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怕春”考——杜甫《文选》李善注受容例证_陈翀著.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984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怕春”考——杜甫《文选》李善注受容例证_陈翀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怕春”考——杜甫《文选》李善注受容例证_陈翀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怕春”考——杜甫《文选》李善注受容例证_陈翀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杜甫研究学刊二二三年第二期总第156期“怕春”考杜甫文选李善注受容例证陈翀著陈铃玉译摘要 六朝梁代萧统编纂的诗文总集文选发展到唐代,已经孵化出一门新的学问文选注释学,李善注和五臣注是其中两种为人所公认的注本。二者中,李善注以严谨且实证性的注释赢得了杜甫的青睐,对杜诗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对于杜诗中李善注的考证,也成为我们重新解读杜诗的一把钥匙。本文首先考查了杜诗中“怕春”的文选李善注出典,以此为基础,结合诗歌的整体基调,重新阐释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读者也得以由此重新认识处于草堂时期的杜甫。关键词 文选 李善注杜甫怕春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一、前言即便已经有大量的注释层层堆积,但时至今日,杜诗

2、依然难以解读。对此,不乏有学者列出种种原因,诸如杜甫喜欢运用只在他那个时代流行的口语、俚语;杜甫积极地尝试对诗歌音律的变革等等。的确,不可否认,杜甫对文学的革新意识可能要比同时代诗人高出一倍。然而,在创造新诗语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构成这一词汇之意象的核心典故。毋庸置疑,对于盛唐文人而言,文选注,特别是李善注可谓是最重要的参照物。这一时代之诗人的诗歌创作与读者的诗歌享受,在很大程度都是通过对文选注,特别是注重词源出典与释义的李善注这一共同的知识平台来予以完成的。要之,也正是唐代以后的历代注家忽略了对文选李善注的聚焦,反而导致了历代学者对杜诗意境的理解产生隔膜甚至是误解。本文属于笔者近年正在进行的澄

3、清文选李善注对唐代诗文(主要是杜甫、李白、白居易、元稹)之规范意义研究的一环,选取了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为例作者简介:陈翀,广岛大学大学院研究科准教授;陈铃玉,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2022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610064。参见谢思炜:杜诗与文选注,文学遗产2013年第4期。55证。首先指出建构了这组绝句之基调的重要诗语,乃是杜甫基于文选李善注而引申出来的新表现。再进一步澄清旧翻译中的难解之处,寻找此诗中根据李善注所创造出来的重要诗语,予以典故考证与定义诠释,以求对这组绝句诗之诗意展开一些新的探讨。并希望通过对这一具体诗例的举证,使学人认识到文选李善注对于规范唐代诗语语意时所起到

4、的重要意义。二、杜甫对文选的接受在进入具体的诗例考证之前,首先让我们来简要地回顾一下唐代文选学史的流变史。众所周知,文选是六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纂的诗文总集。迄至唐代,以文选为母体的文选注释学已经成为一门学问。此外,它也成为了新的官员录用考试科举考试的重要参考书。随之而来的是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文选注释书。但是,最终为后代的文人士子所珍视的只有李善注和五臣注。玄宗以后,五臣注取代李善注成为公认的注释书,但是,李善注因其严谨且实证性的注释,依然为唐代文人所喜爱。就像以往许多前贤研究所指出的,杜甫也曾经将文选视若珍宝。并且,我们也了解到,他在对儿子进行教育时,也反复强调学习文选的重要性。如大历元

5、年(766)前后创作的宗武生日(卷十七)这首诗写道: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凋瘵筵初秩,敧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以此教育儿子宗武,熟读文选并领略其精髓是极有必要的。并且,在同样被视为创作于大历元年的水阁朝霁奉简云安严明府(卷十四)这首诗中,也写道:东城抱春岑,江阁邻石面。崔嵬晨云白,朝旭射芳甸。雨槛卧花丛,风床展书卷。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呼婢取酒壶,续儿诵文选。晚交严明府,矧此数相见。关于文选学史的发展,可参见斯波六郎文选诸本的研究(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刊文选索引第一册,1957年)、冈村繁文选的研究(岩

