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的特色及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91846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的特色及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的特色及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的特色及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卷 第 期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年 月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赵丽萍,女,管理学硕士,集美工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正高级讲师,福建省特级教师。陈志雄,男,教育硕士,集美工业学校基础教学系主任、高级讲师。基金项目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与集美工业学校联合研究课题: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在集美工业学校的传承和发展()。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的特色及启示赵丽萍,陈志雄(集美工业学校,福建 厦门)摘 要 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其目标是培育社会所需职业技术人才,组织抗日宣传与支援力量,深植职业技能报国信念;其办学形式是政、企、校、社合作,因地因时调整教学环境,“外输内控”保障办学经费,校友、良

2、师共克师资时艰;其育人机制是学生管理军事化,坚持专业实践,突出爱国教育,培育紧缺人才。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呈现出“三个坚守”与“三个突破”,即坚守办学初心、坚守家国情怀、坚守专业发展,突破有限主体、突破环境局限、突破思维定势。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经验对陈嘉庚创办的中职学校乃至更多中职学校的办学,具有一定的启迪与借鉴意义。关键词 集美职业学校;抗战时期;陈嘉庚;内迁办学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年,日本侵华战争席卷中国大地,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同年 月,日本军机、军舰袭击厦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商业、农林、水产航海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集美职业学校”)向远离战火的内地迁移,继

3、续办学。即使经历战火洗礼,集美学校的中等教育办学质量仍在 年被国民政府教育部嘉奖“成绩优良”,教育部奖助福建省优良中等学校时,集美职业学校均受到奖助。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是陈嘉庚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在全民族抗日救亡时代背景下的坚守与突破:纵观陈嘉庚先生在国内的职业教育办学历程,抗战时期职业教育办学充分展现出其对办学初心的坚守;横观抗战时期国内职业教育办学,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实现了对战时职业教育办学的突破。基于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概况,比较同时期国内职业教育办学特点、挖掘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的特色,对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办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一、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

4、迁办学概况 年 月 日,厦门首次遭受日舰的炮击与日机的轰炸扫射。此后,日本军舰和飞机频繁侵犯厦门。为避免学校办学遭受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同时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集美学校校董陈村牧筹划学校内迁。经请示校主陈嘉庚先生和国民政府审批,并与安溪县政府协商后,集美学校决定迁往安溪继续办学。年 月,集美学校的商业、农业、水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年产航海等学校迁往安溪。年 月,商业、农业、水产航海等学校又迁往大田,合并为“福建私立集美职业学校”,并于当年 月 日开学。年 月,集美职业学校三科独立设校。年 月,水产航海学校由大田迁回安溪。年 月,商业学校从大田迁回安溪、农林学校从大田迁回集美。年秋季,水产

5、航海学校从安溪迁回集美。年 月,商业学校从安溪迁回集美。集美职业学校在战火硝烟中不畏险阻、坚持内迁办学的历程是一段充满艰辛的奋斗历史。这段办学历史展现了集美职业学校师生的坚守、勇气与担当,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历史特色的办学目标、办学形式、育人机制。剖析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的特色,能够为当前的中等职业院校办学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与启示。二、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特色(一)办学目标的特色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形成了具有战时特征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主要表现为:培育社会所需职业技术人才、组织抗日宣传与支援力量、深植职业技能报国信念。培育社会所需职业技术人才 年 月,陈嘉庚先生在 复兴集美学

6、校守则十二条 中提出复兴集美学校办学的基本要求。同月,集美学校校董陈村牧拟就 改进集美学校计划大纲,提出“发展农林水产两校”“充实商业学校”“筹办工业学校”等职业教育办学改革发展纲要。年 月,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以下简称 抗战建国纲领)提出“根据战时的需要,培养训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注重对年轻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之能为抗战地区和农村地区服务”“增强对社会妇女的培训工作,使她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民生 事 业,以 增 强 战 区 的 各 项 所 需”等 内容。这些内容将抗战时期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指向了为国家抗战服务。在此纲领下,中国各地大力发展为军事和经济服务的职业教育,为当时的抗战形势服务

7、。集美职业学校在积极响应当时国家职业教育办学要求的前提下,坚守原定改进集美学校计划大纲 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保证商业、农业、水产航海等专业坚持高标准教学,从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出发,持续培养商业、农业、航海、水产等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战时及战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竭地输送技术力量。组织抗日宣传与支援力量全面抗战开始后,集美学校成立“集美抗敌后援会支会”,主要开展募集救国金、扩大抗敌宣 传、电 请 国 民 政 府 派 军 收 复 失 地 等 活动。内迁期间,集美各校组建“集美学校战时青年后方服务团”,以“切合非常时期之需要,养成青年牺牲奋斗之精神,迅速确实之行动,应付紧急事变之智能,服务后方,以

