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303717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2.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考研真题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考研真题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考研真题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考研真题2012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考研真题2011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

2、管理综合考研真题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考研真题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考研真题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16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综合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1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2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高层次。3我国省以下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属于垂直领导关系,上级对下级进行全面的垂直领导。4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是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建立的旨在对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5当前我国政府对教育供求宏观调控的重点在于需求管理。

3、二、简答题(共8题,共50分)1社会保障的涵义及其要点。(6分)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6分)3经济转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4土地行政的内容体系构成。(5分)5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对策。(6分)6我国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类型。(5分)7我国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10分)8教育行政体制的涵义及教育行政体制的主要类型。(6分)三、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20分)(一)本案例材料简述近年来,关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党的十

4、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杜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党的十八大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二

5、)根据本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5分)2我国一些地方在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方面做了哪些探索?(5分)3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视角谈谈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公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10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50分)1试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15分)2试论近年来我国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和深化。(15分)3社会保障中我国政府责任现状及其走向。(20分)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16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综合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6、,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1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答:正确。因为社会保障具有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政治的稳定剂等多种功能,所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离不开社会保障。2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高层次。答:正确。因为社会福利不仅保障个人和整个社会的生存需要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个人和社会有发展的可能。3我国省以下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属于垂直领导关系,上级对下级进行全面的垂直领导。答:错误。虽然实行的是垂直领导,但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垂直领导关系,上级只对下级的领导干部有决定权而不是人、财、物三方面的全面垂直领导。4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是我国各

7、级地方政府建立的旨在对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答:错误。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是国务院授权国土资源部代表国务院,透过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及其办公室、向地方派驻国家土地监察局,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壹的制度。5当前我国政府对教育供求宏观调控的重点在于需求管理。答:错误。当前我国教育供求在总体上主要是资源及制度约束下的供给不足,因此,宏观调控的重点在于着力扩大教育供给,突出供给管理,同时对需求加以管理和适当引导。二、简答题(共8题,共50分)1社会保障的涵义及其要点。(6分)答: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

8、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2分)其要点: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4分)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6分)答: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表现为:目的不同。保障对象不同。权利与义务对等内涵不同。管理体制不同。保障水平不同。立法范畴不同。3经济转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答: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缴费及给付标准。提高社会保险基金

9、的运营与监管水平。创建积极的社会失业保险制度。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4土地行政的内容体系构成。(5分)答:地权行政。地藉行政。地价行政。地用行政。地税行政。5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对策。(6分)答: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土地的人口承载压力。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城镇化水平,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创造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建立以土地产权保护为核心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6我国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类型。(5分)答:集权制和分权制。首长制和委员会制。统一管理和分别管理。业务指导、业务领导、双重领导、垂直领导。7我国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10分)答:切实发挥

10、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使学校成为多渠道筹集资金的主体。支持民办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改革政府拨款制度和方式,不断提高政府拨款的力度与效益。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8教育行政体制的涵义及教育行政体制的主要类型。(6分)答: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是一个国家对教育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3分)从权力的划分及行使方式的不同来看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以及中央与地方共同合作制三种类型。(3分)三、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20分)(一)本案例材料简述近年来,关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全社会

11、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杜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党的十八大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

12、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二)根据本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5分)答:不公平表现为:纵向上的国民教育系统中的各层次教育市场的不公平以及横向上的政府教育市场与民办教育市场的不公平。其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均衡,这种非均衡既有市场失灵的原因也有官本位的原因。2我国一些地方在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方面做了哪些探索?(5分)答:主要探索内容: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为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问题,主要采取了组建以名校为龙头学校的教育集团或教育联盟。具体包括“名校+农技”、

13、“名校+新校”、“名棱+弱校”、“名校+民校”等方式,以解决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教育瓷源不均衡问题,实现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公平。3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视角谈谈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公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10分)答: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加强政府对教育市场的宏观调控与间接干预,抑制市场失灵。完善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加强对教育市场的法律监督机制、财政监督机制。使公立教育系统在体现教育功能时适度发展走向市场的部分,同时注意学校在不同区域问的平衡分布。提高民办教育管理者的素质规范民办教育市场。正确认识教育所具有的正外部性以及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建立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制定优惠政策

