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数学上册竞赛训练试题一、计算题。18+15=21+15=56+21=22+58=12+85=25+45=63+21=12+45=12+65=6515=8545=5645=129=160+270=730250=260+90=97+18=11500=840040=7060=2512=9900900=2400200=23+69=6832=8+48=5653=50=3+2=0+4=52=54=20=44=3+0=二、比较大小。12+13()25-1225+10()65-5412+32()25+1212+25()45-3523+25()56-45三、填空。1、8角=( )分1元7角=( )角40角
2、=( )元12角=( )元( )角1元=( )分2、2后面的数是( ),前面的数是( )。3、3前面的数是( ),4、4后面的数是( )。5、3和5之间的数是( )。6、 从左数起,排在第( ),排在第( ),一共有( )个图形。四、文字题。1、三个10是多少?2、12+12+12是多少?五、应用题。1、小明的爸爸给了小明5元钱,让小明买早饭和学习用品,小明吃早饭花了2元,买铅笔花了1元,请问小明还剩几元?2、桃树上有10个猴子。其中一个猴子一次能采摘一个桃子,猴子先后上树4次,请问猴子一共采摘了多少个桃子?3、小猪体重10公斤,吃了一次饭后,体重有11.5公斤,请问小猪一共吃了多少食物?4、
3、两个加数分别是35与46,和是多少?5、办公室里有语文书和数学书共25本,其中语文书有12本。数学书有多少本六、动脑筋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蔬菜的价
4、格是2元一斤,买2斤这样的蔬菜需要花多少钱?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
5、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2、一加一一直加到99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