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012212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选文档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女性预防医学1504班严慧珍U201512901说起西方文化,大多人首先想起的大概是古希腊、古罗马,那些灿烂的艺术品和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宗教、文艺复兴、可西方文化不仅仅是这些,对于我们这些局外人,比起名人大事,往往却是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西方文化,比如服装。本文将粗略梳理西方女性服装的发展历史,希望能帮助读者理解各式服装元素背后的文化隐喻。一、 古代服装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分为两大块:一是古代东方世界(包括地中海南岸、非洲北部的古埃及、地中海东岸的南亚地区);二是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便是西方历史中古代的范畴。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当时生产

2、力的制约,古代服装的共同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剪裁和缝制。与北欧日耳曼人的窄衣文化相对,地中海周围是南方型的宽衣文化。古埃及的女装和男装在品种和造型上基本相同,主要有绳衣、腰衣(罗印克罗斯)、丘尼克、贯头衣“卡拉西里斯”、长袍“罗布”、披肩“肖尔”等。只是丘尼克和肖尔比男装富于变化(表现在色彩、纹样、装饰方面)。女子丘尼克与男子相比的特点:其一是较长,其二是腰身较高、腰部紧身合体。女装的肖尔变化丰富,通过着装技巧形成形形色色的卷衣,叫“多莱帕里”。古代西亚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直至巴勒斯坦、以色列的广大地区,其中心则主要位于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

3、发拉底河中下流汇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B.C.3500年B.C.330年,伴随战争与民族移动、频繁地进行着王国和朝代的更替,出现了苏美尔王朝、巴比伦王朝(BC3000BC538年)、古亚述(BC3000BC605年)、古代波斯(BC2000BC330年)。古代西亚地区集中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因而,其服装形态十分多样,这些民族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又不断产生新的样式,使其服装文化更加丰富和复杂。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在不同时代有所不同,初期王朝流行羊皮裙子,而巴比伦时代多见披肩或多莱帕里,在亚述时代则是带披肩或无披肩的丘尼克,波斯服装的最大特性是北方型的窄衣造型。在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时代

4、的女装样式较为丰富,有流苏装饰的卡吾那凯斯、披肩式的卷衣和丘尼克。古代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和古罗马,现代有许多影片表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文化,我们往往会觉得荧幕中的女性角色着装仙气十足,十分漂亮。其实,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服装分时代而有所区别。希腊文化圈分为爱琴文明(克里特时代和迈锡尼时代)和希腊文明两个时代。 爱琴文明的服装造型完美、夸张适度、人体与衣服高度协调。女装用紧身胸衣束腰、膨大化的裙子及外面的围裙,裁制技术难度极高。克里特女装夸张曲线美,把亚洲风格的纹样融入其中。荷马时代也被称作几何样式时期。女性崇尚束细的腰身和夸张的臀部,直线是衣服构成上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古风时代)。而在古典时期

5、,垂褶是其特点。多利安式是毛织物,爱奥尼亚式是亚麻织物。具体来说, 克里特、迈锡尼的女装有层叠式卡吾那凯斯,利比亚风格的长裙(是无袖紧身上衣与裙子的组合,领子高耸,只有袖窿没有袖子,系着粗壮的腰带,下穿向左右膨大化的裙子),象裤裙的裙子,各种罗印克罗斯和迈锡尼风格有边饰的丘尼克。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希顿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连衣裙,是最基础的衣服,希玛纯是缠裹在希顿外面的一块布,相当于外套,希腊服装共同特点都是通过布在身上的披挂形成优美的衣褶效果,即多莱帕丽。希腊分为内衣和外衣,内衣从形态上分为四种:有袖子,衣服几乎覆盖整个身体;遮挡住胸部,裸露出四肢;裸露出四肢和胸部的一部分;其他形式。外衣

6、分为:几乎把全身缠裹起来;把大部分身体包起来,在一侧肩上固定;把上半身和一侧的肩或双肩都包起来;披挂在双肩使衣服垂下来。希顿分为多利亚式与爱奥尼亚式,两种希顿的区别:多利亚希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亚希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典雅的女性特征;多利亚式有折返的下来的阿波太革玛,爱奥尼亚式没有;多利亚式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而爱奥尼亚用安全别针自肩到两肩固定多处;多利亚式的侧缝一般不缝合,爱奥尼亚式侧缝必须缝合;多利亚式没有袖子的构成,爱奥尼亚式有袖子的构成。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外衣统称希玛纯,希玛纯从着装效果上分为四种:包裹全身的多莱帕里、叫克拉

