程分析及环境现状调研,征求环保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环境评价的要求。1、筛选重点评价对象2、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3、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 1、评价大纲专家论证, 评价大纲上报环保主管部门 2、补充完善评价大纲 环保主管部门对大纲的审批意见 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 工程分析 生态 大 噪 水 气 声 质 污染物产生量 治理对策措施分析 评价标准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污染物排放量 环境影响预测 国家地方有关 法规、标准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37、1、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 2、报告书编制上报评审 修改完善 评审通过 环保主管部门批复 完成委托任务图12 广州市进生物岛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框图2 工程分析2.1 建设项目概况2.1.1 位置和走向 本项目呈南北走向,跨越仑头海,连接广州市海珠区和生物岛。广州国际生物岛位于广州东南,海珠区东部的官洲岛,属于珠江主航道与次航道交汇而形成的岛屿,它北依琶洲地区、南靠广州大学城、西临广州果园生态保护区、东与长洲岛隔江相望。用地范围内有仑头村、官洲村两个自然村。除少量的村民住宅和国有企业建筑外,大都为村镇建设用地(果园)。建设项目具体位置及走向详见图11。2.1.1.1 仑头立交路
38、网 隧道北入口位于海珠区仑头村。在北入口的南侧沿仑头海北岸规划有官洲路;北侧规划有科韵路延长线和南部快速干线,两条路平面连接,接头处设下穿式立交匝道与隧道连接。在这两条路的北侧是已建成的环城高速。环城高速与科韵路延长线和南部快速干线之间通过双喇叭形组合式立交连接。官洲路与科韵路延长线之间有支路网连接。2.1.1.2 生物岛路网规划 生物岛上的道路规划以太阳广场为核心,围绕广场有东西向的两条主干道,岛上的路网呈双螺旋式布局。规划区内有汽车交通、地铁交通、水运交通等。岛上主干道为外围环路与内部东西向干道和南北向干道,干道宽度20米,双向四车道。生物岛地处珠江主航道的江心,在岛的北部货运码头,与城市
39、的北部建成区联系,南部设客运码头,与大学城联系。 生物岛的南北向主干道北部连接仑头地区、横穿生物岛、向南连接大学城的城市干道,本隧道工程为其中的一部分。生物岛的规划方案有两个,其中的东西主干道形状不同,南北主干道位置一致。因此生物岛规划的变化对本工程的设计不产生影响。2.1.2 建设规模与投资进生物岛隧道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一级主干道,线路总长为1111.18米(不含仑头立交匝道长度),(其中位于地下的暗埋隧道从段长987.18米)。 进生物岛隧道项目工程总投资5.056273亿元人民币,平均道路公里指标为4.55亿元/km。2.1.3 工程主要技术指标道路等级:城市一级主干道;隧道规划控制宽度:
40、60m;设计行车速度:50公里/小时;机动车道路:双向四车道,并要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推行通道;荷载等级:城A级隧道单洞净宽:10.5m;隧道最大纵坡:一般地段3%,困难(出入口)地段5%;抗震烈度:按7度设防;排水设计重现期:50年;防水标准:达到二级防水标准;设计净高:5m;最小曲线半径:主线200m,匝道段40m。人行隧道长度:800米,高峰小时设计洞内人数640人;单向高峰小时车流量:3000辆/h;车种组成(本隧道方案设计时参考广州相关隧道方案设计的参数):年份摩托车小客车大客车出租车小货车大货车合计20202521226351002.2 工程设计方案2.2.1 线位方案的选择2.2.
41、1.1 决定线位的控制因素 进生物岛隧道工程是保障大学城的建设和促进生物岛开发的重要前提。该工程北起自海珠区仑头村,连接南部快速干线和科韵路延长线,经过仑头村居民小区后,下穿宽度约280米的仑头海,南端出到生物岛后与岛上规划路网连接,再向南穿过官洲海延伸到大学城。该工程是生物岛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承担大学城与主城区联系的部分过境交通。 本工程的中线位置主要由两方面控制:一是隧道北端衔接的科韵路延长线仑头立交匝道设计位置,二是隧道南端与生物岛规划道路的衔接位置。这两个位置直接决定了沉管隧道过仑头海及两端明挖暗埋的平面设计。 由于北端仑头立交的匝道位置目前已经基本确定,因此本项目设计范围内(主要是沉管段)应尽可能采用直线,以减少曲线对沉管、暗埋结构方面设计及施工难度的影响。 沉管隧道延长至南端生物岛后,需要衔接至生物岛的规划道路,且在规划中已经预留了相应位置(中线及路口)。另外还需要考虑生物岛至大学城的隧道中线与本线路应很好地顺接,避免在规划预留路口位置出现错位平交的现象。2.2.1.2 最终线位的决定 通过对决定线位的控制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