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黎族絣染纹样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04556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黎族絣染纹样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黎族絣染纹样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黎族絣染纹样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9第 37 卷第 6 期 2024 年 3 月Vol.37 No.6March 2024艺术科技絣染是一种先染后织的扎经段染技艺176。吴山教授在其所编撰的中国历代服装、染织、刺绣辞典中曾言及扎经染色技艺是“利用经纱的分批扎结,染色,再用白色或浅色纬纱织成经浮较多的织物,从而获得花纹的一种方法”2。关于黎族絣染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元代,元人吕诚所著来鹤亭集有对缬花藜布的记载:“儋万夷人不著衣,缬花藜布满身围。轻舟似叶争飘海,载得槟榔换米归。”3据记载,当时儋、万两州的黎族人普遍使用缬花藜布,而同样运用絣染所织的盘班布、海南棋盘布等,在当时便已作为朝廷贡品并行销内陆。曾在全岛范围盛行的絣染如今

2、仅有美孚、杞、哈方言区仍在传习4355。目前学界对黎族絣染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徐艺乙简要描述了黎族絣染的技艺操作流程,为絣染技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76;马誉珂、高煜、王悦探寻了黎族絣染织造工艺与东南亚、日本等地絣染工艺的异同,细化了絣扎工序的类目5114-118;王瑞莲、刘卫国初步解读了美孚方言黎族絣染织锦文化来源与构图技巧的独到之处,首次揭开了美孚絣染的神秘面纱6111-116。以上学者侧重对黎族絣染工具及工艺的特征进行探索,而对黎族絣染纹样的研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文非遗发 20172号;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

3、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精准扶贫后 非遗 助力黔东南地区乡村振兴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YJA760096;2019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江苏染织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WMB040究亟待完善。因此,本文从黎族絣染的起源发展及其技艺特征入手,结合絣染织物图像、田野调查及文献资料,指出海南黎族美孚、杞、哈方言区絣染织物纹样的艺术特征,分析黎族絣染纹样蕴藏的深层文化内涵,以期为完善黎族絣染织锦风貌提供多元视角。目前黎族絣染面临着对外接轨的机遇与向内转化的挑战,深入探究黎族絣染纹样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对推进这项技艺的活态传承及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黎族絣染概述1.1黎族絣染的起

4、源与发展絣染作为一种扎经段染技艺,在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有着悠久的生产与发展史7。传世最古老的一批扎经段染织物分别为 79 世纪以色列NahalOmer 遗址出土的 7 块扎经段染织物残片与日本传世的 20 块扎经染色残片(见图 1)8,世界早期出土的扎经段染织物具有纹样边缘羽化模糊的共有特征,纹脉似水波绵延,给人幽静神秘之感9 1068-69。以色列历史学家 OritShamir 认为以色列 NahalOmer遗址出土的棉质扎经段染在原料、纱线捻度、纹样表现上都不同于本地织物,而与印度 56 世纪 Ajanta黎族絣染纹样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探究杨诗雨,张毅(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

5、锡214122)摘要:目的:海南黎族絣染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一种古老的扎经段染技艺,2009 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处于濒危状态的黎族絣染技艺开始受到各界关注。文章解码黎族絣染纹样艺术表征及其深层文化内涵,以期为黎族絣染织锦风貌研究提供多元视角,赋能地方絣染技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方法:文章以海南黎族絣染纹样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实物分析、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在阐述黎族絣染的历史源流、发展过程及织造技术的基础上,从黎族絣染的代表性纹样入手,深入探析黎族絣染纹样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结果:研究表明,黎族絣染技艺不同工序操作细

6、节的变化对絣染纹样形色表现存在较大影响。黎族絣染纹样题材以自然题材与人物题材为主,纹样以几何构形为主,反映了美孚、杞、哈方言区“万物有灵”的物神信仰,“血脉勾融”的先祖信仰,以及“四时吉祥”的生活祈愿。结论:文章对絣染纹样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的探究,为海南黎族艺术文化价值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为现代文化产品创新设计中的纹样素材及风格选择提供了参考。关键词:黎族;絣染纹样;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J522;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6-0069-0570基金课题壁画以及中亚出土的扎经段染织物相似,因此扎经段染技艺可能起源于印度1064-65。而部分日本学

