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非洲国家教育语言政策多因分析与范式转换_杨璐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043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洲国家教育语言政策多因分析与范式转换_杨璐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非洲国家教育语言政策多因分析与范式转换_杨璐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非洲国家教育语言政策多因分析与范式转换_杨璐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Education Science Edition)1022023 年 3 月第 25 卷第 1 期Mar.2023,Vol.25,No.1杨璐僖1幸昆仑2(1.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重庆401331;2.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重庆401331)【摘要】非洲是多语言地区,独立后的非洲国家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文化振兴,制定了促进本土语言发展的语言政策,特别是教育语言政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究其原因涵括历史、政治、经济

2、文化、传统习俗观念及国外等诸多方面,涉及语言和非语言因素。非洲国家对此采取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取得很大成绩,教育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得到不断改善。【关键词】非洲国家;教育语言政策;多因分析非洲国家教育语言政策多因分析与范式转换作者简介:杨璐僖(1964-),女,副教授。通讯作者:幸昆仑。基金项目:2021 年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框架下境外合作办学模式建设与推广”(NO.06)。Yang Luxi1,Xing Kunlun2(1.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y center,Ch

3、ongqing 401331,China;2.Chongqing Electric Project Profess School,Chongqing 401331,China)【Abstract】Africa is a multi-lingual continent,after independence,African countries developed mother-tongue based language policy,and language in education policy in particular,in order to promote social-economic

4、development,maintain national unity and rejuvenation local cultures.However,the 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encountered many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due to varied factors,including historical,political,economic,cultural,ideological factors as well as influence from abroad,covering bot

5、h linguistic and non-linguistic factors.African countries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policy and take targeted measures,many progresses are made in language policy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Keywords】African countries teaching;Language policy;Causing factors analysis非洲国家独立半个多世纪,殖民创伤依然制约着

6、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种族社会冲突和矛盾,而语言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前宗主国语言和本土语言发展失衡,语言政策中特别是教育语言政策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语言群体间对立及其不平等关系尚未得到真正解决。为此,以非洲国家语言现状剖析为基础,分析非洲国家语言政策、特别是教育语言政策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包括语言和非语言因素,提出其应对策略,对促进非洲国家语言教育深化改革,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突出现实意义。一、非洲语言现状及读写能力非洲是多语的大陆,大致有 1,000 到 2,500 种语言。非洲没有单语国家,有 16 种语言是多个国家 1 亿 5 千万人使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大约一半国家有超过百分之

7、五十的人口使用一种语言作为母语,加上将该语言作为第二语言使用并且具有母语水平的人数超过人口三分之二。有 26 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立法使用非洲语言,至少 56 种非洲语言使用在行政上,63 种非洲语言使用在司法系统,66 种非洲语言使用在书面商务交流,242 种非洲语言使用在大众传媒。大多数国家只有百分之 10 到 15 的人口能够熟练使用英语法语等外来语言。在基础教育中仅使用了 176 种非洲语言,仅百分之 25 的中学和百分之 5 的大学的教学语言是非洲语言。1不同非洲国家的语言现状不同。布隆迪和卢旺达有 2 至3种语言,但尼日利亚有400种语言。摩洛哥有10种当地语言,1990 年代末,

8、官方语言是现代标准阿拉伯语和法语,2011 年,Causing Factors Analysis and Paradigm Shifts of Education Language Policies in Some African Countries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32023 年 3 月第 25 卷第 1 期添加了阿拉伯语和柏柏尔语为官方语言,以“保护摩洛哥使用的语言和文化表达”,加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也要“学习与掌握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2塞内加尔有 31种语言,通用语是沃洛夫语,法语是教育和行政的语言,有21 种本土语言作为学校教育语言。喀麦隆有 270 种本土