6、波书店,1999年)、富永一登文选李善注的研究(研文出版,1999年)、清水凯夫新文选学文选的新研究(研文出版,1999年)等。参见林英德文选与唐人诗歌创作(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第四章杜甫“熟精文选理”辨上、第五章杜甫“熟精文选理”辨下。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477-1478页。本文所引杜诗皆以此为底本,后文不再另出注。56诗中提到让儿子们早起诵读 文选 这一情景。此外,虽然没有明言,但儿子们在创作诗文之际,实际上是以文选作为参考的,对此作出暗示的诗文,部分流传了下来。如大历三年(768)创作的作品又示宗武(卷二十一)这首诗中,有如下一节: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

7、。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青玉案”是以后汉张衡四愁诗中的“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为典故而形成的诗语,而这正是在文选卷二十九中收录的作品。由此,窃以为,前一句提到的“书”是文选的可能性极高。但遗憾的是,诗句并没有具体提及杜甫手边的文选究竟是李善注本还是五臣注本。李善注完成于显庆三年(658),五臣注文选被呈上是在六十年之后的玄宗开元六年(718)。就两种文选注完成的时间来看,不管哪一种,杜甫都有可能看到。不过,冈村繁氏早于众人,敏锐地发现了“杜甫仿佛对李善之子李邕的学问品德怀有一种思慕之心。言下之意,杜甫也是与李善紧密联系的一派诗人”,意即李善注给予了杜甫更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在

8、以杜诗为首的唐诗解释中李善注的重要性,富永一登氏作了如下说明:李善注以严谨且实证的注释态度,探求作者进行语言表达的创作过程,它不仅在文选的解释以及对中国古代教科书的校勘上派得上用场,而且在考证了六朝文学语言传承过程的基础上论述了其作为一种规则,是可以被灵活运用的。当然,不言自明,在研究语言表达时,也有必要考察语言背后的诗人之文学精神。也许,也会存在缺乏文学精神,仅仅是作为言语游戏而创作出来的作品。但是,不管其内容如何,对于以将文选视为自家药箱中之物的杜甫为首的唐代后起之诗人而言,李善注文选明确了文学语言的传承过程,是自己在思考文学语言的创造上极其有益的、不可或缺的存在。三、杜甫“怕春”的用典那

9、么,杜甫究竟有多喜欢使用李善文选注呢?在此,我想通过对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的分析来展现。顺便一提,之所以选择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组诗,理由特别简单,那是因为笔者始终无法接受以往对第二首诗中“怕春”这一词语所本文所引用的文选诗文原则上是以影印胡克家本文选(艺文印书馆1977年版)为底本,后文不另出注。参见冈村繁文选的研究序章文选学的历史与课题。参见富永一登文选李善注的研究第六章文选李善注的活用。57作的解释。组诗第二首的原文如下。作为参考,一并录下铃木虎雄杜少陵诗集卷十里所载之注释及其释文(字体加粗部分为笔者所写)。稠花乱蕊裹江滨,行步敧危实怕春。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解字“稠花”:

10、繁花。“乱蕊”:凌乱的花蕊。“裹”:指包围了两岸。“行步敧危”:走路姿势歪斜,不稳。“怕春怕春”:”:因为春天而走路不稳因为春天而走路不稳,所以害怕春天所以害怕春天。“尚”:虽然害怕春天,但也无可奈何。“堪驱使”:被诗酒奴役。“在”:自身的存在,“在”语法上的主语是下一句的“白头人”。“料理料理”:”:俗语俗语,有处理有处理、收拾等收拾等意义意义,在这里在这里,是作为终结生命这一意义在使用是作为终结生命这一意义在使用。“白头人”:指是自己。诗意繁花乱蕊包裹了江岸。我边走边看,脚步也仿佛醉酒一般踉踉跄跄,我觉得春天着实可怕。即便如此,我还是在诗酒的奴役之下,活得好好的。上天还无须让我这个白发老翁

11、驾鹤西去。凌乱的花丛充塞着锦江沿岸的小径,我脚步踉跄,怯于春天的可怕一旦掉进锦江,就没命啦,这样一种不安的心情充斥在杜甫的心中。如果仅从上文的诗句来看,铃木氏所作的解释也未为不可。然而,这首诗,说到底,只是由七首诗所构成的组诗中之一首。意即在解读这首诗时,首先不可忽视这组诗的整体基调。在此,确认一下诗题。所谓“江畔独步寻花”,意思是在锦江之滨一边散步一边赏花。如果是这样,那便可以推测出这组诗整体应是一种比较明朗的基调。但是,在铃木氏所展示的诗意里,看起来似乎仅仅传达出了些许惧怕春天的感受。想来,如果真的那么惧怕春天,为何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寻花呢?对此,稍稍有些难以理解。另外,再来看看组诗中的其

