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司木材深加工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3035610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5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木材深加工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公司木材深加工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公司木材深加工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公司木材深加工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公司木材深加工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木材深加工项目项目申请报告工程编号:HQDH59114*公司目 录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41.1项目申报单位41.2项目概况5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172.1发展规划分析182.2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分析19第三章 建设条件分析203.1项目区概况203.2自然条件203.3经济发展223.4资源优势233.5交通与设施24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254.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254.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254.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26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285.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285.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285.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29第

2、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306.1环境和生态现状306.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06.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16.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346.5特殊环境影响34第七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357.1项目管理357.2人力资源配置367.3项目实施安排377.4项目招标37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88.1投资估算388.2资金筹措40第九章 经济影响分析419.1经济费用效益分析419.2行业影响分析459.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499.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50第十章 社会影响分析5110.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5110.2社会适应性分析5110.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51第十一章 结论54附表: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

3、项目概况1.1项目申报单位项目申报单位:*公司*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注册资金180万元,位于*县义门工业区内,S307省道南侧,始建于二六年四月十一日。该公司占地20余亩,现有员工30余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10余人,是一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前景广阔、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林木产品生产流通企业。该公司主要经营各类原木、桐木拼板、杨木拼板、实木地板、木制工艺品、柳编、纸编、板材、家具的生产销售,大部分业务是供货出口。该公司董事长邓书林同志一直从事外贸经营业务,系下岗工人,有较强的领导和组织能力,购销业务熟练,国内货源充足,国外销路广,商品主要销往台湾、日本及欧美和其他国家,所销商品质地优良、价格合理,

4、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国外订单纷至沓来。自公司成立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销售收入达800万元,出口创汇100多万美元,实现利税60万元,上缴税金20余万元。1.2项目概况1.2.1项目建设背景1、政策背景2009年6月22日至23日上午,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在京胜利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亲切会见了全体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报告。会议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林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分析了当前林业工作的形势任务,进一步确立了新时期林业的历史定位,深刻阐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部署了集体林权制度改

5、革工作,明确提出了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强调了要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召开的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只有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才能让农民充分利用林业生产资料实现增收致富的目的。只有林业产业实现增效,农民群众才能增收,森林资源才能增长,才能最终实现兴林富民的改革目标。要按照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的要求,加快制定林业产业振兴计划,加强科技服务和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产业,尽快形成有区域特色、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要在森

6、林经营方面取得新突破。森林经营既是林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林业发展的潜力所在,对提高森林质量效益、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引导农民精心经营森林,提高森林的质量和效益,用森林的高产出实现农民的高收益,同时为发展林业产业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要加快引进国外先进的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培育森林经营方面的典型,积累经验,作出示范。要在林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取得新突破。目前,我国林产品加工业在整个林业产业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林业的主导产业,人造板、家具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很多产品科技含量还很低,附加值还不高。必须进一步向精深加工迈进,不断丰富加工产品种类,进一步提升林产品的档次。要大力扶持林产品

7、加工业龙头企业,加快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不断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要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取得新突破。林下经济具有周期短、品种多等特点,既适合规模经营,也适合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是林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发展林业的重要经营形式。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开展立体经营,实现长短互补,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发展规划,有利于发挥当地林业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带动劳动力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维护当地的社会稳定。*省*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公路绿化十佳县、造林绿化百佳县、生态建设示范县和*省绿化模范县。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63万亩,活立

8、木蓄积量280万立方米,林业产值3亿多元,森林覆盖率达到目前的22%。本项目充分利用*县林业资源优势发展林业产业化,提高木制品附加值,符合产业政策,争创全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县林业发展情况1996年*县被原林业部确定为国家级高标准平原绿化示范县后,进一步拓展绿化空间,不断优化林种树种结构与配置,在建设大面积、多层次、综合型平原林业生态体系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使树木的多种功能得到了发挥。经过二十余年的完善与提高、拼搏与奋斗,平原林业建设再上新台阶,使2190平方公里的*大地尽染绿色风采。基本实现“道路林带化、堤坝森林化、农田林网化、村庄林场化、单位花园化、城镇园林化”;遍地是“绿色的林网、