7、米斯的小斗篷、迪普罗依斯diplois和迪普罗依迪昂diploidion,把布裁成花瓣状,花瓣尖部有铅垂,穿时将头钻进中间的洞。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源头,起源于意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处。古罗马在在建立和统治国家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先前发展的各古代文明的成就,并在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文明。古罗马文明对西方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有两方面:前半期的罗马律法和后半期的基督教。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古罗马文明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公元前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对于服装,罗马人

8、注重服装的象征意义,色彩单纯,边饰强烈,用服装表征人的社会地位和阶级意识,有制服的作用。在古代世界,罗马人最先明确在服装上表现阶级差别。与希腊一样,罗马时代有了纺织业的行会组织,是经营者的组织。紫色衣服在罗马是高贵的王权的象征,相当于龙袍对于封建中国的意义。具体介绍罗马的女装:斯拖拉,与希顿是一个意思,已婚妇女的衣服,穿在丘尼卡印提玛外面,衣长直达地面,甚至后下摆托地,贵妇下摆有滚边装饰;帕拉,是女服中礼仪性的衣服,是外衣,穿法与希玛纯相同,在左肩用饰针固定。公元34世纪,有了乳罩鼻祖“斯特罗菲吾姆”,及女用三角裤衩的原型“帕纽”。值得注意的是,结婚戒指是罗马人的创造。之后便进入了中世纪,中世

9、纪分为5-10世纪的“文化黑暗期”、11-12时期的“罗马式时期”、13-14世纪的“哥特式时期”。中世纪服装的最大特征是:基督教文化的强烈印记。中世纪的西欧人苦恼于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中,服装上出现了否定肉体(掩盖体形)和肯定肉体(显露体形)的矛盾现象。从服装形态上看,中世纪复转从古罗马南方型宽衣文化经拜占庭文化的润色和变形,经“罗马式时期”和“歌特式时期”的过渡,最后落脚到以日耳曼人为代表的窄衣文化。从此,西洋服装脱离古代服装那平面性的单纯结构,进入追求三位空间的立体构成时代。(一)拜占庭时代的服装文化拜占庭文化是希腊、罗马的古典理念,东方的神秘主义,新兴基督教文化

10、,三种异质文化的混合物。拜占庭染织业发达,其织物的特色是绚丽丰富的色彩。拜占庭时代的服装初期沿用罗马帝国末期样式,后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由自然、朴素、单纯,变得呆板、僵硬,色彩绚丽、华美,流苏、滚边、宝石装饰非常普遍,表现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表面装饰上,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给人一种强烈的否定人存在的绝对的宗教性,人们穿衣是为了包藏和掩盖身体。服饰成了“别等威显贵贱”的工具。主要衣物有:达尔玛提卡,没有性别区分的平常服,构成单纯、朴素,是把布料裁成十字形,中间挖洞,在袖下和体侧缝合的宽松的贯头衣,从肩到下摆装饰着两条红紫色的条饰克拉比。克拉比作为基督血的象征,已纯粹是一种宗教色彩的装饰,可以

11、随便使用。公元4世纪后,女子的达尔玛提卡袖口变宽,胸部多余的量被裁掉,逐渐显出身体的自然形,这是从裁剪方法上使衣服合体的第一步,是向开始追求裁剪技法的中世纪服装迈进的先兆性举动,暗示着衣服脱离了古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贝尔(Veil),贝尔就是面纱,是一块长方形的布。帕留姆和罗鲁姆,帕留姆是女子用的帕拉在罗马末期逐渐变窄而来,只是把自左肩垂在前面的部分折叠成二三层。到拜占庭时代,帕留姆演变为表面有刺绣或宝石装饰的带状物,叫罗鲁姆。帕鲁达门托姆,是拜占庭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外衣,是一种方形大斗篷,罗马时代披在左肩,右肩固定,拜占庭时代衣长变长,方形变为梯形,胸前缝一块四边形的装饰布。佩奴拉,原来

12、是一般庶民用的,后变成象征性极强的礼仪服。丘尼卡,是从臀围线往下侧缝开衩的白色丘尼卡,从开衩处到下摆有刺绣纹样,两肩装饰着徽章样的纹样,叫塞葛门太(Segmentae片断、局部、缘饰),是拜占庭特有的装饰,是绣完纹样后剪下缝到衣服上的。另外,拜占庭贵族的衣服中最突出的是下半身的裤子,有紧身和宽松两种。(二) 欧主文化黑暗时代的服装文化日耳曼人的服装文化,为了御寒形成了封闭式、窄小紧身、四肢分别包装的体形型样式,是上衣和下衣的二部式结构,需要裁剪。女子上身穿短小紧身的丘尼克,筒袖长及肘部,裙子为筒形,用带穗的带子系扎。受罗马文化影响,女子沿用了罗马末期的达尔玛提卡,卡拉比变成沿领围一圈后中心一条

