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巢峰和他的辞书事业1彭卫国中国的辞书事业源远流长,即便从成书于两汉时期的 尔雅 说文解字 算起,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辞书事业的真正繁荣昌盛却在二十世纪。二十世纪前期的三四十年和后期的近三十年,无论是辞书的编纂出版还是辞书理论的研究,都远超此前,成就辉煌。前三十年,辞书出版的门类、品种都几近之前历代之总和,产生了 辞源 辞海 中华大字典 中华百科辞典 等精品力作,更造就了舒新城、王云五、朱凤起、丁福保等一批辞书编纂出版家。后三十年,正值改革开放,国泰民安,辞书事业革故鼎新,继往开来,呈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版了 辞源 辞海的修订版,中国大百科全书 汉语大词
2、典 汉语大字典 英汉大词典 经济大辞典哲学大辞典 等一批重量级辞书相继问世。可以说,这一时期,构建了中国现代辞书事业的基本格局。辞书理论研究在这一时期也呈现了百家争鸣、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的局面,形成了中国辞书学理论的基本体系。巢峰同志是当代成就卓著的出版家,他的出版生涯最精彩的篇章就在二十世纪后期近三十年。1978 年他出任上海辞书出版社副总编辑后,历任社长兼总编辑、党委书记,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主政上海辞书出版社,先后参与和主持了 辞海 第三版到第五版的编纂出版工作,策划或主持出版了 经济大辞典 哲学大辞典 法学大辞典 中国历史大辞典 中国文学大辞典 宗教大辞典 等大型专科辞书;主编了 毛
3、泽东思想大辞典 邓小平思想理论大辞典 学生辞海 儿童辞海 小辞海 等大中型辞书。他主持制订了上海辞书出版社二十二年长远选题计划,规划了近五百种大中小型辞书的出版蓝图。在他的领导下,上海辞书出版社曾出现“月出一典”的盛况,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工具书专业出版社之一。离开领导岗位之后,他仍以 辞海 常务副主编的身份,主持了 辞海 第六版的编纂出版工作。巢峰同志不仅是辞书编纂出版工作的指挥者、领导者,也是新时期中国辞书事业的推动者、引领者。在他主持中国辞书学会期间,创立了中国辞书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参与制订了国家辞书出版规划。他高瞻远瞩,提出了开创辞书出版新局面的目标和措施;他目光敏锐,提出了净化
4、辞书市场、提高辞书质量的若干建议和主张;他深谋远虑,提出了专业人才是立社之本的思想;他倡议并推动成立辞海编纂处;为了 辞海 编纂修订的可持续,也为了纪念夏征农同志对 辞海 做出的贡献,他提议建立“夏征农辞海奖励基*本文原为 巢峰辞书学论稿 序.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此次刊出略做修改。DOI:10.16134/31-1997/g2.2023.04.004巢峰和他的辞书事业15金”,并把自己节约下来的数十万元捐献出来巢峰同志又是一位思想者。他以其深厚的理论素养,不断总结辞书事业的实践经验并使之升华为理论,又以这些理论指导辞书编纂出版的实践。他的辞书理论既有宏观的高屋建瓴,又有微观的析理释
5、疑。他对辞书工作者应有的精神面貌和思想作风,从忘我的奉献精神、正确的指导思想、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这四个方面做了深入的阐述。他把辞书的特性概括为“知识性、科学性、稳定性、简明性、思想性”。他以巨大的勇气制定了“八条三十九款”即 辞海(合订本)处理稿件的几点具体意见,解决了 1979 年版 辞海 编纂出版工作中最大的难题。他以严谨的态度提出了“专科词典释义十法”,给众说纷纭的专科词典释义一个答案。他提出了“编纂辞书,是严肃的科学研究”的观点,又提出了“专业与业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辞书学研究的治学方法。有专家认为,中国辞书学理论成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并形成了“实践派”“理论派
6、”和“传统派”,“实践派”的大本营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巢峰同志当之无愧是中国辞书学“实践派”的奠基人之一。2011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 巢峰辞书学论稿。论稿是巢峰同志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关于辞书编纂出版、理论研究的论文结集。这部文集的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引用原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刘杲同志在 1996 年为巢峰同志的 出版论稿 作序时的评价:“第一,理论性。本书对一些重要问题,有些是有争论或者有歧义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而且有独到之处。”“第二,实践性。本书的理论研究都从实践经验出发,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同时又有的放矢,处处着眼于指导和推动实践。”“第三,前瞻性。本书对一些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在时间上是比较早的。这表明了作者对实际生活的敏锐感受和深刻思考。”“第四,论战性。生活本来就充满矛盾,更何况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历史性的转型时期。我们非常需要对消极现象的严肃批评。强大的舆论力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刘杲同志的话,说得切中肯綮,不仅是对 出版论稿 的不刊之论,而且完全适用于本书,因为两书本是同条共贯、颇有交叉之作。2008 年 8 月,我到上海辞书出版社工作,三年多来有机会拜巢峰同志为师,学习辞书编纂出版工作和辞书学理论。这篇短文姑且算交给老师的一份作业。(责任编辑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