9、绿色的长廊、绿色的屏障、绿色的银行”;形成以“农田林网为主体,河河堤坝为骨干;城镇绿化为亮点,道路绿化为主线;园林风景为陪伴,成片造林为镶嵌;灌木花草为乔转,三大效益为展现”的建设格局;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树成行,乡镇、村庄、田头和道路、沟河、渠坝两侧树木林立,绵延相接、点片网带结合、林业总量适宜、结构布局合理、林种树种多样、园林景观优美、多种功能齐全,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区域特色明显的高标准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和独具特色的平原森林景观。*林业的大发展得益于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与发展,林业的大发展带来了全县面貌和形象的大改观:农业因林网增产,农民因林木增收,生态因林业改善。*县也因

10、此先后被评为 “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公路绿化十佳单位” 和“*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20022009年,*县退耕还林、长防林和速丰林工程造林面积9万余亩,对森林覆盖率贡献近3个百分点。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6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80万立方米,林业产值3亿多元,森林覆盖率达到目前的22%。森林资源总量和森林生态质量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明显优化,造林护林蔚成风气。全县拥有年生产能力15万m3大型木材加工企业一家,中小型木材加工企业300多家,年创利税近3000万元。3、项目的必要性(1)壮大发展当地林业的需要项目区*县是国家级高标准平原绿化示范县。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

11、主体,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县林业资源丰富,林业是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通过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推进林业资源的精深加工,促进贸工林、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加速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根本性转变,促使全县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2)发展林业是保护环境,缓解环境污染压力的需要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为*县工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美化了环境,保护了农田,减轻了空气的污染,提高了空气相对湿度,防止水土流失,减轻了风害,控制了沙化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林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

12、展,确立了林业的社会地位,发挥了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3)发展林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的需要发展林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可以深化林产品的加工、进行资源的综合开发,保护环境;采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会增加和拉长林业产业链条,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门路和就业机会,又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从而为农民增收走向富裕开辟出新的途径。1.2.2项目名称*公司木材深加工项目1.2.3项目建设单位*公司1.2.4项目建设地点*县工业园区1.2.5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占地16000平方米(合24亩),总建筑面积11300平方米,其中家具生产车间20

13、00平方米,地板生产车间2000平方米,木门生产车间2000平方米,原料库1500平方米,成品库1500平方米,办公用房1000平方米,职工宿舍及食堂800平方米,辅助用房500平方米,购置家具生产流水线、开料带锯、干燥设备、自动开榫机、钻孔机、电刨、多用锯边机、双面砂光机等家具生产设备、全套德国进口豪迈地板生产设备、指接机、拼板机、单片锯、电子开板锯、四面刨、定厚砂光机、砂边机、单排钻、立刨、雕刻机、软成型机、组装机、双头锯、封边机等复合实木门生产设备、仓储、办公等设备,配套围墙、大门、道路、绿化、给排水和变配电等设施。1.2.6产品方案项目建设完成后,年可产家具1万套,复合实木地板20万平

14、方米,复合实木门5万扇。1.2.7技术方案1.2.7.1家具生产工艺(一)生产控制分析严格依照家具生产、设计及质量验收强制性标准性标准实施手册进行家具制造。(二)生产过程1、生产工艺(1)首先是木材的配备,制作家具的木材必须十分干燥,含水量必须在10%以内,市场上买来的有干的,不过那也是简单的烤干,水分还在17以上,如果作前还需烘干。(2)取料烘干按照家具需要的木料规格,把木材锯成不同规格的板料,然后放到烘房里去烘干。(3)刨削对烘干后的料材,进行表面处理,即刨削,使料材表面光滑平整,符合家具的美观要求。(4)开榫钻孔榫接合类型榫接合有多种类型,分类方式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相同。按榫头的形状分