7、者认为该技艺很可能是由印度扩散至东南亚诸国,后逐渐传至中国南部,最终行抵日本的4332。日本学者所推演的絣织传播通路对黎族絣染传播路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秦汉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是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桥梁,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中转站11,对接纳与融合扎经段染技艺具有先天优势。元代时运用絣染技艺所织制的缬花黎布、盘班布、海南棋盘布作为商品行销内陆4334。古时琼州各地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所生产的织锦除了家用外还会作为商贡品北运,其商品结构也较为单一,以小批量成品布匹为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模式的转变,絣染已从过去的家庭生产模式逐渐转变为传承个体生产,并由传承个体生产向传承团体生产过渡。

8、如今,美孚、杞、哈方言区织女仍在使用传统的染织工具及染织工序制作絣染,所织制的絣染织物古拙灵美,受到了世界各地旅客的喜爱。而与数码印花等新型染织技艺的碰撞,更使黎族絣染纹样在新时期迸发出生命活力。(a)以色列 NahalOmer 遗址扎经段染织物(b)日本正仓院传世扎经段染织物图 1早期出土扎经段染织物1.2黎族絣染技艺黎族絣染的扎结与染色原理同绞缬相似,但絣染是先在整理好的经线上絣扎,染色形成图案后再上织机织造;绞缬则是在织成的布面上捆扎防染后入染。工艺处理细节方面的差异影响了织物纹样的呈现,相较于绞缬技艺,絣染织物图案边缘晕染过渡更为细腻,所形成的图案也更规整、更富秩序感。黎族絣染织造工艺

9、总体遵照整经、絣扎、入染、拆絣、织造的操作流程展开。整经是贯穿絣染制作全过程的重要环节,黎族织女会将处理好的木棉线绕至“工”字绕线架上,使纱线变成奇偶相叠的“8”字形,而后将整理好的纱线移至絣染架上平行绷直以备絣扎。絣扎环节的操作是区别美孚絣染与杞、哈絣染的关键,由于絣扎工序操作相异,美孚絣染与杞、哈絣染在纹样构形与纹样效果呈现上也略存差异。絣扎时首先要将纱线以 8 至 10 根分组,单组纱线数越小,纹样越精细。美孚方言区的织女一般根据图案自由絣扎,这种絣扎逻辑类同于绘画,因此具有极高的灵活度,所絣扎的图案也几乎不存在技术限制。杞、哈絣染的絣扎手段相比美孚方言区更复杂、更程式化,杞、哈黎女使用

10、“挑花结本”的絣扎方式5114-115,运用细竹签挑出预设的关联经纱,并在此基础上制作线综,絣扎出的花形规整且准确;局限性在于图案制作的灵活性差,只能制作简单的几何纹样。此外,絣扎纱线的粗细及松紧程度直接影响后续纹样的呈现,黎女所用絣扎纱线极细,一般使用直径为 1 毫米的黑色棉线,捆扎力道较大,追求所絣图案的完整、细腻。絣扎完成后,将纱线自絣染架上取下,置入由蓝草根茎发酵的染缸中染色阴干,拆去先前所扎结棉线,所絣图案便可在经纱上留白显纹。拆絣完成后即可移至踞腰织机上设置线综综杆,准备纬线开始织造。黎族絣染纹样的艺术特征2.1“取法自然”的题材选择黎族先民最初的实践活动决定了黎族絣染“取法自然”

11、的艺术创作特征,出于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崇拜,黎族絣染图案中存在大量的类人纹、动物纹及部分植物纹、天象纹。表 1 为黎族絣染纹样自然元素分析表,表 1-1#为蛙人纹,其纹样呈站立状,四肢保有蛙类特征,腿部健硕、手足生蹼,整体形象似蛙类人。由于蛙类弹跳能力佳、生殖能力强且水陆两栖,拥有极强的环境适应力,黎族先民有意识地将蛙类与人类形象进行想象结合,并将其作为族群图腾与织锦纹样,这一行为侧面说明了黎族人对蛙类生物力量的崇拜与渴望。动物纹一直是黎族絣染纹样的重要题材,较为常见的动物纹有鹿纹、蛙纹、松鼠纹、龟纹、龙纹、蝴蝶纹等(见表 1-2#、表 1-3#4352、表1-4#、表 1-5#、表 1-6#