9、语言,但受到殖民历史影响,法语和英语在不同地区成为教学语言,语言政策是“官方双语”,也是行政和教育语言。2南非有9 种主要非洲语言,使用者占人口的百分之 67,在种族隔离时期,只有南非荷兰语和英语被官方认可,1994 年种族隔离结束后,这些非洲语言得到官方认可。3卢旺达独立后使用3 种语言:基尼亚卢旺达语,英语和法语。现在,卢旺达有两种官方语言:基尼亚卢旺达语和英语,但仅英语是学校教学语言。坦桑利亚有 156 种本土语言,斯瓦希里语与英语一道是官方语言。政治,媒体和学校使用英语,但超过 99%的农村人使用斯瓦希里语。英语是大学主要教学语言。4乌干达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斯瓦希里语,但有大约百分之 5

10、0%的人口使用卢干达语。乌干达是“三语”语言政策(外语,地区语言和当地语言)。乌干达农村学校 1 到 3 年级使用本土语言,从 4 年级转换到英语。在都市小学,英语是教学语言。5读写能力的定义从理解文本转向理解交际和社会交往中的文本的作用,读写能力即对与各种语境相关的书面材料进行识别,理解,解释,创造,交流的能力。2读写能力使个体开阔知识和发掘潜力,实现自我目标,完全参与到广泛的社会活动。在读写学习和使用中,人们是变化的主体,也是变化的客体。读写能力是基于语言的现象,并且与多语环境中的语言、社会和政治相关,所以,读写能力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涉及不同语言在教育,社会发展,交际,行政等方面的功能。

11、读写能力水平通常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指标,但该指标更多关注学校教育效率,强调儿童基础教育,而忽略了成人读写能力。同样,教育语言关注的是学校教育语言而不是提高成人读写能力的语言,但学校教育是造成成人读写能力水平高低的原因之一。读写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联系即读写是交际手段,是口语-书面语连续体。读写能力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工具性作用,但工具性观点的认为个人读写能力的发展是为了获得信息,而这些信息是被包装为消费品的“他人”的信息,从而忽略了读写的交际作用,让读写成为被动的实践。实际上,读写能力的培养出现在学习这些技能本身和在日常应用中,读写能力包括终身学习,涉及双向交际,而不是简单的接触新信息。6读写能力的

12、发展与政策相关,需要解决使用什么语言和什么交际模式,以及交际模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问题。语言使用的当地模式对读写学习至关重要,其受语言政策影响,特别是教育语言政策。在许多非洲国家,前宗主国语言是学校教育语言。现在,许多国家开始在初等教育阶段使用本土语言,基于母语的教育(MTB-MLE)成为教育语言政策的基础。二、非洲教育语言政策制定及读写培养非洲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在多语环境中培养具有读写能力的群体,制定了相应的语言政策,以促进多语环境中使用当地语言培养读写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各国的语言政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教育语言政策的社会文化背景读写能力是接受教育

13、的前提,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读写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且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多层面互动和多元建构的,包括使用者,环境,文化和机构,也涉及政治和权势关系。可是,非洲社会和经济研究多忽略语言的作用和交际特征,在考虑“发展话语”时,很少提到语言。非洲国家在制定和实施学校教育语言政策中,开始考虑与其它社会问题的关联,学生的多元语言和文化身份认同,考虑历史,经济,社会环境和语言意识形态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影响。在殖民统治以前,老人使用本土语言对年轻人进行人生和典仪教育,社区不同年龄群体聚集并且使用本土语言交流。欧洲殖民者到来后,为服务于殖民统治,强制规定某一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和共同的交际工具。7

14、独立后,因为殖民教育体制的延续,许多非洲国家继续使用外语作为教育语言。学校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相互作用,影响学生的学习,也影响教育如何最终有利于个体,社会和发展”。7如果教育体制和教育语言不考虑学生的社会环境,不重视非洲本土知识,而且他们使用的语言,他们的生活,历史,环境和父辈的知识,都很少出现在学校课程中,那么这种教育是难以成功的。2.教育语言政策和读写能力培养没有非洲本土语言,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确定本土语言在读写中的作用,特别是当地群体在当地层面的参与以及交际的地位。但是,人们参与交流的程度被特定的发展过程所决定,被发展的目标和支配者如当地人,精英,政治家驱动。群体

