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20323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17教育视野教育新论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陈娜(福建省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罗源350600)【摘要】小课题研究学习活动是教师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与研究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帮助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学习,在研究过程中自主探索数学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对策。小课题研究学习要立足学生认知困惑和课堂核心问题,关注学生易错问题,从学习和生活实践入手,基于调查活动形式,落实做中研学、深度研学,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数学素养。【关键词】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深度学习;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3

2、-0017-03【DOI】10.16550/ki.issn.2095-9214.2024.03.006小课题研究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智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小课题学习研究的主体是学生或者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课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实践。教师既可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问题,也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反应来发现问题,或者从学生已有的学习成果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小课题是教师在以生为本理念下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学习问题的强有力的助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小课题的关注焦点小课题呈现在教师和学

3、生眼前的是一种短、平、快的研究学习形态,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研究学习手段,对细微之处的数学学习问题进行针对性观测、深入剖析与了解,从而发现日常学习生活中各种普遍的学习现象之间存在的本质联系与发展规律。从这个方面来看,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小课题研究学习活动时,关注点会聚焦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明确小课题的学习主题时,更关注的是对学生而言有较强探究学习意义的选题,希望能够让学生的研究学习成果与实际学习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小课题的具体内容时,会更加关注有价值的学习困惑。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认知困惑、解题困惑,有些困惑得到了及时的解决,然而还有些困惑一

4、直存在于学生的心中,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教师需要筛选出具备研究价值的学习困惑来设计小课题研究内容,让学生值得花费一些时间与精力去深入分析与解决相关学习问题。二、通过小课题研究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一)立足学生认知困惑,设计“做中学”小课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对一些数学知识产生认知困惑。一是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较强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二是因为学生缺乏有效的方法,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准018教育新论教育视野确把握。学生若不能及时解开认知困惑,则会影响后续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当学生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在没有解决认知困惑的情况下,他们很难找到数学问题的准确解决

5、方法。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困惑,设计一个“做中学”的数学小课题,让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解开认知困惑,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在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一课中,有的学生虽然了解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但是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直心存疑惑,不理解这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于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困惑,设计“在动手操作中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个小课题,为学生安排“做中学”的学习活动内容。第一步,自制不同长短的小木棒。教师让学生自制学具,能够初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第二步,任意选择三根小木棒来拼组三角形。在这一环节,学生随机选择的三根小木棒可能是长度相等的,可能其中两根小木棒

6、长度相等,也可能三根小木棒的长度各不相等。第三步,将摆好的三角形、没有成功摆出三角形的图案区分开来。在这一环节,学生要测量并记录下成功摆出三角形的三根小木棒的长度,同时也要测量和记录下没有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第四步,观察成功摆出三角形的小木棒的长度情况,探索这三根小木棒长度之间的关系。学生观察没有成功摆成三角形的图案,将其与三角形图案相对比,发现其中隐藏的数学规律,并归纳得出相应的结论: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若是不满足这个前提条件,则很难用三根小木棒摆出三角形。学生在“做中学”的小课题研究活动中,能够突破自己的认知困惑,提高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二)根据课堂核

7、心问题,设计深度研学的小课题核心问题是能够反映数学本质、凸显课堂教学重难点的重要问题。它是能够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关键问题。当教师发现学生难以突破某些重难点知识时,可以针对学生没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提炼出相关的核心问题,设计一个能够培养学生深度研究学习能力的小课题,驱动学生对核心问题展开集中研究。在人教版数学教学六年级上册“圆”一课中,教师在教授“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发现学生在遇到“圆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这个知识点时,不能灵活变通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究其原因,是学生没能对“圆的面积计算”这部分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学习现象,围绕“如何

