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列斐伏尔空间理论视角下对罗德里克理性崩溃的解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04571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斐伏尔空间理论视角下对罗德里克理性崩溃的解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列斐伏尔空间理论视角下对罗德里克理性崩溃的解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列斐伏尔空间理论视角下对罗德里克理性崩溃的解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92024年1月(总第254期)英语广场收稿日期:2023-6-6作者简介:孙苏苏,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刘常轩,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列斐伏尔空间理论视角下对罗德里克理性崩溃的解读 孙苏苏 刘常轩摘 要 厄舍府的倒塌是爱伦坡最具争议的短篇小说之一。针对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的理性崩溃,多数学者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或生态批评的角度进行阐释。本文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理论,分析了精神空间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罗德里克的理性崩溃是如何在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中折射出来的。关键词 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爱伦坡;罗德里克;理性崩溃中图分类号 I106文献标识

2、码 A文章编号 1009-6167(2024)02-0049-05 1 研究背景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是19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享有“侦探小说鼻祖”和“恐怖小说之父”的美誉。厄舍府的倒塌是坡最著名的哥特式恐怖小说之一,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的理性崩溃成为众多学者探讨和争议的焦点。叶超(2005)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从生活环境和三重人格结构两方面指出,罗德里克心理变态和人格扭曲的原因在于恐怖、隔绝的生活环境以及三重人格结构的失衡。Nadal(2016)以创伤理论为出发点,认为罗德里克被遥远模糊而压抑的记忆所困扰,而这些记忆无法通过有意识的手段恢复,并影响了

3、他现在的生活。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从主人公的内部心理转向外部世界。方志彪(2020)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从社会认知和寻路认知两个维度探析了“物”是如何剥夺罗德里克的理性的。梅翠平(2022)以生态位态势理论为视域,指出罗德里克死亡的原因在于其自然“态”的日渐衰亡,其社会“态”的逐渐扭曲和退化,以及其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之“势”几乎为零,甚至在社会关系上表现出“恶”之“势”。然而,无论是精神分析理论还是生态批评理论,都未能全面、深入地揭示坡是如何巧妙地展现罗德里克的理性崩溃的。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91)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指出:“我们所关注的领域是:第一,物

4、理的,包括自然和宇宙;第二,精神的,包括逻辑抽象与形式抽象;第三,社会的。”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指出,不论是物理的、精神的还是社会的,空间都应该同时被看作既是真实的又是想象的,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既是实在的又是隐喻的。本文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分析了罗德里克的精神空间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之间的关系,解读了罗德里克的理性崩溃,即坡通过具有哥特式氛围的物理空间和异常的社会空 Tel:027-87158992ENGLISH SQUARE间展现了罗德里克精神空间的崩塌。2 哥特式氛围的物理空间物理空间也可称作社会实践的空间。厄舍府的倒塌是如何营造哥特式氛围的?又是如何通过具有哥特式氛围的物理空间展现

5、罗德里克的理性崩溃的?小说开头,当叙述者“我”来到厄舍府时,所见之景只有“空茫的窗眼”“几丛茎叶繁芜的莎草”“几株枝干惨白的枯树”,而当“我”在湖边俯瞰时,“窗眼”“莎草”和“枯树”再次出现,加剧了“我”心中的惶恐。在小说中,关于湖的描写出现了9次,坡(2000)在结尾处写道:“我脚下那个幽深而阴沉的小湖,悄然无声地淹没了厄舍府的残砖碎瓦。”唐伟胜(2017)指出,厄舍府周围以及府内的物件都透着某种邪恶的力量,足以摧毁人的意志力。这小湖似乎具有巨大的“恶”势力,似魔鬼的眼睛般注视着厄舍府的一举一动,等待有一天将它彻底淹没。Lefebvre(1991)认为空间既是真实的又是想象的,既是具体的又是

6、抽象的,既是抽象的又是隐喻的。在还没有真正踏入厄舍府时,“我”仿佛看到了“几乎看不见的裂缝”,裂缝暗示厄舍府看似完好无损,实则已摇摇欲坠。这不仅预示着厄舍府的崩塌,更是罗德里克精神空间即将崩塌的隐喻。在血月的照射下,那道裂缝急速变宽,最后厄舍府倒塌了。坡借助那片恐怖的“湖”和“几乎看不到的裂缝”营造了哥特式氛围。紧接着,“我”来到厄舍府内部。坡对厄舍府内部物理空间的叙述则更为丰富,本文主要分析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从视觉意象上来看,厄舍府内部物理空间的最大特点是昏暗无光和大量的黑色调,如“幽暗曲折的回廊”“微弱的暗红色光线从方格玻璃射入”“乌黑的檀木地板”“黑色的帷幔垂悬四壁”。面对昏暗和黑色调