15、:直角榫、燕尾榫、椭圆榫、圆榫。按榫头的数目分:单榫、双榫、多榫。按榫头与方料的关系分:整体榫、插入榫。整体榫是直接在方材零件上加工而成的,而插入榫与零件是分离的,常用的插入榫为圆榫。按榫头与榫眼、榫槽接合形式分:开口榫、半开口榫、闭口榫;明榫、暗榫。榫接合技术要求方榫接合的技术要求为了使榫接合紧密牢固,同时又使得加工、装配方便,方榫接合的榫头长度和榫长度均应与木材纤维方向一致。榫、眼之间的配合则应是:榫头宽度与榫眼长度为过盈配合,即榫头宽度比榫眼长度大0.51mm;榫头厚度与榫眼宽度为间隙配合,间隙量为0.10.2mm;榫头长度与榫眼深度为过度配合,其公差为3mm(明榫为正,暗榫为负)。榫头

16、厚度(或宽度)通常为方材厚度(宽度)的1/32/5。当榫头厚度(宽度)大于40mm时应改为双榫。由于榫接合采用基孔制原则,在确定榫头厚度时应将其计算值调整与方套钻规格相符的尺寸。 圆榫接合技术要求圆榫是现在较常见的插入榫,主要用于用于实木框架的接合。作为独立榫,用于制作圆榫的材质应选用密度大、无节无朽、纹理通直,具有中等硬度和材性的木材,一般用青冈栎、柞木、水曲柳等。圆榫含水率比家具用材低23%,以便施胶后,圆榫吸水而润胀,增加接合强度。圆榫规格现在广泛采用6*32,8*32,10*32三种。圆榫与圆孔长度方向的配合应为间隙配合,即圆孔深度大于圆榫长度,间隙大小为0.51.5mm;榫、孔的径向

17、配合应为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10.2mm。(5)组装对加工好的各结构部分,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组装,在组装过程中要求工序合理,保证榫、眼直接连接牢固程度。(6)砂光对组装好的家具进行最后的表面处理,已达到一定的光洁度,从而使整个家具突现美观、大方、整洁、细腻等特征。(7)检验入库完成制作的家具经无松动、表面无毛刺、不粗糙等最后的检验后,入库待售。2、传统实木家具结构的改进实木家具又称框式家具,它是以榫接合的框架为承重构件,板件附设于框架之上的木家具。在实木家具中,方料框架为主体构件,板件只起围合空间或分隔空间的作用。传统实木家具为整体式(不可拆)结构;现代实木家具既有整体式,又有拆装式结构。整

18、体式实木家具以榫接合为主,拆装式实木家具则以连接件接合为主。榫接合是通过榫头压入榫眼或榫槽的接合方式。中国传统家具以榫卯结构为主,这不利用工业化生产和产品运输。(以榫卯结构为主的家具均为整体家具。)为了保留传统家具的风格,同时又利于现代化生产,可以采取如下改进方式:对于接口,以圆榫、指形榫替代传统榫卯结构,并辅以五金连接件;对于具有装饰功能的零件,则可分解成方料加线型的做法;对于较复杂的榫结构则可进行简化。3、工艺流程图1.2.7.2地板加工工艺1、 工艺流程2、生产过程(1)将杨木原木锯割成一定厚度的板材,然后根据所加工的地板规格,将其锯成地板坯料。(2)地板坯料用双面刨,将其上下两面刨平。

19、如坯料板上有活节,用钻床从其一面(底面)挖去一部分,钻取深度为板厚20。(3)双面刨平后的坯料板。装入热压机进行热压及干燥,使坯料板的纤维结构紧密,强度提高,水份降低。经热压后的坯料板,压缩率以1520为宜。(4)热压后的坯料板,放置24小时养生处理后再送入四面刨,进行四面刨光及纵向开样。(5)对坯料板进行双端铣挥后,即可检验、包装入库待售。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在涂、淋UV漆后检验、包装入库待销。3、主要技术参数(1)产品规格:120010018mm或90010018mm或根据用户要求规格尺寸生产;(2) 热压板单位压力:2.O一2.2MP3;(3)热压机压板温度:180一200C;(4)坯料板的

20、压缩率:1520;(5)地板的含水率:610。4、工艺技术的主要特点利用热压技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使杨木地板坯料静曲强度提高40。同时,使地板表层纤维结壳物质溶化,并重新在高压下分布聚结,地板表面抗磨性提高1.8倍。采用热压工艺,省去了劳动强度大、耗时长的干燥工艺,使地板加工更利于连续作业。杨木地板坯料在热压时经高温(180200C)杀菌处理后,提高了地板抗腐烂、抗虫蛀的性能。通过热压处理。使杨木得到改性,可达到或超过普通天然阔叶材的物理性能。本工艺生产的杨木地板色泽洁白,纹理清晰。抗弯静曲强度高,表面耐磨性好,尺寸稳定,变形量小,可达到目前市场中档以上地板的性能。1.2.7.3复合实木门

