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主体、三融合、多通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3042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8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主体、三融合、多通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双主体、三融合、多通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双主体、三融合、多通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1期 女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l 2023第22卷(总第 12锄)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m No.124 Vol.22文章编号1671-802X(2023)01-0058-04“双主愉三貽、多通道爭算机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軾解与娥马瑞(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 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双主体、三融合、多通道”模式为主导,以“三全 育人”为着力点,以“引进来+走出去”校企合作模式和“三阶段、

2、多途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体系为辅助,满足学生全面多元发展需求。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探索,学生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显 著提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三全育人;创新创业中图法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1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 用技术专业成为职业院校招生报考热门专业。该专 业招生有高职五年一贯制、高职“3+2”起点、高职普 通高中起点等不同生源,学习基础及能力差异较 大,其中高职普通高中起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 能力要略强。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 用技术专业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 育人机制,探索“双主体、三融合、多通道”人才培

3、养 模式,因材施教、分层培养。2“双主体、三融合、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概述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改革,全面围绕“三 全育人”的要求,校企双主体协同建设校企协同教 学平台,德技融合、专创融合、教训赛融合,不断创 新人才培养机制,因材施教设置多通道保障学生多 元成长成才。“双主体、三融合、多通道”人才培养模 式如图1所示。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生源组成多样化、学情差异较大,学生个体发展和需求呈多元化,人德技融合教训赛融合德技融合教训赛融合学生多元成长成才生源多样、学僦异、代发展、多元褊求生源多样、学僦异、代发展、多元褊求专创融合专创融合校企合作,共建校企协同教学平台图1“双主体、三融合、多通道”

4、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目标是让学生多元成长成 才。围绕“双主体”校企合作,共建校企协同教学平 台,把企业引进来、学生走出去,实行中国特色学徒 制,与企业签订协议开办订单班,实现和企业共同培 养,使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在课程设置和 教学过程中推行德技融合、专创融合、教训赛融合,*收稿日期:2022-10-15作者简介:马瑞(1980-),男,江苏沛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基金项目:2020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界面设计线下课程,(2020kfkc061);2020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二维动画课程思政示范课”(2020szsfkc0093);2022年安

5、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项目“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计算机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2022AHDZZJ05)XUEBAO2023-03-20國冒樹冒马瑞*“双主体、三融合、多通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第1期在育人过程中全面践行“三全育人”培育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 创业意识和技能报国的理想追求;学校全面推行学 分置换工作,保证了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双证书 制度全覆盖,确保人才培养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 求,“基础+平台+方向+拓展”的课程体系,使得 本专业65%的学生能够成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复合 型人才,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项目制、

6、赛 训制、研赛创教一体化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能够 使本专业15%的学生成为创新创业双创人才。通过 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最终使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 特点,个性化发展成长成才。3“双主体、三融合、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践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长三角地 区经济需求为宗旨,大力推行“双主体”校企共同培 养模式,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激励 各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学院为计算机 应用技术专业实施“双主体、三融合、多通道”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3.1全面深化“双主体”校企合作,提升办学能力全力打造校企协同的教学平台,平台基于网络 在线的方式,由企业导师宣讲和

7、企业真实项目两大 模块组成,将未来在真正职场工作时所需要的技能 提前学习实践。把优质企业引进校园,真正做到让 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边学习边实践”。校企协同 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企业典型案例,利用典型案例 开展课程短实训和学期期末综合实训。企业短实 训,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以 企业导师主导的短实训,可以和常规教学形成良好 的互补。学期末开设学期综合实训,帮助学生把各 门课程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做到学以致用。课程 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典型案例,把碎片化的教 学案例向企业案例过渡,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 应企业及行业人才需要。结合已有办学条件,提出“引进来+走出去”的 校企合作

8、模式,如图2所示。其中校企合作引进来 模式是引进企业典型案例和企业导师进行教学,定 期开展由企业导师主导的课程综合实训。依据企业 真实项目对现有核心课程进行改革,使核心课程与 企业典型案例进行融合。每学期定期开展企业宣 讲,让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充分了解企业需求、行业 动态和实际工作流程,为后续的岗位实习夯实基 础。校企合作走出去模式则是依托校内和校外企业 开展实训实习。校内工学交替有企业导师主导,组 织学生开展代运营服务,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 生产及管理模式,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校内企业 实训,由校内专任老师主导,通过短期的实训,可以 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明确以后的学 习目标。同时,

9、在实训过程中任课老师能更好把握 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可以在后续授课过程中有针 对性地调整授课计划和内容。采用“引进来+走出 去”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投入 到以后的岗位实习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岗位实习和 就业对口率,有利于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O校企合作引进来模式校企合作走出去模式妙真实项目实训8学聊嚴合实训校内企业实训校内企业实训企遊讲岗位实习岗位实习图2“引进来+走出去”校企合作模式结构图在“引进来+走出去”的基础上,实施中国特色 学徒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上海邦秀视觉艺术 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特色学徒制订单班,共同建立校 企共同培养、立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将学校教育与 企业培训