7、的环境,人们往往会感到焦虑、被动和恐惧,正如罗德里克所说:“其实我并不讨厌危险,除非在它绝对的影响之中在恐怖之中。”(坡,2000)除了色调上的暗淡,厄舍府内部物理空间的第二大特点是古老,“它主要的特征就是非常古老,岁月留下的痕迹十分显著”(坡,2000)。为体现厄舍府的古老,“家具”在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室内家具多而古雅,但破旧得令人不适”和“那些令人抑郁的家具”,这些家具似乎也具有“恶”势力。另外,哥特式氛围还直接体现在厄舍府的哥特式建筑上,“房间高大而宽敞,又长又窄的窗户顶端呈尖形,离地板很高”(坡,2000)。由此,房间的整体风格已直接营造了神秘、怪异的哥特式氛围,而“高大”“宽敞”进

8、一步加深了罗德里克对物理环境进行主观能动性实践的无力感。除了利用视觉意象来体现昏暗、古老、怪异,坡还通过空间中的听觉意象来塑造哥特式氛围的物理空间。从听觉意象上来看,厄舍府的倒塌中首次出现的描述是“我一走过就铿锵作响的纹章甲胄”,纹章甲胄给人的感觉是古老和神秘,让人不禁联想到欧洲骑士。然而,当听到从甲胄里传出来的声响时,常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有些“迷信”,会怀疑这声响是欧洲骑士们的鬼魂发出的,更何况是对声音极度敏感的罗德里克,这种声音的影响更为显著,使得他更加“迷信”。随着情节的发展,听觉意象更加丰富,哥特式氛围也更加强烈。“她在那空洞洞的棺材里最初弄出的轻微响动我就听见了”“难道我没有听见她上

9、楼的脚步声?难道我没有听出她的心在猛烈而可怕地跳动?”这些诡异的、离奇的、细微的声音不仅营造了哥特式氛围,512024年1月(总第254期)英语广场也突显了罗德里克极度敏锐甚至近乎病态的感知。厄舍府倒塌时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是万顷波涛在汹涌咆哮”,这一描写体现了小湖“恶”势力的爆发以及罗德里克的无助。我们还可以以厄舍府的内部物理空间为起点,看厄舍府与自然是如何互动的。“一场旋风显然早已在我们附近聚集起它的力量,因为风向正在频繁而剧烈地变动,大团大团的乌云垂得那么低,仿佛就压在那座府邸的塔楼顶上”,在描写暴风雨时,坡将多数笔墨放在了“风”上。那呼啸着的狂风卷动帷幔,晃动墙头,好似巨大的恶魔之手想冲

10、破企图抵御一切外来之物的厄舍府。笔者推断,坡在此处是有意刻画“物”的“恶”势力的,这些描写暗示了坡本人在一定程度上也相信“万物有灵”。此外,在厄舍府倒塌之际,月亮并非皎洁的明月,而是预兆着灾难的“血月”。当“血月”照着厄舍府的裂缝时,读者不禁感受到来自自然的“恶”势力,这势力也许比湖水的“恶”势力更加强大,并且似乎早已预料到了厄舍府的倒塌以及罗德里克和玛德琳的死亡。坡通过暗淡的、了无生机的视觉意象和厄舍府的哥特式建筑,以及阴森、神秘的听觉意象,再加上湖水、狂风和血月,构建了一个具有哥特式氛围的物理空间。“在当地乡下人的心目中,这名称似乎既指那座房舍,又指住在里面的人家。”坡通过具有哥特式氛围的