14、,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教育的倾斜支持。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扩大教育机会,缩小教育质量差距。四、论述题(共3题,共50分)1试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15分)答:要点:(1)国家干预主义(2)福利经济学理论(3)凯恩斯主义(4)贝弗里奇福利国家计划2试论近年来我国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和深化。(15分)答:要点:(1)改革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 调整省级以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理顺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和强化行政管理职能。(2)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 督察制度的基本内容。土地督察机构的设置。土地督察机构的职责。土地督察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3社会保障

15、中我国政府责任现状及其走向。(20分)答:要点:(1)责任现状 责任分布上:行政主导。责任主体之间:边界模糊。责任履行上:越位与缺位并存。责任种类上:重直接投入轻间接引导。(2)责任走向 整体思路。责任界定的五大原则。明确责任的基本要求:分类、分级、分项、分层明晰。2012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考研真题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6公共管理综合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一、辨析题(判断正误井说明理由,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1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2社会保障具有社会矛盾的“调节器”功能。3土

16、地行政管理与土地管理属同一概念,没有本质区别。4目前我国中央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是一种垂直领导关系。5当前我国政府对教育供求宏观调控的重点在于需求管理。6世界教育行政体制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中央集权制。二、简答题(共6题,共50分)1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内容(8分)2社会保障立法的原则(10分)3征地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8分)4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类型。(8分)5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10分)6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意义。(6分)三、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20分)(一)案例内容北欧国家一向被看成民主社会和“福利国”的典范,整个体制显得不易动摇,然而在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5

17、个国家中的4个,政权已易手,由主张改革福利制的保守派上台。在丹麦、冰岛、芬兰和瑞典,尽管没人愿意废除福利制,但4国还是要割舍战后以来,以高税率维持的令人羡慕的福利社会旧模式。瑞典银行首席经济学埃克隆表示,北欧国家渐渐融入“欧洲主流”,独有的特色也会淡化。他说,这种改革不是法国式的街头示威,而是循序渐进一小步一小步地跨前,最终改变社会,这需要10年或20年,这虽然是一小步,但长年累月,会是“显著的改变。”他指出,北欧变天折射出“税率已达顶限,国家效率有必要提高的事实”,此外工人阶级的基础正在削弱,中产阶级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芬兰本星期也成了右转国家的一员,由中司偏右的总理迈哈宁上台执政,现在唯一由

18、左派执政的政府就只有挪威一个。迈哈宁领导的中间和保守派联台政府上台后,就仿效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的做法,推行一系列的减税措施,想方设法鼓励国人重返工作。瑞典早已着手改革失业保险计划,通过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来刺激就业,迈哈宁宣称,2011年,减税幅度会达到20亿欧元。瑞典商业和政策研究院院长伦格斯指出,北欧采取的政策是以温和的手段向右走:丹麦、瑞典,以致现在的芬兰,保守派心里都十分清楚,对福利国体制不能作出太大的改变,最终赢得了民心。丹麦在2001年结束9年的社会民主党政权后,由保守派总理拉斯穆森上台执政,不过,国家体制只是作了些小小的变革。哥本哈根大学的政治学家比里说,“选民认为现任总理是一个很

19、好的福利国捍卫者,经济方面更是表现突出。”埃克隆认为北欧国家向右转,是为了与时惧进改革福利制,以提高这个体制的效率,他指出,对福利国构成的最大成胁,不是右派政党掌权,而是其它方面,比如人口老化和气候变化。埃克隆说:“福利国面临的压力不是国内政策而是全球化,以及加税需克服的种种难题。”北欧国家的保守派能执政多久还需要看看他们的改革成果,冰岛选民5月12日投票选出新政府。资科来源:新加坡联台早报2007-4-23(二)根据本案例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北欧国家为何要进福利制度改革?(12分)2上述改革反映了什么理论?这理论形成了哪些思想流派?(8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50分)1计划经济体制下

20、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15分)2结台“择校热”现象论实现我国教育公平的对策。(20分)3我国土地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15分)2012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16公共管理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6公共管理综合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一、辨析题(判断正误井说明理由,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1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答:此观点是正确的。(1)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它由国家通

