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明代《弇山园记》中的意象单元结构关系及空间营造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88519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弇山园记》中的意象单元结构关系及空间营造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明代《弇山园记》中的意象单元结构关系及空间营造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明代《弇山园记》中的意象单元结构关系及空间营造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9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 园林2024年第41卷第02期A Study on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and Spatial Construction of Image Units in the Ming Dynastys Yanshan Gardening Literature AbstractYanshan Garden is the fi rst famous garde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and its garden space construction has

2、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ularization and grouping.In this paper,the image units in Wang Shizhens Yanshan Gardening Literature are extracted and the spatial units are translated graphically to show the specifi c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of each image unit more clearly.Secondly

3、,by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dissociation-reconstruction”,the garden system of“image unit,space unit,space group”is constructed,and then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and space construction of the image unit in Yanshan Garden are studied.Thi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 cance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4、 reference of Ming Dynasty gardens and 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ign,and also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study of classical garden space.KeywordsYanshanyuan;image unit;spatial grouping;structural relationship园林,2024,41(02):79-85.文章编号:1000-0283(2024)02-0079-07 DOI:10.12193/j.laing.2024.02.0079.010中图

5、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23-09-11修回日期:2023-12-04摘 要弇山园是晚明第一名园,其园林空间营造具有模块化、组团化的特征。先对王世贞 弇山园记中的意象单元进行提取并完成空间单元的图示化转译,以求更清晰地展现每个意象单元所呈现的具体空间特征及意境营造。其次运用“解离重构”的研究方法,完成“意象单元、空间单元、空间组团”这一园林系统的建构,进而实现对弇山园意象单元结构关系及空间营造的研究。该研究对于明代园林的传承借鉴以及当代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亦为古典园林空间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关键词弇山园;意象单元;空间组团;结构关系崔陇鹏 1982年生男甘肃通渭人博

6、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传统建筑与园林马文慧1998年生女甘肃清水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传统建筑与园林*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明代 弇山园记中的意象单元结构关系及空间营造研究崔陇鹏*马文慧CUI Longpeng*MA Wenhui(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西安 710055)(School of Architecture,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Shaanxi,China,71005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图像视域下的唐长安风景园林文化模式研究”(编

7、号:21FYSB051)园记可以使名园得以久存、向后世传承的传统早已有之。王世贞 山园杂著小序载“夫兰亭之为亭也,赤壁之为壁也,其胜不能如其名,然数百千年而有胜色者,则会稽之书,而眉山之赋也,是编也”1。陈从周先生于 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 序中亦言“园所以兴游,文所以记事,第念历代名园,其存也暂,其毁也速,得以传者胥赖于文”2。叶朗在 中国美学通史中指出“明代中期以后,文人园林兴起。至明末清初,出现了文人园林理论空前繁荣的局面”3。晚明时期,文人园记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园记作者超高的文学造诣和审美标准,保证了极佳的游园印象。园记记录了当时园林景象LANDSCAPE SPACE园林空间80元素、景点

8、关系以及作者所体会的主观场景印象等,形成了典故式的文化背景,这为游览者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景观感受和赏景适宜的条件。这些要素都构成了研究园林空间的重要依据。对弇山园的研究,高刘巍4通过文献梳理,总结了王世贞的园林观念,并对他营建的弇山园的景观架构、思想赋意和造园观念进行了探讨;栾河淞等5运用数字技术对弇山园进行了复原,并以图像学方法解析园图;王笑竹6通过平面绘制、空间系统结构层级和景象单元的解析,对弇山园进行了全面研究;美国学者肯尼斯 J 哈蒙德 明江南的城市园林以王世贞的散文为视角一文,通过王世贞 游金陵诸园记和 太仓诸园小记对两座城市中名园的鉴赏分析,目的是理解明代园林史如何被当时的文人所感知