15、交流中使用本土语言的关键作用是,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语言轻松随意地进行交流,才能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进行讨论,解释,定义和表达。就是说:语言是当地的社会实践。一旦认可语言是社会实践,那么,不是语言形式管辖使用者,而是使用者协商他们为什么目的使用什么语言形式。8研究表明,语言地位影响到该语言群体的生存状况,某些群体因为其语言缺乏官方认可会陷入贫困,而有的语言群体会因为语言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地位高而受益。更糟糕的是,一旦人们意识到不同语言的收益,就会抛弃自己的母语,而使用者的减少则是语言濒危的标记。9语言政策的目标与实践不总是理性客观的,关系到语言认同、态度和忠诚等复杂因素。语言政策决定读写能力

16、目标,但各个国家因为语言环境不同而读写目标也不一致。在摩洛哥,读写能力表示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和使用书面信息的能力,以实现其目标和扩展知识和技能。读写目标是“促进每一个人的完全社会参与,读写能力是获得社会和经济融合的唯一途径”。10摩洛哥将从经济角度开发人力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42023 年 3 月第 25 卷第 1 期资本成为优先目标:为了经济现代化,强调竞争的挑战,在参与自由市场中获取成功,为个人发展和职业进步提供机遇。10摩洛哥设立了全国扫盲委员会,对成年人提供提高母语读写能力的机会。塞内加尔强调非洲文化价值和本土语言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语言政策将读写作为基础教育一部分,

17、目标是发展技术和文化,用和谐的方式融合职业培训,科学目标,数学教育,公民教育和社会经济培训。读写目标是关注社会经济机会,促进公民积极参与,改善教育质量,知识传播和获得基本技能2。塞内加尔强调读写学习与社区的关系,读写学习由非政府机构负责,与当地社会经济密切融合,满足当地需求和条件,读写学习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使用当地语言,符合社区文化模式。到2012年,成人读写学习使用了19种地方语言。喀麦隆的语言政策是“官方双语”,法语和英语在不同地区成为行政和教育语言。1998年的教育法的目标之一是“推广当地语言”。20132020 年的教育领域规划规定,成人读写学习是一种在校外为成人实施的教育形式,目的是

18、发展他们的潜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因此,读写的目标是培养“能读写和能够积极改变自己环境的成人”。但面临的困难是,使用当地语言的地区和官方的法语和英语的双语教育政策的融入。南非有 9 种主要非洲语言,使用人数为人口的百分之67。1996 年的南非新宪法将官方语言从南非荷兰语和英语两种扩大到包括 9 种当地语言的 11 种。宪法要求采取实际积极的措施来提高本土语言的地位和促进其使用,要求所有官方语言获得同等尊重和对待。这种语言政策在南非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可以起到避免“语言隔离”的重要作用。尽管如此,不同语言依然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不同语言在使用人口,国内外使用和书面文献数量上都差别巨大。南非 80

19、%的学校使用英语教学,而南非荷兰语在农村依然有身份维系功能的作用。乌干达主要语言是卢干达语,是百分之 16 人口的母语,但有大约百分之 50 的人口使用。英语和斯瓦希里语是官方语言,但实际是三语政策(外语,地区语言和当地语言)。1992年和 2000 年的语言政策强调促进本土语言的使用,教育语言政策认可 36 种母语或者主要地区语言在农村地区学校的 1 到3 年级使用,从 4 年级转换到英语。在都市,英语是小学的教学语言。不过,使用学生不熟悉的语言作为教育语言,在教学,语言和心理方面会造成负面后果。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国家,乌干达辍学率第二高,面临英语的都市化和本土语言的乡下化的困境。三、非

20、洲语言政策的多因分析非洲国家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文化振兴,制定了促进本土语言的语言政策,特别是教育语言政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究其原因涵括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传统习俗观念及国外等诸多方面影响,涉及语言和非语言因素。1.后殖民理论视觉下的非洲语言政策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的后殖民理论着眼于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之间关系的话语,认为所有的话语实践都基于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即“基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以及这一现象所造成的种种后果”。后殖民主义话语研究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指原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复杂关系,按照福柯关于“话语”和“权力”关系的观点:世界上的任何“知识”