21、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保障形式。(2)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等风险事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失去工作机会,从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确保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其保障对象的劳动者所占人口最多、地位最重要、承担风险最多、所占用资金最多。所以说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纲领。(3)注意区分社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形式的地位的不同。社会救助旨在帮助社会成员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条件,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低纲领;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

22、要反映,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纲领;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纲领。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纲领。2社会保障具有社会矛盾的“调节器”功能。答:此观点是正确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它由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保障形式。这些具体的保障形式使得社会保障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从而实现了调节不同收入人群的保障标准,适当缩小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差距,起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关系和谐的作用。3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管理属同一

23、概念,没有本质区别。答:此观点是错误的。土地行政管理,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务员依据宪法、土地管理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国务院赋予的职能范围内对于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改造等活动中的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土地管理,是指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手段,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综合性活动。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管理虽然存在联系,但是二者却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体不同土地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务员,其中包括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土地行政主管机关、行政首长

24、和土地行政主管机关的普通公务员。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国家委派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全国土地。(2)客体不同土地行政管理的客体除了与其他部门行政管理一样的社会行为主体外,还包括土地物质实体本身。社会行为主体是指具有法人和自然人的资格和地位、具有一定行为能力的公民、公民团体、社会组织。土地行政管理客体包括的范围可以说涵盖了所有社会行为主体。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3)来源与性质不同土地行政管理如同其他方面的行政一样,发源于国家事务或者民意的实现,和“国家”、“政治”具有同样的历史,具有政治属性,因此,土地行政的本质还在于“行政”,带有浓厚的政

25、府强制色彩。土地管理则来源于人们的日常土地利用活动,凸显其日常行为性,即具有社会属性。(4)目的与范围不同土地行政管理土地行政的直接目的则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民意的实现,是实现土地优化配置的手段之一,是土地管理效率和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其范围是对土地实物的组织与管理。土地管理的目的是优化土地配置,提高土地配置效率,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其范围较广,可运用于农场、工商企业等土地利用单位和国家等各种形式的相关组织。4目前我国中央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是一种垂直领导关系。答:此观点是错误的。目前我国中央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是一种双重领导关系。国土资源部对省

26、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行业务指导,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须征得国土资源部的同意,并设立执法监察局,专门负责土地的监察工作。省以下才是一种垂直领导关系,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垂直领导关系。在干部管理上虽然仍是双重领导关系,但由原来的以地方管理为主改变为由上级土地行政管理机构管理为主,即土地行政管理机构领导干部的任免,由上一级土地行政管理机构的党组(党委)征求地方党委意见后审批。5当前我国政府对教育供求宏观调控的重点在于需求管理。答:此观点是错误的。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两个方面。两者的侧重点不同。需求管理属于一种短期管理,是宏观调控的必备手段。然而当前我国教育供求在总体

27、上主要是资源与制度约束下的供给不足,是在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结构失衡,仅仅依靠各种短期需求政策是不可能解决的,还必须运用价格政策、税收政策、汇率政策、法律政策及行政手段等,从生产领域不断地、长期地对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加以调节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点在于着力扩大教育供给,突出供给管理,同时对需求加以管理和适当的引导。6世界教育行政体制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中央集权制。答:此观点是错误的。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总称。教育行政体制的核心是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按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行政权力分配关系,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和中央与地方合作制。当今世界

28、,教育行政体制向着均权化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经济、科技发展迅猛,教育的作用则显得特别突出,教育行政管理集权制的国家加强了地方管理权限与学校的自主权;分权制的国家,对有些涉及全国利益的教育事业,已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也就是说,各国的教育行政,不管是实行中央集权制还是实行地方分权制,都正在趋于相互靠拢、相互协调,向均权化发展,促使中央与地方行政管理权限逐步走向合理分配。二、简答题(共6题,共50分)1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内容(8分)答:社会保障管理是由国家和政府及社会组织制定和实施有关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以及实现社会保障任务目标的行政工作过程。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非常复杂,但是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29、、行政管理、对象管理、机构管理等方面。(1)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主要是指国家和政府制定社会保障的法律和政策,并运用政策法规实施管理和监督的过程。通过行政管理,对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与对象、享受保障的基本条件、资金来源、待遇支付标准与方式、管理办法、社会保障中有关方面(国家、单位、个人)的责任、权利、义务等方面做出规定。在行政管理中,重大决策和基本法律由国家统一立法,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种种具体的法规和实施细则、管理办法等等。(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内容包括: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基金一般来源于国家财政拨,单位和个人按一定比例缴纳,私人和社会团体的捐助等;支付社会保障待遇,即