9、与表达的,阐述园林在明代城市中和园主生活中所扮演角色的转变7。纵观现有成果,学界对弇山园的研究,聚焦在“平面复原”与“造园观念与思想”方面,而对于弇山园意象单元结构关系及空间营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发掘。选择中弇山为研究对象,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弇山园以“三山”最为出名,中弇山是三弇中最早营建,也最为精巧,有大量的奇峰怪石和丰富的山水空间格局,并以复杂曲折的路径将其连接,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游观体验。其次,中弇山处在整个园林体系的核心位置,通过中弇山可以将其他区域串联成一个整体。最后,中弇山由多个不同类型的意象单元构成,且多意象单元之间连接方式多样,呈现“峰洞津峡壁楼阁峰亭”景象

10、空间变化,园林空间更加丰富且多样。因此,相较于弇山园其他区域,对中弇山进行意象单元结构关系及空间营造研究,更具代表性。本文运用对园记“解离重构”的研究方法,选取 弇山园记中弇山的精彩描述,提取意象单元,并完成意象单元到空间单元图示化转译,进而构建“意象单元、空间单元、空间组团”园林空间系统。园记解离主要为空间层次的拆分和空间信息的提炼。空间层次的拆分即从整园(意象体系)到小祇林、弇山堂、中弇山、西弇山、东弇山、北部宅院以及白莲沼区7大意象组团、再到意象单元终至空间基本构成元素的分层拆分。空间信息的提炼包括意象单元提取、单元边界、组团边界确定、元素呈现方式确定三方面的内容;空间重构主要为意象单元

11、的空间再现、单元边界、组团边界的空间限定、归纳意象组团空间模式。1 晚明江南第一名园弇山园与王世贞 弇山园记嘉靖四十五年,王世贞在隆福寺西耕地始建弇山园,于其上种竹林、建藏经阁,起名“小祗园”,是弇山园最初营建的一部分。随后弇山园逐步扩建,形成了南区以天镜潭为中心,环绕水中和西弇石山的景区,以及北区以广心池为中心,增加了东弇和北院的景区,最终弇山园扩展到七十余亩,营建时间长达十余年之久。王世贞 弇山园记开篇介绍了弇山园整体营建情况:“园,亩七十而赢,土石得十之四。园之中,为山者三,为岭者一,为洞者四,诸岩磴涧壑,不可以指计。”弇山园是王世贞的得意之作,以“巨丽”闻名于世,被誉为晚明江南地区的第

12、一名园,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纷沓而至,游玩观赏,对弇园胜景赞赏颇多。如明代张宝臣 熙园记载“娄水之王、锡山之邹、江都之俞、燕台之米,皆近代名园”8,称弇山园为名园之首。陈所蕴 张山人传载“维时吴中潘方伯以豫园胜,太仓王司寇以弇园胜,百里相望,为东南名园冠”9。王世贞作 弇山园记共8篇,描述了弇山园7大区域、100多个意象单元。记一概述弇州及园林的由来;记二至 记七分别描述了 小祗林、弇山堂区、西弇、中弇、东弇及北区宅院6个区域;记八描述了水路舟游的景点,作为整个园记的结尾。园记按照游园路径编写,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除园记外,还有两幅图卷是关于弇山园的重要记载,钱榖的 小祗园图和 山

13、园杂著中木刻五帧弇山园景图。小祗园图(图1)描绘了弇山园在万历二年尚未完工时的景象,图中展现了小祗林、弇山堂和大规模石山西弇、中弇的完整景观,北部的少量建筑略有记录,但东弇和北院的居住区尚未出现在图中。木刻五帧弇山园景图(图2)展示了10年后弇山园的完整景观。图卷以版画形式呈现,分为5个画幅,分别描绘了弇山园的5个分区,包括小祗林、弇山堂、西弇、中弇、东弇和北院。这幅图卷标注了各景象的名称,与园记中的描述相对应。这些图卷的绘制弥补了园记中抽象的文字描述,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了更多的空间结构信息。园记与图卷相互印证,为研究者提供了关于弇山园的重要的空间信息和参考资料。2 意象单元的提取意象是指创作过

14、程中在头脑中形成的艺术原型,其孕育和创造是创作的关键。刘勰 文心雕龙 神思中:“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10其中意指“心意”,象指“物象”,说81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 园林2024年第41卷第02期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意象。意象是一个园林中的构成“模块”,本身是一个组合体。组合体向下可以拆分成若干基本的构成元素,向上便可以组合成更复杂的空间系统。因此,意象是园林构成的基本单位,园林中的亭、台、轩、榭,廊、路、桥、门等都是意象单元,这些意象单元作为中间尺度单位,出现在不同时期、不同

