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_邹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202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_邹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_邹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_邹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7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学术篇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摘要:城市未来社区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和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的创新路径。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构建出物理、社会、数字三元空间的整体框架,并结合案例深入探究了城市未来社区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城市未来社区具有全面感知、动态可视、虚实互动、协同演进的优势特征。同时,城市未来社区也面临三大融入困境,包括存在过于追求未来社区的高大上,忽视居民的民生需求;居民习惯于传统的生活方式,不适应未来社区生活;不会应用社区现代信息技术,无法真正融入社区。政府及相关企业需从规划

2、建设上通过全要素表达融入居民利益诉求;从运营管理上促进全过程呈现,提升科学精准管理;从治理服务上实现全周期可溯,切实保障居民权益;从社会保障上完善全域性监管,严防数字风险产生,扎实推进未来社区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数字社会;数字治理;智慧社区;社区治理;数字社区 DOI:10.16582/ki.dzzw.2023.07.007 邹静沈费伟*汤蓬涛严锦程张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基金项目:浙江大学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基地项目“双创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

3、CYBHJD02)。*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22-07-02修回日期:2022-11-14一、问题提出与文献述评社区作为城市有机体的细胞单元,在新时代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未来社区并非凭空出现的概念,而是伴随着社区发展历史不断演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逐步形成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以“单位制”为主、“街居制”为辅的管理体制,但这种体制在经济市场化转型后开始转变,社区制应运而生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区治理有了新的方向。20世纪90年代,社区和信息化融合的相关理念就开始层出不穷,综合来看,基本是由政府主导,以社区为切入点,从渠道建设逐步走向信息

4、资源共享交换2。智慧社区则是基于社区信息化的升级创新,它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智慧化、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是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3。但从近些年的实践来看,智慧社区侧重技术赋能,而忽视了社会交往等问题4。区别于智慧社区,低碳社区则更注重节能减排。如今社区居民构成复杂,包括原住民、外来移民和引进人才等,他们有着差别较大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利益多元化对社区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幸运的是未来社区在兼顾智慧化和生态化的同时,强调社区治理能力,能够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展开设计,实现以人为本。放眼全球,未来社区建设已经成为国际热点。比如,新加坡“邻里中心”衍

5、生自新加坡政府在1965年推行并长期实施的“组屋”计划5,可被称为未来社区最早的探索尝试。此外,加拿大的Quayside未来社区6、欧洲BLOCK街区模式以及日本丰田“编织之城”等,都88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邹静沈费伟汤蓬涛严锦程张宇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可以从中看出多国在建设更加智能、绿色和包容的社区上所做出的努力。而在国内,浙江省于2019年率先按下“未来社区”建设的启动键,制定了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浙政发20198号),在实践的道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该试点方案提出的“139顶层设计”,还为城市未来社区的建设

6、指明了方向,具体而言,就是围绕人民美好生活向往这个中心点,坚持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导向,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基本内涵,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九大场景,打造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自2019年3月启动以来,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包括第一批、第二批的试点阶段和第三批、第四批的全面推广阶段总计281个项目,全国未来社区建设以浙江省为首如火如荼地展开。城市未来社区尚处于摸索阶段,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视角:第一,理论内涵视角。有学者认为未来社区建设是要前瞻性地引入技术、生态、社会、生活等变量,运用整体、综合性的观念和行动来超

7、前解决城乡社区所面临的各式问题7,未来社区的适应性理论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建构。未来社区作为人们理想生活的重要载体,其建造价值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科技的多重和谐关系,建设目标是生态、人文、智慧型社区,建构基础是社会、自然和技术三维空间8。第二,技术应用视角。创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未来社区建设中不可或缺。一方面,数字技术具有优化社区服务与管理、推动运营与治理数字化等积极作用9;另一方面,其深度应用也产生了技术、空间、制度、伦理和监管等领域伴生风险的消极作用10。第三,规划实施视角。社区规划的目标是增强社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能力,发掘社区价值,进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未来社区规划的核心要义是空间创生