30、对享受者支付养老保险金、医疗补助、工伤保险金、失业津贴、各种救济金、困难补助金等;管理、运用社会保障基金,即妥善地保管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可靠地运用这笔基金,使其保值增值。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即国家用来反映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包括政府一般性税收收入安排的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和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及住房等各项基金收支活动的计划。社会保障资金一般由专门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机构,应由国家、单位、享受者的代表组成;保障资金一般由政府、单位、享受者承担,管理作为资金所有权的自然延伸,三方均具有相应的管理权。(3)社会保障对象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管理,就是为社会保障的特殊对象如离退休

31、职工、鳏寡孤独老年人、失业者、贫困者、残疾人等所提供一系列必要的服务。这种服务不仅包括物质的提供,还包括日常生活的照料、健康方面的服务以及社会生活的提供等。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工作从总体上说属于群众性服务工作。由于它涉及各个方面,所以,需要由政府协调和制定政策;另一方面,由于它涉及的工作繁琐复杂,具体问题需要发动社会力量解决,应特别注意发挥工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使专业人员和群众相结合,走社区化、社会化的管理道路。(4)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社会保障的机构管理包括建立、完善和改进社会保障的工作机构,确定工作机构的体制、职责、权限、分工,实行对机构工作的监督、评价等。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具体有:行政管理机

32、构;经办机构;基金运营机构;监督与监管机构。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是按照在国务院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设置的。2社会保障立法的原则(10分)答: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以解决国民生存保障问题并促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与归属点的,因此,现代社会保障立法实质上即是社会成员生存权利保护法和国民安全法,同时也是社会稳定法和社会调节法。为此,在立法中需要遵循下列一些基本原则:(1)人权保障原则中国2004年修改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首次写入了宪法。人权意味着一个人所固有的权利,现代人权最基础的权利就是生存权,而宪政国家对于生存权的立法保障就主要是通

33、过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来实现的。国家不应该仅仅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来确定社会保障法的价值,这种价值充其量只是一种工具价值和外在价值,而应该将保障公民生存权作为社会保障法的内在价值,将公民的生存权作为社会保障法的起点和终点。因此,人权保障原则是社会保障立法的首要原则。(2)社会公平原则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公平,失去了公平的特性就不再是社会保障。因此,立法的过程可以遵循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规则,而通过立法所确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却需要重点考虑社会公平问题,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所以成为社会长期稳定、和谐发展机制和经济长期发展的维系、润滑、保障机制的根本要求。(3)权利义务相结合的原则权利与义务是现代

34、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因此,社会保障立法也应遵循宪法的原则性规定,摒弃以往那种单纯强调被保障者的权利而忽略其义务的做法,代之以权利与义务相结合。(4)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律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在社会保障立法实践中,既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的客观要求,又要客观估量所处时代的经济承受能力,以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为根本目标,结合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体现出社会保障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相互

35、协调、相互促进的原则。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就明确写上了国家建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5)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任何法律都应当是一种普遍的规范,社会保障立法也应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与需要,并能够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使一切社会成员均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同时,又必须承认社会成员之间不仅存在着阶层差异,而且存在着个体差异,它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并非是一致的,从而需要差别对待,即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成员制定内容有别的社会保障法律,这就是特殊性原则。而且,在不同地区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阶层

36、结构日益复杂化的国家,不能在社会保障方面实行“一刀切”,应坚持全国范围的统一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同时,适当照顾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因地制宜。(6)集约立法原则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初期,一般是以分散立法的形式出现,但过分分散的法制建设局面不仅不利于社会保障的正常运行,也给社会保障项目的具体实施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现代社会保障立法应当遵循集约立法原则。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前提下,在尊重各国现有的立法格局与立法传统的基础上,由分散立法向适当集约立法再向集约立法发展应当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当然,过分强调集约也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不能要求所有国家均由一部社会保障法律或法典来规范全部

