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30210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PDF 页数:202 大小:7.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2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2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01邓稼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 情怀。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

2、故事。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导入新课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 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 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一)、背景说明。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 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

3、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澄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 星。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 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 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 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

4、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3.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 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 理学家之一。(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邓稼jii先 元勋xun 至死不懈xie 鞠jij躬尽瘁cui选聘pin 无垠yin 殷红ydn可

5、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元勋:立大功的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 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 愧。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二、整体感知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

6、册)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 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 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 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一一邓稼先。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 献。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

7、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 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 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 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 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

8、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 恋歌。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为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三、作业 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二、整体感知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

9、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三、研读欣赏1.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 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 究来认识这一点。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 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b.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c.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一一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奉献

10、精神”,“理想党员”一一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2.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 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一一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 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 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3.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

11、说说邓稼先 性格特点。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 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4.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 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 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一一我始终想不清 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 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 国内学者和技术

12、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 丰富。四、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 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 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 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 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五、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

13、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 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3.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六、总结课文:(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 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 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 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 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

14、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 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二)写作特色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 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 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邓稼先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1.情感目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体会他默默无闻、为国奉献的崇高品质和 人格魅力。2.知识目标: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3

15、.能力目标: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并获得有用信息;组织 材料表达观点。【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整体感受法、发现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查阅资料法【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因特网、书籍等查找资料,了解关于邓稼先、杨振宁 等科学家的事迹,了解奥本海默的有关情况,准备课上交流使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组视频资料(播放一组视频片断)(1)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了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2)1937年,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的热血青年奔赴抗战前 线。(3)1954年,新中国第一

16、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4)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5)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 的千年梦想。2.问题: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资料后有什么感想?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学生发言:中国曾经有过丧权辱国的屈辱历史,但经过中国几代有识之士前赴 后继的不懈努力,如今的中国正在以崭新的雄姿屹立在世界的东方。3.师:(激情导语)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时代变迁。这样的时代 必然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 贡献是不可估量的,然而他们当中有些人并不为人所知。这些鲜

17、为人知的杰出 人物,是高尚而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板 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自读课文。师:同学们,课文挺长,让我们展开竞赛,快速地、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好更快!(自由朗读)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激情,一定是被感染、被感动了。请谈一谈你的感想!讨论交流:生1:读此文我非常感动,许多像邓稼先一样的国防科技专家们,为了祖国的强 大,心甘情愿地作无名英雄,他们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 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他们太伟大了!生2:我觉得像邓稼先这样不计名利、为理想不懈努力的人生

18、才是最辉煌的人生。生3: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我们的国家拥有许多像邓稼先一样的伟 大科学家,我一定要努力的学习,也要争取成为祖国的骄傲!师:我发现几位同学都谈到关于邓稼先的精神令人感动,那么你觉得他是一个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一些支持你看法的依据。填空:邓稼先是一个 的人。(从文中找出一些依据)讨论交流:生1:邓稼先是一个具有着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从第五部分的吊古战场文中 感受到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工作的环境非常恶劣,他和他的同事们时常面临着 死的考验,而邓稼先却毫不退缩,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倾尽全部心血。从这里可 以看出邓稼先是一个具有着无私奉献精神

19、的人。生2:邓稼先是一个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第二部分写邓稼先 的生平和功绩,充分说明了他一生为祖国做出的重大贡献。生3:邓稼先是一个能力极强却忠厚朴实的人。在与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显了 他最为可贵的、典型的中国农民的质朴淳厚。他们同样是科学家,都在原子弹 的研究工作中取得卓越成就,而奥本海默居功自傲,邓稼先却质朴亲和。生4:我也填的是邓稼先是一个能力极强的人。课文中写到文革期间他奇迹般地 说服工宣队和军宣队并使各派继续工作,这说明他很有领导能力;在遇到技术 难关时他缜密计算,勇敢决断,这说明他具有极强的科研攻关能力和决策能力。生5:邓稼先是一个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人。当核试验出现意

20、外的危险时刻,他说:“我不能走”;当癌症即将夺去他生命的时候,他仍然坚持写关于中华人民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这充分说明他对国家的忠诚,他甘愿为国鞠躬尽o 教师总结:邓稼先是一位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科学家。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 人敬仰的。(三)深入探究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他领导了美国原子弹的研制;而邓稼先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可以说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可他 们两个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读第三部分,体会他们的性格,你觉得哪一种 性格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21、1.利用你手中的资料和阅读课文所获得的信息先在小组中讨论,确立自己的观点。2.再分为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红方:邓稼先的性格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为他踏实肯干,不计名利,更容易专心致志于研究工作,这必定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举例居里夫人、诺贝尔等)蓝方:奥本海默的性格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为他锋芒毕露,善于发 现问题,不畏权威,更容易突破学术的樊篱,获得更高的学术成就!(举例伽 利略、爱因斯坦等)教师总结:同学们辩论得很精彩,都表达出了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其实,文中 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对比着写,是为了更好的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 神;当然,无论是邓稼先还是奥本海默,他们的成功都有