8、增加抗战力量”,由校长担任团长,全体学生参与。学校制定 战时后方服务组织与训练实施办法,训练宣传、警卫、纠察、交通、救护、救济、防空、消防、募集、慰劳等队伍,服务敌后抗战。集美职业学校师生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宣传活动,燃起民众维护民族大义、保家卫国的热情。例如,学校组织演讲队为群众宣讲抗日形势、任务;组织歌咏队演唱 义勇军进行曲 等进步歌曲,教民众唱抗日救亡歌曲,激发民众爱国热情;组织演剧队面向民众公演抗日戏剧,其中 年集美农林学校公演的古城怒吼 深受欢迎;出版抗日报刊宣传抗战建国,其中最著名的是 年 月创刊的 血花日报。此外,部分集美职业学校的学生踊跃从军,成为支援抗战学生中的重要力量。深植

9、职业技能报国信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让集美职业学校师生深刻认识到职业技能报国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校主陈嘉庚先生多次发来信函,鼓励集美学校师生弘扬“诚毅”校训、爱国精神,坚定“中华民族抗战必将取得胜利”的信念。年 月,陈嘉庚 第 期赵丽萍,陈志雄: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的特色及启示先生完成南侨回国慰劳团考察后,前往福建三明大田视察集美职业学校。陈嘉庚先生在视察各校期间,提出:“我培养你们,我并不想要你们替我做什么,我更不愿你们是国家的害虫、寄生虫;我希望于你们的只是要你们依照着 诚毅校训,努力地读书,好好地做人,好好地替国家民族做事。”陈嘉庚先生的话语铭刻于集美职业学校师生心中,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10、职业技能,实现报国之志。(二)办学形式的特色内迁办学对集美职业学校而言是阶段性的调整与发展,其办学主体、办学环境、办学保障等形式也成功经受住了战争形势、山区环境、人员资金紧缺等考验,并在坚守办学初心、办学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了办学形式上的跨越性突破。政、企、校、社合作,共建临时校区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对原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进行调整,以适应战争实际需要。当时的中等职业教育形式主要包括国立职业学校、初级实用职校、职业学校增办中等机械电机技术科、校企合作开办技工培训、优质职业学校举办短期职业培训班等等。这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举措呈现出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格局。在抗战期间,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除

11、了受到华侨企业、政府的资助,还获得了地方当局、社会士绅、民众等的支持,多方合作建设临时校区,共同延续了战火中的职业教育火种。集美职业学校于 年 月全部迁入大田县城文庙,又于 年 月迁入大田县城郊区的玉田村办学。当时,大田地处偏远山区,文化教育条件落后,仅有一所县立初级中学。集美职业学校迁入时得到大田各界的欢迎与支持,学校选址于当地文庙,经过修葺初具规模,教员宿舍、厨房、膳厅则借用国民党县党部平屋,大田县当局还同意学校租用农田作为试验农场。集美职业学校内迁三明大田的办学是政、企、校、社合作的办学,集合了社会各界力量,是大职业教育观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办学实践。因地制宜,因时而动,调整教学环境集美职业

12、学校内迁到泉州安溪、三明大田办学,并未重新建设校舍,而是因地制宜地借用当地的文庙、祠堂、民宅等,将其改建为临时校舍,例如:学校校门设在大田文庙围墙下;校门外空地加以修整,用作公共体育场;整座文庙用作校舍,并设办公室、图书仪器室、消费合作社各 间,还开设教室 间。年 月 日,日军飞机轰炸大田,集美职业学校图书、设备损失惨重。为保护师生安全,避开日机的空袭、骚扰,学校组织师生白天前往县城外的仙亭山上课,晚上返回校舍休息。虽然集美职业学校内迁时的办学条件比较艰苦,但因地制宜、因时而动调整的临时教学环境有效地保障了战时状态下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常态化进行。外输内控,凝聚合力,保障办学经费集美职业学校内迁

13、后办学经费主要来自陈嘉庚先生的资助,也获得了福建省政府拨款资助。但随着战争对社会经济造成冲击,学校办学经费日渐捉襟见肘。为保障学校办学,集美学校校友会提出“校友养校”倡议,号召海内外校友积极募款,支持学校度过难关。年 月,校友捐献基金共筹措资金 万元。此外,“陈嘉庚亲友汇寄的投资款,后同意被支取用做校费”。同时,集美职业学校师生主动节约开支,例如减少膳食费用、教师减薪、学生集中晚自习减少油灯费用等等。集美职业学校通过输入外部资助、控制办学开支等措施,既开拓了办学资金渠道,又有效地提升了办学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保障办学经费的同时,学校师生与社会力量还逐渐产生了同心同德的办学凝聚力。校友返教,良师坚