21、,归根结底都是一种“话语/权力”的较量。“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压制当地或者本土声音”,后殖民理论通过社会分析给出了霸权主义建立的过程,解构了殖民主义文本,揭示了西方话语的矛盾”,让人们认识到特定文化话语通过哲学、语言、社会和经济的话语来规定教育,“以及这些要素如何与殖民主义霸权一道起作用”,征服和控制殖民地人们的方式。殖民地教育就是殖民者同化某些群体的思维和方式的过程,殖民统治者满足其经济、政治、媒体和教育需求,同时企图让其他阶层相信,他们的需求也得到满足。后殖民理论认为,后殖民主义不是意味着殖民主义的结束,相反,其表示与数百年来“欧洲扩张”对前殖民地和被殖民者在各方面的影响。11殖民者的语言

22、政策即语言帝国主义,将支配地位的前宗主国语言强加给他人,在这些国家独立后,因为种种原因这种大多数非洲孩子不掌握的教学语言的政策继续延续下来。2.社会文化视觉框架下的读写实践社会文化视觉认为,语言符号具有社会属性,语言学习是社会活动和认知过程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人的心理机能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由文化产品、活动和概念充当中介、并受中介调节的过程,而语言的使用和组织是首要的调节手段。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重要形式是通过社会和物质环境的互动而得到发展。读写是社会习俗,与语言和身份相关。社会文化视觉关注人们在语境中使用读写的方法,强调读写实践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认为学习存在于学习者日常生活,与社会背景与交流密不可

23、分。12现代化和全球化时代的社会现实影响到学生的读写实践。语言选择是基于社会大环境,而语言反过来塑造人们的社会关系和对世界的感知。非洲学者认为,非洲的殖民主义影响没有终结,许多非洲学生就是根据语言的全球地位进行语言选择,而精英群体的语言选择就是被殖民势力的思维和视觉同化。使用殖民语言会威胁非洲语言,导致其地位进一步下降。例如,非洲国家学生在“国际数学和科学评测趋势”类似的测试中成绩不佳,被认为是因为教育质量低于国际标准。但是,这些源于西方社会文化的考试负载的是西方概念,非洲学生缺乏特定文化背景。而且,考试语言是非洲学生的是第二语言,或者是第三第四语言,这样的评价是不公平的13。四、非洲国家教育

24、语言政策的转换非洲国家正努力消除前殖民者影响,赋予本土语言新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在教育语言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1.基于母语的教学语言政策实践证明,只有学生熟悉的语言才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课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52023 年 3 月第 25 卷第 1 期堂教学概念,获得更好教学效果。在非洲 15 至 19 岁的年轻人中,很大比例的群体尽管完成了 6 年小学教育,但却读不出一个完整句子。原因之一是只有很少比例的人口能够使用作为教育语言的英语或者其它外语,从而在基础教育阶段效果不佳。13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经济学范式将学习某一种语言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比

25、较,主要从反事实、边际主义、汇总数据等几个方面来理解语言政策,民众掌握知识、信息和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非洲多语教育带来了对不同语言的信息的需求,促进了语言产业的发展。语言产业和创新领域需要复杂的语言和交流技能,通过开发与多元化社会相关的各种语言产品能够从基于母语的多语教育获益。微软发现投资非洲语言软件有利可图,因为在 6 个非洲国家有一千万斯瓦希里语使用者,许多报刊和移动电话公司提供斯瓦希里语的计算机术语和通讯,开发斯瓦希里语软件。维基百科 Wikipedia 将开发 200 种语言版本,包括斯瓦希里语版本已经上线(sw.wikipedia.org/)。尼日利亚有全世界第二大电影行业,成

26、功的关键是多语种产品,百分之 56%的电影是非洲语言。2.非政府机构的参与非洲国家意识到成人读写项目的目标和实施有赖于各方面的合作,包括政府,读写项目实施机构,社区领导和学习者。摩纳哥,喀麦隆和塞内加尔等国家鼓励非政府机构参与成人读写培养项目。许多非政府机构有基层活动经验,能够适应和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环境,有从社区生活需要的口语和对话开始读写学习的灵活读写学习方法,书面语教材使用各种当地变体等。3.教师培训基于母语的多语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缺乏合格教师,缺乏母语教学的训练和资源,认为能够使用母语就能够教学的错误观点还大有市场,对此,非洲学者提出,需要政府增加投入和给出明确的政策引导,教师培训应

