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36.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22038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3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3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辽宁省辽阳九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表格中) 1.某同学对自己身边的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同学们散步时的速度约为10m/s B.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C.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间隔约为10s D.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 165cm 2.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3.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 A. B. C. D. 4.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 B.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 C.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 D.寒冬,窗玻上冰花剔透 5.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6.一把钢尺,在夏天测量时,物体的长度是正确的,在冬天测量时,测量值将(  ) A.偏小 B.偏大 C.一样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如右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汽化后,油沸腾 8.把一只实心铁球放入一满杯水中,溢出水的质量为m1,放入满杯酒精中溢出酒精的质量为m2,则(ρ水>ρ酒精)(  ) A.m1<m2 B.m1>m2 C.m1=m2 D.无法确定 9.一个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则瓶子的容积是(ρ水=1.0g/cm3,ρ酒精=0.8g/cm3)(  ) A.400 cm3 B.250 cm3 C.350 cm3 D.200 cm3 10.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已知ρ冰=0.9g/cm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密度增大了 B.密度减小了 C.体积增大了 D.体积增大了 1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12.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1 kg/m3 B.2 kg/m3 C.2.2 kg/m3 D.2.5 kg/m3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3.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  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  热. 14.这把尺的分度值是  mm,这个物体的长度为  cm 15.如图的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  ℃,该同学的体温属于  (填“正常”或“不正常”)范围. 16.如图所示,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使玻璃瓶破裂,由水变成冰的过程中质量  ,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有一实心铜块的密度是8.9×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  ;若将它截成大小相同的两块,每一块的密度是  kg/m3. 18.根据表,你认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700℃时的铝处于  态;温度在﹣220℃时氮处于  态.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不同、无法确定) 表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钢1515 冰0 固态氮﹣210 铝660 固态水银﹣38.8 固态氧﹣218 锡232 固态酒精﹣117 固态氢﹣259 19.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  ,体积  ,空气的密度变  ,所以热空气  (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2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分析,密度ρ甲  ρ乙(选填“>”、“<”或“=”);质量为1.8kg乙物质的体积为  dm3. 21.小明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  .用甲、乙两种不同的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之比V甲:V乙=  . 22.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甲和乙,质量之比为3:1,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密度之比为  . 23.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36   (2)正常人步行的速度为1.2   (3)大型远程客机的速度为250   (4)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轿车速度约为30  . 24.乘电梯上升的乘客,以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乘降落伞下落的飞行员,以降落伞为参照物,会发现地面楼房向  运动. 25.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三.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26.小明同学乘火车旅游.“火车开动”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下在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加引号的三种运动情况各以什么为参照物? 27.取一根较粗的铁丝,把它的一端放在火炉上烧红,然后插入水盆中,你会看到铁丝周围出现大量气泡,并有“白气”生成,解释产生的现象.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28.如果砖的密度是2×103kg/m3,一块砖的体积是1.4×103cm3,那么一辆能装载4t的汽车最多能运多少块砖? 29.小刚上午9点出发骑车前往相距12km的外婆家,动身前他打电话告诉外婆他到达的时间,他先以15km/h的正常速度骑了12min,因在路边书摊买书用了6min,为了不迟到,他随后以18km/h的速度骑行,最终按时到达外婆家.求: (1)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刚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   五.实验探究题(30题8分,31题8分,32题6分,33题4分,共26分) 3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 (1)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  ℃;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选填字母标号} 31.如图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t/℃ ﹣4 ﹣3 ﹣2 ﹣1 0 0 0 1 3 5 (2)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 (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  ; (4)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为什么?  . 32.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人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则应该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向右调平衡螺母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  . (3)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①②③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kg/m3. (4)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原因是   请你写出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制造的优点:  . 33.