8、、技术赋能和制度创新,即规划设计更有活力的公共空间,注重高新技术发展潜力,同时创新发展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制度体系11。实践经验显示,规划策略的选择是在深入领会未来社区内涵的基础上展开的,如凸显文化特质的空间布局,融合特色风貌的便捷交通,采取低碳技术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融入居民需求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布局,以及安全便民的数字化管理手段等12。第四,运营治理视角。未来社区综合运营所具备的多元主体、系统集成与可持续运营内涵特征,形成了一种新模式,有助于未来社区场景落地、运营资金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1316。为实现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未来社区治理应加强多元合作,立足全生活服务链,聚焦居民需

9、求,打造社区商业新生态,同时还需依托创新技术,完善社区动态网格化管理水平14。综上所述,学界针对城市未来社区建设议题初步形成了理论内涵、技术应用、规划实施和运营治理四大研究视角,更多地关注其建设内容和理论指导,有利于归纳总结相应的经验教训和发展逻辑。然而,已有研究尚未形成整体分析框架,未全面介绍未来社区的建设内容与特征,并且社区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方面的研究也有待补充。浙江省作为未来社区的首创地,在未来社区建设、治理等方面走在前列。浙江省的实践作为未来社区建设的先行模板对该领域研究具有代表性意义,有助于各界学者对未来社区内涵的深度把握,加速未来社区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建设。对浙江省未来社区走访发现

10、,有场景、可体验的未来社区依然面临着居民融合的困难。鉴于此,本研究以城市基层空间治理为切入,构建“物理+社会+数字”三元空间的整体框架,同时重点结合浙江省未来社区的相关实践,系统阐述未来社区场景建设的内容与特征,深刻分析居民融入的逻辑,在突破居民融入困境基础上,最终实现治理数字化。89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二、理解未来社区:城市基层空间治理的内涵解读在未来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之下,以城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历史数据分析作为基础的传统城市空间发展模型面临着数据来源与研究框架的革新15。空间理论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对象,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11、。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许多著作中提及“空间”,但其内涵大多为物理空间;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在20世纪提出重要的空间生产理论,分为“空间”和“空间生产”两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1630-33。列斐伏尔在传统二元空间理论中引入社会空间作为第三空间,将空间分为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三种。在列斐伏尔看来,空间既是物质的也是生产发展的。空间生产理论与城市未来社区内涵相结合,衍生出城市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数字空间模型。三元空间模型致力于多维度挖掘城市空间信息,打造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未来社区。具体框架参见图1。(一)物理空间物理空间是相对于数字空间的概念,可以理解为

12、“硬性空间”,其本质是我们居住的实体空间,主要包括社区景观、公共建筑等基础设施17。建构物理空间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展开。物理空间作为城市的实体空间,包含城市时空位置、城市要素、生态环境。运用3S技术、遥测、“仿真-虚拟”技术等对城市外部信息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多种类的三维描述,收集过去、未来和现在的信息18,精准定位城市的时间、空间位置。城市要素是城市实体的细胞,通过城市内部信息填充物理空间,将城市地理、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社会等复杂数据信息系统化、可视化,为未来社区的建设提供基础信息。此外,生态化是未来社区建设的重点特色,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空间治理息息相关,因此,城市物理空间

13、的构建始终应坚持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以推动城市生态化发展进程。城市物理空间由城市框架到实体要素,形成多层次、多关怀的物理空间。(二)社会空间列斐伏尔认为,社会空间作为社会的产物,它不仅承载着社会关系,也生产社会关系1621-26。当代社会已经由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转向空间本身的生产,空间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塑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未来社图1 未来社区的空间框架邹静沈费伟汤蓬涛严锦程张宇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物理空间(时空位置、城市要素、生态环境)生活、文化、治理场景(全面感知、动态可视、虚实互动和协同演进)社会空间(城市中的组织、活动、关系)数字空间(数字孪生的载体)社区空