37、社会保障事务,但至少每部社会保障法律或法令能够规范一个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社会保障子系统。3征地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8分)答:征地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对“公共利益”的范围缺乏明确界定,征地权行使范围过宽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都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但没有明确界定哪些建设项目用地是为了“公共利益”,哪些建设项目用地不是为“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成了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部分地方政府以地生财,不管是否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都大量动用征地权,造成土地征用后待价而沽,或低价招商争税源,因资金不到位而闲置土地,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38、2)征地补偿费的测算办法偏离市场经济规律,征地补偿过高或过低现象并存现行征地制度规定的征地补偿费,是按照土地原用途的年产值倍数来进行测算。这种测算办法,没有体现土地的潜在收益和利用价值,没有考虑土地对农民承担的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更没有体现土地市场的供需状况,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不符合国际惯例。作为补偿费用测算基数的年产值,因农作物的不同、物价波动的影响,很难科学确定,在实际中容易引起补偿不合理。(3)征地政策实施随意性强,有待认真落实由于制度与机制的缺陷,被征地农民与政府处在不同等的地位,从土地是否征用、何时征用、因何征用,到补偿费的确定、分配及人员安置、住房安置等,农民作为独立

39、的权利主体都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国土资源部明确规定,征地实行报批前的拟征地公告和批准后的“两公告”、“一登记”制度,有的地方感到操作不方便,往往落实不好,群众意见较大。(4)安置难,安置措施不完善安置问题主要包括:补偿标准偏低。现行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主要是以种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值来计算的,且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产值的30倍。有的地方的安置资金、住房等到位不及时。安置方式单一。以货币安置为主,农民可选择的安置方式少。四是对被征地农民长远生活保障缺乏考虑。(5)征地审批程序需要精简征地审批要自下而上层层会审、签字、盖章。征地前期的用地预审要进行用地规划选址、勘

40、测定界、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论证听证、补充耕地和补划基本农田等一系列工作程序,在征地报批时有相当一部分工作重复。4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类型。(8分)答:土地行政管理体制作为一个系统,是由若干相关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行政职权。根据土地行政管理职权划分和归属,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土地行政管理体制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类型。(1)集权制、分权制与均权制行政体制以行政职权行使的性质和范围为标准,可分为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机关,重大决策由上级机关决定,下级机关则必须依照上级机关的命令行事,没有或少有决策权;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在其权责范围有自主决策权,能独立自主地处理

41、事务,上级机关不予干涉;均权制是指依据事权的性质来进行合理的划分。(2)首长制、委员会制与混合制行政体制按照行政领导在行政职权行使的决策上,具有最高或最后决策权的人数来划分,可分为首长制、委员制和混合制。首长制是指行政组织的事权全部由行政首长个人决定;委员会制是指行政组织的事权全部由委员会集体决定;混合制是指行政组织中既设有合议制的委员会,又设有专门的行政首长,重大问题的决策权由委员会集体讨论行使,具体问题的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个人行使。(3)统一管理与分别管理根据土地行政管理职权是集中于一个行政管理机构还是分散于多个行政管理机构,可将土地行政管理体制划分为统一管理和分别管理两种体制类型。统一管理

42、指国家设立专门的土地行政管理机构,对全国土地依法实行统一管理。分别管理是国家不设立专门的土地行政管理机构,土地行政管理职权分散于不同的行政管理机构,由这些机构分别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权。(4)业务指导、业务领导、双重领导、垂直领导土地行政管理体制从统属体制的角度根据下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业务和人事管理上受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指挥和控制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业务指导、业务领导、双重领导和垂直领导四种类型。业务指导是指同一组织系统中的上、下级机关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同一专业系统中上级主管业务部门与下级主管业务部门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在业务指导型的体制下,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业务和人事管理上受本

43、级政府领导,与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有直接领导关系,只接受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业务上的指导。双重领导关系是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业务上受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但在干部管理工作既受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同时又受本级政府的领导,但一般要对这种双重领导明确一定的主从领导关系;垂直领导是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上下对口,下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无论是业务还是人事管理都受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与同级政府没有直接领导关系。5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的发屣趋势。(10分)答: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的发屣趋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切实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2)落实学校办校的自主权,使得学校成

