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x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xxx煤矿7月29日xxx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参加人员签字表序号姓名职务签字备注1矿 长2总工 程师3生产副矿长4机电副矿长5安全副矿长6掘进副矿长7后勤副矿长8安全 副总9技术 副总10通防 副总11机电 副总12技 术 员13技 术 员14技 术 员第一章 前言- 0 -1.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0 -1.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规定- 0 -1.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目的- 0 -1.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任务- 1 -1.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根据- 1 -第二章 矿井概况- 2 -2.1基本状况- 2 -2.2重要生产系统- 14 -2.3职业卫生- 16 -第三章
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制度- 18 -3.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18 -3.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20 -第四章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20 -4.1 风险点划分- 20 -4.2风险辨识- 21 -4.4 风险级别评估- 23 -第五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26 -5.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分级原则- 26 -5.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办法- 27 -5.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成果- 28 -第六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29 -6.1 xxx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附后)- 29 -6.2xxx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清单(附后)- 29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29 -7.1结论-
3、29 -7.2建议- 29 -第八章 公示警示- 30 -8.1重大安全风险数量,公示警示位置、方式及内容- 30 -第一章 前言1.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原则以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为基本,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把风险控制挺在隐患前面,从源头系统辨认风险、控制风险,并通过隐患排查,及时寻找出风险控制过程也许浮现缺失、漏洞及风险控制失效环节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1.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规定针对本公司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程序和办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采用相应评估办法拟定安全风险和隐患级别,从组织、制度、技术、人员能力、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对隐患进行治理,形成安全风险受
4、控、事故隐患自治双重防止机制和运营模式。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规范,明确安全风险和隐患类别、评估分级办法和根据。督促指引煤矿贯彻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止机制,建立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安全监管执法制度。1.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目的在8月底前,要完毕建设内容关于任务,将隐患排查闭环管理数据,“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重大隐患电子分布图,安全风险管控机制等迁入六盘水市“安全云”平台,12月底,按照六盘水市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工作实行方案规定全面完毕建设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矿工生产财产安
5、全。1.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任务(1)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2)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办法;(3)设立重大安全风险公示栏;(4)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5)绘制公司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6)绘制公司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7)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8)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9)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或数据库;(10)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行方案;(11)建立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1.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原则化”、xxx煤矿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作业规程、技术办法、国务院安委办7号、六盘水安办通40号、xxx煤矿关于构建安全