14、间居民融入相互补充、相互依赖感知分析、管理与应用感知分析、管理与应用优化路径逻辑困境90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区建设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社会空间的建构重视各类社会关系的影响,即人与人的相互联系,个人与城市的联系。人与人的相互联系主要体现在社区的关系、组织、活动中。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获取社会关系,居民自发对自我社会关系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组织。而所谓组织,是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结构的社会实体,能有意识地协调活动。自我社会关系网具有交集的居民渐渐聚拢,形成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活动。同时,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其社区居民对于城市公共事务的关心度和参与度是衡

15、量未来社区人本化的标准之一。城市在改造过程中,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务,广泛地听取居民意见,推动居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力地增强了居民社区生活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从个人与个人相互关系这一群众基础,再到个人与城市关系形成的上层建筑,未来社区的社会空间层层建立,形成人本化、立体化的社会空间。(三)数字空间数字空间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由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映射连接形成,同时搭载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发展,从而推动未来社区的数字化发展。数字空间作为数字孪生的载体是未来社区空间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去地产化的背景下,未来社区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智慧服务需求,以数字化为路径,探索智慧化服务社区生态圈

16、。由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囊括了大量散点化、碎片化的社区信息,数字孪生利用感知设备实时采集,传输物理、社会空间数据,汇聚整合多元数据,将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统一到一个数字空间中进行信息交互,确保城市空间信息的集中储存和充分利用,完成从实体世界到虚拟世界的仿真映射,实现全景化呈现城市运行状态19。数字空间的应用体现了未来社区在物理和社会方面的协调发展,精准定位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并据此匹配解决措施,从而实现社区的数字治理。三、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内容与特征“物理+社会+数字”三元空间的整体框架是以未来社区的具体属性和内涵出发,而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其具体内容,也就是从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角度进行深

17、入探讨。未来社区在生活、文化、治理三个场景下,分化出九个场景,通过对“硬场景”的优化改造与“软场景”的创新设计,按照社区特色和场景重要性进行场景的系统性建设。(一)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内容未来社区是社区发展的新模式与新理念,以往国内外的未来社区大多是从某一角度展开的“主题型社区”,例如突出科技应用的“智慧社区”20、以资源共享为主的“共享社区”21、强调环境的“低碳社区”22,23和“可持续社区”24等。而城市未来社区强调其综合化,政府可以高效地配置各种优质公共资源,实现社区居民对于生活、文化、治理三大场景的互动化、协同化和智能化,进而提高社区的邻里满意度和社会融合度。生活场景首先,打造开放

18、共享的邻里场景。社区的发展依托居民在空间上的近邻和集聚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即邻里关系。当前,未来社区的邻里场景建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从空间建造展开。邻里环境为邻里关系的发展提供空间基础,未来社区依托配套用房和商业用房,打造社区邻里客厅和室外延伸空间,形成邻里公共生活的主阵地。二是提高居民社区情感认同度。社区积极组织邻里社团和开展各类邻里活动,让居民在情感上紧紧联系起来。例如,杭州市余杭区翡翠社区对于邻里进行的特色打造。翡翠社区拥有17个社团,在“社区-社团-志愿者-服务商”的带动下每周开展各类社区活动。同时,翡翠社区通过建立特色公约、打造特色文化公园等,以共享为纽带在住宅空间区域中凝结

19、成社区共同体。邹静沈费伟汤蓬涛严锦程张宇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91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其次,创建全民康养的健康场景。由于居民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健康场景的建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是依据居民多元化运动需求推进运动设施改进。室内完善健身基础设施,室外打造共享智能的健身绿道,推动建立运动社群,引领全民运动。二是实现对居民身心健康的全维度关怀和基本健康服务的全覆盖。建立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电子档案系统,实现健康大数据互联共享,构建名医名院远程问诊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惠普共享。三是坚持养老助残服务全覆盖。创新适老适残住宅,打造养老

20、护理云端系统,增强弱势群体幸福感和获得感。例如,宁波鄞州未来社区在浙里办App中推出的“鄞领健康”功能,实现“健康大脑+智慧医疗”的数字化改革。同时,社区提供居家“医+药+护”一体化服务,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线上点单线下服务”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最后,打造集约立体、特色宜居的建筑场景。当前,未来社区的建筑场景建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坚持集约高效利用空间。结合TOD梯级布局模式和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CIM平台,构建智慧社区3D超脑,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打造复合型未来社区特色邻里中心。二是体现邻里参与和城市文化风采。未来社区注重打造邻里互动与艺术风貌相结合的未来建筑场景,体现人文与建筑