27、该包括学科知识和使用母语的学科教学法训练。4.本土教材的编写优质的教科书和教学辅助材料能够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在低收入国家,教科书和教辅材料能够弥补如班级大,教师培训不足,师生接触少,家长文盲多,家庭和学校缺乏阅读材料等的缺陷。许多非洲国家开始重视本土教材建设,提高教材的利用率和更新频率,保障教材供应和分配平等。145.思想观念的更新观念是随着人们将其看作是常识而获得权势和固化,并且作为无可辩驳的“真理”被人们所接受和用作观察世界的特定方式。殖民者对非洲的征服和控制,包括强加给人们外国语言优势,本土文化和语言低劣的观念。这些错误观念被前殖民影响控制,依赖大众对地位和权势的顺从和合作,这些错误观念

28、实际上是通过课程和教学语言对教育的再殖民地化。非洲国家独立后,这种控制和影响持续,即使那些在教学实践中受损最多的群体也认为理所当然。不过,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和学者明白,这一现象最终会得到改变。6.语言本体规划与教育语言政策学校教育语言一直是非洲国家独立以来重要议题。非洲学校教育要让学生熟悉自己的传统和文化,排除对非洲语言的偏见。许多非洲国家还在延用前宗主国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原因包括历史,政治,心理,社会经济等,特别是出于西方支配和霸权的政治目的。非洲国家的教育语言政策需要让儿童对自己的语言,知识,价值和智慧有更深入了解,并且通过它们来观察了解世界,分享知识,开辟新的生活道路。非洲多语政策应该是

29、基于母语的,包容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语言政策需要家长和教师支持,需要考虑社区和国家最大利益。基于母语的教育不仅有情感和对身份,文化和价值观的忠诚考量,更有内在价值和作用。非洲国家教育语言政策正在发生范式转变,从殖民地和新殖民地意识形态转向解构殖民主义和赋权,政策也反映了各种本土语言不是相互对立而是互补,在非洲语境,不同语言有不同功能,具有分享丰富的文化传承和不同的价值。参考文献1Ouane,Adama and Christine Glanz,Why and how Africa should invest in African languages and multilingual educat

30、ion.An evidence-and practice-based policy advocacy brief2010 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Feldbrunnenstrae 58,20148 Hamburg,Germany2Robinson,Clinton and TAnhThi Vu,Literacy,languages and development in Africa:a policy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2019(65).https:/doi.org/10

31、.1007/s11159-019-09785-23Bostock,William W.,South Africas Evolving Language Policy:Educational Implications.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2018(2).doi:10.5430/jct.v7n2p27 URL:https:/doi.org/10.5430/jct.v7n24Alcazaren,Holden Kenneth G.&Emerald R.Rafanan A Cross-Cultural Analysisof Language-in-Edu

32、cation Policies andTheir Implementa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Case ofSelected Asian and African Countries.TESOL,2017(2).5Muzoora,Michael.Daniel R Terry,&Agatha A Asiimwe,The Valorisation of African Languages and Policies in theAfrican Education Systems:A Case of Uganda.Universal Journal of Ed

33、ucational Research.2014(1).http:/www.hrpub.orgDOI:10.13189/ujer.2014.0201056Trudell,J.,&Chefy,I.“We also wanted to learn”:Narratives of change from adults literate inAfrican language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2017(9).7Maganda,Dainess.Conflicted Worlds of Multilingual Communities in Africa:L

34、iteracy Tangled in Words.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cy Education.2016(1).http:/jolle.coe.uga.ed8Pennycook,A.Language as a local practice.London: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62023 年 3 月第 25 卷第 1 期Routledge.2010.9Lewis,M.P.&Simons,G.F.Assessing endangerment:Expanding Fishmans GIDS.RevueRoumaine de Linguistiqu

35、e.2010(2).9Buzasi,Katalin.Linguistic Situation in Twenty sub-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A Survey-based Approach.African Studies.2016(3).http:/dx.doi.org/10.1080/00020184.2016.119337610ANLCA(Moroccan national agency for the fightagainst illiteracy.2014.Literacy inMorocco:Roadmap 2014-2016.Rabat:ANLCA.