15、地区、不同主人的园林中,并且可以根据基地大小、形状进行灵活布局和意象组合,最终营建出与基地特征、园主喜好相称的整体园林意象。弇山园记从行文逻辑上呈现出一百多个意象单元,每个意象单元会形成确定的空间单元,且每个意象单元与空间单元一一对应。多个连续而独立的意象单元有机组织,形成意象组团。以下将截取 弇山园记中的精彩章节,以中弇山的描述为例,介绍意象单元的提取方法,提取文字空间有效信息如下:“西弇之事穷,而得水,与 中弇隔颇远,为桥以导其水,两山相夹,度桥,一峰骨立当之,名之曰 古廉。前为 壶公楼,西壁则饶峰石之属,曰 拥袖;有若昂首而饮者,曰 渴猊;有若尾渴猊而小者,曰 猊儿 ;有若飘举者,曰凌波

16、;若憔悴将溺者,曰 悯湘;余故不办枚举也。不数武,为 率然洞,洞且尽,两石夹之总名之曰 司阍石。其西南析而下,有磐石卧水,亦钓矶也,以其距 藏经阁小迩,为唤渡处,名之曰 西归津。后循洞口东转,度 清波梁,其下穿漱珠涧口,自此踞水之峰,名之曰 天骨;白者曰 楚琢。小转而南,两壁上狭,一石卧之,曰 小云门,峡将穷,得一石,名其峡曰 磬玉,余名其涧曰 漱图1 小祗园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574年)Fig.1 Qian Gus Little Gion Picture(Taipei Palace Museum,1574)图2 山园杂著 木刻弇山园景图(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万历年间刻本)Fig.2 Woo

17、dcarvings of Yanshan Garden Landscape in Wang Shizhens Mountain Garden Miscella(Library of Congress,Wanli Period)21明代 弇山园记中的意象单元结构关系及空间营造研究 崔陇鹏 等.LANDSCAPE SPACE园林空间82珠,要以不能尽发其美为恨。由 磬玉峡再转可十五级,而得石栏翼然,曰 紫阳壁。左室名之曰 借芬。右室,名之曰 含雪。自 含雪之前,廊可三级,转而南一室,世尊坐莲花俨然,名之曰 梵音阁,借 紫阳壁顶松风名也。出阁,右盘而上三级,则为绝顶,曰 红缭峰,又曰 玉玲珑,亭亭雾

18、表,是洞庭第一佳者。其左,稍次,曰 漏月峰,更次,曰 盘陀峰,右次锦石一,曰衲霞峰。自此穿一石梁,其下即 磬玉峡,名之曰 鳌背。与 壶公楼步武,客候楼鐍不时启,于此小憩,名之 徙倚。自 徙倚亭而南折,下数级,得 东泠桥,而 中弇之事穷。”11根据园记所载,在“中弇山区”内先后共经历了11个主要意象单元,分别为:月波桥古廉数峰率然洞西归津磬玉峡紫阳壁壶公楼梵音阁红缭数峰徙倚亭东冷桥。现将各意象单元的特征总结如表1所示。3“意象单元”的转译及空间营造从园记中提取的每一个“意象单元”都对应着一个实体空间,因而可以将其以图示的方式还原成空间单元,更清晰地展现每个意象单元所呈现的具体空间特征及意象单元结

19、构关系(表2),以便之后进一步组合形成更丰富的实体园。3.1“意象单元”到“空间单元”的图示化中弇山以“月波桥”“率然洞”“磬玉峡”“紫阳壁”“壶公楼”“梵音阁”主要意象单元串联成整个中弇山意象组团,这些主要意象单元进行空间单元的图示化转译如表3所示。3.2 意象单元的空间营造3.2.1“月波桥”:长桥跨水赏月“月波桥”边界为中弇、西弇二山以及水面。桥作为平面线性分隔,打破了水面均质的造景视觉单一的局限,被桥分隔的水面空间隔而未断,呈现出微妙的视觉关联。增加了水面层次,在空间上却隔而未断,被分隔的两个空间呈现微妙的视觉关联,给人带来“深远”的空间感受。两山作为空间边界,可使人获得雄浑的空间感。