11、物理空间,折射出罗德里克异常的精神空间,“他那颗仿佛与生俱来就永无停息地散发着忧郁的心,把整个精神和物质世界变得一片阴暗”(坡,2000)。3 异常的社会空间社会空间又叫作“空间表征”,是人们在社会中与他人交流时形成的空间,是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Lefebvre,1991)。厄舍府的倒塌中出现的人物并不多,主要人物有罗德里克、妹妹玛德琳以及叙述者“我”。为解读罗德里克的理性崩溃,笔者分析了罗德里克与玛德琳、罗德里克与叙述者的社会空间。关于罗德里克和玛德琳的社会空间,学界存在颇多争议。不少学者以女性主义为视角,认为玛德琳象征着男性主宰社会中被压迫的女性。李显文等(2014)认为,玛德琳是坡着墨最

12、少,却最具颠覆性的女性人物,她颠覆了象征着封建男权的厄舍府。史秀冬(2001)则认为罗德里克和妹妹玛德琳之间的乱伦关系引起了他的罪恶感和恐惧感,并使其失去了理智。对于罗德里克和玛德琳之间的社会关系,学界没有定论,但笔者根据小说内容推断,两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不正常的。厄舍府的倒塌中有关玛德琳的描写是以罗德里克的视角展开的,“不过,虽然他犹豫再三,但还是承认那种折磨他的奇特的忧郁,大部分可以追溯到一个更自然而且更具体的原因那就是他在这世上仅有的最后一位亲人,他多少年来唯一的伴侣,他心爱的妹妹长期以来一直重病缠身”(坡,2000)。让罗德里克忧郁的究竟是只剩下唯一的亲人这件事?还是玛德琳本人?笔者认

13、为答案是后者。在看到玛德琳时,罗德里克把脸深深地埋进手里,淌出滚滚热泪;厄舍是一脉相承的家族;罗德里克与叙述者一起把玛德琳活埋;玛德琳胸上和脸上留下的淡淡红晕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直到小说结尾,玛德琳和罗德里克之间没有任何交流。这一切都暗示了两人之间不正常的兄妹关系。次要人物医生的出现进一步证实了罗德里克和玛德琳之间异常的关系。医生在小说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叙述者“我”的视角中,“我碰见了他家的家庭医生,我认为当时 Tel:027-87158992ENGLISH SQUARE他脸上有一种狡黠与困惑交织的神情。他慌慌张张地跟我打了个招呼,便下楼而去。”第二次是在罗德里克的视角中,“他之所以决

14、定采取那个措施是考虑到他死去的妹妹所患之病异乎寻常,考虑到为她治病的那个医生冒昧而急切地探访”(坡,2000)。为什么狡黠和困惑?为什么冒昧而急切?治病的医生和决定活埋玛德琳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推断,可能是罗德里克不愿他人知道的秘密在玛德琳身上留下了痕迹,医生发现后觉得困惑,而这也使得罗德里克觉得医生冒昧。罗德里克十分畏惧玛德琳,“难道她不会马上就到这儿来?她难道不正匆匆赶来责备我做事草率?”“但我们的目光并没有在死者身上久留因为我们都不免感到畏惧。”(坡,2000)为何罗德里克看到自己的妹妹会感到恐惧?这是因为罗德里克与玛德琳之间异常的社会空间使得罗德里克产生了愧疚感、羞愧感,而这异常的社

15、会空间也是罗德里克病态精神空间的反映。从罗德里克和叙述者“我”的社会空间来看,罗德里克称“我”是他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知交。由此推断,罗德里克并没有一个正常的社会空间,长年处在封闭隔绝中。罗德里克将“我”视作最好的朋友,但“我”却认为,“虽说我俩是童年时代的知交,但我对这位实在知之甚少”“我俩最后一次见面已是多年前的事了”,“我”在多年后再看到他时,并没有感到欢喜或激动,反而觉得他像一个厌世者在强颜欢笑。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本以为自己可以减轻他的痛苦,但相反,“我想让他振作起来的一切努力都毫无结果”,而留给“我”的是害怕和逐渐被同化的感觉,“他那种古怪荒谬但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迷信之强烈影响,正

16、慢慢地但无疑地在我心中蔓延”(坡,2000)。空间既是真实的又是想象的。某种程度上,叙述者“我”也许是罗德里克自己想象出来的。由于长年处于极其封闭、与世隔绝的社会空间中,罗德里克幻想出了“我”,和“我”一起对话、一起将妹妹活埋。罗德里克和“我”的社会空间有可能并不存在,而是他想象出来的,因为除了“我”,罗德里克和所有人都没有任何沟通。仆人是轻手轻脚的,医生是慌慌张张的,只有在和“我”对话时,他仿佛是在和自我对话。坡通过塑造异常的兄妹关系、封闭孤僻的社会空间,暗示罗德里克精神空间的失衡紊乱。不论罗德里克与“我”的社会空间是否真实,他与“我”的一次次对话都是他失衡紊乱的精神空间的体现。4 结语 若