12、它诗句。组诗中分布着如下诗句,如:第三首中的“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第五首中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以及第六首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骄莺恰恰啼”等。这些诗句,展现出与诗题相统一的明朗基调。由此,杜甫那悠闲地沉醉于烂漫野花和宁静春景中的身影清晰可见。至少,从上文的诗句中完全感受不到一种惧怕春天的氛围。当然,就“怕”这一词语而言,“害怕”“提心吊胆地担心”只是一般的解释。但是,尽管不常用,“怕”这一词语也有“悠闲”“宁静”这样一些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意参见铃木虎雄杜少陵诗集(续国译汉文大成,国民文库刊行会,1928年)。另,本诗也为之后的岩波文库杜诗(第四册,铃木虎雄、黑

13、川洋一译注,1965年)所收录。再者,关于“怕春”的解释,石川忠久在NHK读汉诗上(日本放送协会,1985年)里,也继承了铃木虎雄的意旨,将其解释为“害怕春天”。58义。比如,文选卷七所收录的司马相如子虚赋里,可以看到如下一段:于是楚王乃登云阳之台,怕乎无为,憺乎自恃。对这一段文字,李善做了如下注释:郭璞曰:“养神气也。”善曰:“老子曰我独怕然而未兆。说文曰怕,无为也。广雅曰憺、怕,静也。神女赋曰頩薄怒以自持。憺与澹同,徒滥切。怕与泊同,蒲各切。”这样,基于上文的文选李善注,杜甫诗中的“怕春”并不意味着“惧怕春天”,而应解作“悠闲的春天”或者说“宁静的春天”。现在,我们来进一步确认“料理”这一

14、词语的出典。正如钱谦益已经指出的,这一词语的出典是晋书卷八十的王徽之传。其原文中有如下一段:冲尝谓徽之曰:“卿在府日久,比当相料理。”徽子初不酬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耳。”这里的“料理”一词意思是“作为官员勤勉地工作”,这一点已为前贤所指出。意即,杜诗中的“未须料理白头人”一句,不应解释为“意识到了死亡”,而应解作“完全没有必要让我这样的老人像官吏一般地工作”。如此,将更加贴合诗中明朗的基调。并且,“未须料理”一语也与之前指出的“怕春”之出典“怕乎无为,憺乎自恃”相吻合。通过以上考证,可以认定,杜甫的“怕春”是基于子虚赋李善注中对“怕”的解释而创造的新词。顺便一提,之后的

15、五臣注本便将原文“怕乎无为,憺乎自恃”修改为了“泊乎无为,澹乎自持”。如果杜甫见到的是五臣注本文选,那其中的“怕春”也应该写作“泊春”才是。这只是一个例子,但也可以证明在杜甫的诗文中,存在着受文选李善注影响而创造出的新词。顺便一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出版集团等,2010年)里,有以下内容:“(二)广韵:普泊切。入陌部、铎部。恬淡。说文心部:怕,无为也。广雅释诂四:怕,静也。王念孙疏证:老子云我独泊兮其未兆。泊,与怕通。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怕乎无为,憺乎自持。史记、汉书作泊乎无为。”除去部分异文,可以看出,这一解释是以李善注为基础的。清钱谦益笺:钱注杜诗卷十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

16、405页。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103页。另,此处对“料理”一词的解释,参考了森野繁夫、佐藤利行王羲之书简大全(白帝社,1987年)附王羲之传。如在四部丛刊本六臣注文选的相应位置,对文字作了以下校勘:“怕(五臣本作泊,蒲各切)乎无为,憺(五臣本作澹,徒监切)乎自持。”59四、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新释经由以上考证,通过对出典的证实,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便生成了可供重新阐释的余地。由此,便可大幅修正一直以来对该组诗的解释。以下,附上铃木的“解字”“诗意”,并补充必要的注释,以对“怕春”的新解为基础,重新解读组诗。(本文是以中华书局本杜诗详注为底本,所以部分内容与铃木的“