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 / 4 8 12 16    (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cm/s. (2)物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cm.   2016-2017学年辽宁省辽阳九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表格中) 1.某同学对自己身边的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同学们散步时的速度约为10m/s B.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C.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间隔约为10s D.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 165cm 【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 A、中学生散步时的速度在4km/h=4×m/s≈1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间隔约为3s.故C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5cm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2.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解: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常在运输箱放些干冰.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 B、北方的冬天,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可防止菜被冻坏.利用了水结冰放热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 C、夏天,在地板上洒些水,感到凉爽.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喝冰凉的饮料加上几个冰块,是因为冰块熔化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 A. B. C. D.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首先明确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是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凝固形成的,其次要明确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解答】解: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因此从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即可. 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冰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D、液体温度降低到0℃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冰的凝固特点.符合题意. 故选D.   4.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 B.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 C.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 D.寒冬,窗玻上冰花剔透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A、河流中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了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B、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C、固态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D、窗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是物体凝华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汽油容易汽化,且汽油容易燃烧. 【解答】解:常温下汽油极易汽化,在加油站周围的空气中充满了汽油蒸气,如果有明火,极易引起爆炸,故加油站有“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的标语. 故选A.   6.一把钢尺,在夏天测量时,物体的长度是正确的,在冬天测量时,测量值将(  ) A.偏小 B.偏大 C.一样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物体热胀冷缩后微小长度变化的判断比较能力,钢的热胀冷缩程度大,夏天由于铜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偏小;冬天由于铜尺的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偏大. 【解答】解: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程度比较大,夏天温度升高,由于热膨胀钢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小; 冬天由于钢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因此对于同一物体的测量,其冬天的读数比夏天大,所以选项A、C、D都不正确. 故选B.   7.如右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汽化后,油沸腾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同时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升高;据上面的两个知识点分析即可解决. 【解答】解:由于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故在开始加热时,上层的油会发生蒸发现象,同时由于油膜的覆盖,使得油下面的水无法蒸发,但随着加热,当将水加热到100℃后,再加热水就沸腾了,即发生汽化,由于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且水的沸点小于油的沸点,故此时油不会沸腾,直到水全部汽化完后,油的温度才能升高,即当温度升到油的沸点时,再加热,油才可以沸腾. 故选D.   8.把一只实心铁球放入一满杯水中,溢出水的质量为m1,放入满杯酒精中溢出酒精的质量为m2,则(ρ水>ρ酒精)(  ) A.m1<m2 B.m1>m2 C.m1=m2 D.无法确定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实心铁球的密度大于酒精和水的密度,当铁球放入盛满酒精和装满水的杯中时,铁球完全浸没时排开酒精和水的体积相等,根据V=列出等式可求出溢出酒精、水的质量关系. 【解答】解: ∵铁的密度大于酒精和水的密度, ∴实心铁球放入盛满酒精和装满水的杯中时,溢出酒精和水的体积等于铁球的体积, ∵ρ=,∴V水=V酒精=V球, =, ∵ρ水>ρ酒精, ∴m1>m2. 故选:B.   9.一个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则瓶子的容积是(ρ水=1.0g/cm3,ρ酒精=0.8g/cm3)(  ) A.400 cm3 B.250 cm3 C.350 cm3 D.200 cm3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瓶子质量和水的质量之和;瓶子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瓶子质量和酒精的质量之和; 液体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瓶子的容积是相同的,根据密度计算公式ρ=可知m=ρV列方程组解答. 【解答】解:设瓶子的质量是m,瓶子的容积是V. 则m水=m1﹣m,m酒精=m2﹣m, 由于液体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由ρ=,可知m=ρV, 所以,ρ水V=m1﹣m, 即:m+1.0g/cm3×V=400g﹣﹣﹣﹣﹣﹣﹣﹣﹣﹣﹣﹣① ρ酒精V=m2﹣m, 即:m+0.8g/cm3×V=350g﹣﹣﹣﹣﹣﹣﹣﹣﹣﹣﹣﹣② 解得:m=150g,V=250cm3. 故选B.   10.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已知ρ冰=0.9g/cm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密度增大了 B.密度减小了 C.体积增大了 D.体积增大了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水的密度ρ水=1.0g/cm3,而ρ冰=0.9g/cm3,先求出密度的比值,求出密度的变化值;根据质量不变,求出体积的比值,从而得出体积的变化值. 【解答】解: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g/cm3,而ρ冰=0.9g/cm3,密度减为原来的=,故密度减小了1﹣=,故A、B错误; 又由ρ=可知:V=,水在结冰时,质量是不变的; ====; 冰的体积为原来水体积的,故体积增大了,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 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 【解答】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乙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乙运动快,故C正确;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12.