22、其必然性,是他们努 力的结果。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慢慢体会感受。(四)拓展练习师:正如我们开始讲课时所说的,二十世纪的中国造就了一大批伟大的政治家、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邓稼先只是其中之一。他们当中每一位人物都有 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同学们不妨选取其中一位,写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感 受他们的伟大精神。(五)作业:总结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总结:1.写成语。2.摘名人名言。3.用一组排比句。4.体会一首歌。5.品味一首诗。6.仿写一个相仿事例。(六)板书设计二、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情感的升华,邓稼先作为

23、顶尖的科学家能具有 如此高尚的人格:默默无闻地为国家付出,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名利无求,鞠躬尽瘁。我初读此文时即感慨良多,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在作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 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很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并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情怀,以改变 当今年代里浮躁的人生态度对学生们的影响,使他们能够形成健康的人格。整 个课堂在体会情感的氛围之中进行,但是也相应的缺少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关照。一堂课下来自己感觉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L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关注的不够多。文中所显示的作者的深厚语文功底应让学生有所体会,并学习其语言的表达。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2.对于朗读能力的关注不够。课文虽然长了一些

24、,但是可以选一些语言精彩 的段落进行朗读训练,以体会语言,提高语文的朗读能力。3.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引导,如果我们只注重课堂的活动而忽略了活 动的主体一一语文知识积累,那么,尽管学生有了思想,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却失去了可以表达它的工具。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达到语文知识教育与思想情感教育的统一。三、案例点评从本课教学案例的设计来看,设计者能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既重视了语文教育的特点,也注意了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文的主人公邓稼先是一个“大写的人”,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他对我 国科学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及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他卓越的创造

25、才能、质朴淳厚的人格魅力等,无不放射出灼灼光华。面对这样一篇课文,教案设计 者能够把感受、学习邓稼先的崇高品质作为教学重点,体现出注重挖掘教材丰 富的人文内涵,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意识。同时,教案设计者也注意到根据课文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的能力。课文由六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小标题,是对该部分内容的 高度概括,这几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又紧密组合在一起,充分展示了邓稼先的平 凡与伟大。只有注重整体感知,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 情,受到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的感染、熏陶,获得更多的启示。另外,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强调合作探究

26、,也是本教案的特点。02说和做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积累字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品味 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2.过程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 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二、重点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2.品味重要语句,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3.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4.体会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以及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三、教法与

27、学法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情况,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以教 师引导为主,努力创设情境,提出疑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 法上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他们 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四、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制作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闻一多先生的文学常识;预习课文,识记文中的生字词,初步了解 课文内容。五、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电视剧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 的血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

28、能感受到闻一多 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 来介绍一下闻一多?明确: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是新月 派 诗人,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 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 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 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

29、能看到他 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看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留了一把胡子。抗战八年中,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 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 了祖国,他红烛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 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进一步了解吧。(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课文朗诵,请学生谈感受。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多媒体显示)shuai he die qie li jiong kangkailinli kai qi dou 衰微赫然迭起锲而不舍沥尽心血迥乎不同慷慨

30、淋漓小楷气冲斗 牛3、自读课文后,出示分组合作探究(多媒体显示):(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围绕这两方面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 答)(2)据此,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教师适时点拨:(1)课文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的?围绕这两个方面课文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 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 件事。课文最后评价: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

31、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 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2)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 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 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交流感受。(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闻一多先生高贵的人格1、研究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多媒体显示 重要语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

32、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 也不一定说。”点拨:对比中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球寻求宝藏。点拨:刻苦钻研学术(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 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点拨:治学目的是 救国。药方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有这样一位作 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他是 谁?鲁迅。(4)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头发零乱,饭几乎忘了吃。点拨治学专心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刻苦,废寝忘食。(5)一

33、个又一个大的四方格子,“群蚁排衙”,写成密密麻麻的小楷。点拨:一丝不苟,严谨治学。(6)先生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点拨:用心极专。(7)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点拨: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8)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点拨:为人民讲话,无所畏惧,视死如归。(9)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 飘。点拨:形象再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凛然大义,又充满着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 景仰。小结: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34、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也是一位大义 凛然,视死如归,言行一致的革命斗士。(10)文中是怎么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的?点拨: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2、学者和革命家是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你觉得两个阶段,闻一多先 生在“说和做”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一致吗?为什么?点拨:不一致:前期他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目不窥园,无声无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气冲斗牛,声震天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35、全册)一致: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 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3、探究了闻一多先生这位英雄,我们会等到怎么样的启示呢?点拨: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 更要学习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4、人们很崇拜明星,那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应该去追随?假如我校要设置闻一多先生的雕像,请设计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精神的话。点拨:卓越的学者,热情