14、守,共克师资时艰校友与良师是集美职业学校延续正向发展的有力支撑。抗争时期,中国中等职业教育以地方办学为主,设立的科目繁多,职业教育师资严重不足,主要由当时国民政府中央拨款帮助解决。但是,政府资金支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山区职业教育师资短缺的困境。集美职业学校内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年迁山区办学,师资不足问题始终困扰着学校教学管理者。校主陈嘉庚先生电告各地校友会,号召校友返校任教,以俞文农、陈维风等为代表的优秀校友赶回母校支援教学,补充了学校办学的师资力量。此外,许多集美职业学校优秀教师坚守教学岗位,为学校顺利度过八年困难时期作出了突出贡献。(三)育人机制的特色 军事化管理学生,严格校风校纪为适应战

15、争时期培养学生国防意识、军事基本能力的需要,集美职业学校在校主“国难日亟,希激励员生,抱定牺牲苦干之精神,努力抗敌救国之工作,是所至望”的激励下,实行军事化管理,加强军事训练。基于校情实际,学校遵照部颁实施原则,设置军训课程(理论占,技能占),聘请军事教官组织学生身着绿色军装,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例如远足、夜间紧急集合急行军等,使广大学生在训练中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形成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也让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加高效、有序。坚持专业实践,服务当地生产发展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的育人作用。年 月,在集美职业学校开学仪式上,集美学校校董陈村牧提出四个“重于”,即操行重于学业、自修重于上课、

16、实习重于书本、劳动重于运动,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学习、参加生产活动,开展专业相关的实地调研,注重专业相关实习。为方便农科专业学生专业实习,集美职业学校在学校附近租借数亩农田,进行移种外地农作物的试验。集美职业学校培养农业、商业、水产等技术人才,为办学当地的农业、商业、渔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学校师生还经常参与当地农业劳作,指导农民科学耕作,推进农民垦荒、冬耕等。突出爱国教育,支援敌后抗战工作抗战时期,国内中等职业教育都将爱国教育作为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年 月 日,陈嘉庚先生在视察集美职业学校的讲话中强调“务望各同学遵循教师之训诲,为时代之中坚人物”,以爱国精神勉励师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

17、期间,也将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贯穿于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育人中。学校不仅在课堂上宣扬抗战报国的思想,还在课堂外组织全校师生成立“抗敌后援会”“战时青年后方服务团”等抗敌后援组织,举行演讲、歌咏、火炬游行等抗日宣传活动。创新教学方式,培育国家紧缺人才随着抗战爆发,中国许多沿海城市相继沦陷,原有培养航海人才的职业学校被迫停办,在此背景下全国航海人才培养出现断层危机。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后,克服远离海洋和条件简陋的巨大困难,立足山区办学现有环境条件,调整教学内容,侧重于气象观测、渔具、索具、机械等实习;创新航海专业技能训练方式,例如在均溪的“塔兜潭”河段进行高台跳水训练。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累计培养航海技

18、术人才三百多人,为国家危难时期航海技术人才资源储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三、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的启示基于陈嘉庚先生在国内的职业教育办学历程及中国抗战时期职业教育办学概况,审视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的办学目标、办学形式及育人机制,可发现集美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呈现出“三个坚守”与“三个突破”:坚守办学初心、践行职教兴邦,坚守家国情怀、融入思政育人,坚守专业发展、服务当地民生;突破有限主体、多元联动办学,突破环境局限、因地因时创造,突破思维定势、守正创新施教。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经验对陈嘉庚创办的中等职业学校乃至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具有一定的启迪与借鉴意义。(一)坚守

19、办学初心,践行职教兴邦陈嘉庚先生曾提出:“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为立国之 第 期赵丽萍,陈志雄: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的特色及启示本,兴学乃国民之职。”陈嘉庚先生兴办职业学校的意图在于振兴实业,培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例如,他创办水产航海学校的初衷是“挽回海权,开拓海洋”,创办商业学校的初衷是培养有学识、有能力的商业人才,创办农林学校的初衷是培育具有农林知识、技术的农技人员。以上办学初衷未曾更改、始终如一。即便在内忧外患的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依然毫不动摇地坚持陈嘉庚先生的办学定位。历经百年岁月,陈嘉庚先生的办学初心得到了有力印证。现实证

