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爱大自然”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要求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新型课程。它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多个活动项目,丰富活动内容,灵活多变活动方法,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利用所学过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发明性、趣味性和非学科性为关键特征多个活动。经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方面友好发展。二、实施目标:(一)总体目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意在让学生取得亲身参与实践主动体验和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本身内在联络整体认识,培养她们对自然关爱和对社会对本身责任,形成
2、从自己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觉问题并独立处理问题态度和能力,发展她们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综合利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主动进取等良好个性品质。、取得亲身参与实践主动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本身内在联络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关爱和对社会对本身责任。、形成从自己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觉问题并独立处理问题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综合利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主动进取等良好个性品质。(二)具体目标1、学生发展目标、亲近周围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热爱情怀。、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3、。经过丰富多彩活动,了解人和自然不可分割内在联络。、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怎样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加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态度。、逐步掌握基础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习惯,初步含有认识自我能力,养成勤奋、主动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初步能力。2、老师发展目标:、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强化老师课程意识,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形成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培养老师之间协作精神。、拓宽老师知识结构。3、学校发展目标:、营造“自主、合作、开放”校园文化。、亲密和社会、家庭联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
4、整体改革。、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含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三、实践内容:(略)四、活动方法:通常依据实际情况能够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1.个人活动个人活动是在部分学生对某一问题有尤其爱好,而且对该问题已经有一定程度了解,能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个人活动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索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含有了一定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应许可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激励学生主动和她人进行交流和分享。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需要和她人交流。在小学阶段,尤其提倡家长支持和参与孩子探究活动,但家长不要包办替换。2.小组活动小组
5、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础组织形式。激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老师不过多介入她们选择。小组组员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和探究走向深入,许可并激励各班之间、不一样年级之间、甚至不一样学校、不一样地域之间学生组合。研究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聘用含有一定专长成人(如本校老师、学生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组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专题活动组织形式。经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专题全方面和深入了解。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
6、中,能够多个形式交融使用。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小区,走向社会,在开放时空中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所以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老师要精心计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计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方法来进行。学校和老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相关部门和学生家长支持,激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前提下,参与学生校外活动。班级集体探究需要全班学生围绕同一个研究专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再经过全班集体讨论,交流大家搜集到信息和形成想法,进行思维碰撞,由此推进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入探究。以后,能够进入第
7、二轮研讨,也能够就此完成各自“作品”。小组研究、班级研究或其它多种合作研究形式要强调集体中每个人主动参与,要以个人独立思索和认真钻研为基础,避兔出现一部分人忙、其它人闲,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现象。同时,也要预防学生之间不合作现象。个人研究并不排斥交流和合作,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和她人交流,学会分享资源。五、工作方法:(一) 课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要求小学3-6年级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课时为3-4年级每七天2课时,5-6年级每七天3课时。依据现阶段实际情况,建立弹性课时制度。(二) 制度制订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长久化”根本,也是必备条件。要
8、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需建立必需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学校要制订对应制度,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级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制度、老师和学生评价制度和对应管理制度等。(三) 师资建设1全方面参与培训,促进指导老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把握课程特点,掌握课程实施方法。2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指导老师快速成长。培训要求:参与培训老师相对固定;培训时间要确保有老师系统学习;培训内容系统全方面,专题设计合理,有利于骨干老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同时掌握实践经验;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现有理论学习,又有自主实践,实现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本校实践探索
9、和经验交流分享相结合,学校整表现场观摩和个人提交研修结果相结合。(四) 课程开发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长久化实施关键问题。(1)利用校本开发理念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2)建设实践基地,如语文学科基地,英语学科基地等;(3)建立人才资源库,加强校内外指导老师队伍;(4)继续开发、落实非指定性领域课程内容,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竞赛、大课间操、班干部轮换等。六、评价奖励: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标准、客观性标准和激励性标准。评价方法关键有测试、观察、汇报演出、结果展示、答辩、竞赛等。(一)评价内容: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量和态度。2.活动中所取得体验情况。3.知识、
10、方法、技能掌握情况。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二)评价方法:1.自我评价和她人评价,部分评价和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2.提议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将学生参与每一项活动过程及评价装入成长档案袋,期末进行综合评价。3.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老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方法和标准,并依据协商结果进行评价。4.合适利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5.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角度合适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提升学习爱好,激发学习动力。6.老师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方法、态度和体验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善地方。(三)奖励方法:每学期开展“四个
11、一”活动,即一次公开课活动,一次论文撰写活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选,一次学生研究小论文评选。每学期末,学校拟表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异指导老师和学生。七、操作方法:1、成立领导小组。确保每七天每班信息课、劳技课、研究性学习课安排。2、在老师中广泛开展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和理论培训,了解其内涵理念、目标、操作基础标准,不停提升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和设计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首先学校将派出骨干老师外出培训;其次充足发挥校本培训作用,开展校内培训,并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3、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开好家长会,主动争取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支持。联络小区,和周围居委加强合作,资源共享,扩大学生实践活动范围。4、做好经费保障和后勤保障工作。加强后勤管理,落实责任制,并制订好安全工作方案,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保障活动全过程安全顺利进行。5、依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三步走,第一阶段为模拟阶段,模拟其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法,使我校老师感悟综合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为探索创新阶段依据前阶段模拟感悟,结合我校特点提出切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并给予实施;第三阶段为总结模式,依据操作结果确定符合我校特点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