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明清戲曲輯考三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04640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戲曲輯考三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明清戲曲輯考三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明清戲曲輯考三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明清戲曲輯考三題明清戲曲輯考三題黄義樞 張晋瑜*摘 要:國家圖書館藏 三世姻緣 稿本,原不詳其作者,今考該劇即永恩 三世記 刻本的底本,僅書名有二字之差,版式基本相同,一些戲曲工具書作爲兩種劇作,分别介紹,實非是。吴曉鈴舊藏皮黄劇本 兩世因 的作者洗心道人,原不詳真名,今據此劇序跋及光緒四年刻本 關聖大帝返性圖 的序跋,考知洗心道人即王伍喬,是一位類似余治的善士。紹興曲家謝宗錫 玉樓春 傳奇見於 樂府考略 的介紹,原劇今佚,杭州圖書館藏來集之 倘湖手稿 抄録了該劇第十齣,較爲稀見,今加以整理校點,以供參考。關鍵詞:三世姻緣 三世記 兩世因 玉樓春一 清傳奇 三世姻緣 稿本小考國家圖書館藏有一部

2、 三世姻緣 傳奇,全劇共四十一齣。李修生主編古本戲曲劇目提要 介紹有劇情,稱“有清抄本”“無名氏撰”。郭英德明清傳奇綜録 亦著録,稱有抄本,“北京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圖書館藏”,附列於道光元年至宣統三年時期的作品簡目中。中國書店三十年所收善本書目集部曲類 著録:“三世姻緣 二卷,不著撰人,舊*黄義樞,1980 年生,男,福建屏南人,文學博士。現爲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教授。著有 樂府考略 編撰考 等。張晋瑜,1999 年生,男,山西太原人,香港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文學。本文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清代戲曲稿抄本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22&ZD267)階段性成果。文章承首

3、都圖書館邸曉平研究員、南京師範大學徐明翔博士協助查閲資料,謹致謝忱。李修生:古本戲曲劇目提要,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第 688 689 頁。三世姻緣 提要爲魏崇武撰。郭英德:明清傳奇綜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第 1214 頁。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十 三 輯)抄本,竹紙二册。”按:這部傳奇作者尚可考知,爲乾隆朝禮親王永恩。國圖藏 三世姻緣 應是永恩 漪園四種 之 三世記 的謄清稿本。永恩(1727 1805),字惠周,號蘭亭主人。康修親王崇安(康悼親王椿泰子)之子,乾隆十八年(1753)襲康親王爵,四十三年(1778)復號禮親王,其子爲 嘯亭雜録 作者昭槤(1776 1830)。永恩熱

4、衷詩畫詞曲,撰有傳奇四種(五虎記 四友記 三世記 雙兔記)和雜劇 度藍關。此五種曲合刻爲一集,名曰 漪園四種,五虎記 前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程蔭棟引言。古本戲曲劇目提要 與 明清傳奇綜録 均同時著録 三世記 和三世姻緣 兩個劇目。筆者將 三世記 刻本與 三世姻緣 抄寫本對讀發現,兩劇在内容上完全一致,且每行字數相同,都是19 字,説白曲文的字號區分也一致。不同之處僅在於劇名“三世記”與“三世姻緣”的一二字之差;版式上,刻本是每頁 10 行,抄寫本爲每頁 9 行。因此,三世記 就是三世姻緣,相關工具書在介紹劇情時,其實不必分别介紹。古本戲曲劇目提要 這兩個條目分别由不同人員撰寫,因此未能察

5、覺。三世記 與 三世姻緣 孰先孰後?三世姻緣 是否依 三世記刻本謄抄而成?今查 三世姻緣 卷首有兩枚印章:“檀尊藏本”“禮府藏書”,永恩獨子昭槤正好有這兩枚藏書印。因此,此書原爲禮親王家藏本。既然此書已經刊刻,昭槤也就没有必要將刻本重新抄録收藏,合理的解07中國書店三十年所收善本書目,中國書店,1982,第 240 頁。明清戲曲輯考三題釋就是:三世姻緣 是 三世記 刊刻前的謄清稿本。雖然此書已經刊刻,但底本仍留存家中。國家圖書館另藏有 四友記 寫本,爲鄭振鐸舊藏,無印章,版式、筆迹與 三世姻緣 一致,可知此 四友記 亦爲刻本的底本。“三世姻緣”最終刊刻時被改成“三世記”,或是考慮與其他三劇名稱

