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989241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峨山一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山水诗考略 许厚会 ①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范校本《文心雕龙·明诗》注)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以“修禊”为由,聚集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兰亭,当场写作了不少诗篇,后编纂成集,由王羲之作序,为之张扬,以致影响深远。其时,由于玄学之风的影响,东晋散文除陶渊明外,别无名家。但诗集、序文相得益彰,王羲之的《兰亭序》,又可说是一篇佳作。 ②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晋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③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移,有似于山,故乐山。”(《论语章句集注》)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这是李白游山的观感,也是他和山契合交融达到了化境,高蹈出尘,借以保持自身人格的独立完善的体现。他在被召入京期间,宾朋云集,红极一时;而当受排挤离京以后,则备受冷落,于世态的炎凉深有体味,因此也更加认识到山的可亲可敬。“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其实还有一种因果关系,就是“乐水者智,乐山者寿”,这样说似乎可以充分显示山水怡情养性的功能。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④好的山水诗总是包含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显然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于“东晋出现大量山水诗”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主要由于玄学之风的影响,东晋散文除陶渊明之外,别无名家,所以东晋诗人开始另辟蹊径,向“山水诗”寻求发展。 B.东晋文人面对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开始从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写作山水诗成了一种风气。 C.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自然成了人们精神力量不竭的源泉。 D.阮籍、嵇康提出遵循自然的主张,山和水最充分地体现了自然规律,山水也就成了诗人师法的对象。 2.下列对第③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朱熹认为,智者通晓事理而且无阻碍地流动,与水相似;仁者安于义理,厚重而不迁移,与山相似。 B.《独坐敬亭山》是李白的游山观感,体现了他对山的喜爱,也是他保持自身人格独立与完善的体现。 C.古代的诗文大家、文学巨匠因为无法遍览祖国的山水胜迹,便都有“读万卷书”的经历。 D.读山水诗集可以让人们从纸上游览祖国的风光,这样间接得到的收获往往更快捷、更精粹。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于中国古典山水诗的起源,范文澜在他的论著中说“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 B.《兰亭集》可以证明在东晋时期,写作山水诗已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 C.“乐水者智,乐山者寿”说明只要与山水亲近就可以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 D.好的山水诗歌不只是模山范水,而是包含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并能表现出更多的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7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B.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位 C.焚百家之言 言:言论 D.揭竿为旗 揭:举起 5.对下列加点名词作状语的分类、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①席卷天下 ②云集响应 ③船载以入 ④西举巴蜀 ⑤内立法度 ⑥斗折蛇行 ⑦日积月累 ⑧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⑨良庖岁更刀 ⑩舟行适临汝 A.①②⑥⑩句表比喻,讲成“像……那样” B.④⑤句表处所,译为“在……” C.⑦⑨是时间名词作状语,译为“日日”、“月月”、“每年” D.③⑧表工具,译为“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始皇即位,独揽权力,野心勃勃,秦国继续采取对外扩张的政策,南取百越之地,北筑万里长城,却匈奴,拒胡人,国势由胜势走向盛势。 B.始皇对内采取野蛮的专制统治,废除先王的政策,焚书坑儒,消灭文化,毁坏名城,铲除异己,用严刑酷法来推行愚民和弱民的策略。 C.始皇活着的时候,威震诸侯,死了之后,人们依然心存余悸。然而,一群流浪迁徙的下层平民向庞大的秦帝国挑战了,带头人就是陈胜。 D.贾谊极写陈涉出身寒微,才能平庸,兵微将寡,武器简陋,居然振臂一呼,集者如云;结果使几代人惨淡经营建立的秦帝国很快就灭亡了。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5分)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 浪淘沙•送苏庭绰之泉州 刘 铭① 癸巳岁,庭绰过余,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 谁复忆河阳,击鼓山岗?