21、的碰撞,建设社区有机综合体。例如,位于杭州上城区的杨柳郡社区,是杭州第一个TOD地铁上盖项目。社区集住宅、商业为一体,高效利用地上地下资源,实现上下立体联通。同时,依托配套用房和商业用房,打造社区公共生活的第三空间,为邻里互动提供空间保障。文化场景首先,打造以人为本,多元数智的教育场景。教育场景作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主体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造: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核心,优化设计教育场景,为不同需求层次的居民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推动居民文化素养提升与社区全面发展相适应。二是坚持资源整合,多元参与。统筹利用社区内外公共文化资源,实现社会公共资源线上线下共享,形成全体学习的氛围。三是实现

22、数智赋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科技,赋能教育场景,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实现教育智能化。以杭州荷花塘未来社区为例,该社区与采荷二小协同建设未来教育场景,实现“学校在社区中,社区在学校中”。该社区“校社融通”的概念打破了固有的校社壁垒,实现社区与学校的双向融通,形成立体化的育人空间。其次,打造节能绿色的低碳场景。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社区的低碳场景主要从以下三点展开:一是坚持低碳供能。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能等绿色能源,打造“光伏建筑一体化+储能”的供电系统。二是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完善雨水循环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实现分类全覆盖,最大程度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三

23、是实现社区综合节能。应用近零能耗建筑和可持续建筑材料。依托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搭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提高社区综合节能率。以英国贝丁顿“零碳社区”为例,“零碳”并不意味无碳排放,而是利用太阳能、节能建筑等手段来实现能源可再生、可持续。该社区是英国最大的可持续发展社区,采用成本低廉的示范建筑、零耗能的供暖系统、零排放的能源供应系统以及环保节约的绿色出行,现已成为世界低碳领域的标杆式先驱。最后,打造服务双创的特色创业场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下,社区创业场景的建设主要从以下三点展开:一是为创业者提供空间支持。配建社区双创空间,提供弹性共享的办公空间,打造社区创业园。

24、二是完善创业的咨询服务机制,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指导,组织行业交流和创业培训。三是搭建众筹融资平台,建立人才引进的优惠通道。解决创业筹资难、人才少的问题,引进青年高邹静沈费伟汤蓬涛严锦程张宇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92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层次人才落户,营造高质量的创业环境。如杭州云帆未来社区以“智扬云帆,创享钱塘”为核心理念打造未来社区典范。该社区利用钱塘新区智造产业的优势,打造双创空间,设置“创业者服务中心”,开展“创客学院”,建设“双创信息平台”,构建“大众创新”的创业场景。治理场景首先,打造高质量、高安全性的服务场景。社区服务

25、是提高居民社区生活幸福感的关键要素,未来社区的服务场景的整合升级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是提高物业服务水平。依托智慧平台构建管家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物业服务模式,实现服务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提升物业服务管理的效率。二是引入优质社区供应商,发展社区商业020模式,注重提供专业化、创新化生活服务。三是保障居民人身安全,建立完善的预警预防体系及应急机制,保护居民隐私及信息的安全,规范信息利用25。例如,上海着力打造的城市五大“新地标”,该项目在上海不同区推进智能停车App应用、为老服务系统、推行智慧城市炫卡等,为社区居民提供智能停车、失智老人监管、健康、门禁安全管理、快递物流等服务,赢得居民的极大好感,

26、进一步实现“围绕民生,以人为本”的社区发展主题。其次,打造多元化、效率化的治理场景。社区治理能力是评价居民生活获得感、安全感的重要标准,治理场景的优化改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是建立社区党建引领的治理机制,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构建社区综合运营体系。二是提高居民社区事务参与感。创新社区参事议事模式,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议事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事务,实现社区事务决策的民主化。三是推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依托现代技术,建立线上服务平台,精简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高社区整合、统筹资源的能力。全国首个未来社区工作委员会在丽水莲都灵山社区成立,是未来社区治理的一大创新。该社区确立了党建