8、求圆内阴影部分面积?”这个核心问题进行小课题设计,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探寻阴影部分面积的求解之法。比如,学生可将核心问题当作“大问题”,尝试将其分化为“小问题”:整个图形包含了哪几个图形?哪些图形有阴影?哪些图形没有阴影?该如何求解所有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没有阴影的图形面积是如何计算的?若是通过“整个图形面积减去没有阴影部分的图形面积”来进行计算,那么能否真正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对核心问题进行了分解,将抽象几何图形面积问题转化成了易于理解的直观图形面积问题。(三)基于调查活动形式,设计生活实践类小课题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很少关注数学现象,更不会利用数学知识来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样的情

9、况,教师应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化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度,教师可基于调查活动形式,设计一个生活实践类的小课题,让学生走进身边的生活,展开自主调查。以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一课为例,教师了解到小学生当前的社团活动极为丰富多彩,于是确定了“调查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社团活动及其人数情况”这个小课题,让学生参与到了调查本校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社团活动及其人数情况的实践活动之中。学生需完成以下调查任务:其一,019教育视野教育新论以小组形式调查学校的社团名称和数量,制作调查活动的数据表格,并对本校六年级学生进行采访;其二,将数据表

10、格转化为扇形统计图,鲜明呈现本校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社团活动及其人数的具体情况。其三,以小组形式共同讨论扇形图的效用,将其与条形统计图相对比,发现它的独特价值。其四,与同伴共同对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尝试自主提出与扇形统计图相关的各种数学问题。其五,各小组学生围绕自己和同伴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分析它们的解决方法。(四)抓住学生易错问题,设计纠错反思类小课题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资源是教师比较重视的教学资源,因为教师可利用这些错误资源来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改进不足。在小课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易错问题,设计以纠错反思为主的小课题,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对自己

11、常出错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易错问题的致因,并尝试纠正相关学习错误。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为例,教师可提出小课题的学习主题“攻克多位数乘一位数 易错点”。基于此,教师在小课题研究学习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易错点布置学习任务。易错点一:在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忘记加进位数。学生需仔细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一知识点,在错题下方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易错点二:不能正确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某小学生参与小白兔饲养活动,一只兔子需要吃 8 棵青草,总共要喂养的小兔子有 45 只,若要用320 棵青草来喂养小兔子,那么这些青草是否够它们吃?有的学生受到计算

12、思维的影响,认为必须按题目给出的数据计算出结果(以计算实际需要的青草数量为例),才能判断出青草是否足够兔子吃。然而实际上,学生即便不进行精确计算,以估算的方式同样可以判断青草是否够吃。以本题为例,一只兔子需要吃 8 棵青草,40 只兔子就需要吃掉 320 棵青草,而事实上有 45 只兔子,那么 320 棵青草是肯定不够吃的。学生需研究学习正确的估算方法,掌握估算的技巧,才能准确解答这类数学问题。易错点三:在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容易忽略因数中间或者末尾的 0(如 2023、3504 等算式),导致计算错误。学生需分析这两种算式的算理,归纳因数中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关算式的计算方法,克服这

13、类题目的计算障碍。总之,当教师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困惑或者困难时,可通过构建小课题,引导学生对这些学习困惑展开针对性研究。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研究成果能够很快地被运用到数学学习之中,改善自己的各种数学学习问题。教师与学生均要不断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及时发现各种“教”与“学”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激发学生的智慧与学习潜能,让学生及时又快速地制订学习问题的应对之策。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握好小课题研究的学习机会,积极提出和分析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探索一条最有助于提高自身数学学习成效的路径。【参考文献】1 曹玉霞.指导小学生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的选题策略 J.天津教育,2020(07):122-123.2 窦平.小课题研究:数学深度学习的新视角 J.江苏教育,2019(17):37-39.3 曹灵华.浅谈“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J.数学教学通讯,2021(01):53-54.4 朱洁芬.深究,让探究指向数学核心素养培育“多边形内角和”教学新探 J.数学教学通讯,2019(13):18-19.5 陈六一.基于“关键能力”的小学数学核心内容教学 J.数学教学通讯,2019(16):6-9.【作者简介】陈娜(1975.11),女,汉族,福建罗源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