关乡残梦马铿锵。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 镇日野菊黄,枯草颓墙,萧山无语鬓飞霜。何忍脆裘②折枝远,冻酒愁肠。 【注】①刘铭,宋河阳嘉州人。作者曾与同乡苏庭绰一起抗金。宋败退江南后,作者力主抗金不得,被迫归隐。②语出岑参送别诗《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 8.词中“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一句描摹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5分) 9.本词上下阕作者形象发生了较大变化,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6分) (l)《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 (2)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 “ , 。” (3)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围墙 昨夜一场风雨,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 这围墙要倒,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它至少百年了,几经倒塌,几经修补。历次的修补都不彻底,三十多米长的围墙高低不平,弯腰凸肚,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何况一场风雨! 早晨,开碰头会。“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围墙的问题。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吴所长用圆珠笔敲敲桌面:“原来的围墙和我们单位的性质不协调,新围墙一定要新颖别致,达到内容和形式的铳一。”“古典派”黄达泉接茬儿了:“围墙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富有装饰意味,它对形成建筑群落的风格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现代派”朱舟把茶杯一放,“我们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要造得高大牢固。”两派之外的何如锦开口了:“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把塌下来的再垒上去,这在围墙的历史上是有道可循的。……. “我想问一下,这围墙到底怎么修啊!”这是行政科的马而立。 这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某些人见到他就疑虑:整天衣冠楚楚,活儿没有少干,身上却不见泥污,这就形迹可疑。如果整天穿工作服、劳动鞋在人前走来走去,那就另有一种效果:“这人老成持重,艰苦朴素。”稳妥往往是缓慢的同义语,这马而立却灵活得像自行车的轮盘,一拨便能飞转。 “到底怎么修嘛,我提出了原则,同志们也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这就看你的了。”吴所长拍拍马而立的肩膀,“好好干!” 一支烟还没有抽完,马而立已蹬起自行车直奔房屋修建站…… 星期六晚上,设计所门前拉起了临时电线,四只两百日光的灯泡把马路照得灼亮。砖瓦、石灰、琉璃砖装过来;垃圾、碎砖运出去。星期天清早开始砌墙。马而立忙得飞飞,还拉住看门的洪老头做帮手。泡茶,敬烟,寻找各色小物件,有时还飞车直奔杂货店。电灯直亮到夜间十一点。 夜色中看这堵修好的围墙,颇有诗意。白墙,黑瓦,宝蓝色的漏窗泛出晶莹的光辉。树枝摇曳,灯光闪烁,好像重话般的世界深藏在围墙的里面。抬起头来,可以看到主建筑的黑色屋顶翘在夜空里,围墙带着和主建筑相似的风格进入了整体结构。附近的马路也变样了,好像是到了什么风景区的入口。 马而立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办得最完美的一件大事!他在会议室的长沙发上睡了下去。这一觉睡得很沉,很甜…… 星期一早晨,上班的人们被突兀而起的围墙惊呆了,虽然人人都希望围墙赶快修好,如今却快得叫人毫无思想准备。如果工程是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今天加一尺,明天高五寸,人来人往,满地乱砖泥水,工程结束时人们会跟着舒口气。如今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不习惯,太扎眼。谁都看得出,这围墙比原来的好,可有些人左看右看,总觉得有点“那个”,吴所长始终不发表意见,他觉得这围墙似乎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又像在想象之外。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哎,没想到马而立的手脚这么快!”被征求过意见的人很不满,觉得这围墙吸收正确的意见太少!他们指指点点:“这围墙不中不西,穿西装戴瓜皮帽,缠绿围巾,这打扮是哪个朝代的?”“是呀,围墙是墙,造个大屋顶干什么呢?”“太单调啦,应当在中间造两个方如意!”“两头应该造尖角,翘翘的。”所有感到有点“那个”的人都把围墙的缺点找了出来,他们批判能力总是大于创造能力。 “马而立”,吴所长叫人了。“洪老头,你看见马而立上班没?”有人帮着寻找了,要对这个罪魁祸首当场质疑。 看门的洪老头火气很大:“别鬼叫鬼喊的啦,人家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像你!”洪老头对那些轻巧话很反感:人家马不停蹄,衣衫湿透,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来来往往的路人都评说这围墙很美很美。 马而立揉着眼睛爬起来了,蒙蒙胧胧挨了一顿批…… 冬天,设计所召开建筑学年会,几个专家一进门便被这堵围墙吸引住了,左看右看,赞不绝口。会议就以围墙为话题:这围墙回答了城市建筑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既有民族风格,又不盲目复古;经济实用,和原有建筑物的风格统一。设计所的到会者喜出望外,想不到金凤凰出在鸡窝里!