17、以精神空间与真实空间的同一性为前提,那么一道鸿沟便出现了:一边是精神领域,另一边是自然与社会的领域(Lefebvre,1991)。“疯狂的人哟!疯狂的人哟!”一声声的尖叫预示着罗德里克的理性逐渐走向崩溃,“罗德里克倒下时已成一具尸体,成了他曾预言过的恐怖的牺牲品”(坡,2000)。罗德里克死于恐怖,死于理性崩溃,死于精神空间的崩塌。Poe(1846)曾表示,“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丝毫没有可称之为偶然或直觉的地方作品是按部就班写成的,就像演算一道数学题一样步步精确、严谨。”那么,我们可以通过重现坡的“演算”过程,解读他是如何展现罗德里克精神空间的崩塌的。罗德里克的理性崩溃体现在厄舍府这个物理空间和

18、罗德里克异常的社会空间中。坡通过具有哥特式氛围的物理空间、异常的社会空间来反映罗德里克精神空间的失衡紊乱,恐怖的艺术效果就此达成。532024年1月(总第254期)英语广场红色英勇勋章是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自然主义小说,虽然作者并未参与其中,故事全凭想象虚构,但是这并不影响作品的质量,而且小说出版之后就备受赞誉。主人公亨利弗莱明是个乡下小伙子,一直向往奇幻的战争生活,想要成为一个英雄,在得知征兵的消息之后,他不顾母亲再三劝阻,毅然选择加入北方军的大部队,可是,现实很快就打破了他的幻想。他在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战场时就表现出极大的恐惧,在第二仗开火后索性直接当起了逃兵,一溜烟逃到森林里,但是出于对幽静

19、森林和逃兵尸体的恐惧,他决定折返部队。试论红色英勇勋章中主人公的男性气质 胡 硕 摘 要 红色英勇勋章是美国作家克莱恩于1895年发表的小说。小说以南北战争为大背景,讲述了一个农妇的独生子亨利弗莱明由于对战争的奇妙幻想,渴望军旅生活,而不顾母亲的劝阻毅然参加了北方军的故事。作者从一个士兵的角度去描写战争,突出战斗环境中主人公的具体感受以及心理变化,把士兵们的恐惧和悲伤、懦弱和勇敢描绘得淋漓尽致。小说完整地叙述了亨利由“男孩”到“男人”的蜕变过程,也就是其男性气质构建的过程。本文以红色这一意象为切入点,结合男性气质的构建过程,分析红色对于亨利男性气质的影响。关键词 红色英勇勋章;男性气质;红色中

20、图分类号 I1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167(2024)02-0053-05收稿日期:2023-6-1罗德里克的理性一步步走向深渊,如同那弯弯曲曲延伸的裂缝逐步变宽。最后,厄舍府倒塌了,罗德里克厄舍的理性也彻底崩溃了。参考文献1 LEFEBVRE H.The production of spaceM.Oxford:Blackwell,1991.2 NADAL M.Trauma and the uncanny in Edgar Allan Poes“Ligeia”and“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J.The Edgar Allan Poe re

21、view,2016,17(2):178-192.3 POE E A.The philosophy of compositionJ.Grahams magazine,1846,28(4):163-167.4 方志彪.论爱伦坡厄舍府的倒塌中罗德里克的理性崩溃J.外国语文,2020,36(2):59-63.5 李显文,刘立辉.爱伦坡小说中“美女”的多元身份解析J.外语教学,2014,35(6):77-81.6 梅翠平.罗德里克厄舍死因新解“人”之生态位态势衰亡所致J.当代外语研究,2022(5):129-136.7 坡.厄舍府的倒塌C/怪异故事集.曹明伦,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8 史秀冬.论爱伦坡的效果统一论在厄舍屋的倒塌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2):145-147.9 唐伟胜.爱伦坡的“物”叙事:重读厄舍府的倒塌J.外国语文,2017,33(3):6-11.10 叶超.注定的悲剧厄舍府的倒塌罗德里克厄舍精神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05-109.(特约编辑:王梦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