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环境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04846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环境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环境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环境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XUANDONGMAN百家论坛 240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环境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刘秋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 湖南 长沙410006摘要:在我国乡村建设已从精准扶贫走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艺术学领域下重要的人居环境建设专业,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着紧要作用,其专业视域及教学体系也需与时俱进,以适应乡村建设的实际需求。本文从乡村振兴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在逻辑出发,分析了此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进而提出从教学体系、教学实践平台、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拓宽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新路径,以期创建为乡村振兴主动赋能的教学“生态链”,有效培养关注社会需求的新型

2、环境设计建设人才。关键字:乡村振兴;环境设计;教学改革;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引言国家系列指导性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目前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阶段,环境设计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其在乡土居住空间改造、生态景观提升、乡村文化活化传承等方面不断提供创意及实践潜力。毋庸置疑的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环境设计专业发展势头迅猛,收效斐然,但其目光更多的还是聚焦于城市空间环境,且在近年来的乡村建设实践中,低品质的环境整治及立面美化现象仍层出不穷,缺乏“营造和谐乡村人居环境”理念的多维度

3、呈现。当前,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显然面临专业教学与乡村建设需求脱节等一系列挑战。基于此,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路径、人才培养方向及教学体系亟待调整和完善,应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将其专业视域辐射至与城镇空间共同构成人类生存空间的乡村环境,及时做出针对性的教学革新,为国家和未来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一、乡村振兴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在逻辑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方面强调一定的跨学科性,因此具有艺术学领域与工学领域的“双栖”特征。2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各学科专业之间的跨学科特征已普遍显现,环境设计

4、专业的多学科优势已逐渐退去舞台,如何延续本专业独特的“艺术句法”,聚焦及引领设计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向与教学改革,是环境设计专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从以往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不难看出,“城市”、“经济”、“建设”已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词,诚然,基于当前正在被构建的新型城乡关系,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是否需要转变思路,紧跟城乡融合发展这一必然趋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双栖”人才。我国乡村是传统农耕文明的珍贵遗产,其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及艺术特色,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下,高校环境设计及其他设计类专业以自身优势介入乡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台南艺术大学建筑艺术研究所师生与土

5、沟村村民一同合作,将村落营造成“农村美术馆”,在提升村落环境的同时,构建了当地乡村文化。环境设计专业正以此类“自下而上”的营建项目助力乡村振兴,这种形式的不断实践为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指引了方向,也为乡村人居环境的提质提供了创意策略。环境设计专业应聚焦社会民生,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人居环境改造、文化重建、扶贫建设、价值观及责任感塑造等元素为重点牵引教学改革,使乡村振兴战略成为环境设计专业相关教学实践的自然延伸。二、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目标转变认识不足炫动漫百家论坛 241 基于对一些政策文件的解读,目前高校对于乡村振

6、兴人才需求的研究较为宏观,缺乏以艺术设计专业为背景,以村为单位的调研分析,致使大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与中国农村的结合往往浅尝辄止,所培养的学生乡土文化认知薄弱,同时较少掌握乡村空间营建的知识体系。随着乡村文化的主体性不断增强,目前多数乡村已发展为农业主导型、商旅服务主导型的乡村类型,其建设发展需要更多的“设计+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因此,环境设计专业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教学目标滞后于当前的乡村建设人才需求。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总体的教学目标除了注重学生乡村建设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体现其在自身专业创新性上的坚持、于社会责任感培养上的指引以及在社会需求协同性上的特色。3(二)乡村振兴战

7、略下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开发不到位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的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内容不局限于乡村景观风貌的修复及物质空间的营建,还包括乡村社会生活的激活等。对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介入乡村建设,这一系列成效的达成需要高校深入挖掘教学实践资源,并与社会、政府进行充分合作。目前国内高校多采取课内假题式项目设计、设计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乡村环境建设能力,部分以工作室模式进行课题研究及项目实践,但参与者多为高年级学生,此类教学资源较少系统的渗入到基础课程中;此外,乡村环境营建的教学资源相较于城市建设较少,教学案例单一,研究平台滞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存在较大间隙,从而使得乡村社会难

8、以被持续激活,学生参与乡村建设的实践能力总体偏弱。(三)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内容及方法与行业发展的适应性较弱当下面向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的人才需求面临转型,这要求高校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普遍实行“专业基础”、“专业设计”及“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实际上与乡村建设及设计市场的人才需求标准有所落差,存在各类课程内容衔接不当、教学理论和实践操作联系不紧密,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广袤的乡村土地等问题,继而使得学生难以满足新时期乡村建设的发展需求。此外,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及简单的案例设计教学方法较为常见,最终难以形成设计成果的延伸与应

9、用。时代趋势下新媒体、新技术日新月异,更需学生从多维度、多视角获取知识,4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应多与“外界”接轨,朝着精细化与时代化前进。三、环境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一)深挖乡村人文艺术元素,优化教学体系目前高校学生来自城市的比例逐年增大,专业课程授课内容基本以城市环境为主,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于乡村情境及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解存在不足和片面化,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应遵循时代发展趋势,明晰自身在社会发展中作为乡村建设者的定位,将乡村振兴战略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学课程(如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实践课程)。通过乡村人文艺术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以及各类课程的联动教学,继而