27、引领的核心方向,积极探索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的新方向,实现社区事务多元化参与和社区高度自治。最后,打造智慧有序的交通场景。居民住宅对于市中心、工作场所以及主要公共设施的可达性是影响居住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便利的出行和合理的外部交通组织是社区规划的重点。未来社区的交通场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交通出行便利高效。建立安全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快速车道网络,健全公交站点换乘设施,完善公交信息的时效性。在道路规划方面,打造“社区快速交通圈”,做到“小街区、密路网”,贯通社区内外道路,提升出行便利度。二是建立智能共享停车系统,应用自动导引设备(AGV)智能停车技术、无感支付技术,实现

28、车辆高效通行。三是完善物流配送服务。设立智能快递柜、物流服务集成平台等智能物流设施,实现包裹高效配送到户。以日本“编织之城”为例,该项目将城市道路分为三类,三种街道纵横交错,创建出33规格的城市街区。机织网格的城市结构通过不同程度的扩展和收缩,来适应各种规模的项目和室外区域,实现更安全友好的城市交通场景。(二)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特征未来社区按照“一心三化九场景”的顶层设计,即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构建九大场景,打造新型城市功能单元。而传统的智慧社区,仅仅侧重于单个小区或园区的智能化,很少考虑其他拓展性的应用和需求。未来社区则以全面感知、动态可视的特征

29、实现社区信息多维度全覆盖;同时,以虚实互动、协同演进的特征实现社区人本化高效治理,打破传统智慧社区仅针对社区智能化提升的壁垒,全面提升社区综合能力。全面感知城市未来社区倡导“用数字说话”,数据是城市社区客观状况的记录和量化的结果,是数字化管理决策邹静沈费伟汤蓬涛严锦程张宇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93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的基石26。为此,未来社区注重城市数据信息的全面感知,即对社区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精准监测。全面感知可分为物理感知和社会感知。物理感知即在物理空间层面对社区信息进行感知,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

30、术,搭建数据感知平台,全时段感知、记录城市点线面再到立体的数据信息。如龚健雅等27提出的空天地集成化传感网,利用高速通信网络和形式多样的感知手段,构建互联互通的城市感知基础体系,满足未来社区高时变,多层次的感知需求。社会感知侧重感知个人信息和社会共享数据28。个人感知侧重感知个人信息和存档,公众感知专注于在社会和特殊利益群体内分享信息,为了更大的公共利益(如娱乐或社区行动)与每个人共享数据。未来社区通过物理、社会层面的全面感知,改善以往城市决策中存在的数据匮乏、居民满意度欠缺等问题,实现城市决策的统筹布局。动态可视动态可视是指充分运用数字平台集成融合各项功能,整合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大数据等

31、技术,通过不断更新完善数字化模型及各类数据信息,实现数字社区与现实社区同生共长、相互映射。各类信息要素的精准表达与精准匹配是实现物理社区向数字社区映射的关键。未来社区生活、文化、治理场景的建设是基于城市信息要素的精准表达,通过数据信息整合与分析,实现社区需求的精准匹配。从物理空间角度,在社区中实现数据感知平台的整合提升,落实数据监测的广度和深度,以保障获取数据的精确性。从数字空间角度,借助数据分析平台对海量信息进行剖析,掌握社区内基本情况,并对信息进行优化整合,将静态数据转化为动态数据,实现数据信息与现实情况的动态匹配。虚实互动城市未来社区虚实互动就是要实现数字空间与物理、社会空间的双向互动。

32、所谓虚实互动,“虚”是指数字空间及其包含的现代技术,“实”是指城市实体空间。数字空间是数字孪生的载体,意味着以数据为纽带,赋予社区新的认知能力,即通过多维物理空间的数据,实现物理空间向信息空间数字化模型映射,近乎实时地呈现物理空间的实际情况29,形成“物理-数字”有益的双向互动。未来社区治理的必然趋势是虚实互动,它超越常规“提供问题,解决问题”的治理方式,更加注重解决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在数字孪生技术的加持下,未来社区实现物理社区在数字空间中的孪生映射,将数字化建设成果集成到数字孪生平台中进行一体化管理,从而实现未来社区运营管理的降本增效。协同演进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涉及许多不同的空间和构成要