20、水流动如诗,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使人心情愉悦,宁静舒适;而山岳高耸,峰峦叠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上的力量感,增强了园林所具有的敦厚凝 重的气息。因此,园林中水和山往往并用,互相衬托,相得益彰,从而增添了园林的韵味和美感。郭熙山水画论中也有“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颜面,故水得山而媚”12之句。王世贞感叹“山以水袭,大奇也;水得山,复大奇”13,山园杂著小序中曰“弇最大,饶石而广水”14。中弇、西弇二山中间以水相隔,距离相对较远,月波桥将其连接。长桥横跨宽阔的水面,人站在桥上赏月,形成了赏月贴近水面的低视点,给人带来了独特的环水感受,表1 中弇意象单元分析Tab.1 A u

21、nit analysis of Zhong Yanshan image意象单元Image unit特征Trait成景元素Scene-forming element月波桥远、开阔水、月古廉数峰如画(陆叔平所画)峰石率然洞修且谽闭、逼仄、率然光、石西归津唤渡水、石岸磬玉峡有蜀夔府岷峨势石壁、涧水紫阳壁最古、含岈搏攫石壁、松壶公楼入狭而得境广远景、建筑梵音阁宗教氛围佛像、松、建筑红缭数峰绵延、层次峰石徙倚亭登高、览胜全园景涧峡之卉东冷桥向下贴近水面水、峡表2 意象单元结构关系Tab.2 Image unit structure relationship意象单元Image unit意象单元构成元素El

22、ement of image unit单元边界Cell boundary意象单元结构关系Image unit structure relationship月波桥两山、月、桥、水水面、两山中西两弇相夹,南北广池,长桥跨水率然洞洞、石两侧、顶部石壁(线性边界)以石垒成,中空且长,出口两石夹之磬玉峡石壁、石块、涧、径两侧石壁峡中涧宽数尺,与路径并行紫阳壁石栏、楼、石壁、栝子松石栏、壶公楼、梵音阁石栏围合成小院,院中有楼,楼南设石壁壶公楼楼、石栏、石壁、远景除楼自身外,其余三面无边界围合石栏围合成小院,院中有壶公楼83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 园林

23、2024年第41卷第02期压低的视点仰观石峰,俯临水月。中弇、西弇两山相夹得风,是水面波纹形成的原因。两山以水相隔,水面与山体相呼应,夜间平桥赏月,向下俯视可见粼粼波光,感受到的是“可玩”;向上仰视浩瀚星空,结合两山相夹的空间格局,感受到的是“甚伟”。可见,风与月成为 了水景空间营造的重要元素。3.2.2“率然洞”:穿过型洞隧,洞线较长“率然洞”以垂直和顶部石壁为边界进行限定,属于线性边界。穿洞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园林元素,是中弇山登游十分重要的营造空间的成分,呈现出丰富的空间关系和层次感,同时打造出人工与自然结合的完美效果。在 山园杂著中收录的木刻弇山园景图中能找到率然洞。“率然洞”洞线较长

24、,洞内空间,“其上下平,而左右饶石骨,以其修且谽闭也,类若为率然所中穿者”11。其以石垒成,中空且长,出口以两石夹之。洞中左右石骨嶙峋,上下平整;两端开口供人出入,出口两石如同看门人,左边瘦且高,右边矮且古。其空间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洞长且中空,石体逼迫感不强烈。洞内光线不足,整体呈现昏暗幽静的环境。其二,洞的出口放置两块象形的石块,如同看门人,预示此空间序列结束。洞作为独特的空间类型,空间特征最为重要的是其幽暗的光环境,可以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3.2.3“磬玉峡”:石峡趣涧“磬玉峡”以两侧垂直石壁为边界进行限定,属于线性边界。“峡高不能三寻许”“而有蜀夔府岷峨势”11,峡尺度低