10、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乡村振兴理论和实践知识,根植乡村情怀。具体来说,在通识课中渗入乡土文化理论及美学知识,促进学生对于乡村振兴的了解与兴趣;在专业基础课中强调乡土空间艺术特色及空间现状的调研分析,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村落及乡土文化的理解与思考,如在环境空间设计基础课程中加入乡土空间艺术要素等知识;专业主干课程以设计实践为主导,增加乡村公共空间设计、乡村集市展陈设计等课程内容,与前期基础理论及空间调研形成乡村设计教学闭环,满足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此外,基于乡村建设对“设计+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可适当拓展多学科交叉课程,在原先课程中引入生态学、社会学等知识,进而培养学生乡村建设的

11、综合能力,同时有效释放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潜力。(二)搭建教学实践平台,实施综合项目教学实践性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特别是面向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挖掘实践教学资源,将其贯穿于课程教学并与理论教学互补并进是本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乡村的发展,不少新农村建设项目引发社会关注,同时带来机遇,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可依托此类项目资源搭建城乡互动教学实践平台,以项目为核心,通过跨院校、跨专业组织学生及教师参与实际乡村设计,从而打破学院班级闭境自守的教学模式。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与国内重点高校环境设计学科共同创立的“中国建筑装饰卓越人才计划”实XUANDONGMAN百家论坛 242

12、 验教学平台以乡村振兴作为本届课题设计目标,组织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等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师生共同参与到海口市道郡村综合环境设计项目中去,通过驻地调研、分组讨论、项目汇报、成果品评,探索艺术设计赋能乡村的实践路径,同时在设计内容方面弱化各设计学科的边界,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各设计专业知识为乡村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相应地促使高校环境设计教学研究向科学性、应用型、高质量方向迈进。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及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同构建乡村实践平台及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项目的实践实习机会。在合作项目过程中,高校可聘请行业专家、政府人员、非遗传承人、企业设计师定期来校开展讲座授课,对项

13、目成果进行阶段性指导,同时将行业的前沿技术、理念方法引入课堂。5此外,高校教师团队需结合校外实践平台深入乡村及企业一线进行研究实践,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能力,继而更好地借助各平台资源,引领环境设计学生在项目实操中增强设计水平,提升社会责任感与文化自信,推进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转型。(三)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创新教学手段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环境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应以功能需求与艺术情境并重的空间塑造与实施转化能力为重点,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造力培养逐步转变。6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教师在课程中可充分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创新教学方法,结合项目实操搭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从而一定程

14、度上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一方面,通过开设“互联网”模式下的精品课,慕课、微课等新型课程,将乡村振兴战略与教学内容显性或隐型结合,拓展学生在网络上的互动讨论,同时加强跨院校跨专业的多维交流;另一方面,为更好的进行乡村空间调研分析,可在课堂中有效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还原村落场景,使学生在现有条件下更加直观、有趣的感受乡村大地。基于环境设计专业艺术与技术并重的“双栖”特征,在专业课程中还需注重实操项目的导入,教师需因材施教,挖掘学生个性从而更好的引导其进行团队合作,并在项目牵引上注重思维的完整性。如在乡村营建项目调研过程中指导学生以图像或思维导图形式记录问题,回归课程后,将调研所得

15、进行总结推演,继而进行设计实操,之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不断推敲设计,教师给予反馈,同时强调学生手工模型的制作。这一完整的教学模式,结合线上教学资源,进而能锻炼学生对于乡村空间的感悟力与深度设计能力。四、结语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及行业市场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这是环境设计专业补足乡建模块教育空缺、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及创新的契机和挑战;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步伐逐渐加快,其专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需要有新的审视,并体现时代特征。基于此,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应紧跟时代发展,以服务社会需求作为自身责任,不断优化教学体系、深度挖掘教学资源、与时俱进创新教

16、学手段,综合提升教师学术水平,为乡村振兴及区域发展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专业人才。展望未来环境设计专业建设发展,其课程教学应持续关注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依托校内课堂及校外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参与乡村建设,增强设计创新能力,根植乡土情怀,以期提升新时代环境设计专业赋能乡村建设的创意潜能。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 宋立民.环境设计的“双栖”特征与学科专业建设 J.设计,2020,33(13):93.3 吕品晶,雷大海,刘焉陈.新发展理念下艺术设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考 J.美术研究,2023,(04):6.4 刘媛.乡村振兴空间设计课程的实践探索以黔江冯家寨子空间改造教学为例 J.装饰,2023,(03):142.5 罗冠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融入乡村振兴的教学改革研究 J.房地产世界,2021,(24):53.6 张月.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的思考 J.设计,2020,33(11):101.作者简介:刘秋吟(1997-),女,汉族,湖南湘潭人,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