33、素,要使未来社区真正实现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就要实现各个空间的协同发展。在未来社区治理过程中,物理社区与数字社区同处在网状交互平台上,未来社区治理倡导构建一套协同演进的稳态治理体系,使物理社区与数字社区之间形成一种彼此依赖的合作关系。数字社区以其先进的信息技术主动赋能物理社区,物理社区依靠数字智慧,线上线下协同合作,分析社区问题,实现优化治理。以杭州萧山振宁社区为例,该社区按照“三端一屏一平台”的体系架构,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依托,实现云端城市大脑、社区总控、居民和企业终端的联动,实现了人、物、信息互联。协同演进作为未来社区的主要内涵特征,需要在社区改造的过程中进行不断更

34、迭,进一步实现对未来社区的科学预测、指导与优化。四、居民融入城市未来社区的逻辑与困境从城市基层空间治理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居民融入未来社区的逻辑,主要包含着物理空间的硬件设施升级,社区空间的人与人、人与城市关系强化,数字空间的智慧化社区建设。未来社区面向未来,在政府积极政策的加持下,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但现实生活也可能事与邹静沈费伟汤蓬涛严锦程张宇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94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愿违,从社区和居民的角度来看,未来社区追求高大上的场景建设,居民自身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依赖以及对数字技术的生疏,必然带来数字化改革的融入问题,

35、导致居民“不能”“不想”“不会”融入社区。(一)居民融入城市未来社区的逻辑理论逻辑:未来社区符合现代居民的生活需求未来社区的设计理念是以居民需要为中心,包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等需要,合理规划社区空间布局。首先,生理和安全是居民的基本需求,对标着未来社区的健康、建筑、交通和服务等场景。例如,万科商业社区从最先的“五菜一汤”发展到“V-Link”模式再到“CO-life”,通过融合设立服务驿站、休闲场所和教育机构等物理空间实践,全面覆盖健康、交通、服务、教育等方面,丰富的可变性为原住民创造了新的体验感,为新住民的需求提供了无限的包容性。其次,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是在居民基本

36、需求得到满足后的更高追求,对应着未来社区的邻里、教育、创业和低碳等场景。例如,杭州萧山瓜沥七彩社区开展新老居民参与的公益活动和课堂,在活动中原住民既能加深原有关系又能获得新友谊,而新住民既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又能获得成就感。换言之,未来社区的空间实践既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建设,又有利于居民自治,从而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最后,自我超越是居民生活中最高等级的需求30,对应着未来社区的治理场景。现实中,未来社区应用新兴技术,从传统社区进化成数字中心,通过社区事物多元化参与和社区高度自治,实现治理的数字化,并以网格化为切入点搭建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平台,实现治理创新31。现实逻辑:未来社区满足现代居

37、民的发展权益发展权指的是人们自由参加政治与经济等的发展并从中获得利益的权力,恩格斯曾说过,“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32。国家不仅要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还要重视他们的发展权,具体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首先,群众的利益体现在公众参与的治理过程当中,公众的政治参与既能防止损害公众合法权益的政府腐败,又能表述民意,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实现利益合理分配33,未来社区运用互联网在综合服务平台上整合并公布被候选人的信息,居民据此投出自己宝贵的一票,整个选举过程做到全透明,保证居民能够有效行使选举权。其次,未来社区发挥企业的资金优势,保证自身的资产运营,通过与企

38、业合作共同招商实现人才与产业引进。例如,七彩社区的数字化创业园为居民提供创业场景,打造“工作、生活、娱乐”于一体的社区美好生活圈,居家的创业生活不仅让新老居民获得幸福感和未来感,还让高端人才拥有了归属感。因此,未来社区时代必然改变传统的政府单一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形成政府、市场与社区协调合作的多中心供给模式,实现权力回归民众34。最后,未来社区通过对各方的信息资源整合建立多元协同机制共同维护居民的文化权益,包括社会认同和素质培养。例如,莲都灵山社区工作委员会举办居民培训活动,开创“先培训后入住”的新模式,践行“信用为本,素质至上”的理念,进一步提高所有居民素质,让其了解未来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实现