6、上的統一。此外,三世姻緣 封面另有題跋,卷首另有其他印章,亦可從中獲知此書之遞藏情况。三世姻緣 封面題云:“此未經刊行本也,安臣孝廉得之京邸。戊午轉落余手,頗足娱目。約叟記。”卷首除了昭槤藏書印及國圖印章外,另有四枚印章,依次爲:樨筠書畫、鬻及借人爲不孝、潮州城南謝氏小草堂藏、約園(此章鈐在第一齣)。根據以上信息,可知此書在昭槤之後,至少已經二人之手。其一爲安臣,其二爲約叟。從“潮州城南謝氏小草堂藏”可知,其中至少有一位爲潮州人士。根據王弘願 謝錫勳先生傳、黄梅岑 王延康事略 及 潮州市湘橋區志 等文獻,此二人尚可考知。安臣,即謝錫勳(1864 1913),字安臣,一作鷃臣,潮州海陽(今潮安)

7、人,光緒己丑(1889)舉人,宣統三年官將樂知縣。曾任 漢潮報漢潮日報 主筆。著有 小草堂詩集 潮州荔枝詞百首 鮀江春餞集等。嗜學博覽,尤工詩曲。約叟,即王延康(1855 1926),字川濟,又字少筠,號福曹、樨筠、季約、約叟、約公等。潮州海陽高華里人。光緒乙酉(1885)舉人。曾任17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十 三 輯)鐸報 社長,汕頭 商報 主筆。著有 正氣歌七十自述、約園詩集六卷、約園文集 四卷、幽夢三影 一卷、約園印存 二卷傳世。工詩文、擅書法、通音律、精短笛、能昆曲。鑒於王延康的生活年代,跋文所説的“戊午”當指 1918 年。昭槤於嘉慶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獲罪,被削去王爵,並罰銀二百兩、

8、禁錮三年。此後,昭槤家産損失殆盡,其本人一部三十卷的詩集,也因“身罹罪戾”而没能保存下來,現存寫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的 蕙蓀堂燼存草 稿本,也是其憑記憶選録而成。永恩 漪園四種 稿本流人民間,當在昭槤獲罪之後。二 兩世因 作者洗心道人是王伍喬吴曉鈴 綏中吴氏藏抄本稿本戲曲叢刊 第 34 册收録了一部皮黄劇本兩世因,共十八齣。封面題:“兩世因 全貫串”,卷首有“吉祥花石獅巷 原文”、署“洗心道人閑筆”之序、署“時光緒丙子嘉平月下澣,書於羊城客舍之興善齋,長白悟誤居士附識”之跋。關於此劇本,于昕 兩世因:一個成熟的京劇劇本 兼談劇種成熟與劇本成熟的關係 一文,曾認爲此劇是“京劇劇本步向成熟的

9、例證”,但未考證該劇作者爲何人。洗心道人序云:“余讀 吉祥花 勸善書中,偶睹 石獅巷 一段事迹,曾詢之土人,皆云真實不虚。因有感於懷,微加點綴,本以作爲戲文,名曰 兩世因。”可知此即作者自序。另據悟誤居士跋:“兩世因 戲文十八齣,析津王君作也。王君自號洗心道人,與余有針芥之投。其平生於惜字、戒殺諸善舉,皆能實踐躬修,講求不倦。其後飢驅各出,不晤者數年。今夏薄宦嶺南,而王君適作幕於鹺務局中,因得日相過從。”郭英德、李志遠 明清戲曲序跋纂箋 收録此劇序跋,稱“洗心道人,姓王,字號未詳,析津(今北京)人。”其實,洗心道人真名可考。晚清時期,有一部名爲 關聖大帝返性圖27傅謹主編 京劇的文學音樂表演:

10、第六届京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17,第 591 601 頁。吴曉鈴:綏中吴氏藏抄本稿本戲曲叢刊 第 34 册,學苑出版社,2004,第 270 頁。郭英德、李志遠:明清戲曲序跋纂箋 第 9 册,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第 4495 頁。明清戲曲輯考三題的善書流傳較廣,這是一部假托關聖帝君名義頒布的道教勸善書,咸豐六年(1856)初刻於雲南,後又多次重刻。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等藏有此書光緒四年(1878)析津思過齋重刻本,卷首有時任東莞知縣盧樂戌(1838 1910)所作 重鎸返性圖跋,云:“兹有鹺局幕中友人析津王君伍喬,别號洗心道人者,生長首善之區,善根既厚。又自燕