13、的形状,为御寒,常两件达尔玛提卡重叠穿用,内层窄袖口的紧身长袖,外层为宽松的半袖或喇叭状的长袖,袖口装饰带状刺绣纹样,系腰带,头包长及下摆、披肩似包住双肩的贝尔,贵族妇女在贝尔外戴冠。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的服装文化。墨洛温王朝:常着长及膝的丘尼克,腰系皮带,男穿长及膝或踝的裤子不莱,小腿十字交叉式捆扎,女穿长丘尼克,外罩前开式长长大袖子的长袍,腰带很长,头戴面纱,脚穿黑皮鞋。加洛林王朝:丘尼克外穿达尔玛提卡,外罩长袍。昂格鲁撒克逊:男上身穿短丘尼克,下穿半截裤,外披斗篷;女穿内衣是叫“卡特尔”的贯头衣,外套叫“萨科特”的贯头穿长袍,外披斗篷。(三) 罗马式时代的服装文化(公元11-12世纪)

14、罗马式时代的服装文化(公元11-12世纪)就像罗马式在建筑上表现,一方面,形式上继承了古罗马和拜占庭的宽衣、斗篷、风帽、面纱,宗教服和礼仪服原封不动继承拜占庭样式;另一方面,保留了日耳曼系腰带的丘尼克和长裤等紧身窄样式。这个时期,是西洋服装从古代宽衣向近代窄衣过渡徘徊于两者之间的阶段。表现在服装上,即不显露体形,从头上垂下面纱,把全身掩盖起来,罗马式后期,女服出现收紧腰身、显露体形曲线的举动,这是显示性差的前兆,预示着明朗造型的哥特式来临。罗马式时代的服装特征,除了男子穿裤子外,男女同形,几乎没有性差。品种有内衣鲜兹;外衣布里奥;斗篷曼特。鲜兹和布里奥都是长长的筒形丘尼克式衣服。鲜兹有窄长的紧

15、身袖子,袖口装饰刺绣和带子,领口有滚边作缘饰,衣长及地。布里奥是从达尔玛提卡演变来的这个时代特有的外衣。领口、袖口、下摆都有滚边或缘饰,衣长较鲜兹短,及膝或腿肚子,袖子有七分袖、八分袖,袖口呈喇叭状。袖子变化很多,是这个时期服装上最具特色、最精彩的部分。布里奥着装特征是长长的腰带,12世纪后半叶,布里奥开始收腰身,只从两侧收,并非立体性构成,仍是平面的直线型裁剪,缺点是出现难看的横褶,于是在两侧开口用带子系起来,裙子部分接上三角形的布,使下摆量增大。十字军东征后,布里奥出现纵向的褶,女子外穿紧身背心一样的胴衣科尔萨基,领口滚边,背后开口,穿时用绳或细带系合。男子下半身有裤子“不莱”和袜子“肖斯

16、”,14世纪中叶,长统袜“肖斯”越来越长变成紧身长裤,不莱变成短裤。女子只穿肖斯。男子鞋出现了鞋尖很尖的样式。曼特是一种无袖的卷缠状或披肩状的长披风,是男女皆用的外出服。(四) 哥特式时代的服装文化直线和锐角的强调是哥特式的特征,手工业的发展、工种被细分化、纺织技术和染色技术的发展都促进了哥特式时代服装的发展。13世纪,出现了立体化的裁剪手段,衣服由二维空间构成向三维空间构成方向发展;14世纪中叶,出现了男女衣服造型上的分化:男子服是短上衣和紧身裤组合,上重下轻、富有机能性;女装上半身紧身和体,下半身裙子宽大、托裾,上轻下重,更富装饰性。这时的衣服构成是古今、东西的交叉点。裁剪方法上的突破从前