44、为多渠道筹集资金的主体。(3)支持民办学校教育的发展与提高。(4)改革政府拨款制度和方式,不断提高政府拨款的力度与效益。(5)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6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意义。(6分)答: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利于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保护耕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总结各地的经验,帮助和支持省级人民政府更好地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2)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运用土

45、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几年作出的重大决策,严把“银根”和“地根”两个“闸门”,是现阶段我国宏观调控的新特点。要真正发挥好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切实管住管好土地,把好土地“闸门”,需要建立有利于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供应速度、用地结构和区别对待的调控机制,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体制保障。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正所谓应势而生。(3)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利于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全国的统一实施土地问题不仅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考虑到我国建立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各地在依法审批

46、土地上掌握的尺度不尽相同,容易造成地方之间的攀比和恶性竞争。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利于各地在统一的土地政策下依法有序地管理和利用土地,确保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有效实施。(4)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利于保证省级政府有效的履行土地管理职责按照法律规定,调控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权力和责任在中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权力和利益在地方,特别是省级人民政府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方面负有主要责任,也享有重大权力。派驻地方的土地督察机构,可以为省级人民政府出好主意,当好参谋,就中央制定的土地政策在地方实施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完善政策措施的各项建议,使省级人民政府更好地履行土地管理职责。三、案例分析

47、题(共l题,共20分)(一)案例内容北欧国家一向被看成民主社会和“福利国”的典范,整个体制显得不易动摇,然而在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5个国家中的4个,政权已易手,由主张改革福利制的保守派上台。在丹麦、冰岛、芬兰和瑞典,尽管没人愿意废除福利制,但4国还是要割舍战后以来,以高税率维持的令人羡慕的福利社会旧模式。瑞典银行首席经济学埃克隆表示,北欧国家渐渐融入“欧洲主流”,独有的特色也会淡化。他说,这种改革不是法国式的街头示威,而是循序渐进一小步一小步地跨前,最终改变社会,这需要10年或20年,这虽然是一小步,但长年累月,会是“显著的改变。”他指出,北欧变天折射出“税率已达顶限,国家效率有必要提高的事实

48、”,此外工人阶级的基础正在削弱,中产阶级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芬兰本星期也成了右转国家的一员,由中司偏右的总理迈哈宁上台执政,现在唯一由左派执政的政府就只有挪威一个。迈哈宁领导的中间和保守派联台政府上台后,就仿效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的做法,推行一系列的减税措施,想方设法鼓励国人重返工作。瑞典早已着手改革失业保险计划,通过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来刺激就业,迈哈宁宣称,2011年,减税幅度会达到20亿欧元。瑞典商业和政策研究院院长伦格斯指出,北欧采取的政策是以温和的手段向右走:丹麦、瑞典,以致现在的芬兰,保守派心里都十分清楚,对福利国体制不能作出太大的改变,最终赢得了民心。丹麦在2001年结束9年的社会民主

49、党政权后,由保守派总理拉斯穆森上台执政,不过,国家体制只是作了些小小的变革。哥本哈根大学的政治学家比里说,“选民认为现任总理是一个很好的福利国捍卫者,经济方面更是表现突出。”埃克隆认为北欧国家向右转,是为了与时惧进改革福利制,以提高这个体制的效率,他指出,对福利国构成的最大成胁,不是右派政党掌权,而是其它方面,比如人口老化和气候变化。埃克隆说:“福利国面临的压力不是国内政策而是全球化,以及加税需克服的种种难题。”北欧国家的保守派能执政多久还需要看看他们的改革成果,冰岛选民5月12日投票选出新政府。资科来源:新加坡联台早报2007-4-23(二)根据本案例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北欧国家为何要

50、进行福利制度改革?(12分)答:北欧国家进行福利制度改革主要基于以下四个原因:(1)福利病的出现高税收、高福利与福利平均化配置了一种惰性,降低了社会发展效率。北欧各国的高福利是靠征收高额累进税来支撑的。税收过高,意味着追加的劳动生产物大部分将落入政府手中,这就“截断了劳动与收益之间的联系”,打击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2)经济增长缓慢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实际上是经济增长成果分享的结果。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石油危机而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北欧各国的经济陷入困境。日益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使政府赤字剧增,债台高筑,出现了巨大的“财政黑洞”。(3)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使得国家的医疗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