39、“自治性”与“服务性”充分结合35。价值逻辑:未来社区加强现代居民的协商合作协商合作具体表现在邻里关系与文化交流,未来社区除了具有包含公共建筑等基础设施的物理空间,还有强调社区文化多元性与共生性的社会空间,并从人际关系层面体现邻里关系的和谐。一方面,在未来邻里场景中,未来社区建设将打破传统社区邻里之间的隔阂,在提供属于居民自己的居住区域之余,社区还打造方便居民相互交流的开放式公共邹静沈费伟汤蓬涛严锦程张宇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95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空间,助力形成更加融洽的邻里关系。例如,绿城服务运营的“志愿汇”“睦邻社”等平

40、台,通过提供成立志愿者和兴趣爱好社群团体等系统,推动形成社会共谋、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围环境。另一方面,文化是多元的,未来社区包容来自多方的文化,不同个体都能在社区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社群,不同群体也会相互交流,和而不同。例如,云帆未来社区通过建设社区文化馆和打造围垦文化广场的方式,传播邻里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加强社区之间的文化互动,构建邻里和谐的氛围。因此,面对邻里关系疏远等城市管理问题,协商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接纳参与建设的组织与个人,又能使公众之间相互合作与沟通,既协调不同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又能使他们有序参与社会治理36。(二)居民融入城市未来社区的困境不能融入:过于

41、追求未来社区的高大上,忽视居民的民生需求现代社区改造一直面临诸多问题,如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为满足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社区更新的工作浮于表面,其结果就是可利用设施数量不足,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脱离了社区包容性设计的本质37,技术失信就会因此发生。一方面,物业管理缺乏应有的关怀,单纯地改造物质环境而不考虑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那么,社区改造计划就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背离。例如,“垂直绿化”作为未来社区实践中的一项创新,却未能考虑到夏夜蚊虫、秋风落叶所带来的困扰。另一方面,未来社区建设若一味追求技术进步而忽视人民所想,片面认为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就会掉入“唯技术论”的陷阱。

42、例如,邻里间纠纷的解决过度依赖线上系统的大数据分析,是非曲直的决定逐渐从人转移到机器手中,淡化了人与人、人与技术之间的信任,其结果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形同虚设,偏离未来社区的初衷。不想融入:居民习惯于传统的生活方式,不适应未来社区生活未来社区是人类理想的社群生活模式,是对以往生活方式的一次更新升级,习惯于传统生活的居民难免会不适应这种新的生活。例如,未来社区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但作为生活垃圾源头治理的主体,公众却在践行绿色消费、分类投放垃圾、参加环保实践、参与监督举报等行为领域表现出高意愿和低践行38。未来社区还注重邻里交流,拉近彼此距离,进而构建和谐、有序、健康的邻里关系,但在快节奏的都

43、市生活氛围下,居民的社区生活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相对于社区邻里沟通,他们可能更倾向虚拟社交。此外,未来社区强调居民的社区参与,塑造其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未来社区建设一味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了传统的社区参与呈现出的群体少、程度浅和形式单一等情形,严重阻滞了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因此亟需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上生活方式上的种种矛盾无不限制着居民融入未来社区的意愿,从这一点来看,察觉与缓解居民社区生活上的矛盾也可以成为解决居民融入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不会融入:不会应用社区现代信息技术,无法真正融入社区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不断被选择、转化和发明,社区向着一种先进的社会形式转型39,如充分发挥

44、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的作用,力图满足人们生活与交流的需要。尽管互联网已经在全国普及,但是部分居民因未接受专业培训而难以快速融入未来社区,如手机支付、人脸识别等简单操作,对老年人来说难于登天,类似于不会购买电子火车票而滞留车站等“智能障碍”事件比比皆是,至今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另外,在数据充斥整个社会的时代,信息无处不在,但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将目光局限于感兴趣的信邹静沈费伟汤蓬涛严锦程张宇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96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息,即“信息茧房”效应40。居民只愿意与自己想法和观念相同的人交流,将自己束缚在