21、1、结构(1)门边、门横、芯坯复合实木门的门边与门横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铣削加工后能看见的部分,二是铣削后不能看见的部分。铣削后能看见的部分用与表面单板相同的材料,铣削后看不见的部分用白松、落叶松、杨木、桦木、人造板等作骨料,这两部分材料经施胶、拼接、砂光后先制成门边和门横芯坯,再贴薄木加工而成。如图1所示,珍贵木材与普通木材施胶拼接,木材与人造板拼接成芯坯,芯坯双面贴薄木,再加工成门边、门横。(2)门芯板它由低档实木板或人造板(如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或双包镶板内加蜂窝纸四周拼条)经加工而成各种不同型状的芯坯,上面用水曲柳或榉木等高档薄木贴面。(3)贴面材料选用高档木材或珍贵木材的径切或旋切

22、薄木,如水曲柳或榉木薄木,薄木的厚度为0.30.5mm,含水率在30%60%之间,涂胶量在120g/m2 左右。(4)门梗它是门边与门横内连接安装门芯板、装饰玻璃等的部件,其通常由与复合实木门表面材料相同的材料加工而成,属于实木部件。2、工艺流程1.2.8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1.2.8.1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为2688.2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73.40万元,建设期利息22.2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92.56万元。 1.2.8.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688.20万元,项目所需资金计划申请银行贷款800.00万元,项目承办单位自筹解决1888.20万元。17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

23、准入分析2.1发展规划分析我国是世界木材消费和进口大国,木材生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匮乏,人口众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木材资源长期紧缺,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木材消费近20年来消费总量翻了一番、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供应缺口会进一步加大,预计到2015年我国的木材供应缺口达1.41.5亿立方米。多年来,我国为解决木材供需矛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木材及林产品进口量、大力营造速生人工林、开展木材综合利用、发展人造板工业等。随着我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加快推进木材的节约和代用

24、工作,对于满足市场需求,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促进我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增加非农产业收入,推动乡镇企业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引导乡镇企业向有条件的小城镇和县城集中。扶持区域经济发展,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壮大区域经济。健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务工收入”。“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

25、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省“十一五”期间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一五期间,*省将进一步加快推进贸工林一体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多种形式的林板(人造板)结合、林纸结合、林工结合、资源基地与加工企业结合、公司与农户结合,加快工业原料林的定向培育和基地区域化发展,推进经济林基地的品种改良和集约化经营,提升林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有利于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带动劳动力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维护当地的社会稳定。2.2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分析本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第一类 鼓励类项目重点中的一、农林业的第

26、32.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项目区*县林业资源丰富,林产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通过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推进林业资源的深加工,促进贸工林、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加速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根本性转变,促使全县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37第三章 建设条件分析3.1项目区概况3.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与土壤*县处于淮北平原腹地,境内涡河横贯东西,将全县分为涡南、涡北两个自然区域。地形除北部龙山、石弓山等零星分布的几座岛状残丘外,其余均为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6.5-34.5米,地面自然坡降为19000。全县地貌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石灰岩岛状残丘,零星分布在涡河以北;二是涡河南

27、北两岸河间平原,是全县最主要的地貌类型,南片在涡河与西淝河之间,北片在涡河与包河之间。*县土壤有3个土类,5个亚类,13个土属,46个土种。土类主要有砂姜黑土、潮土和石灰土,其中砂姜黑土系黄土性古河流沉积物发育而成,是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耕作土壤,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3.1%,潮土系近代河流泛滥沉积物发育而成,土壤肥力较高,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6.8%,石灰土系以石灰岩为主的风化积物发育而成,面积仅为180公顷,有二个亚类,即红色石灰土与黑色石灰土。不同土壤的分布规律较为明显,以涡河为轴线,分成较为对称的三大片,即沿涡河黄潮土片和南、北河间平原砂浆姜黑土片。2、气候*县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区,夏