17、解字”“诗意”存在着差异,但对解释并无太大影响。另,选录了岩波文库本杜诗里的第二、四、五、六,四首诗):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斛斯融吾酒徒,经旬出饮独空床。解字“江上”:与江畔诗中的“江畔”相同,指的是锦江之滨。“恼不彻”:烦恼不断,大概一旦被缠上就难以摆脱。“告诉”:将不满之心告诉他人。“颠狂”:陷于疯狂。“走觅”:跑去寻觅,此即颠狂之态。“爱酒伴”:酷爱饮酒的同伴,即注中的斛斯融其人。“经旬”:经过十天。“出饮”:外出饮酒。“空床”:无人的床铺。诗意我被江畔之花弄得烦恼不堪,大概一旦被缠上就难以摆脱。可这种心情却无处向人诉说,只能陷于颠狂。于是,我跑到南邻寻找我那酷

18、爱饮酒的伙伴(斛斯融),但他十天前便已外出饮酒,只留下空空的床铺。新释整条河都被鲜花覆盖着,有些担心小径是否畅通无阻。家中也没有可以聊天的对象(此外还想喝酒),因此内心颇有些不平静。想去拜访南邻经常和我一起饮酒的斛斯融,但他十天前便已外出饮酒,家中空无一人。补注“彻”:通过。“颠狂”:不平静的样子。唐诗中经常用来指喝酒的样子。如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其三(卷十一)中有“尚怜诗警策,犹记酒颠狂”。又如元稹狂醉(元氏长庆集卷十六)中有“岘亭今日颠狂醉,舞引红娘乱打人”。白居易感樱桃花因招饮客(白氏文集卷十八)中有“渐觉花前成老丑,何曾酒后更颠狂”。稠花乱蕊裹江滨,行步敧危实怕春。诗酒尚堪驱使在,未

19、须料理白头人。解字诗意参照上文。新释(走到外面一看)整个江岸都被盛开的鲜花所覆盖。因为过于繁盛,所以花蕊都凌乱不堪。(为了避开那些花丛)我歪着身子,缓慢走着。真是悠闲的春日啊!诗本文所引用的白居易诗,原则上是以那波本白氏文集为底本。元稹诗以四部丛刊本元氏长庆集为底本,不另出注。60情酒力依然健在,到如今,最好别指望让我这样的老人到官府里去工作。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解字“多事”:多余之事、闲事等意思。“报答春光知有处”:我有办法报答春光的盛意。“报答”意即答复,“春光”的意思是春天的风景。“处”本义是地方,但在这里指方法。所谓方法,即下一句所说的内容。

20、“美酒”:饮美酒。诗意附近江深人静,仅仅住着两三户人家。红色的花朵蔓延到了白色的花朵里,总觉得红花有些多此一举。如何答复这春日的盛景?我自有办法!那便是喝着美酒,度过这一生。除此之外,别无它法。新释幽深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寂静的竹林里,零星地分布着两三户人家。虽然稍稍挡住了去路,但红花与白花竞相开放,交相辉映。如何匹配这美丽的春光?惟有饮着美酒,悠闲地度过这一生。补注“多事”:被诸多之事打扰。羊叔子让开府表(文选卷三七)里有“今道路未通,方隅多事”。杜甫又呈吴郎(卷二十)里有“即妨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解字“少城”:小城,

21、即位于成都西南的锦官城。“花满烟”:指烟雾笼罩着花朵,花朵上布满了烟雾。“百花高楼”:百花之中的高楼,也就是位于城内的高楼。“载酒”:把酒装上车运进去。“金盏”:用黄金装饰的酒杯。“佳人”:美人。“绣筵”:有奴婢伺候之筵席。末二句是对城内富贵之人的期望。诗意从自家眺望东边的少城,可以看到(那里的)花朵上弥漫着烟雾。正因为是百花之中的高楼,所以风景才那么的美丽!真让人羡慕!谁能为了我满载美酒到那里,取出金盏,叫来美人在华筵上为我们舞上一曲?(其意是希望有这样的人。)新释眺望东方,繁花盛开的少城(锦官城)隐藏在云雾中,有一种朦胧美。(但是,眼前的)这座“高楼”却是因为那漫山遍野的鲜花才显得更加美丽