36、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口的巨人。行的 高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等。(四)质疑问难1、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以由老师代答。2、课文中的写法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如“精于剪裁”,“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夹叙夹议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讨论归纳 后教师点拨予以解决。(五)拓展延伸1.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我们 今后的生活中怎样对待说和做呢?点拨:教

37、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 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行一致”,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2.欣赏歌曲七子之歌199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的日子里,当时大家都在传唱闻一多先生的 七子之歌澳门,因为这首歌充分表达了澳门被侵略者强占后对祖国的深深眷 恋之情,体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歌,再次感 受闻一多先生真挚的爱国情怀!(六)作业:课外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诗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课文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饱含激情,富有诗意,虽然其时代离学生较远,

38、但其内容不是很难,只要学生多读,教师稍作点拨,还是能理解的。因此,我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尽可能地创设情境,通过看视频,朗读,合作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主动 地参与课堂,并以文本为媒介,让学生触摸人物灵魂,感知人物精神内涵,进 而内化为自身素养。教学实践表明,这种设计,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目的。03回忆鲁迅先生一、学习目标1.沉浸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 神。3.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4.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二、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

39、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2.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三、教学过程(一)预习1.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2.用几个词,或几句话来评价鲁迅先生。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二)课堂展示1.预习展示2.小组探究(1)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若加注则更佳)O(2)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明确:笑声 步伐 品评衣着 真诚待友(四处)与青年们交往(3)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明确:笑声明朗品评衣着细致随和善解人意真诚待友体贴而真挚之一:夜谈:嘱咐一定一定嘱咐之二:

40、吃韭菜合子:之三:两次来访之四:冯雪峰来访与青年人交往:宽容赤子之心3.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4)回味悟旨,学习写法深入探讨鲁迅:伟人一凡人一真人同学可发表质疑 学习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 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三)教师总结: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 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 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 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许正如人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

41、(四)当堂检测任意选择文体,表达对鲁迅先生的钦佩之情。04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重点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 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

42、不 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2.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 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 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3.课文注释补充。谓: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 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

43、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

44、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 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 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己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 刮目相待。第二课

45、时一、试背诵全文。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四、教师小结(目标4)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 态和心理。五、布置作业A.课后练习一、二、三。B、背诵全文。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后记:(附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 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 书籍,了解过去

46、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 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 蒙结成朋友才告别。教后记: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 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 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学生能够理解和找到文中 的主旨。背诵的情况也是良好。05黄河颂一、教学目标:1.

47、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分析诗歌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诗歌。3.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热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二、重点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三、教学方法: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诵读法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播放背景音乐保卫黄河。同学们,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滋润了一片黄颜色的肥沃土地,哺育了一 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古往今来,众多的英雄豪杰,无数的文人墨客,来到黄 河之边,站在高山之巅,歌唱着黄河,赞叹着黄河。当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 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

48、河的无穷魅力,学习黄河的不朽精神。(二)朗读,初步感知1.自己放声朗读,读后正音。2.聆听名家朗读黄河颂,思考我们要学习黄河的什么精神?伟大坚强。3.诗人光未然又是在什么情景下创作的这首诗?4.小组合作放声朗读。(三)合作探究1.本课题目为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颂。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2.本首诗分为朗诵词和诗歌两部分,朗诵词在全诗起什么作用?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3.第二节是诗歌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要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4.“望”字统领了哪些内容?从哪几个角度对黄河进行

49、描写?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有实有虚,选择了不同 的立足点,对黄河全方位地进行了描写。近镜头描写;俯瞰全景式的总写;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 两岸。5.找出“颂黄河”这一环节的明显标志,并分析这一部分可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标志:“啊!黄河!”分为三层: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6.作者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自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古就是军事天险,挡住了侵略者的脚步,保卫了中华民族。像歌里唱得“青纱帐里.”

50、)7.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把黄河比作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 支流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一些万丈/浩浩荡荡”正体现了气势磅礴,势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 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8.如何理解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的含义?黄河的流经长度、流域面积、流经区域博大而又与人类的发源、发展息息相 关;黄河九曲十八弯,百折不回奔向大海,性格坚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的象征。9.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在这节诗的结尾出现了两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 法,表达了作者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