28、季多东南风,湿热多雨,秋季凉爽,昼夜温差较大,冬季多西北风,寒冷干燥。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27.4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52.4MJm2,多年平均气温为14.6,7月最热,1月最冷,年极端最高温度为41.2,年极端最低温度为-24lO以上的年有效积温为7400。全县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15天,年平均蒸发量1974.5mm,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09.8mm,受季风气候影响,雨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54.8%。3、植被*县适宜暖温带各种植物生长,由于人为活动影响,原生植物不复存在,林木属暖温带落叶阔叶类,呈网带片结合状分布,即农田林网、营造在主干道路和大中型沟河堤坝上的林带和村片林及

29、农田成片经济林全县主要木本类植物有杨、泡桐、椿、楝、柳、桑、槐、榆、水杉以及苹果、柿、梨、桃、枣、银杏等50余种;竹类有刚竹、淡竹,紫竹3种;草本类主要有白茅、蒲公英、扒根草,芦苇、芦竹、茴草、马齿苋和苜蓿等50余种;水生植物主要有蒲草、香蒲、菱、莲藕等;粮食作物以麦。豆、薯为主,辅以水稻、高粱、玉米、小豆、绿豆、荞麦、谷子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芝麻、花生、油菜、烟叶和麻类等,苔干为地方特色蔬菜种类;中药材有白芍、白芷,紫苑等。4、水系与水资源*县河流均属淮河水系,境内河流主要有淮河的一级支流涡河横穿中部,两岸支流呈叶脉状,县内流域面积128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0.8%,其次是北淝河、

30、西淝河和包河流经县境边缘地区,流域面积分别为285km2,262km2和263km2(见*县水系图)。沿河有8l条大沟流入上述四河,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km2的约23条。*县水资源总量为7.0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01亿m3,常年可利用量为1.8亿m3,地下水资源相对较丰富,浅层地下水资源年补给总量为4.18亿m3,年可开采量3.15亿m3。总体上*县人均水资源量为505m3,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21%,属贫水地区,正常产水年景可基本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但遇偏枯年或枯水年,缺水问题将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县主要地表水系,如涡河、包河,水体污染严重,属v类或劣v类水质

31、,基本丧失了农业灌溉功能,资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是制约*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因素之一。3.3经济发展2008年,*县提出了“工业、投资和财政收入”三年倍增,在皖北争先进,全省创一流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振奋精神鼓实劲、围绕重点抓工作、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措施抓落实、顽强崛起上台阶”的工作总体要求,举全县之力,扎实推进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8.09亿元,增长13.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42亿元,增长40.1%;财政收入5.4亿元,增长31.7%;粮食实现总产117.2万吨,增长16.6%;全县规模工业64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12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5.57

32、亿元,增长33.8%;工业对经济贡献率45.9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9亿元,增长22.7%;农民人均纯收入3928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万元,分别增长20%和22.1%,城乡居民存款余额6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3.4资源优势*县物产丰富,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棉、优质烟,山羊板皮生产基地,也是中国苔干之乡,与蒙城、利辛县一并被誉为“中国中部黄牛金三角”,盛产粮、油、棉、中药材、烟叶和猪、牛、羊、兔、鸡、鸭、鹅、鸽、鱼,虾、鳖等多种大宗农副产品及土特产品。*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大理石、石灰石、矿泉水和油气资源等。全县地下含煤面积565km2,煤质较好,煤层稳定,

33、已探明煤炭储量32.5亿吨,主要分布在青疃、袁店,徐广楼,张楼、高炉、林场、蒙关、信湖、花沟、刘店、涡北等11个小区,目前部分矿区正在建设;全县大理石资源主要分布县境东北石弓山一带,储量150万m3,目前已经开发:石灰石资源主要分布于龙山、石弓山一带,龙山石灰石储量为107.22万m3,目前也已开发。在闸北,高炉分布有矿泉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为优质天然重碳酸氯化钠型含偏硅酸、锶、碘矿泉水,开发前景较为可观,其中高炉矿泉水开采资源量720m3天,闸北矿泉水开采资源量为500m3天。*县内油气资源勘探前景广阔,根据烃源岩资料,可初步分为皖北下古生界、两淮煤系地层和陆相中新生界盆地三个

