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精选.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002641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精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精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精选一、填空?1.找规律填数。?(1)2、4、6、8、 、 、 、 、18、20。?(2)19、17、15、 、 、 、 。?(3)0、1、1、2、3、5、 、 。?2.(1) 2 4 8 3(2) 7 853.4 4.(1)2+=3+(2)10-=6+(3)10=+=-=20-5.从1、2、3、4、5、6、7、8、9、10中选出9个数填在里组成三道 算式,每个数只能用1次。6.明明比亮亮大2岁,再过3年,明明比亮亮大( )岁。?7.一根木头锯成2段要1分钟,锯成5段要( )分钟。?8.强强和小军打了3小时乒乓球,两人各打了( )小时。?9.数图形。10.+=6,=(

2、),+=15,?二、列数?20、9、3、11、0、15、8、17、6、10(1)上面一共有( )个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2)从左往右数,第6个数是( ),第8个数是( )。?(3)0是第( )个数,你是从( )往( )数的。?(4)把上面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三、口算8+5= 6+6= 5+1= 8+9=?0+7= 7+7= 3+2= 10-1=?7-2= 9+5= 14-3= 9-6=?9+9= 12+5= 17-3= 20-10=?6+4= 8+3= 8+1= 10-5=?7+5= 14+5= 10-10= 8-2=?19-10= 4+8= 1+5= 5+6=?

3、4+3= 10-2= 3+6= 8-4=?四、判断。?(1)17里面有7个十和1个一。( )(2)从0数到9,9是第9个数。( )(3)8时整时,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 )(4)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条边是相等的。( )(5)铅笔、墨水、本子、书都属于学习用品。( )五、列式计算。1. 9个?个=(个)2.?个14个=(个)=(条) =(枝)5. =6.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8,和是多少?7.被减数是16,减数是4,差是多少?六、用3、9、12三个数写出四道算式。?七、根据条件和问题找算式,并用线连起来。条件:桃5个,梨6个,苹果7个。桃和梨共多少个?7+5梨和苹果共多少个?5

4、+6苹果和桃共多少个?6+7八、应用题。?1.在迎澳门回归的活动中,一年级一班同学做了5个红灯笼,一年级二班同学做了6个红灯笼 ,两个班同学共做了多少个红灯笼?2.飞机场上停着10架飞机,起飞了3架飞机,现在飞机场上还停着多少架飞机?3.小红要做12个沙包,已经做了10个,还要做多少个沙包?4.新星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有学生9人,书法兴趣小组的人数和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同样多,这两个兴趣小组共有多少名学生?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5、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5.小明全家早上、中午、晚上各吃4个苹果。一天中,小明家吃了多少个苹果?6.14个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游戏,如果已经捉住了4个,还有几个人没捉到?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

6、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7.一只小黑羊排在小白羊队伍里,从前面数小黑羊是第7只,从后面数小黑羊是第4只。这队 小羊一共有多少只?8.3个男同学借走6本书,4个女同学借走7本书,他们一共借走多少本

7、书?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9.教室里有10把扫把,又买来了5把,现在教室里有多少把扫把?10.小明有7个数学本,用了5本,现在还有多少本?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查字典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