25、矮,但有险峻之势。路径作为分界,将空间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若隐若现的天光,下层有较深的溪水;上部空间紧凑围合,向上延伸;下部空间下挖,向下延伸。这种空间营造手法将人的注意力引至上部开敞、明亮的空间,但脚下紧邻深渊,使人感到紧张与不安,形成了 一种愉悦与紧张并存的复杂感受。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空间更加丰富、多变,也更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想象力。“磬玉峡”意象单元由石壁、石块、涧、径四类元素构成。石块有三种类型:峡口一石卧之,石名“小云门”;峡壁多怪石;峡尾磬玉石,石叩之有声。“磬玉峡”高不足三寻,始于“小云门”,终于“磬玉石”,峡两侧表3“意象单元”到“空间单元”的图示化Tab.3 Graphi

26、zation of“image unit”to“space unit”类型Type弇山园图中的意象单元Yanshan Garden image unit“意象单元”到“空间单元”的图示化Graphization of“image unit”to“space unit”月波桥率然洞磬玉峡梵音阁壶公楼明代 弇山园记中的意象单元结构关系及空间营造研究 崔陇鹏 等.LANDSCAPE SPACE园林空间84怪石嶙峋形成两侧石壁,上窄下宽。峡中涧宽数尺,与路径并行,十分险峻。人行走在“磬玉峡”,处于不敢前行的状态。3.2.4“紫阳壁”:楼前栏内石壁“壁之顶,皆栽括子松,高不过六尺,而大可把,翠色殷红殊丽

27、”。紫阳壁处于中弇山巅平台,台四面有石栏,围合形成小院,留一门与外界相联系。北靠壶公楼,西北有梵音阁,东临荣芝所,南面主峰,紧围的边界限定了人只能近距离的观赏。石壁苍黑,由石堆叠而成但看不出堆叠的痕迹,追求天然的状态,石壁形状怪异、多孔,壁的顶部栽植栝子松。意象单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其综合效果远高于各自意象的叠加之和。“紫阳壁”本质上是一座矗立于壶公楼门前的石屏风,地面标高低于“梵音阁”,壁顶栽栝子松;“梵音阁”之所以得名,是因为“紫阳壁”顶栝子松高耸至阁的高度,随风发出天籁之音。在听觉造景上,梵音阁“借紫阳壁顶松风名也”,强调听觉的感知,听松风亦有典故,道教上清派代表南朝梁陶弘景“特爱松风,

28、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15。“紫阳壁”是“壶公楼”前的屏风,同时也成就了“梵音阁”的神秘意境。这种意象单元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园林空间营造中很常见,是具体化的“借景”手法。3.2.5“壶公楼”:高楼眺远景壶公楼在中弇山巅,登高远眺,望及远山,可令人获得志远的印象和掌控全局的感觉。壶公楼拥有极高的视点,除楼本身外,三面没有围合的边界,可俯瞰全园,亦可观赏园外诸景,“启北窗呀然,忽一人间世矣。涟漪泱漭,与天下上,朱栱鳞比,文窗绮楼,极目无际。东弇、西崦,以朝夕斗胜”11,以“壶公”为名,意在“入狭而得境广”之胜。“文漪堂”“壶公楼”各踞一山,隔水相对,文漪堂在北土山的南岸,向南正对壶公楼,

29、壶公楼在中弇山山顶,形成了隔水相望的空间格局。北低南高的地势,形成了俯仰结合的赏景视角。文漪堂临近水面,以俯视角度从水面看中弇山,“堂俯清流,湘帘朱栏,倒景相媚,微飔徐来,毂文荡皱”11;以仰视角度看山,只能看到弇山上部,“夜分灯火相映带”,给人一种接近仙境的感受。4“空间单元”组织,形成“空间组团”空间组团是由多个空间单元构成,其主要通过空间单元的组合与连接、空间单元的次序来营造园林空间的多样性以及丰富度。4.1“空间单元”的组合与连接空间单元的组合重点在数量。空间组团由多个空间单元累积和叠加而成,其数量越多,园林空间越丰富。中弇山空间组团由11个空间单元叠加而成,增加了园林空间的丰富度。各