12、、表 1-7#)。植物纹及天象纹在黎族絣染纹样中所占数目较少。植物纹样中,能够明确标识的有树纹(见表 1-8#),已辨明的两种树纹中,一种树纹有枝干而无树荫,另一种有具象的树干、树枝及树荫。天象纹中则以水波纹居多(见表1-9#)4349,其常与路纹组合使用。71第 37 卷第 6 期 2024 年 3 月Vol.37 No.6March 2024艺术科技表 1黎族絣染纹样自然元素分析编号名称图例轮廓1#蛙人纹2#鹿纹3#蛙纹4#松鼠纹5#龟纹6#龙纹7#蝴蝶纹8#树纹9#水波纹2.2“以人为主”的纹样选用人是美孚织女进行絣染创作的永恒主题,在絣染织物中,人纹与鬼纹十分常见。在絣染织物纹样表现中

13、,男人纹与女人纹存在较大差别,纹样出现的场景也各不相同。絣染织物纹样中的女人纹头部及身体的下半部分大多会出现用波浪细线来表现的饰品或筒裙,身形两侧或腿间出现孩童纹样(见表 2-1#)4347。相较女人纹而言,男人纹样构成更为简洁,唯一的区别是男人纹腿间有男性生殖器表示(见表 2-2#)。一般而言,女人纹常与一些抽象的几何间隔纹、花卉纹组合在一起,而男人纹则常与动物纹,如鹿纹、马纹、狗纹等组合在一起,展现狩猎画面。大量的男女人纹混合出现则可能为祭祀图景或婚礼图景。絣染图案中的鬼纹与人纹是有区别的,鬼纹内置于菱形分隔框内,由长短不一的细折线组合而成,纹样中心主体同为细折线所交合的菱形,整体纹样线段

14、密而不乱,由中心向四周逐渐扩散,辅之以黑蓝的底色,给人以神秘、幽静之感(见表 2-3#)。表 2黎族絣染纹样人物元素分析编号名称图例轮廓1#女人纹2#男人纹3#鬼纹2.3“几何塑体”的构形表现黎族絣染织物图案中的几何纹样与结构几乎无处不在,抽象、凝练、朴拙的几何元素反映了黎族族群最原始的审美意识。黎族絣染织物中几何元素的运用主要表现为单独几何纹样的运用、其他纹样形态的几何构架以及图案布局中几何框架的嵌套(见图 2)。黎族絣染图案中单独几何纹样以小圆点、直线、折线、弓形线、菱形、方形纹样为主,多为辅助纹样,出现在上下层纹样之间或者在两两纹样之间起间隔作用,调节整体图案的视觉节奏。杞、哈方言絣染纹

15、样多为规则、程式化的单独几何纹,以菱形纹、米粒纹、规则的波形纹居多。除去单独几何纹外,美孚絣染中的大量纹样同样以几何元素作为框架结构。以美孚鹿纹为例,其多以对鹿形式二方连续分布,鹿身侧示,鹿首相对。鹿首与鹿身用“蜂窝状”的平行四边形概括,鹿足鹿角则以竖线表达,用线虽简,形神具存。而其他的人纹、路纹、古钱币纹等也同样以点、线、方形、弓形、菱形等几何纹样为造型基础,呈现出抽象、简约的艺术效果。几何框架的嵌套运用使黎族絣染织锦图案整体展现出严整的秩序感与丰富的故事感。嵌套的几何框型以菱形为主,人形纹、类人纹以及一些生72基金课题活场景图案常常被归置于菱形框架内,这种菱形框架的运用也常见于印度扎线段染

16、织物帕托拉上。图 2絣染织锦几何元素构形案例3黎族絣染纹样的文化内涵3.1“万物有灵”的物神信仰美孚黎族人相信“万物有灵”,认为风雨雷电、山川虫蛇等自然万物皆有灵有思。在早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黎族人便将与族群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风物及其力量神化,并逐渐产生了对自然风物及自然力的原始崇拜。“天上怕雷公、人间怕祖公、大地怕台风”12是黎族人敬畏自然风物的真实写照。美孚黎人认为蛙是原始的神灵,由于蛙类展现出了超人的生殖与弹跳力,因此蛙类在黎族族群中被认为是男性的象征,有勇武强健的形象,能够祛病延年、趋吉避凶。宋代舆地纪胜引刘谊平黎记有言:“雷摄一蛇卵在黎山中,生一婴,号为黎母”13黎族始母便为雷公所摄