45、“茧房”之中。这种社会分化导致居民选择性接收信息,沉浸自我世界,数字鸿沟越来越大,既安于现状又感受不到未来社区带来的文明,从而无法真正融入社区。五、促进未来社区居民融入的优化路径未来社区作为一个现在正在进行的状态,既存在符合人们生活与发展的逻辑,也存在无法彻底解决的矛盾。矛盾并非无法调和,数字技术为解决各类治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回应居民利益诉求,运用科学的管理处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在治理中保障居民权益,防范数字风险,才能使居民真正融入未来社区生活。(一)规划建设层面:通过全要素表达,融入居民利益诉求合理配置多要素,满足居民民生需求。未来社区是充满现代感与科技感的新

46、时代社区,面临着空间建设与居民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因此政府可以利用高科技,改变以往的“为人规划”方式,鼓励实行共同建设的“与人规划”,通过劳动、资本和技术等要素数字化的方式支持居民参与规划。其一,在这个“一个计算战胜了其他一切而成为决策准则的时代”41,劳动力不仅需要培训的机会,还需要被转化以及得到保障,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劳动者参加技术培训,利用数字技术将“过剩劳动”转变成实际劳动者,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居民投入劳动要素的权益,保证未来社区建设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其二,数据可以创造经济价值42,帮助提高资本等生存要素的利用效率,资本来源于创新、利用与开发,通过完善“数据+资本”模式,优化资本等要

47、素的投入结构,加快产品更新速度,保障未来社区的差异化需求得到满足。其三,技术要素帮助人们迈入数字世界,其来源于社区与企业的创新,通过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建立社区居民信息数据库,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保障未来社区的建设符合居民利益。(二)运营管理层面:促进全过程呈现,提升科学精准管理水平数字技术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还需要应用于社区管理。数字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提高管理的专业性、多方协调性和精准性,为居民提供全过程的公共服务。其一,建设前需要培育并组建精通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管理的专业团队。未来社区管理层应完成向技术应用思维转型,结合本地的经济水

48、平和历史文化创新性地推动场景建设,解决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数据碎片化问题,分析挖掘数据中未知但有用的信息,并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高效协作43。其二,建设中要重视多元参与。一方面,政府需要提高居民参与管理的热情,通过在数字平台与居民协商、对居民进行培训,在诠释未来社区内涵的过程中使其充分了解未来社区与传统元素之间的联系与共性;同时,允许居民利用数字化手段参与管理监督,完成传统社区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参照七彩社区“政企合作”的方式,强化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政府要与企业成本收益共担,为企业参与数字管理提供政策支持1317,提高双方的管理能力

49、。其三,强化数据整合,利用分级分类等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精准化管理,从而准确把握居民的需求。未来社区建设过程中会时常遇到“杂、乱、数量大”的数据信息,政府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界定信息公开边界和权责,鼓励多元主体释放公众所需的数据,推动社会对数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真正做到后期复盘总结。邹静沈费伟汤蓬涛严锦程张宇城市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97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三)治理服务层面:实现全周期可溯,切实保障居民权益数字化治理不能局限于单一群体,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只有凝聚各方力量,改变政府以往的轻视多元参与的治理理念,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治理,

50、积极与市场合作,才能在全周期视角下满足居民需求和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其一,坚持多元参与的治理理念。政府应赋予民众一定的话语权,通过构建“多元共建平台”与其他主体平等协商将治理效绩落实到居民权益上来44,同时建立数据统一分布平台打破各级政府的数据孤岛问题,提高数字政府治理效率。其二,坚持引导居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自治。社区通过增加数字培训机会以及建设数字治理平台强化居民与其他主体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提高居民参与数字治理的积极性与热情,并通过与社会建立合作关系平衡居民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凝聚各方力量引导全员参与数字治理45。其三,坚持吸纳市场力量,拓宽多元合作的渠道。企业应该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