10、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双主体啲育人机制。3.2运用“三融合”模式,全面践行“三全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 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 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叫依此,提 2023-03-20XUEBAO國冒國冒 马 瑞*“双主体、三融合、多通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第1期出了坚持以德技融合、专创融合和教训赛融合为抓 手,紧紧围绕“三全育人”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3.2.1坚持德技融合,培养学生技能报国的理想 追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思想品德 好、技术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是 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

11、课程作用叫开设突 出工匠精神培育的主题专题课,打造线上辅学课 堂,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二是开展“6+30+N”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围绕课程 思政育人目标、内容、方法三要素,确立了贯通学 校、专业、课程的“6+30+N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即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职业精神、文化素 养、法治意识”6大课程思政重点内容为中心国,运用 科学的方法把6大课程思政重点内容分解为:人生 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观、爱 国主义观、民主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时代精神、工 匠精神、法治素养、道德修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30个关键描述点。不同课 程的

12、授课教师结合课程特点选取关键描述点,对关 键描述点进行拓展形成N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并 把课程思政案例上传到教学平台,进而实现案例共 享。三是坚持全方位渗透强化思政教育。依托文化 教育场所、文化育人丛书、校园文化建设等,以潜移 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 想信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O3.2.2坚持专创融合,打造IT人才的摇篮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 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建立“五位一体”创新教育课 程体系。将创新创业的通识课程和专题教育、专业 教学和技能训练等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了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保持一致。二是着力打造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依托校

13、内实训中心等基 地,为全体学生提供“仿真+全真”的校内平台。三是 探索杰出IT人才摇篮培养模式。实施“以赛促创”一 体化教学,培养具有“四个一”特征(课题、竞赛、创新 创业项目、岗位实习)的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开展“三阶段、多途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体系 建设,如图3所示。创新创业教育从新生入学第一 天开始,贯穿大学三年,通过专业工作室、竞赛训练 营、技术创新沙龙、创业工坊等途径,全面培养学生 的创业创新能力。大一新生在完成计算机通识课 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认知课程的情况下,实行 创新班和工作室跟班制,形成良好的老带新模式,使大一新生提早了解行业知识并得到一定的实践 锻炼。大二学生在完成专业

14、方向课程、综合项目实 践、新技术新应用实践后,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 竞赛及校内企业实训,达到所学知识与实践融会贯 通。大三应届毕业生,在完成专业拓展实习和岗位 实习后,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1专1性竟刑哟营创匹坊专业专业创创 新新 班班班班顶岗实习图3“三阶段、多途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体系专晦展专晦展计程计程专专段XUEBAO20230320謝聞劇鸟 马瑞*“双主体、三融合、多通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第1期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已开 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 基础上,新增创新创业通识课程,通过讲授创业创 新理论及案例,激发学

15、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依托专业工作室、竞赛训练营、技术 创新沙龙、创业工坊等途径,以“挑战杯”“互联网+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竞赛为载体,构建“以赛促 创”的第二课堂。通过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咨询辅 导,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上措 施,保障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少部分尖子生能够独 立创业。3.2.3坚持教训赛融合,提升教学质量实施“教训赛融合”模式,实践中做到“训中有 赛、以赛促训,训中有课、以课撑训”,提升实践教学 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设计结合大赛内 容,在课程中融入行业标准,形成“教训赛融合”的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对企业和行业岗位 技能要求进行整

16、合、分类、案例化、模块化,定期组 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对头脑风暴进行表格化管 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创 新能力。激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第二课堂、社会实践 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对竞赛和训练 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转化,也提升了老师的教学能 力,进而提升了教学质量。3.3构建“多通道”,保障学生多元成长成才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保障学生多元成长成才。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完善 党建弓I领育人体系。在学院的指导下成立计算机应 用技术专业“三全育人”改革团队。二是构建多元成 才通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学研究、技 能大赛、创新创业等活动,通过学分置换拓展

17、学生 成长成才通道。三是推进分类教育、分层教学,打造 CCI分类培养体系,形成个性化多元人才培养机制。引进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双证实用型(Certified)人才培养;构建“基础+平台+方向+拓展”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专业复 合型(Compound)人才;依托开源创新创业学院,探 索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型(Innovative)人才的新机制。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多元成 长成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行了分方向教育:Web前端开发方向、UI设计方向。学生在第_学期 末,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点选择专业方向。两个 方向不仅建立了完整的课程体系,还都建立

18、了完善 的考证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考取不 同难度等级的证书,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按自身的 需求成长成才。4结语基于“双主体、三融合、多通道”模式的计算机 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协同搭建紧 贴实际工作需求的学习平台;全面推行三个融合,围绕“三全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多通道”分层因材施教、推行学分置换,满足学生 的个性化发展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实践,提升 了人才培养质量。参考文献:1 武贵龙.奏响“三全育人”最强音N.光明日报,2019-2-26(6).2 石书臣,曾令辉.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体化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21,6(7):):19-25.3 韩震.推进德育一体化的时代背景、内涵要求与实践进路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470(3):4-7.(责任编辑:江国粹)2023-03-20 丿丄丄丿丄丄JJ.IJ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科技 > 计算机应用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