34、系统两淮煤系地层具备煤成气、煤成油形成的地质条件,是*省有潜力的勘探远景地区,其中*矿区含气量约为4.54m3t。3.5交通与设施1、交通*县地理位置优越,更兼水陆之便,交通以陆落为主,辅以涡河水运,105国道与311国道在区内交汇,国家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从*县东侧穿行而过。城区内道路纵横成网,四通八达,涡河航道自大寺港以下可常年通航,循淮河入长江,直达东南沿海各地。2、设施*城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居民13.7万人,新区街道“三纵三横”形成网络,配套设施基本完成,老区设施完善;电力供应充足,城区实施了“光明工程”,水力资源丰富,程控电话、微波通讯、电讯网络覆盖城乡,通讯方便快捷,信息走廊全面

35、开通,餐饮娱乐业繁荣兴旺。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4.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4.1.1原则和标准(1)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提高能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努力做到合理使用能源和节约能源,充分考虑能源二次使用和资源综合利用,以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和资源。(3)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严禁采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已公布的淘汰落后工艺。5.1.2规范和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90号主席令);(3)建筑照明设计

36、标准GB50034-2004;(4)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1992;(5)工业企业能源管理规定导则 GB/T15587-1995;4.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1、电力供应情况。项目建设地离两淮较近,*县能源供应充足燃料、电力供应充足,完全可以满足项目生产的需要。*县工业园区内供电设施齐全,可满足企业用电需要,本项目建设成后,新增容量为315KVA的变压器。根据工艺生产的要求和国家标准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短时停电不会造成财产重大损失和危害人身安全,本工程工艺装置用电负荷等级(除筛分和分离工段外)应为三级。本项目的动力能源供应是有保障的。2、生活生产用水。

37、生产生活用水可由园区供水工程供给。4.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1、节能措施综述依据国家对于节能的方针要求,结合本项目的规模与特性,在本项目节能方案设计时所采取的主要节能措施有:(1)工艺流程应采取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不得选用已公布淘汰的设备仪器,以及产业政策限制的产品序列和规模容量。(2)搞好余热、余压、可燃气体的回收利用。(3)对工艺装置、热力管网系统分别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4)尽可能避免生产工艺中能量的不合理转换。2、具体措施(1)管理措施加强控制设施,减少因操作不当带来的材料及能源损失。设置专门的能源及材料管理机构,检测各部门能耗及节能情况,并制定奖惩制度。(2)工艺节能工艺设

38、计的节能原则是:在满足工艺条件、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用节能效率高的设备、缩短工艺流程,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达到节约目的。在设计中,生产线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流水生产线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成品率,节能效果好。(3)电气变压器选用S11型节能变压器,负荷率在80%左右,处于经济运行状态。变电所布置在用电大户边,减少路耗。低压电器柜在低配室内和低配电柜并列安装,低压侧的功率因素自动补偿到0.9以上。生产工艺设备和各种辅助设施所配备的电机均为新型的Y系列或变频调速电机。照明灯具选用新型的高效节能型日光灯分片控制,厂区道路照明设光控装置,节省照明用电。用新型节能型电源变压器,不选用己公

39、布淘汰的高能耗机电产品。在车间变配电所集中装设补偿电容器,使其功率因素在0.95以上。选用大型先进设备,代替小型多台并联生产,提高设备的效率,选用节能电机、节能风机等节能设备,降低能源消耗。3、节能效果分析通过该节能措施的实施,可减少电能的消耗和原材料的损耗,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是对国家能源政策的很好的贯彻和执行。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5.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5.1.1项目选址原则本项目场址选择遵循如下原则:(1)交通方便,便于开展工作。(2)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耕地。(3)地势干燥,通风良好,便于排除雨水及生活污水。(4)水源可靠,水质良好,有可靠

40、的电力供应。5.1.2项目选址方案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县工业园区,项目总占地24亩,可以满足本项目实施需要。5.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该项目用地位于*县工业园区,土地是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工业用地,该地块地形规则,地势平坦,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项目占地16000平方米(合24亩)。该处用地完全符合项目选址的原则要求。(1)项目建设用地因地制宜,优先考虑利用现有空地,不占耕地,力求节约用地。(2)现有用地位于*县工业园区,不靠近、不穿越人口密集的城镇或居民区。5.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项目用地为有关部门批准的工业用地,不存在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问题。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6.1环境和生态现状该