17、、后、侧三个方向去掉胸腰差的多余部分,从袖根到下摆,在侧面加进数条三角形布,形成许多棱形空间,即“省”Dart,产生的以前没有的侧面,把衣服的裁剪方法从平面的二维空间构成的宽衣那里彻底分离出来,确立了近代三维空间构成的窄衣基形。西方和东方的衣服在构成形式、构成观念上彻底分道扬镳。裙子上形成的许多纵向的长褶,强调了垂直线感觉,与哥特式建筑那向上升腾的垂直线特征一脉相承。13、14世纪的女装有:新式外衣“科特”,内衣改称“修米兹”,下半身内衣女穿肖斯;科特仍是男女同形的筒形衣服。女服收腰,强调曲线美,袖子是宽松的多耳曼式连袖;修尔科,是贯头式筒形外衣,女子系一条腰带,修尔科前摆夹在腰带里;希克拉斯

18、,是无袖宽松筒形外套,前后衣片一样,两侧一直到臀部不缝合,礼用衣长托地,底摆装饰流苏。盛装时,外披大型曼特,有半圆、圆、椭圆等,常带有风帽;科塔尔迪,是14世纪出现的外衣,起源于意大利,从腰到臀非常合体,在前中央或腋下用扣子固定或用绳系合,领口大得袒露双肩,臀围往下插入很多三角形布,群长托地,袖子为紧身半袖,袖肘处垂饰着很长的别色布,叫“蒂佩特”,臀围线装饰的腰带是合体的上半身和宽敞的下半身的分界线;萨科特,罩在科塔尔迪外的无袖长袍,这是14世纪女服中修尔科的发展(是有开口的修尔科,是没有腋下部分得长袍),袖窿开得很深,前片比后片挖得更多。15世纪的女装:科尔赛,原是法国农民男女穿的一种科特;

19、吾普朗多,是装饰性外衣、哥特式后期服装的代表。造型特点是肩部合体,从肩下起宽松肥大, 女衣长及地,套头穿,高腰身,裙子肥大。初期立领,后无领或翻领。袖子很大,袖口呈扇形,后变为窄袖。有锯齿形边饰,配色常左右不同,后演变为嘎翁Gown和罗布Robe。女子的吾普朗多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是很稳定的上轻下重的造型。吾普朗多最大特征是不显露体形,只注重外表装饰,与同时期的科塔尔迪形成强烈对比。一方面是对肉体的肯定,一方面是对肉体的否定,反映出中世纪西欧人在神权统治下、在禁欲主义支配下被扭曲的矛盾心态。中世纪的欧洲人热衷于色彩的象征作用,拼命追求服装的社会性符号功能。绿色代表男女恋爱,暗示结婚和生育。蓝色象

20、征愚蠢和低劣。红色表现权利和权威。黑色表示清贫、谦让、丑陋,悲哀和痛苦。黄色是背叛,憔悴、衰老,疯狂的颜色。奇异的是,内衣和手套也有相应的象征意义只穿内衣,是罪犯和俘虏的特征,还表示谢罪。手套,是力量、权利的象征。 历史进入到近世纪,近世纪分为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时期和洛可可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把衣服分成若干个部件,各部件独立构成,然后组装在一起形成明确的外形。巴罗克时期,把这些部件完整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流动的、统一的基调,界限消失整体感增强,表现出强有力的、跃动的外形特色。洛可可时期,巴罗克男性力度被女性的纤细和优美取代,窄衣文化在服饰人工美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近世纪服装具有一个共同

21、特征:性别的极端分化,性差的夸张和强调,形成性别对立的格局。男子是雄大的上半身和紧贴肉体的下半身,重心在上半身,富有动感;女子上半身胸口袒露和紧身胸衣,下半身是膨大的裙子,表现出胸、腰、臀三位一体的女性特征,是一种静态。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文化:意大利风、德意志风、西班牙风。(一)意大利风时代具有开放、明朗、优雅的风格,男女向横宽方向反展,男装变得雄大,女装变得浑圆。在关节处留出缝隙用绳或细带连接,出现了可以摘卸的袖子,袖子开始独立剪裁,独立制作。女服在腰部有接缝的连衣裙,叫罗布,领口很大,胸口袒露很多,高腰身,衣长及地,袖子有紧身筒袖和莲藕似的袖子,在肘部、上臂部、前臂部有许多裂口,露出修米兹