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1 kg/m3 B.2 kg/m3 C.2.2 kg/m3 D.2.5 kg/m3 【考点】密度的计算. 【分析】利用密度公式先计算氧气瓶里的总质量,然后再求剩余氧气的密度. 【解答】解:由密度公式ρ=,得m=ρV=10×10﹣3m3×2.5kg/m3=25×10﹣3kg=25g; 所以,剩余氧气质量m2=25g﹣5g=20g 所以,剩余氧气的密度ρ2===2kg/m3.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3.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 凝华 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 吸 热.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解答】解:水蒸气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粒,形成霜,发生的是凝华现象; 雪在熔化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变成液态的水; 故答案为:凝华,吸.   14.这把尺的分度值是 1 mm,这个物体的长度为 3.80 cm 【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6.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6.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2)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9.80cm,物体A长度为9.80cm﹣6.00cm=3.80cm. 故答案为:1;3.80.   15.如图的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 37.8 ℃,该同学的体温属于 不正常 (填“正常”或“不正常”)范围.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人的正常体温36.3℃~37.2℃. 【解答】解:图中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为37℃+0.8℃=37.8℃;该同学的体温属于不正常范围; 故答案为:37.8;不正常.   16.如图所示,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使玻璃瓶破裂,由水变成冰的过程中质量 不变 ,密度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水在0~4℃之间具有热缩冷胀的特点,所以一定质量的水结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无关. 【解答】解: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使玻璃瓶破裂,由水变成冰的过程中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   17.有一实心铜块的密度是8.9×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 1立方米铜的质量是8.9×103kg ;若将它截成大小相同的两块,每一块的密度是 8.9×103 kg/m3.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物质的密度值的物理意义,若正确描述,关键是对单位的理解要准确无误,密度所描述的就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 根据密度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解答此题. 【解答】解:物理意义的表述,首先是表述单位体积,然后才是质量. 故答案为:1立方米铜的质量是8.9×103kg;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金属被截去一半以后,它的质量和体积都变为原来的一半,所以剩余一半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仍然不变,即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故答案为:8.9×103.   18.根据表,你认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700℃时的铝处于 液 态;温度在﹣220℃时氮处于 固 态.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相同、不同、无法确定) 表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钢1515 冰0 固态氮﹣210 铝660 固态水银﹣38.8 固态氧﹣218 锡232 固态酒精﹣117 固态氢﹣259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 【分析】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晶体的熔点就是固态,高于熔点就是液态,结合表格数据进行解答. 【解答】解:由表格数据可知,在一标准大气压下: (1)铝的熔点是660℃,继续对铝加热,完全熔化后,温度开始上升,当温度达到700℃时,铝处于液态; (2)固态氮的熔点是﹣210℃,则氮的凝固点也是﹣210℃,温度低于﹣210℃,氮由液态变为固态,温度在﹣220℃氮处于固态; (3)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故答案为:液;固;相同.   19.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 升高 ,体积 膨胀 ,空气的密度变 小 ,所以热空气 上升 (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考点】密度与温度. 【分析】(1)密度大小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温度、气压、状态. (2)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 (3)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0﹣﹣4℃的水除外). (4)在相同条件下,针对气体来讲,气压越高,体积越小,密度越大. (5)在相同条件下,固态的密度>液态的密度>气态的密度(水除外) 【解答】解:点燃蜡烛上方的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吹动扇叶转动. 故答案为:升高;膨胀;小;上升.   2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分析,密度ρ甲 > ρ乙(选填“>”、“<”或“=”);质量为1.8kg乙物质的体积为 2 dm3. 【考点】密度的大小比较;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比较甲和乙的密度关系,可采用两种比较方法:①体积相同,比较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②质量相同,比较体积,体积小的密度大. 先从图乙中找出对应的两个物理量,算出乙的密度,然后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V=算出乙的体积. 【解答】解: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V=可知,体积相等时,物体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从图中虚线可知,当甲和乙的体积都为1dm3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所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或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V可知,质量相等时,物体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从图中虚线可知,当甲和乙的质量都为2.7kg时,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所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从图乙可知,当乙的体积为v乙=3dm3时,乙的质量为m乙=2.7kg,所以乙的密度ρ乙===0.9kg/dm3, 则质量为1.8kg乙物质的体积:v乙′==2dm3. 故答案为:>,2   21.小明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 9:4 .用甲、乙两种不同的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之比V甲:V乙= 4:9 . 【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从图象上找一点,使甲乙体积相同,然后读出质量的大小,根据公式求出密度之比,从图上可以看出,质量相同时,找出对应的体积,根据公式求出体积之比. 【解答】解:当体积都为V=6cm3时,对应的m甲=9g,m乙=4g, 所以密度之比=, 质量相同时,体积之比. 故答案为 9:4;4:9.   22.