41、项目建设选址位于*县工业园区,周围的区域无明显的污染源,环境质量良好,区域内无特殊需要保护的动植物和生态保护区等,不会造成当地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土壤、植被、野生动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也不会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该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6.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项目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期间对当地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为土地开挖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等产生非稳定性噪声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施工中开挖的土方和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冲刷后形成的废水及施工地的生活污水影响厂区内环境;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拌合及土方堆放过程中易产生扬尘影响厂区

42、及附近的环境卫生。2、项目生产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废水本项目废水主要来自生活用水。(2)废气主要来自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本项目产生的粉尘量少,主要与原料的质量、含杂质以及操作方法有关。不会产生有害气体。(3)固体废弃物该项目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木屑、木料等下脚料、包装材料的废弃物、生活垃圾。(4)噪声项目的噪音主要来源于生产机械设备,通过采取减震、消音处理,车间噪声均不会超过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的规定。6.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6.3.1环境保护执行依据和标准针对项目建设期和生产期产生的各项污染源,项目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相关设计标准采取不同的处理设施对污染源进行处理。采用依据及标准:1、

43、采取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6)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7)*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采取的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996(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4)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85(7)工业

44、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9078-19966.3.2环境保护措施6.3.2.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噪声治理措施根据噪声污染源分析可知,由于施工场地的噪声源主要为各类高噪声的施工机械,这些机械的单体声级一般均在80dB以上,且各施工阶段均有大量设备交互作业,这些设备在场地内的位置,同时使用率有较大变化,因此很难计算其确切的施工场界噪声,根据本工厂施工量,按经验计算阶段其各施工阶段的昼夜声级见表。表6-1各施工阶段昼、夜声级估算值单位:dB(A)施工阶段昼间场界噪声标准值夜间场界噪声标准值土方阶段75-857575-8555结构阶段70-857065-8055装修阶段80-9585禁止施

45、工552、施工扬尘及其他影响治理措施由于土石方过程破坏了地表结构,会造成地面扬尘污染环境,其扬尘量的大小与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较难定量的问题。通过对施工期环境影响的分析,施工期主要污染为噪声与扬尘,为减少其环境污染,应做到:现场施工中,建筑材料的堆放及混凝土拌和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措施,设置挡风板。施工期间尽量选用烟气量较少的内燃机械和车辆,减少尾气污染,施工道路经常保持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扬尘污染,同时车辆应限速行驶;混凝土搅拌等高噪声作业及施工车的进出口,尽可能远离居民住宅,施工车场地尽量平整,减少颠簸声,以减少施工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中做到无高噪声

46、及爆炸声,打桩时不在夜深人静时进行,吊装设备噪声满足环保要求;施工中不产生超标准的空气污染,环保措施与工程进度做到“三同时”,环境治理设施应与项目的主题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建筑垃圾及时清理,文明施工;地块周围树立高于3米的简易屏障,或在使用机械设备旁树立屏障,减少施工机械的噪音。6.3.2.2生产期环境保护措施(1)废水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没有废水的排放,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经过厂区沉淀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2)废气本项目没有废气产生,因此不构成对环境的空气污染。(3)固废项目产生的固体垃圾由卫生部门统一清运。(4)噪声对于固定噪声源可通过设置减振基础、采用隔声罩隔声、密闭车间作业等降噪措施降噪;对于厂区内的流动性噪声源,通过对设备加强维护管理,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严格操作规程等措施以降低噪声源强。另外,加强厂区绿化,种植一些花、草、乔木、灌树木等以吸音降噪。通过以上措施,厂界噪音可满足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类标准:昼间噪声55dB(A),夜间噪声45dB(A)要求。(5)绿化绿化对吸附粉尘、降低噪声传播、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重大意义,为此在车间厂房周围种植树木、花草等绿化美化环境。6.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规划区露出地层为第四系冲积地层,工程地质状况良好,地耐力为1015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