20、明,陈嘉庚先生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应当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色,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提出的办学定位要求,对接地方产业需求,优化升级专业建设,服务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二)坚守家国情怀,融入思政育人陈嘉庚先生终其一生对祖国忠诚无私,他教导集美职业学校师生坚信抗战必将取得胜利,希望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和民族效力。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的全部育人工作始终围绕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家国情怀也成为学校各学科日常教学的思政育人元素,这与当前中职学校的课程思政理念极其吻合。家国情怀是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基础的思政育人切入点,将其融入中

21、等职业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坚守专业发展,服务当地民生陈嘉庚先生在厦门集美创办商业、农林、水产航海等学校,招收闽南地区学生及海外侨生,为当时的中国教育、经济、文化发展输送了优质人才资源。集美职业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也成为当地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例如,抗战期间学校介绍水产航海科学生赴南洋渔航界服务,其余则在省立科学馆及农业改进处之养殖场实习;介绍商业科学生赴财政厅、省银行、中国银行、贸易公司、盐务管理局等机关实习;介绍农业科学生赴农业改进处所属之试验农场实习。内迁办学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师生直接参与大田当地农业

22、生产活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当地民众文化和技能水平,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该原则在当前也是适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需要坚守专业发展总方向,依托专业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社会培训等,使学校专业教学资源、教学师资、育人模式均能服务当地区域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四)突破有限主体,多元联动办学抗战时期,国内职业教育办学以政府资助和企业合作办学为主,如遇政府和企业办学资金统筹困难,职业学校容易因为资金赤字、师资难求而面临倒闭的危机。集美职业学校在大田的办学历程突破了原来有限的主体(即华侨企业与政府),融入了其他社会力量,例如校友、侨胞、当地民众、在校师生等参与者,形成多

23、元联动办学的格局。这一格局充分调动了社会各阶层的办学资源,克服了重重困难。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依然以政府、企业为办学主体,多元联动办学是大职业教育观下的职业学校办学方向。年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明确提出,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工会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群团组织,及企业、事业单位等,可以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突破办学体界限,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探索多元联动办学,激发社会各界参与职业学校办学的热情,统筹优质教育资源,推动职业教育全面、均衡发展。(五)突破环境局限,因地因时创造办学环境会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集美职业学校迁入山区办学必然遭遇物资短缺、师资不足、医疗

24、落后、场地受限、交通不便等现实困境,然而学校突破环境局限,因地制宜、因时而动,改建原有建设场地,灵活调整上课地点、上课时间,创造出适应战时环境的山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年职业学校教学场所。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仍在持续扩大,学校办学环境持续改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在现有办学环境下,结合国际、国家、地区对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聚焦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打造集职业学校学生培养与社会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办学环境。(六)突破思维定势,守正创新施教创新始终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实现创新需要打破原有思维定势。陈嘉庚先生在商业经营与兴资办学过程中展现出强大

25、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创新是嘉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陈嘉庚先生创办的职业学校,集美职业学校也拥有创新基因。在内迁办学的岁月里,学校突破原有教育教学管理、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思维定势,在坚守办学宗旨和目标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办学形式、育人机制,实现了教学内容新颖、教学形式多样、教学评价灵活,有效保证了学生专业能力在实践中的发展与提升。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创新性发展进入深水区,学校应在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不动摇的前提下,更新教育理念、改革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建设创新团队,锤炼打造出具有职教特色、发展亮点的育人新路径。综上所述,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

26、校内迁办学,是陈嘉庚先生职业教育办学进程中的一段独特实践,其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历史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关于抗战时期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的研究成果比较有限,研究视角主要聚焦办学发展史,研究佐证史料仍待进一步挖掘整理。未来,研究者还可以从社会环境影响职业教育办学角度,分析战争环境促使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模式形成的动因;从职业教育推进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对闽南地区社会转型的影响;从职业教育发展演进的角度,分析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办学相较于原有办学的创新性;等等。参考文献陈呈 集美学校百年历史图集()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陈嘉庚 校主所示复兴集美学校守则十二条 集美周刊,():陈村牧 改进集美计划大纲草案 集美周刊,():张洋波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职业教育方针及措施论略 现代职业教育,():林斯丰 集美学校百年校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陈呈 抗战时期集美学校内迁办学研究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叶友德 校主印象记 集美周刊,():孙玉芹 抗战时期的中等职业教育 兰台世界,():张建军,崔发周 陈嘉庚产教融合思想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启示 教育与职业,():苏国新,缪雄平,林珊仟,等 陈嘉庚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及启示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责任编辑:黄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