11、赴粤,游歷盡天下之大觀,於是眼界宏開,實能於福善禍淫之理,洞見本原。覺從前 勸善録延生集 諸書,雖遞次刊刻,而心懷歉仄,仍恐於世無補。戊寅之春,又重鎸玉曆抄傳 一部,虔誠檢校,不數月而工竣。”對比前引 兩世因 悟誤居士跋,知所言“洗心道人”爲同一人,即王伍喬。此書前另有序言,署“析津洗心道人敬書”,末附印章兩枚:一爲“伍喬”,一爲“鶴卿”。“鶴卿”當爲王伍喬另一字號。兩世因 以邵彬儒 吉祥花 小説中的 石獅巷 爲底本改編而成。邵彬儒,字紀棠,廣東四會人,主要活動於同治、光緒年間,以宣講聖諭爲業,是當時較爲著名的勸善小説家。吉祥花 所收系列小説,意在勸善,王伍喬便選擇了其中的 石獅巷 改編成皮黄

12、劇。清末,江蘇善士余治熱衷於勸善,爲使其宣教意圖深人民間,採用了當時新興的皮黄梆子腔劇種的戲曲文學體裁和通俗淺近的語言,選取富有勸懲意義的故事,編成 庶幾堂今樂。遠在廣東的析津人王伍喬編創的 兩世因,可與之遥相呼應。三 新見謝宗錫 玉樓春 傳奇一齣杭州圖書館藏有一部來集之 倘湖手稿,稿本,亦是孤本,此前研究來集之的學者鮮有關注到此書。2019 年,浙學未刊稿叢編 來集之專輯收人此稿,爲研究者提供了方便。該書收録了一齣戲曲,題爲“玉樓春 傳奇第十齣”,引起了筆者的注意。關於 玉樓春 傳奇,其實有兩部同名劇作,一爲明清之際晋江人黄志正之作,一爲明清之際紹興人謝宗錫之作。兩部傳奇以往未見傳本,則此齣

13、傳奇頗爲難得。37(清)洗心道人:返性圖 卷首,首都圖書館藏清光緒四年刻本。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十 三 輯)黄志正之作,(雍正)連平州志 卷九 藝文 收録的何深 黄玫石先生傳 中有記載:黄志正,字玫石,閩之晋江人。家世望族,少博覽群書,有文譽,聲喧場屋。甲寅閩變,先生避兵走粤中,浮海至瓊州,盡閲瓊臺藏書,文益宏肆。先生爲文典贍雅麗,都人士觴祝錦章,勒銘碑版,以得其筆爲榮。善尺),人多藏弆。爲詩大率宗明代七子,錚錚無細響。晚益肆力詩餘,所著有 玉樓春詞曲,知音者以爲不减 琵琶 還魂諸傳奇。卒年七十六,平生著作甚富,索其子,僅存什一,可傷也。文中將 玉樓春詞曲 比諸 琵琶還魂,可知亦爲一部傳奇。謝

14、宗錫之作見於 樂府考略 所收 玉樓春,現略去考證引用的 元史鞦韆會記 耳談 太平廣記 的内容,將本事及劇情提要摘録如下:紹興人謝宗錫撰,唐九經作叙。小説有 玉樓春,與此異。此演元拜住事,本之 鞦韆會記,而紐合他處情迹,又加增改添换。謂住遇孛、王二女于杏園樓下,後皆得合。其樓%曰“玉樓春”,故以爲名。劇中拜住、闊闊出、索羅諸人姓名,皆見 元史,然真僞參半。略云:元時故相木耳不花之子拜住。鐵木耳不花,劇誤遺一字。丰標俊雅,才識無雙,弱冠未得佳耦,與異人柳浪子交好。浪子越東人,幼禀俠氣,長得異傳,出有入無,變幻莫測。自知與住有夙緣,其功名眷屬,皆當出力以成其美。僑居京邸,托言被劫以試住,住解衣乞米以

15、周之。時宣徽院經歷王榮甫有女玉英,宣徽院使孛羅有女速哥失里,皆國色工詩,而未字。孛羅之第有杏園一區,中有樓,%曰“玉樓春”。劇中白云:“祭酒許魯齋贈扁,題曰 玉樓春”,取“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之意。此 鞦韆記 所無,係添出。花時爲鞦韆會,速哥失里招玉英赴會,飲47(清)盧廷俊修,(清)顔希聖、(清)何深纂 (雍正)連平州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廣東府縣輯 17),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第 623 624 頁。明清戲曲輯考三題于樓上。柳浪子拉拜住往觀,直入其園,與二女目成。孛女有題杏花詩一首,擲付于住,而王女亦以汗巾投之,住皆拾得。孛之家人見兩生深入内園,率衆擒之。浪子走脱,執住見羅

