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2∕T 4500-2023 城市地下环路设计标准(江苏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302510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T 4500-2023 城市地下环路设计标准(江苏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DB32∕T 4500-2023 城市地下环路设计标准(江苏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DB32∕T 4500-2023 城市地下环路设计标准(江苏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江苏省城市地下环路设计标准编制说明 1 本标准编制背景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开始形成以城市中央商务区(CBD)为核心,引领城市开发的新模式,CBD 区域由于其独特的用地特征,高强度、高密度、高容积率开发,必然会带来交通的高度吸引,随之产生交通拥堵与停车困难等问题。城市地下环路的开发与建设,能够有效将周边地上、地下空间有机联系起来,整合了区域地上、地下空间交通资源,提高地下停车资源的利用率,形成完整连续的空间系统,增强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地下环路本身具有出入口密集、主线成环,车辆行驶速度较低等特点,对环路的照明、通风排烟、疏散救援以及运维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标准基于现有地下环路的布局特点、

2、交通组织、建设模式以及技术参数等方面,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提出了地下环路的交通能力预测方法、总体布置原则、主要技术指标、路线设计方案以及建设模式选取方法。同时对城市地下环路照明、通风、应急救援以及智慧运维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整套指导城市地下环路设计的关键技术指标。2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1)国家上位规划的有效落实 本规程旨在为城市地下环路这一新型地下交通形式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在上位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地下环路这一新型城市道路进行优化与丰富。(2)填补城市核心区地下环路设计标准的缺失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调研与总结,结合我省现有城市地下环路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情况,基于住建部课题

3、城市地下环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提出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城市地下环路设计规程。(3)促进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通过对城市地下环路运营效率、布局型式、建设模式等研究,促进城市核心区地下环路建设的同时,有效推动高密度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集约化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同时实现地下环路的绿色建设与智慧运维。3 本标准的制定原则(1)紧密结合我省省情,提出适合江苏省城市地下环路的注意事项 a)地下环路交通组织复杂,内外出入口布置对其交通影响巨大。本标准对地下环路出口设置做出专门规定,提高地下环路的使用效率;b)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备建设高标准、智能化地下环路的条件,因此

4、地下环路装修、智慧化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c)致力于实现我省城市地下环路规划设计的统一,为地下环路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垫定基础。(2)突出地下环路与一般地下道路的区别 a)考虑地下环路的布局形式,如环型、枝叶型、组合型等分类;b)重点关注环路主通道规模、出入口数量等;c)针对地下环路特点,制定相应的附属设施要求。(3)注重本标准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a)考虑了所有地下环路种类;2 b)全面考虑了地下环路设计过程中布局、线型、交通、附属设施等全专业的注意事项;c)对于智慧化设备、地下空间导航等新技术均有涉及。4 本标准制定工作概况 本标准是根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9 年度江苏省工程建

5、设标准、标准设计编制修订项目(第二批)和建设系统科技项目(指导类)的通知(苏建科(2020)4 号)要求,由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2019 年 11 月 8 日,由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成立本标准编制组,通过制定 标准编制工作方案、标准编制工作计划、标准编制大纲,由标准编制组成员分别按有关的章节起草编制,至 2021 年 5 月形成本标准初稿,并通过了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组织召开的初稿审查会。随后标准编制组多次对本标准初稿进行集中评审和修改,2022 年 1月形成征求意

6、见稿后按进度计划提交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本 标准 征求意见稿已于 2022 年 1 月 24 日至 2022 年 2 月 23 日由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同时通过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江苏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网站公开征求意见。标准编制组根据反馈意见完成标准送审稿。2022 年 7 月 13 日由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组织召开了标准送审稿专家审查会,根据本次会议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标准报批稿。5 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参考有关标准和规范,广泛征求意见,使得城市地下环路设计有据可循。本标准共分 9 章,主要内容包括:

7、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总体设计;5 路线设计;6 出入口;7 附属设施;8 交通设施;9 装修及路面。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明确指定本标准的目的、意义、适用范围以及与其他标准的关系。2)术语和符号:对本标准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和符号的解释。3)基本规定:提出地下环路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4)总体设计:提出地下环路对的总体布置原则及对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要求。5)路线设计:给出地下环路平面及横、纵断面应满足的相关条款。6)出入口:给出出入口位置、分合流端布置的注意事项。7)附属设施:给出通风、照明、监控、防灾等方面应遵循的原则。8)交通设施:给出交通标志标线在设计中的要点。

8、9)装修及路面:提出地下环路装修的要求。6 先进性和创新点 先进性 1)确定了城市地下环路部分设计指标。2)明确了不同规模、不同选址、不同功能的城市地下环路总体布置原则,对地下环路的规划、布置方案等提出要求。3)优化了地下环路出入口及主线的照明方案。4)基于城市地下环路的特点,为地下环路的通风排烟、救援疏散提供了合理方案。3 创造性 1)提出了地下环路的总体布局分类及适用条件、交通组织模式、环路通行能力及技术标准等内容。2)提出环路内、外出入口的相关设计指标,包括内外出入口的数量、布置方式、分合流鼻端设计、平纵线型等关键信息。3)给出了照明灯具的选择与最佳布置方式;给出了适用于地下环路的通风排

9、烟推荐设置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环路排风口设置、排风口开启方式以及应急疏散优化方案。7 本标准与相关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城市地下环路工程设计,编制出发点是基于城市地下环路与一般地下道路的差异,结合城市地下环路主通道成环、出入口密集、设计车速较低等特点,制定符合城市地下环路特点的技术标准。是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 与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221 在城市地下环路方面的重要补充,有助于完善江苏省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中的城镇道桥技术标准体系。城市地下环路系统中,还涉及通风、照明、监控、防灾等多方面,本标准在这些方面也进行了规定。涉及与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相同的条款时,本标准对部分条款进行了适用性调整,部分重复条款未列出,可具体参照国家或行业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水利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