36、11Anderson,W.Introduction:Postcolonial technoscience.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2002(5).12Perry,K.H.What is Literacy?A critical overview of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s.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cy Education,2012(1).Available at http:/jolle.coe.uga.edu/wp-content/uploads/2012/06/Whatis-Literacy_KPe

37、rry.pdf13Brock-Utne,Birgit.Language policy and science:Could some Africancountries learn from some Asian countries?Int Rev Educ.2012(58).DOI 10.1007/s11159-012-9308-214Read,Nicholas.Measures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terial availability and use in sub-Saharan Africa and other low-income countries,E

38、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7(52).(收稿日期:2022-07-11)(上接第 58 页)目标的研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素材背后的客观原因;采取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或自由发言等方式进行课堂研讨,或者针对不同观点引导学生在课堂进行“观点批驳”。由于学生前期的资料准备和思政课教师前期的内容消化,客观上能在有效确保课堂教学中的研讨效果,形成积极的研讨氛围。四、师生双向互动:以分享的课堂展示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具体体现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互动上。教师的学情分析、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以及问题导向式的教学设计等最终指向于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当前

39、,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大学学习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实现是为了不需要教。思政教育亦是如此,大水漫灌 式的思政课早已不合时宜,只有以兴趣为导向,唤醒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实现精准滴灌。”因此,选取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引导不同学习小组进行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集体打磨、课堂分享,构建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研讨模式,对于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师生双向互动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的现实要求。师生双向互动是指师生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下的一种角色互换,旨在通过“翻转课堂”,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主题发言”和“分组

40、研讨”等。实现师生双向互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翻转课堂”,需要在指导理念和研讨方式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性思考。在指导理念上,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性。引导学生聚焦时政热点,自主确定课堂分享主题;学生确定课堂分享主题之后,协同课堂分组同学进行集体打磨,形成课堂分享 PPT 等;在正式进行课堂分享之前,提交助教和任课老师进行提炼把关。这个过程既是“师生互动”,也是“生生互动”,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之间围绕分享主题集体打磨,相互探讨。这个主题发言的准备过程就是非常有效的师生双向互动过程。在研讨方式上,主要采取“小组打磨+代表分享+小组答疑”的模式。小组集体打磨形成教学分享 P

41、PT 之后,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分享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则在专门位置回答主题分享之后的同学提问。针对多元的问题探讨,分享小组成员进行现场回答,其他小组之外的学生也可作为“外援”帮助回答。在激励机制上,针对上台分享的学生和课堂提问、课堂回答的学生做好平时成绩记录,以此作为学生期末成绩的重要参考,特别注意激励非分享小组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回答问题等。因此,依托学生自我选择分享主题,注重课堂积极主动的学习研讨,强调学生参与的有效激励等,既能敏锐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的现实关注和价值偏好,也能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进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总体而言,研究学生具体情况和专业特点、选取学生

42、经常关注的素材案例、采取契合教学内容的问题设计,注重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展示,这是着眼于学生需要的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路径。当然,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本身内在地包含了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真心帮扶、同学生交流探讨的亲切表达,以及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躬身示范等。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是思政课教师自身素养的综合呈现,更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要求。因此,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既有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技术”层面的客观标准,更重要的是思政课教师自身“德行”的综合表达,两者相得益彰才是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得以有效提升的重要保证。参考文献1蔡梅娟.研究学生: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 J,当代教育科学,2008(22):48.2李和新.当高校思政遇到 95 后 00 后 N.光明日报,2017-07-08(7).3张苗苗.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原则与限度 J,思想政治教育导,2021(3):88-91.4何秀超.问题链教学法让思政课活起来 N.人民日报,2019-05-24(9).5丁晓东.大学生讲思政,课堂为何如此热烈 N.光明日报,2019-04-23(15).(收稿日期:2022-1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