22、。谁能满载美酒和金杯前来举行宴会,并唤取美丽的妓女为我们舞上一曲?补注“少城”:指锦官城。左思蜀都赋(文选卷四)里有“亚以少城,接乎西市。刘渊林注:少城,小城也。在大城西,市在其中也。”杜甫春夜喜雨(卷十)里有“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解字“黄师墖”:墖,同塔。黄师塔是指黄姓法师之墓。“懒困”:慵懒。“一簇”:聚集为一大朵。“无主”:野生,没有主人。“爱浅红”:应在“爱”字之前加一“可”字。诗意我被黄法师的墓前,江水东边的春光所打动,身体也变得慵懒起来。微风吹过,稍稍休息一番吧。只见一簇无主的桃花恣意地盛开着。花朵都是红色的,6

23、1我是更喜欢深红色的呢,还浅红色的?但不管哪一种,它们都那么娇艷地绽放着。新释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改变了流向。在和煦的春光里,微风吹来,稍感困倦。野生的桃树上,繁花盛开。不管是深红的花朵,还是浅红的花朵,都是那么惹人怜爱。补注“无主”: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一(卷九)里有“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这与下一首的“(黄四娘)家花”相对应。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解字“黄四娘”:乡村老妇之名。“蹊”:小径。“朵”:开有鲜花的枝条。“留连”:继续停留。“自在”:自由地舒展歌喉。“恰恰”:声音的模样。诗意黄四娘家的鲜花开满了小路。千万朵花儿一齐绽放,压弯了枝

24、条。不愿离去,留连此处游戏着的蝴蝶时时翩翩起舞。有趣的是,可爱的黄莺也自由地舒展起歌喉,发出“啾啾”的鸣声。新释黄四娘家的花蔓延到了小路上。不计其数的花朵沉甸甸地,仿佛要把枝条压断一般。晃晃悠悠地停留在枝头上的蝴蝶时而又翩翩起舞。黄莺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发出“啾啾”的鸣声(偶然听到了黄莺自由自在的鸣叫声)。补注“留连”:徘徊,或植物、动物翩翩起舞的样子。嵇叔夜琴赋(文选卷十八)里有“忽飘飖以轻迈,乍留连而扶疏”。杜甫(惠义寺园送辛员外)又送(卷十二)里有“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帐望近人开”。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解字“不是爱花即欲死”:正因为爱花,所以我

25、才能活下去,否则还不如死去。意即自己拼命地爱花。“老相催”:衰老迫近。“繁枝”:开满鲜花的枝条。“纷纷”:凌乱的样子。“嫩蕊”:娇嫩的花蕊。“商量”:与他人商议,而不是一个人(决定)。“细细”:一点点的。诗意我赌上性命去爱花,只是因为觉察到花如果尽了衰老也就近了。长着密集花簇的枝条纷纷被压断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惟有请娇嫩的花蕊们思量一番:可否不要恣意地绽放,而是慢慢地盛开。新释我并不是喜爱花开花落那一瞬间的美,只是担心花儿们焦急地彼此催促着早早便开放。而一旦在枝头绽放后便会渐渐凋落,所以,娇嫩的花蕊们,你们最好互相在清人施鸿保读杜诗说(香港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90页)卷十江畔独步寻花里,有如

26、下考证:“江畔独步寻花云自在娇莺恰恰啼。恰恰无注。字典恰字下,亦但引此诗云恰恰,鸟鸣声。恰恰与莺声不类。公诗野航恰受两三人、恰似十五女儿腰、恰有青铜三百钱、恰似春风相欺得,皆是适当之辞。此言独步之时之处,适当莺啼。恰恰者,不一时一处也,当亦方言,今尚云然。”因此,“恰恰”不是拟声词,可能应解作“偶尔”、“偶然”。62商量一番,慢慢地开放吧。补注“老”:口语,“总是”的意思。杜甫复愁十二首其四(卷二十)里有“年深荒草径,老恐失柴扉”。这与前面的“尽”意思相同。两个词语叠加在一起,应取“总是”这一意义。以上,是笔者在对杜诗用典进行重新考证的基础上而提出新译的一次尝试。这与旧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能

