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86133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7课改教研教研园地基于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傅秀洪(邵武第六中学城南分校,福建邵武354000)【摘要】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四能”。问题提出能力是“四能”之一,是学生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探究式教学,通过丰富教学方式、营造轻松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指明探究方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提问,不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

2、214(2024)03-0147-03【DOI】10.16550/ki.issn.2095-9214.2024.03.04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四基”、发展“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提出能力正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四能”之一,是指学生在体验相对独立的数学学习活动(问题提出)的过程中,通过探索情境发现新问题,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阐述新问题的能力。学生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可以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积极探究学习内容,成为数学的学习者。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问

3、题提出能力,结合其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实施数学教学。一、影响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因素(一)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学习兴趣、提问勇气、问题意识等。良好的内部因素可以驱动学生审视整个学习过程,不断地发现、提出问题。如,在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推动下,学生可以积极体验数学教学活动,自觉地迁移已有认知,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尤其敢于质疑权威,与他人一起分析、解决问题,掌握数学内容,获得学习满足感,由此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提问,发展问题提出能力。(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指向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情况

4、。倘若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机械地采用讲授方式,很容易剥夺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机会,阻碍学生发展问题提出能力。倘若教师善于应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学习主动权的同时积极探究学习内容,主动地发现、提出问题,不知不觉中发展问题提出能力。一般来说,外部因素可以影响内部因素。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体验多样活动,使学生增强提问兴趣、勇气、意识,积极地提出问题,推动数学学习发展,同时提升问题提出能力。148教研园地课改教研二、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策略(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探究式教学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看来,学习的

5、实质是学生主动建构认知结构。探究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沉浸在问题情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提出新问题,由此进入良好的循环状态,自然而然地增强问题提出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为探究式教学观念,着力实施探究式教学。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创设“赵爽弦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关系。基于此,教师可以改变问题情境中的已知图形条件,鼓励学生进行类比,发现、提出问题,如:“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探究、解决此问题。同时,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可以采

6、用其他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其他问题。(二)丰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探究数学的过程正是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问题提出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当在先进教学观念的指引下,以探究式教学为依托,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使其在发现、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提问勇气,增强提问兴趣,提升提问意识,切实地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1.营造轻松环境,提高提问勇气提问勇气是学生自主提问的保障。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深受枯燥、紧张的教学氛围的影响,缺乏提问勇气,甚至在教师的鼓励下都不敢提出问题。针对此情况,教师应当采用恰当的方式营造轻松的环境,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畏惧等不良心理,增强提

7、问的勇气。首先,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氛围的关键因素。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微笑欢迎每一个学生提问,用开阔的胸怀包容学生提出的幼稚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主动投身数学学习活动中,敢于提出问题,夯实发展问题提出能力的基础。例如,在教学“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便于与学生交流的话题:某综艺节目需要调查收视率。如果你负责调查,你会如何进行调查?在提出话题后,教师微笑着激励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会开放思维,设想不同的调查思路或方案,甚至发现一些问题,勇敢地提出问题。诸如“该综艺节目的受众群体主要是谁?如果这些受众群体的年龄、文化背景等不同,调查结

8、果会一样吗?”“我们需要调查本市的所有人吗?”“能不能将某一个群体作为调查对象?”等。教师可以秉持平和的心态,与学生交流不同的问题。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关系愈加和谐,学生也因此主动思考,敢于发现、提出问题。其次,善于应用赏识评价。赏识评价具有激励、促进作用,贯穿教学始终,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幼稚的问题,教师会批评;学生缺乏提问积极性,教师会批评。在消极评价作用下,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缺乏提问勇气,机械地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课堂氛围不佳。对此,教师应当围绕学生的良好表现和不良表现,善于应用赏识评价。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这节课上,教师可以引导

9、学生探究绝对值不同的异号两数加法法则。在探究过程中,部分学生可以得出结论,但是还有部分学生未能总结出结论,同时对他人总结出的结论不太理解。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秉持包容的态度,激励学生提问。有学生问道:“为什么要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面对此问题,教师可以赞赏学生勇敢提问的行为,同时采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解决此问题。其他学生也会受到教师赏识评价的影响,在探究过程中勇敢地提出其他问题。2.创设教学情境,点燃提问兴趣提问兴趣是学生刻苦钻研,发现、提出问题的保障。李吉林情境教学研究成果表明,有效的情境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数学问题源于某种情境,教师应当创设教学情境来点燃学生的提问兴趣。首先

10、,创设操作情境。操作情境是指围绕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或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动手149课改教研教研园地操作,生成现实场景。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思维,透过直观的操作现象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节课上,学生要探究、总结二次函数的图形特点和性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可以提出操作任务(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y=2x2+1,y=2x2-1,y=2x2),驱动学生自主地走进操作情境中。在掌握学习主动权的情况下,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助力下,他们会迁移已有认知,使用赋值法确定每个函数的 x、y

11、 值,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描点、连线,得到不同函数的图像,并认真观察,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诸如“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是什么?”“当 x 发生变化时,y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等。在一个个问题的作用下,学生会愈加认真地观察、分析函数图像,自主地探究问题答案,一步步地总结出函数图像特点和性质,建立良好的数学认知,增强提问兴趣,夯实发展问题提出能力的基础。其次,创设猜想情境。猜想情境是指根据数学新知内容,呈现与之相关的旧知内容,驱动学生迁移已有认知进行探索、猜想,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发现新知的情境。在此情境中,学生会增强问题提出兴趣,乐于提出问题,推动数学探究走向深处。例如,在教学“一次

12、函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播放 乌鸦喝水 故事微课视频,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结合故事场景呈现图片,启发学生用量筒和体积相同的小球来模仿乌鸦的行为。在学生模仿之前,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尝试提出一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些学生会提出猜想,如:“放进小球的数量和水位升高数量之间应当有一定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呢?”在猜想的作用下,学生兴致勃勃,主动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们会认真观察、思考,提出其他问题,一步步地验证猜想,获得学习满足感,体会到发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锻炼问题提出能力。3.指明探究方向,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发展问题提出能力的保障。数学探究方向、

13、方式有很多,部分学生因为探究能力不强,无法明晰探究方向和方式,很容易迷失方向,不利于发展问题意识。针对此情况,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及时指明探究方向,帮助学生在发现、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增强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旋转”时,教师可以在希沃白板上展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是由哪个图形变换形成的。在教师明确的引导下,学生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变换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提出其他问题。如,有学生面对探究成果提出问题:“能不能看成是由某个图形平移来的?”“可以看成是某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形成的吗?”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在如此教学中,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思考,发现

14、和提出问题,提升问题意识。总而言之,学生的提问勇气、提问兴趣和提问意识是影响其发展问题提出能力的关键因素。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同时,以提问勇气、提问兴趣和提问意识为重点,联系具体教学内容,应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让学生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发展问题提出能力。【参考文献】1 王沁洁.基于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23.2 王含.基于“问题引领式”的教学对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实践研究 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22.3 向兴,彭乃霞,马威.非智力因素对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以都匀市为例 J.教学研究,2021,44(05):81-87.4 张彦杰.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研究 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21.5 康清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索 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3):66-68.【作者简介】傅秀洪(1972.08),男,汉族,福建邵武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