22、。裁剪上上下分离,是把整件衣服分成若干个部分构成的基本构想。女子外衣是曼特,色彩明快,高腰身,托裾,有装饰性袖子,曼特领子很大。(二)德意志风时代德意志风的主要特色是斯拉修装饰,即裂口、剪口。德国女服初期模仿意大利,方形低领口,装饰着着带立领的小披肩科拉Koller,后变成高领,科拉变成有碎褶的小领饰,是后来大领饰的先兆;最初袖子很大,后领口变小、袖子变瘦,袖子有斯拉修装饰;裙子用很多普利兹褶或穿好几层衬裙使量增大,再罩上有普利兹褶的围裙。女服腰节较高,窄肩、细腰、丰臀大裙子,腹部尤其宽大。(三)西班牙风时代 西班牙服装的外观特征:威严、正统、沉着的单色,特别是黑色中洋溢着天主教的神秘主义和禁

23、欲色彩,被称为填充式时代,表现为:男子上衣、短裤,男女袖子上施加填充物,表面装饰斯拉修;独立制作、独立使用的褶饰领“拉夫”非常流行;女服中裙撑“法勤盖尔”的发明和使用式女装下半身膨大化称为定型; 与下半身膨大化相对,女子上半身盛行使用紧身胸衣“苛尔佩凯”。紧身胸衣与女服二部式构成,西班牙风女装用束腰的紧身胸衣“巴斯克依奴”(Basquine嵌有鲸须的无袖紧身胸衣)整形,呈倒三角形。后来出现了铁制的紧身胸衣,由前后、左右四片构成,前中央和两侧以合页连接,在后背中心用螺栓紧固。也有以前后两片构成的,一侧装有合页,另一侧用钩扣固定。1577年后,出现了紧身胸衣“科尔佩凯”,用几层布纳在一起,在前侧后

24、纵向地嵌入鲸须,前中央下面的尖端用硬木或金属做成,开口在前或后中央,用绳或细带系紧。苛尔佩凯的下缘内侧有钩扣或细带连接下面的法勤盖尔,外测有垂下的饰布。佩埃斯戴斯托玛是掩盖苛尔佩凯的装饰性胸布。当时妇女的着装顺序是:修米兹紧身胸衣法勤盖尔衬裙罗布。罗布为了收腰,以腰围线为界上下分别裁制,上体部与裙子在腰线上缝合或用细带连接,这种上下分开构成的连衣裙形式是近代合理的二部式衣服之基础,但这时虽然在裁、制构成上是二部式,但在观念上仍处于一部式阶段。西班牙风时代,黑色十分流行。16世纪后半叶,出现男装女性化、女装男性化现象,男女内衣很接近,女性内衣增加裤子这个品种。巴罗克原意为:不合常规、外形有瑕疵的

25、珍珠;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事物;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巴罗克风格的特点就如同这个词的意思,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强调感情的表现,强调变化和动感,使用华丽的曲线装饰,人们崇尚变化,追求与众不同,装饰过剩。在服装上,巴罗克样式表现为不拘泥于传统造型,自由地随意追求变化,专注于细节和技巧,比起裁剪、缝制的精致程度,更加重视衣服表面装饰蕾丝、缎带、刺绣。荷兰风时代(1620-1650),荷兰风时代也被称为“三L”时代,即Longlook长发、Lace蕾丝、Leather皮

26、革。此时的服装特点是:衣服部件组合起来,从僵硬向柔和、从锐角向钝角、从紧缚向宽松方向变化。轮形拉夫被抛弃了。填充物、苛尔佩凯、法勤盖尔被取掉了。两性对立的造型被重叠穿衣和宽松的衣褶形成的男女都把重心放在下体部的胖乎乎的外形所取代。蕾丝作为装饰大量出现在领子、袖口和裤脚处。如果说西班牙风是虚伪的人工的贵族样式的话,那么,荷兰风服装则是实用的市民服。荷兰风时代的服装可以说是现代服装的直接始祖。主要衣物有:普尔波万变长,盖住臀部,肩线倾斜度很大,拉夫变成大翻领拉巴(领口收省来完成)或折翻下来的平领和披肩领,褶饰被蕾丝取代。后来普尔波万腰际线上升,呈高腰身,下面连接着波兰状被截成数片的下摆佩普拉姆;袖

27、克夫,袖口翻折上来的漏斗状翻折量;细腿的半截裤克尤罗特,取代奥德肖斯,裤长及膝,在膝上用吊袜带或缎带扎口,装饰有蝴蝶;后来,出现了长及腿肚子的筒形长裤西洋服装史上首次出现的长裤,英语称托拉吾扎兹Trousers,膝下有6寸的装饰;茄肯,穿在普尔波万外面,无袖、收腰、前开或侧开、用扣子固定或用绳系上;曼特,作为外衣,用来御寒;女服出现了袒胸样式,除了外面的罗布,还要穿三条颜色不同的裙子,从内到外是斯克莱特、夫里庞奴、莫戴斯特。女袖上半截很膨大,肘部收紧;有的是宽松的短袖,露出里面内衣的袖子,肩上的埃波莱特消失,整个造型柔和、自然。法国风时代的女装有着浓厚的巴罗克特征流动的衣褶、变幻的线条、缎带、