16、,知爲故相子。面試【菩薩蠻】詞,悦其才,以女許之。此是實事。會平章闊闊出之子僧家奴欲得美婦,謀之于宵小土人兒。人兒告以王、孛二女俱佳,使御史霍昌爲媒,可兼得也。柳浪子聞之,僞作醫生,卧于闊平章之門,見僧家奴,言與王氏爲鄰,極詆玉英之醜。僧家奴心疑而未信。浪子又與孛氏之内侄金洲滄遇,以藥一丸贈之,謂可起死回生。時霍昌以平章爲子求婚意告孛羅。羅畏勢,悔前諾,竟欲以女改字僧家奴。使人下聘。孛女自縊死。適洲滄在索家,痛毆下聘之人,而以藥救速哥失里得甦。僧家奴赴王氏親迎,浪子陰變玉英爲醜貌,僧家奴驚走。王榮甫憤甚,立時擇婿,得拜住,甚喜,即使成婚。僧家奴覬二女皆不可得,乃别娶一婦,奇醜而悍。夫婦相携出游

17、,住亦挈室踏青。僧家奴見玉英,固甚美也,深憾前夕誤視,復思謀以爲妾。召土人兒計議。先是住遇二美之明日,與人兒家奴會飲。酒半,聞江南有寇苗彦生作亂,住爲大言曰:“彦生與先君有舊,若得我一紙書,可收百萬衆也。”人兒陰識之。至是設謀,僞造住通苗書一封,伺住入場應試時,遺于地,爲巡場官所拾,報之兵部,上聞收拷。僧家奴乘勢奪其妻,逼爲妾。玉英方毁面截髮求死,僧家奴之婦救之,置佛閣中,得免。而住被誣莫辯,將赴市就戮。道經孛氏樓,速哥失里從樓墮下,欲效緑珠之盡節。幸不死,號訴于監斬官撒里不花之前,願與住俱死。觀者皆爲感泣。土人兒、僧家奴在衆中,浪子用法陰嗾土人兒,遂以陷住始末自首。撒里密疏具聞,旨釋拜住及速

18、哥失里,誅僧家奴,而命孛羅籍其家。羅見玉英,即知王氏女,携以歸。拜住受誣時,已中進士。至是,撒里不花保使征賊,苗彦生果投降,留討餘黨,浪子陰助之。奏凱還朝,玉英已在孛家,速哥引與住見,同爲住室。事聞,亦並封誥,而加住官。時柳浪子已歸真入道,空中告住以助成眷屬功名事,並囑二十年後,宜往天台脩道,當備鸞驂奉迓也。57(清)佚名:樂府考略 第 22 册,上海圖書館藏清内府抄本。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十 三 輯)來集之抄録的這齣戲屬於哪部?從該劇劇情看,正是文中的這段情節:“花時爲鞦韆會,速哥失里招玉英赴會,飲于樓上。柳浪子拉拜住往觀,直人其園,與二女目成。孛女有題杏花詩一首,擲付于住,而王女亦以汗巾投

19、之,住皆拾得。孛之家人見兩生深人内園,率衆擒之。”此外,來集之是蕭山人,在明代屬紹興府管轄,謝宗錫也是紹興人,兩人或有來往。來集之所抄,當即謝宗錫之作。這部傳奇作於何時?謝宗錫的生平未見記載,樂府考略 稱此劇爲“唐九經作叙”。唐九經亦爲紹興人,乃倪元璐門人,明崇禎十年(1637)丁丑科進士,曾官長洲知縣,由明人清,至康熙四年(1665)仍在世。來集之卒於 1682 年,關於此劇的年代,現只知其爲明末清初的作品。傳奇爲行草抄録,辨認不易,个别漫漶處以“”代替,兹將該齣傳奇整理如下,以供研究者參考。玉樓春 傳奇 第十齣(中丑)我聞杏花是上林春色,小姐可得個女n元麽?(旦唱)【集賢賓】風風雨雨經未慣

20、,早則是積恨春前。分得仙枝緣不淺,看明年春滿林邊。欄杆近遠,贏著個花神相伴,才不忝,陪得過春江曲江春宴。(中丑)這花種在何處,可傍在高燥所在麽?(旦唱)【前腔】可道倚雲紅杏在日兒邊。(中丑)看見曲江杏樹,多在水旁。(旦唱)照水更鮮妍。(中丑)昔醫士種杏成林,後來仙去,小姐應有神仙之分。(旦唱)便我杏成林,醫不得我相思健,杏仁兒味苦心酸。你頻行澆灌,莫付擲尋常鶯燕。似天台岸,只好候多情劉阮。【前腔】我曾將天孫錦帕付才仙,密意許誰傳。情絲一縷難穿綫,這也聽之天緣,難以勉强,今日栽此花呵,似花枝開放隨緣。當言這“杏”字番身成“呆”字,我呆呆望眼,不著當時人面。重晤見,比那汗巾呵,作錦片前程圓滿。(中

