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第二次周考试卷
一、选择题 (2*22=44分)
1.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
A.日食和月食 B.影的形成
C.小孔成像 D.岸上物体在水中的倒影
2、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下面关于潜望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C.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漫反
D.从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3、如图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 ( )
A.9:30 B. 2: 30 C. 6:15 D. 12:15
4. 一条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入射角和反射角 B 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
C.入射角是90°,反射角是0° D.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
5.一支铅笔与它在平面镜内的像相互垂直,则铅笔同镜面之间的夹角为( )。
A.90° B.60° C.45° D.180°
6. 某同学向竖直的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镜中的像是大小不变的虚像 B.镜中的像是大小不变的实像
C.镜中的像越来越大 D.镜中的像的位置不变
7. 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把镜面转过250角,这时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的夹角( )
A.25° B.50° C.75° D.100°
8.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9.人沿着街道走向路灯,再从路灯下走远,则他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 )。
A.变长 B.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10. 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角将( )
A.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B.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C.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11.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的反射的是 ( )
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
11.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向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图B3-4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
12.光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
A、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
B、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
C、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20°
D、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
13.有经验的渔民在河边叉鱼,他应把鱼叉对准:( )
A、所看到的鱼 B、所看到的鱼的上部
C、所看到鱼的后部 D、所看到的鱼的前部
1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控制光的传播路径
15.关于小孔成像,正确的是 ( )
A、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大成像越清楚
B、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小像越亮
C、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一定要是圆的
D、小孔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16.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 B.观察楼房在水中的倒影
C.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位置高 D.在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
17.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鱼”是光折射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18.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使入射光方向保持不变,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 .仍在原来位置 B.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
C.向右移动后静止 D.向左移动后静止
19.如图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5中的( )
图1
20.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如图1).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反射角是 ( )
A.∠1 B.∠2
C.∠3 D.∠4.
21.白天在房间里照镜子时,为了能清晰的看到自己的面孔,应该 ( )
A.镜子正对着窗口 B.面部正对着窗口
C.面部和镜子都侧对窗口 D.镜子怎样放都一样
22.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当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90°,则折射角为: ( )
A、60° B、30° C、45° D、40°
初二物理第二次周考试卷答题纸
二、填空题 (1*10=10分)
1.利用平面镜不但可以__________,还可以改变光的__________。
2. 有的黑板“反光”,因而坐在某一位置的同学看不清上面写的粉笔字,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__________反射的缘故。
3.身高1.6m的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光的_________ 现象形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__m。
4.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现象。
5.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________ (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________ 。
6.检查视力,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 m远,由于房间较小距离不足,一般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若人背对视力表正对镜面坐在离平面镜2 m处进行检查.则视力表应放在离平面镜 m处。
5题图 6题图
三、作图题(11分 )
1.在图1中画出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1题图) (2题图)
2.图2所示,光线A、B为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图3
3、报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在图3中画出物休AB在
平面镜MN中成的像。
4.如图8所示,由发光点S发出的光,射到空气和水的交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试在图中准确画出与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并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图中要体现出入射角和反射角、折射角、法线之间的关系。
5题图
图11
5.如 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
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5分):
1、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小明他们用
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1)。请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
(2)实验中对两根蜡烛的大小要求是( )。
(3)实验时,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 )像。(选填“实”或“虚”)
(4)用刻度尺量出像和物体各自到玻璃板的距离(即像距与物距),它们的关系是 ( )。
(5)像点和物点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是(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