17、,蛇卵所出,因此蛇崇拜在黎族族群中同样十分常见。黎族对龙神的崇拜是由蛇崇拜生发而来的,黎族认蛇为祖,龙形似蛇且强大,于是成为美孚黎人重要的物神信仰之一。对自然风物的崇拜催生了黎族的氏族图腾观念,黎族人认为族群的先祖为龙、蛇、蛙所化,族系血脉源自这些自然生灵,血脉的联结进一步凝聚了团体意识,于是与族系血脉相关的生灵被符号化,成为氏族的标志与守护灵兽。时至今日,西方乡美孚聚落中仍有村落唤“鱼龙村”14。除了絣染织物中常常出现蛇、龙、蛙纹外,美孚黎女还会将蛙与蛇图腾纹面,在日常用具中也喜好使用蹲蛙装饰。杞黎与哈黎则将猫视为族群图腾,以猫为食是族群禁忌,猫死后还须厚葬。化作氏族标识的自然风物图腾作为纹

18、样被织于絣染织物之上,一方面能起到标识族群的基本作用,另一方面又承载着黎族人对自然物神的精神情感寄托。3.2“血脉勾融”的先祖信仰美孚黎人对先祖的信仰是一种对人本身的信仰,它以血缘联系为基础,向外显化为一种英雄崇拜意识,先祖信仰观念的出现标志着私有制与阶级社会的出现15。在美孚絣染图案中,先祖人纹往往处于视觉中心,辅之以动植物纹样,主次对比突出,表现了人本位的底层意识。女人纹的精细程度更甚于男人纹,常有孩童纹样伴其左右,这侧面凸显了女性先祖在氏族社会中的崇高地位。而美孚絣染女人纹耳部出现的环饰则暗示其形成时期已存在私有财产,出现了阶级社会背景。祖先人纹与其他纹样的组合展现了黎族族群生产实践图景

19、,如狩猎图、农耕图等,这些场景图案一方面能向后人传递生产经验,另一方面也显化了美孚黎人对家族先祖的崇拜意识。此外,由于祖先崇拜是鬼魂崇拜的延伸,在黎族文化观念中,祖先鬼法力高强,依照祭品的差别可区分大、中、小鬼,大鬼杀牛猪,中鬼杀狗,小鬼杀鸡。祖先鬼能够控制族人的生死康疾、荣衰祸福。在日常生活中,黎族人不可妄言祖先鬼的姓名,不然会招来祸事,因此念祖先名字是族内禁忌430。美孚黎人则认为活着的族人穿上织有祖先鬼纹的服饰,先魂便会佑其平安顺遂,死者所着寿衣上若织有祖先鬼纹,死后便能与祖先团聚6114。絣染织物纹样中鬼纹尖锐的折线扩散状表现风格,反映了美孚黎人对祖先鬼的崇敬与畏惧。3.3“四时吉祥”

20、的生活祈愿黎族絣染织物纹样常常寓意吉祥,这些吉祥纹样体现了美孚黎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世代美孚织女都十分擅长使用具有吉祥寓意的族群意符装点织锦。在絣染纹样体系中,纹样所指的吉祥表达层出不穷。以鹿纹为例,由于鹿是黎族早期狩猎经济中重要的物质财富,鹿纹一直被黎族人视为财富的象征来装点织锦,絣染织锦中常常出现的人骑鹿纹、倒置鹿纹等与鹿相关的场景图案蕴含黎族人对生活富足的美好祈愿。在黎族族群中,身着鹿纹织锦可暗示此人狩猎能力强,在族群中拥有一定的财富及声望。此外,由于蛙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因此蛙纹在美孚絣染文化符号语义中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松鼠纹意表机敏聪慧;龙蛇纹则意指高贵、善良、吉祥,是祖先