21、丑)小翠姐,我和你同去,一邊種樹,一邊灌水。(旦)小翠,就同他去。(中丑、丑渾同下)(生上云)翠柳蟬鳴清晝永,古槐人傍緑陰賒。小生拜住,自從王、孛二小姐贈遺之後,渴慕爲勞,神魂欲絶,我當日恍惚,看來像似杏詩出王,而汗巾屬孛,孛姻雖結,王難忘。已將杏詩和成一首,汗巾配就一條,欲往玉樓之下,庶幾再見二姝,重叙慇懃。67明清戲曲輯考三題只怕王小姐未必久居于彼,又未知王小姐原住何處。(内喝道介)(生云)前面來的好似伯顔丞相,是我父親仇人,我須迴避。喜的此處園門大開,須索徑人。(唱)【黄鶯兒】緑樹小陰連,聽黄鸝唤我前。那家曲曲深深院,柳貪慵欲眠,花嬌癡欲然,拂雲片石真奇變。打盤旋,詩情畫意,容得我流連。

22、(云)這所在湖山静雅,不减玉樓之下也。(作行介)(旦云)是何人花外行走?(唱)【前腔】那動鳳頭尖,聽行蹤且住延。此人意態不俗,可似前日那生?風飄飄衣帶相遮掩,詩豪欲仙,情魔欲顛,看花人似前度劉郎面。果是那生,我想他前日收我汗巾之後呵。幾回看,夢酣消息,迷混玉樓煙。(生)前面好是王小姐,緣何在此,四顧無人,不免竟把和詩相贈。(見旦揖介)小生拜住,向荷贈詩,感懷五内。不揣庸昧,步韻一章,敢希筆削。(送詩,旦收介,背云)前邊無詩,胡以言和?又不好分明説得。(向生云)先生,非係至感,突人荒園,外觀不雅。(生)元來就是佳園,小生遍訪,非朝伊夕。今日誤人天台,實爲僥倖。(唱)【簇御林】我吟麗句,想珠顔。剔

23、銀燈,耿不眠。誰知這裏呵。地深密,天方便,兩難言,花間回眼,默默把情?。(旦讀詩介云)嬌紅千樹倚雲栽,令鳥啼春了不猜。一色奇葩天助錦,枝枝唤向玉樓開。後邊又有一首:瓊樓紅杏日邊栽,冶艷迎人多莫猜。春色滿園關不住,芳心知是爲誰開。拜住奉和王小姐粧次。(旦唱)【前腔】怎不答我樓頭帕返,扯我做墻角聯。賡迴文,玉薛箋。把新詩酬和似驪珠串。他詩啞謎藏機變。更茫然,汗巾何處,换却彩雲篇。(生云)前會嘗在意中,兹逢實出望外。小生雖未敢當才子之稱,小姐實足爲佳人之冠。可無一言相許,以明耿耿之心。(唱)【琥珀貓兒墜】相逢未嫁,相證有蒼天。怕道相思難相見,可能相見不相纏。相看,怎説盡後日相思,從前相念。(旦云)他

24、説我有詩贈他。【前腔】教我難推難認,進退兩難安。(云)先生在上,奴家一言相告。眉來眼去,有心無心;投桃報瓊,似錯非錯。果願偕老百年,惟可速成六禮。若夫草札往來,吟咏于口,播傳于人,一則虧兄明德,二乃污妾清貞。此豈君子愛人以德乎?(唱)你鸚鵡才能花外囀,何不摩空作賦在玉階前。(生云)憑仗我胸中才學,何難一舉成名?古人有云:“並頭蓮强如n元及第”,若得小姐相諾,勝于第一傳臚矣。(旦唱)心堅,須不是仰聖瞻天,誠歡誠忭。77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十 三 輯)(内作叫小姐介)(旦)有人來了,這花叢中可躲片時。(生作躲介)(老上云)小姐,我那處不尋你來?(旦)我在此看老叟種樹。(老)老爺已回,快進洞房。(旦)天遠難謀面,人來剛欲言。(作回顧下)(生云)小生正與小姐對談肺腑,被這婆子驚散,真不資趣也。王公現已回宅,我須及早出園。(唱)【前腔】他瞥然一去,雲散月生寒。勝飲瓊漿生百感,玉案何日望雲軿。仙仙,我詩和七言,腸徑百轉。【尾聲】花前再覯如花面,一刻情愫有萬千,有日重聯今日緣。集唐 南風引至玉階前,只是當時已惘然。幾樹好花閑白晝,新詞宛轉遞相傳。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