吴所长说:“这主要是指导思想明确,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充分的讨论。”各派代表人物也沾沾自喜地夸耀自己的贡献。 马而立没权参会,只是在会场进进出出,忙得飞飞,不知道又从什么地方弄来四只熊熊的炭火盆,使得房间里温暖如春,人人舒展……(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 畸形心理,揭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社会弊端。 B.吴所长把确定围墙设计方案和修建围墙的重任交给马而立,表现他对这个年轻人能力的信赖和才干的赏识。 C.倒塌的围墙两天建成了,受到设计所内一些人的批评指责,说明这些人在建筑设计方面有较高的审美水平。 D.围墙获得了建筑专家众口一词的赞誉,各派代表人物马上转为夸耀自己的贡献,这生动地刻画出这些人见风使舵、无功请赏等丑行。 E.一张不让人放心的娃娃脸,衣冠楚楚,活儿没少干,身上不见泥污,马而立的相貌衣着会使所有人产生疑虑。 12.马而立有哪些性格特点?写吴所长等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3.小说以“围墙”为标题有什么作用?(6分) 14.有人认为小说结尾绝妙深刻,请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舟楫/编辑 道观/冠名权 濒临/彬彬有礼 B.蹒跚/珊瑚 嫁接/度假村 布帛/并行不悖 C.慑服/拍摄 昭示/软着陆 荒诞/肆无忌惮 D.忏悔/阡陌 储蓄/处方药 复辟/刚愎自用 16.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会说话的人不止一种:言之有物,实为心声,一謦一欬,俱带感情,这是第一种;长江大河,源远莫寻,牛溲马勃,悉成黄金,这是第二种;科学逻辑,字字推敲, ▲ ,井井有条,这是第三种;嬉笑怒骂, ▲ ,庄谐杂出,四座皆春,这是第四种;默然端坐, ▲ ,片言偶发,快如霜刀,这是第五种;期期艾艾,隐蕴词锋,似讷实辩,▲ ,这是第六种。 A.无懈可击 旁若无人 以逸待劳 以守为攻 B.旁若无人 无懈可击 以逸待劳 以守为攻 C.旁若无人 无懈可击 以守为攻 以逸待劳 D.无懈可击 旁若无人 以守为攻 以逸待劳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国航天事业是人类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直以来都是用于以和平为目的的。 B.希望工程的意义不仅在于建造几所漂亮的学校,资助多少个失学的孩子,还在于对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C.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并提出3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D.“我自横刀向天笑,别看广告,看疗效!”经典名句与小品台词混搭出的“本山体”以独具个性的风格为无数网友所倾倒。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每一个作家都必然地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要想写出完全与社会政治无关的作品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的作品就具有了走向世界被全人类理解和接受的可能性。 ①总是使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和理解 ②好的作家写的虽然很可能只是他的故乡那块巴掌大小的地方 ③但由于他动笔之前就意识到了那块巴掌大的地方是世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④那块巴掌大的地方上发生的事情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片段 ⑤很可能只是那块巴掌大小的地方上的人和事 ⑥但好的作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更加广泛和普遍的意义 A.③④⑤②⑥① B.⑥①②⑤③④ C.⑥②③①④⑤ D.③②④⑤①⑥ 19.在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十五个字。(4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有很多东西不能等,_____1▲_____。如果人和人的相遇都可以说是一种缘分,那和父母之间的又称作什么呢?以前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觉得,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当父母年轻的时候可不觉得,那因为年纪小不懂事。___2▲ ________,总觉得那白发、那皱纹,让我体会到:孝顺父母不能等。每个人的孝顺都可以量力而行,有所不同。在我的博客里,我只想说说我的想法和做法,写下它是为了提醒自己。 20.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4分) 田园诗是乡村牧童手中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田野、孤烟,尽收眼底。 送别诗是 边塞诗是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顺治七年冬,书生周容前往镇海县城,小书童背着一大摞捆扎好的书跟随其后。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周容问一摆渡人:“待我们赶到县城,城门还开着吗?”摆渡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一番,回答说:“若是慢慢走,城门还会开着;若是惶急赶路,城门怕就关上了。”周容觉得摆渡人是在戏弄人,便带小书童快速前行。城门在望了,急着赶路的小书童却摔了一跤,捆扎书的绳子摔断了,书散落一地。等他们把书整理捆好,城门已关了。直到这时,周容才明白了摆渡人那番话的意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峨山一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高一语文答案 1.