21、的象征。除美孚黎族的纹样外,许多因黎汉经济文化交流73第 37 卷第 6 期 2024 年 3 月Vol.37 No.6March 2024艺术科技而传入的汉族纹样也同样具有吉祥寓意,这类纹样保留了汉文化的一部分形与意后再与黎族文化交融,逐渐演变为了特殊的黎化汉纹。如卍字纹字音为“万”,有吉祥、万福、万寿之意,这一纹样在絣染织锦中使用频繁,常作为辅助纹样点缀图案,美孚黎女若穿上带有卍字纹的筒裙则表明家有喜事。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美孚黎族常用的黎化汉纹,如寓意长寿的龟纹。4结语海南黎族絣染纹样是黎族妇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艺术化的手法抽象、概括的风物符号,是美孚及杞、哈黎族无声的历史文书。

22、文章通过对黎族絣染的起源与发展、技术特征、纹样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的考证,认为黎族絣染的技艺操作细部变化对絣染纹样效果呈现有较大影响。絣染纹样的题材“取法自然”,以蛙纹、鹿纹、龙纹、树纹等动植物纹样居多,人物纹样题材同样被美孚织女偏爱。絣染纹样构形具有明显的几何化特征。值得强调的是,黎族絣染纹样体现了美孚黎人在“万物有灵”思想影响下的自然物神信仰,以“血脉勾融”为基础的先祖信仰,以及“四时吉祥”的生活祈愿。研究黎族絣染纹样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能促进黎族絣染纹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 徐艺乙.黎族絣染 J.民族艺术,2017(3):76,170.2 吴山.中国

23、历代服装、染织、刺绣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373.3 吕诚.来鹤亭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756.4 徐艺乙,邓景华,陈佩,等.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来自田野的研究报告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7:355,332,334,352,349,347,30.5 马誉珂,高煜,王悦.絣染织造工艺分类与织物纹样关系的研究 J.装饰,2023(1):114-118.6 王瑞莲,刘卫国.海南美孚方言黎族织锦纹样探微 J.广西民族研究,2014(5):111-116.7 廖文华,王宏付.日本絣织及其代表性纹样特征探究J.丝绸,2017,54(1):56-63.8 王可,刘元风

24、.612 世纪扎经染色织物纹样及其东西方交流 J.装饰,2021(8):78-81.9 张天骄.从中亚伊卡特看新疆艾德莱斯的起源J.艺术设计研究,2019(2):51-56.10 玛丽路易丝诺什,赵峰,洛蒂卡瓦拉达拉詹.全球纺织品交流 M.费城:牛津书局,2014:69,65.11 张朔人.海上丝绸之路变迁与海南社会发展J.南海学刊,2015,1(1):68-74.12 王学萍.中国黎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210.13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 124琼州之风俗形胜M.北京:中华书局,1992:3562.14 广东省民族研究学会,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 1 辑)M.广州:

25、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107.15 孙海兰,焦勇勤.符号与记忆黎族织锦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203.作者简介:杨诗雨(1999),女,海南万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文化。张毅(1967),男,江苏南通人,硕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家纺服饰面料文化与设计。(上接第59页)几句,但反映了复杂多样的天气变化,蕴含着丰富的数理智慧,消夏图中所描绘的消暑活动,从地点到桌物的选取无一不体现出阴阳调和等哲理思想。目前所保留下来的消夏图皆为此类观赏之用,早期亦有像消寒图一样一天涂记一部分的互动趣味型消夏图,但遗憾的是并未流传下来。消夏图作为一种重要

26、的反映民俗文化的图式,要深入研究其设计理念,以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新华社评论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J.共产党员(河北),2018(17):8-11.2 孙家鼐,等.钦定书经图说 卷一二 第 1 册 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11.3 吕氏春秋M.高诱,注.毕沅,校.徐小蛮,标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90.4 张春龙,龙京沙.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J.中国历史文物,2003(1):8-25,89-96.5 汪曰桢.周髀算经 M.赵爽,注.北京:中华书局,1933:2.6 王珍.九九消寒图研究 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9:21,19.7 范晔.后汉书 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913.8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 3 册诊断卷(71-9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24-31.9 王聘珍.十三经清人注疏:大戴礼记解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3:227.作者简介:张宇娜(1997),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