27、得到您的笑览,将不胜荣幸。五、结语其实,这组杜甫于上元二年创作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塑造了杜甫这样一个“不能爱花不如死去”的无与伦比的爱花者形象,这一点,直到最近才被人们所认识到。当然,我很理解杜甫的爱花之心。但是,“不能爱花不如死去”这样一种说法,被认为有些脱离现实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吧!就像新释中的解释一样,恐怕杜甫是想通过这组诗来表现自己已经达到了“怕乎无为”这样一种充实的精神状态吧!美丽的山水花鸟构成了悠闲的田园风光,而从那些沉醉于其中的表达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当时的杜甫而言,郊外草堂的生活,比起成都府内官吏的生活,给予了他不知多少倍的满足。另外,借用与花蕊攀谈这一举动,我们可以感觉到

28、杜甫想要传达这样一种心情:不想让这样的生活突然间便结束,如果可以的话,慢慢体会,悠闲地度过。也可以说,这种感情,是出于经历了长期辗转不定的生活之后杜甫内心的期望吧。再者,用“怕春”这一词语来表现悠闲的暮春风光,也为后来的文人所继承。比如以下例句:白居易龙花寺主家小尼诗(卷十九)中的“夜静双林怕,春深一食饥”,北宋文人王珪 宫词(文渊阁 四库全书 影印本 华阳集 卷五)中的“长爱惜花花下唱,袖和金缕怕春风”等。但是,其中的大多数诗,与杜诗一样,“怕”字被解释为了“害怕”。我认为,今后,我们有必要对杜甫基于李善注而创造参见李谊杜甫草堂诗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上海古籍出

29、版社1983年版),下定雅弘精选汉诗集生之喜悦的诗歌(筑摩书房,2014年)第二章爱之喜悦、4对花草的喜爱等。如新释汉文大系 白氏文集四(冈村繁著,竹村则行编纂,明治书院,1990年)里,将这一节文字译为“她害怕寺庙里面那夜深时分的树林。春意浓郁,只吃一顿饭,饥饿难耐”。如果基于李善注对“怕”的解释,那这一节文字应重新翻译为“夜深人静,寺院里的生活着实悠闲”。顺便一提,这首诗的全文如下:“头青眉眼细,十四女沙弥。夜深双林怕,春深一食饥。步慵行道困,起晚诵经迟。应似仙人子,花宫未嫁时。”63出的“怕春(泊春)”这一谱系之诗文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诗歌诠释进行全面的修订。最后,谨以唐代另一位

30、大诗人白居易与李善注文选相关的诗放在末尾以结束本文。这首偶以拙诗数首寄呈裴少尹侍郎蒙以盛制四篇一时酬和重投长句美而谢之(卷六十三)有着一个长标题的白居易诗,其原文如下:投君之文甚荒芜,数篇价直一束刍。报我之章何璀璨,累累四贯骊龙珠。毛诗三百篇后得,文选六十卷中无。一麋丽龟绝报赛,五鹿连柱难支梧。高兴独因秋日尽,清吟多与好风俱。银钩金错两殊重,宜上屏风张座隅。由“文选六十卷”一语便可知白居易所读之文选为李善注。责任编辑罗姝鸥“Fear of Spring”On Du Fu s Acceptance of Li Shan sCommentary of Zhaoming Selected Works

31、Chen Chong Trans,Chen LingyuAbstract:In the Tang dynasty,a new discipline,i.e.,the commentary on the ZhaomingSelected Works,was developed from the general collection of poems and writings compiledby Xiao Tong in the Liang dynasty of the Sixth Dynasties.Li Shan s and the fiveofficialscommentaries are

32、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Of the two,Li Shan s commentarywon the favor of Du Fu with its rigorous and empirical commentary,which had a greatimpact on the composition of Du s poems.The examination of Li s commentary in Du spoems has become a key to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Du s poems.This paper first

33、examines“fear of spring”,the allusions to Li Shan s commentary in Du s poem,and based onwhich,this paper reinterprets“Seven Quatrains of Jogging along the Riverside in Searchof Flowers”from the overall tone of the poem,thereby enabling readers to understand DuFu in his staying in the Thatched Cottage.Key words:Zhaoming Selected Works;Li Shan s commentary;Du Fu;fear of spring;“Seven Quatrains of Jogging along the Riverside in Search of Flowers”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