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甲和乙,质量之比为3:1,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3:1 ,密度之比为 1:1 .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已知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之比,根据密度公式求出体积之比. 【解答】解:(1)因为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所以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实心物体的密度之比为1:1; (2)由ρ=可得,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 ====3:1. 故答案为:3:1; 1:1.   23.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36 km/h  (2)正常人步行的速度为1.2 m/s  (3)大型远程客机的速度为250 m/s  (4)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轿车速度约为30 m/s .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运动速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速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解: (1)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10m/s=10×3.6km/h=36km/h; (2)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在4.3km/h=4.3×m/s≈1.2m/s左右; (3)大型远程客机的速度可以达到900km/h=900×m/s=250m/s; (4)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轿车速度约为108km/=108×m/s=30m/s. 故答案为:(1)km/h;(2)m/s;(3)m/s;(4)m/s.   24.乘电梯上升的乘客,以 地面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乘降落伞下落的飞行员,以降落伞为参照物,会发现地面楼房向 上 运动.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 静止站在上升的电梯中的乘客,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乘降落伞下落的飞行员,如果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与地面的距离逐渐减小,会发现地面楼房向上运动. 故答案为:地面;上.   25.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0.96m/s .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小明前一半路程与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设整个路程为2s, 前一半与后一半路程都是s, ∵v=,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t1==, 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t2==,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 v====0.96m/s; 故答案为:0.96m/s.   三.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26.小明同学乘火车旅游.“火车开动”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下在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加引号的三种运动情况各以什么为参照物?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 【解答】解: (1)运动的火车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位置发生改变,所以火车是运动的; (2)小明坐在火车上,速度与火车一样,如果他以火车为参照物,小明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 (3)树木如果以火车为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由于火车向前进,所以如果以火车为参照物,那么树木飞快地后退. 故答案为:地面;火车;地面.   27.取一根较粗的铁丝,把它的一端放在火炉上烧红,然后插入水盆中,你会看到铁丝周围出现大量气泡,并有“白气”生成,解释产生的现象.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 ①当温度过高的物体放入水中时会发生局部沸腾现象; ②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 【解答】答:由于烧红的铁丝温度较高,插入水中后发生局部沸腾现象,会看到铁丝周围出现大量气泡,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28.如果砖的密度是2×103kg/m3,一块砖的体积是1.4×103cm3,那么一辆能装载4t的汽车最多能运多少块砖?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已知一块砖的密度和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一块砖的质量,进而求出汽车拉砖的数量. 【解答】解:一块砖的质量m=ρV=2×103kg/m3×1.4×10﹣3m3=2.8kg, 一辆能装载4t的汽车最多能运n===1428块. 答:一辆能装载4t的汽车最多能运1428块.   29.小刚上午9点出发骑车前往相距12km的外婆家,动身前他打电话告诉外婆他到达的时间,他先以15km/h的正常速度骑了12min,因在路边书摊买书用了6min,为了不迟到,他随后以18km/h的速度骑行,最终按时到达外婆家.求: (1)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刚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可先计算出小刚买书前走的路程,再算出买书后至到达外婆家的时间,就会求出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2)算出小刚在路上一共花费的时间,加上小刚上午骑车前往外婆家的出发时间就为小刚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 【解答】解:(1)小刚买书前走的路程为s=vt=15km/h×=3km, 小刚买书后走的路程为s′=s总﹣s=12km﹣3km=9km,买书后至到达外婆家的时间为t′==0.5h=30min, 那么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15km/h, 答: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15km/h. (2)小刚在路上一共花费的时间为12min+6min+30min=48min, 由于小刚上午9点出发骑车前往外婆家,所以他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应是9:48. 答:小刚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是9:48.   五.实验探究题(30题8分,31题8分,32题6分,33题4分,共26分) 3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 (1)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 ; (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的大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等于”、“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B .{选填字母标号}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出水沸腾时的示数;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3)水沸腾前温度上升,沸腾时温度不变,根据这一特点判断正确的图象. 【解答】解:(1)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而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这是错误的;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为98℃,水的沸点为为98℃;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98℃低于100℃,所以,此时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沸点温度时,水沸腾;水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图象B能正确反映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故答案为: (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2)98;低于;(3)B.   31.如图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