答案 A 解析 答非所问,是文中陈述内容,但不是出现山水诗的原因。 2.答案 C 解析 绝对化,原文是“大抵”。 3.答案 C 解析 “只要……就”绝对化。 4.C(“言论”应为“著作”) 5.A.⑩表工具,译为“乘船”。 6.C(“流浪迁徙……”表述错误,应为“被征发的人”) 7.(1)然后占据华山当作城池,凭着黄河当作护城河,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 (2)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纷纷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回应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子一般地跟着他。 8.①“落落芦花”句描摹出一幅落寞秋景图。写作者伫立在斜阳下,看芦花飘落在大江南岸,江水空流,心生感叹。②借景抒情,寓亡国之痛于冷落之景中,营造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的满心凄冷与感伤。 9.上阕描绘自己当年在战场上,击鼓山岗,纵马沙场的豪迈形象;下阕刻画了两鬓飞霜,冷酒送别,怨恨孤苦的老者形象。前后形象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家国兴衰之痛,时光流逝之叹,送别友人之伤。 10. (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东篱把酒黄昏后; (4)以手抚膺坐长叹 11. AD(选对一个给3分,两个给5分)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将选项代入进行比较,做出判断,B项“表现他对这个年轻人能力的信赖和才干的赏识”表述不准确,在原文中没有体现出来。C项“说明这些人在建筑设计方面有较高的审美水平”表述不准确,从原文“他们批判能力总是大于创造能力”可知,这些人没有较高的审美水平。E项“衣冠楚楚,活没少干,身上不见泥污”描述的不准确,原文没有这种描写,而且也与人物形象不相符。所以选AD。 12.(6分) 性格特点:①辛勤、高效:用两天时间就修好了围墙。②朴实、热情:只管做好工作,不在意别人的批评和赞誉。③有才干:修好的围墙得到了专家的称赞。 作用:对比或反衬。吴所长等人夸夸其谈、见风使舵、逞能居功和马而立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马而立的辛勤、高效、朴实、热情。(性格特点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①围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新围墙的修建展开故事情节。②围墙有象征意义,建的是有形的墙,渴望拆的是无形的墙,无形的墙便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弊端,如夸夸其谈、以貌取人、无功请赏等。③以围墙为标题,可引发人们深入思考,使表现畸形社会心理的主题表达得更为深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8分)这篇小说结尾寓意丰富,发人深省。(观点2分)①参加会议的是有身份却未必有真才实学者,真正凭实干做出贡献的马而立没权参会。小说有力地嘲讽了重身份、轻实干的社会弊端。②参加会议的不乏夸夸其谈、计较得失的人,而热情实干、不计得失的马而立没权参会。小说褒扬了热情实干、不计得失的精神。③熊熊的炭火盆有象征意味,它就像马而立的鲜活、热情,感动着人们,给人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 A 【解析】试题分析: B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C项“昭(zhāo)”与“着(zhuó)”读音不同,D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 16. A (3分) 17. B 【解析】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去掉“以……目的”或“用于”。C.成分残缺,“提出”没有宾语,应补充“的要求”。D.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应改为“使无数网友倾倒”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 B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可知,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把握语意的重心,从而排除不恰当的选项。四个选项是把句③或者句⑥排在前面,考生在解答时,就可以比较句③和句⑥哪个句子排在首位更合适。由于句③中“那块巴掌大的地方”在前文中没有着落,所以句③排在首位不合适,从而排除选项A和选项D。下面我们来看句①和句②哪个句子放在句⑥后面更合适,句①中“总是使……”和句⑥中“总是千方百计地使……”搭配更合适,从内容上看也更合适。再根据选项B的句子顺序,把整个语段通读一遍,以确保不会出现选择上的失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 1孝顺就是其中之一;2可是现在每当我看到父母亲。(每条两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20. 送别诗是陌头江水边的一株杨柳,温柔而妩媚,古道、轻舟、晓风、残月,愁绪满怀。 边塞诗是大漠沙场里的一弯冷月,清远而瑰奇,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解析】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此题是续写式仿写,注意喻体的选用,喻体往往是该类诗歌中的常见意象,然后概括该类诗歌一般创设什么样的意境,再列举相关的意象,最后是情感基调。 21. 立意角度参考:①惶急从事,很可能适得其反; ②做事不可一味求快(做事急不得); ③越是胜利在望越要小心谨慎; ④要善于听出他人的言外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