28、蕾丝、刺绣、饰纽等多种装饰在罗布上竞相争艳。苛尔巴莱特,是紧身胸衣,是装饰性上衣与苛尔佩凯结合在一起的胴衣。腰部嵌入鲸须,缝线从腰向胸呈放射状地扇型张开,表面装饰很美,穿在修米兹外面,开口在前面或后背,下摆有一圈装饰布,内侧有钩扣,与下面裙子相连接,前中央下突出部分露在外面。这种衣着持续了150年。女服领口很大,裙子重叠穿用,外侧的裙子在腰围处取很多褶,垂至地面,臀部使用臀垫(克尤德巴黎)膨大化,这种夸张臀部的样式称为“巴斯尔样式”。袖子变短,袖长及肘部,呈泡泡形,60年代规定袖长及肘部,70年代袖子是灯笼形,很宽松,袖口装饰着蕾丝或缎带蝴蝶结。时间流到洛可可时期,18世纪的文化是从贵族和新兴

29、资产阶级的社交生活中产生和形成的,文化艺术方面,法国仍是西欧的中心。洛可可式样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左右对称的模式,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的而又纤细、轻巧、华丽、反复的装饰样式。巴罗克那洋溢着生气、庄重的量感和男性的尊大感被洗练的举止、游戏般的情调、艳丽的纤弱柔和的女性风格所取代。巴罗克风以男性为中心,洛可可风服装以女性为中心。洛可可时期的女装在不同的朝代有所不同。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过渡期):耐葛里杰,白天的常服,领口很大,背部有很多箱形普利兹褶,呈又宽又长的托裙形式;帕尼埃(行李筐、背笼的意思),裙撑,用鲸须、金属丝、藤条、木料和亚麻布等制作,呈吊钟状,又称为“鸣钟罗布”。路

30、易十五时代(1730-1770):帕尼埃,越来越大,前后扁平,左右横宽的椭圆形;帕尼埃多布尔,是左右两个,中间用绳子或带子系身上,也越来越大。外穿衬裙,再罩上前开的罗布,露出倒三角形的装饰一排缎带蝴蝶结的胸衣,罗布下面A字形打开,露出里面装饰着褶皱飞边、蕾丝、缎带蝴蝶结和鲜花的衬裙,领口很大,呈四角行,袖长及肘,袖口有三层飞边;佩爱斯迪斯托玛,倒三角形的胸挡,丝绸做的,穿时缝在罗布上,上有精美的刺绣和宝石;苛尔巴莱耐紧身胸衣,制作技术进步,表现在嵌入鲸须的数量和方向,前中央插入巴斯克,为使背平背后的鲸须是直的,后边系扎,外罩前开罗布,胸前装饰倒三角形前中央呈锐角的胸饰斯塔玛卡。路易十六时代:洛

31、可可“优美但很轻薄”的文化向“朴素、高尚、平静而伟大”的古典文化转移,这种倾向就是新古典主义,与英国自然主义、法国回归自然的启蒙思想不谋而合。表现在服装上是头饰膨大化、裙子体积缩小、帕尼埃消失。时间终于来到近代,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了缝纫机、化学染料、人造纤维、高级时装店、服饰史、美国成衣产业。 这些为西方服装的发展贡献了不小的力量。社会的大革命时期,都是“男人的时代”,男装会发生独特的变化,像古罗马时代、文艺复兴、巴罗克时代。之后男性从18世纪的沙龙里向女性献殷勤,转向从事近代工业及商业等领域的社会活动,没必要再穿那些象征夸张性的装饰过剩的衣服,开始追求衣服的合理性、活动性、机能性。到19世纪中叶完成了近代化的男装。19世纪是(女装)“流行的世纪”,女装按顺序周期性地重现过去的样式:希腊风16世纪西班牙风洛可可风巴斯尔样式。女服真正近代化要等到1920年代。西方服装的发展历程就梳理到这了,之后的西方女性服装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最终定格为现今丰富多彩的女性服装。俗话说,一个人的衣着代表着他的品味,其实,服装不仅仅能够反映个人的文化素养,还暗示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特点,希望以上的西方女性服装发展浅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参考文献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