30、空间单元之间的连接通常“以墙相隔,以门相通”“以山相隔,以径相连”“以水相隔,以桥相接”。空间单元的形态主要由物质的种类、尺度、位置、材质等决定。4.2“空间单元”的次序中弇山空间组团主要以水和山石进行特定空间的营造。中弇起于“月波桥”,而终于“东泠桥”,其意象主体是山巅“壶公楼”建筑群。中弇山中的各空间单元依次以越来越复杂和人工化的态势呈现,直至高潮,进而结束。穿过月波桥,抵达中弇山,桥下是水,对面是山,第一个空间单元暗示了山水空间格局的开始;桥的对岸是“古廉”数峰,纯峰石堆砌而成,呈现挺拔、俊雅的自然形态;穿过“率然洞”,其西南正对中岛钓矶“西归津”,“西归津”是靠水岸的人工码头;向东行进

31、过“清波梁”,其下穿“漱珠涧”,小转而南,自“小云门”北上到达“磐玉峡”,其两侧石壁相夹,上部开敞,下部为深涧,临涧设路,展现了人工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虽可顺利通行,但却心中恐惧,故给人“蜀夔府岷峨势”的感受;渐入人境,见到石栏围成小院,院内有“紫阳壁”,壁顶种植栝子松,是壶公楼的屏风;“壶公楼”与“梵音阁”均为纯人工建造,是中弇山意象组团的最高点,达到了整个区域空间营造的高潮,人在壶公楼上可以获得最宽广的视野,与之前在山洞、山涧、山峡中的逼仄感受形成鲜明对比;红缭数峰标志着人工之境的结束,开始渐渐转为自然之态,至此,中弇山空间体验结束;“徙倚亭”是之前经过的所有空间感受的总回顾;东泠桥”预示着

32、中弇山空间组团游览的结束,使人重新回到接近水平面的标高,给空间单元组团的顺次体验画上了句号。所以这一过程实际经历了6个阶段:起点铺垫高潮回落总结终点,是一个严密的连续逻辑16。相邻的空间单元之间会交替出现开敞、封闭的空间形式,这使得前一个空间单元为后一个空间单元的出现创造了有效的铺垫。整个经历可以提取“峰洞津峡壁楼阁峰亭”的空间节奏,其中峰作为提示进入洞,出洞后可以望见津渡,进入峡谷后经历一段人工之境,最后回到峰石并进行回顾。这9个意象单元相连成一体,场景的逻辑衔接自然流畅,形成了中弇空间组团。85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 园林2024年第

33、41卷第02期整个经历像是一个有机整体,让人沉浸在其中(图3)。5 结语以王世贞 弇山园记中弇山的记叙文本为素材,运用“解离重构”研究方法对意象单元、空间单元、意象组团这一园林系统进行建构,继而实现对弇山园意象单元结构关系的梳理。在此方法体系架构下,将意象单元以图示的方式转译成空间单元,将空间单元进行再组织便能获得空间丰富的园林组团。文章仅对弇山园进行意象单元结构关系研究,而面对明代园记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需进一步对多个明代园林结合园记进行研究,体现该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以求能够为古典园林空间研究提供新思路,更好地服务于当代景观建设。注:除标注外,文中图表均由作者绘制。参考文献1 王世贞.弇州山人

34、四部稿续稿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2 陈植,张公驰.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3 叶朗.中国美学通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4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5 栾河淞,薛晓飞.明代太仓弇山园复原再探J.风景园林,2022,29(05):135-140.6 王笑竹.明代江南名园王世贞弇山园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4.7 肯尼斯J.哈蒙德.明江南的城市园林以王世贞的散文为视角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1):49-54.8 陈从周,蒋启霆.园综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9 赵厚均,杨鉴生.

35、历代园林图文精选(第三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10 刘勰.文 心雕龙注释M.周振甫,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1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M.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12 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M.梁燕,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13 衣学领.苏州园林历代文钞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14 顾凯.明代江南园林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5 李延寿.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16 李久太.明代园记中的空间印象分析D.北京:清华大学,2013.图3 中弇空间组团及结构关系分析Fig.3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usters and structures of Zhong Yanshan spatial clusters3注:1为起点;2为铺垫;3为高潮;4为回落;5为总结;6为终点。明代 弇山园记中的意象单元结构关系及空间营造研究 崔陇鹏 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