6、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止性工作机制实行方案、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井上下对照图等。第二章 矿井概况2.1基本状况2.1.1地理环境:2.1.1.1地理位置:xxx煤矿位于盘州市红果街道办挪湾村境内,交通以便,属红果街道办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6071042735,北纬254641254707。井田范畴西起松山勘探区11号勘探线,东至8号勘探线,浅部为24号煤层露头,深部以+1400m标高为界。井田走向长1.85km,倾斜宽0.94km,面积1.7297km。2.1.1.2交通状况:当前,矿井工业场地所在地交通便利,东北有S217省道通过,在两河接G320国道。矿井工业场地
7、至S217省道16km,经S217省道至红果镇46km,至盘县电厂31km,至红果焦化厂49km;工业场地往西南经火铺镇接G320国道23km,至红果镇45km,至盘南电厂55km,至红果焦化厂48km。此外业主正在修建工业场地至沙坡四级公路,沿该公路至沙坡15km,至红果25km。工业场地南面有镇(宁)胜(境关)高速公路通过,并在附近设有沙坡出口。盘西支线铁路从井田东部穿过,经水柏铁路接株六复线、威红支线接南昆铁路以最短距离连接贵阳、昆明、南宁、广州等地。矿井工业场地距盘西支线红果站23km。因而,本矿井交通运送条件较好。2.1.1.3地形地貌:矿区属构造剥蚀低中山山地地貌,呈单面山。地势总
8、体西高东低,夜郎组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陡,煤系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缓,村寨居民重要分布于这一带。海拔最高为8号拐点附近山头+2085.3m,最低+1668.0m,相对高差约417.3m。近南西北东向冲沟发育,山脊与沟谷呈带状展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限度高。矿区内最低海拔高+1598.5m,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2.1.1.4水系河流:松山河属于珠江流域北盘江上游拖长江支流,松山河从井田内通过经马家寺注入拖长江。松山河为山区雨源型河流,流量变化幅度大,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河水重要受大气降水控制。2.1.1.5气象与地震:本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据盘县特区气象站资料,年最高
9、气温为六、七、八月份;最低为十二、一、二月份;年平均气温14.2C,冬季(一月)最低气温7.9C,夏季(七月)最高气温37C,历年平均日照1598.8h,日照率为36%。年最大降雨量在六、七、八月份,最小在十一、十二、一、二月份。年平均降雨量1399.3mm,月最大降雨量449.4mm,月最小降雨量3.2mm,年平均蒸发量1492.32mm。风速平均1.5m/s,以东北风和西南风为主。年平均冻结期36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总局7月联合颁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2.1.1.6环境状况:区内工业以煤炭工业为主,小煤矿较多。煤矿井下水、工业
10、污废水及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已使区内河水质受到一定限度污染。2.1.2地质条件:2.1.2.1矿井地层:井田内出露地层有: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上二叠统宣威组(P3xn)、夜朗组(T1y)、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及第四系(Q)。现由老到新分述于下: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灰黑色块状玄武岩,呈球状风化,顶部为紫红浅绿色凝灰岩。厚度不不大于200m。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3xn):该组为本矿区重要含煤地层,煤组总厚232.19m,上部以灰灰绿色粉砂岩为主,次为灰绿色细砂岩及灰黑灰泥岩,含可采煤层68层。中部以灰浅灰色泥岩及粉砂岩为主,层状及鲕状菱铁矿较发育,含可采煤层14层
11、左右。下部以黑灰黑色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含黄铁矿结核,含可采煤层02层。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该组在区内出露较好,分布广,依照岩性特性分为二段。夜郎组第一段(T1y1):上部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夹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条带,下部为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细条带,含动物化石,具星散状黄铁矿及植物炭化屑。厚150m。夜朗组第二段(T1y2):本段以灰、灰紫色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等构成。厚394m。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上段(T1yn2)土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间夹褐灰色细砂岩,上部夹灰岩透镜体。厚104m。下段(T1yn)深灰色,紫灰色薄层状泥质蠕虫状灰岩夹
12、中厚层状石灰岩,时夹白云质灰岩。上部为中厚层状褐灰灰色灰岩。厚165m。第四系(Q):矿区内除北部少数孤峰基岩裸露外,别的均为风化残积、坡积物覆盖,低洼处和沟谷中有洪积和冲积物堆积。厚度变化不大,010m,普通厚2.00m左右。区域地层见表1。表1 区域地层简表系统组代号厚度(m)岩性描述第四系Q0-10残积、坡积、洪积物,堆积在沟谷、煤系缓坡处。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269上部为土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间夹褐灰色细砂岩;中下部深灰色,紫灰色薄层状泥质蠕虫状灰岩夹中厚层状石灰岩,时夹白云质灰岩夜郎组T1y544上部泥岩,粉砂岩间夹泥灰岩;下部为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夹紫红色泥岩,泥
13、质粉砂岩条带,含动物化石。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3xn232.19泥岩粉砂岩为主,次为细砂岩及灰黑色泥岩,夹铁矿结核峨嵋山玄武岩组P3200灰黑色块状玄武岩,呈球状风化,顶部为紫红绿色凝灰岩2.1.2.2地质构造:矿区位于盘关向斜西翼中段松山井田内。地层走向普通北东4050,倾向南东,倾角3540。褶曲不发育,断裂以小型为主,构造简朴。矿界内发育两条断层,F115:为一正断层,走向55左右,倾向145左右,倾角60左右,断距15;F117为逆断层,走向60左右,倾向150左右,倾角60左右,断距1520m。另有四条隐伏断层:F1183:为一正断层,走向35,倾向125,倾角70,断距1628m;F
14、1184:为一逆断层,走向35,倾向125,倾角70,断距2530m;F1117:为一逆断层,走向50,倾向150,倾角73,断距917m;F1126:为一正断层,走向41,倾向131,倾角66,断距610m。综上所述,矿区内构造中档偏简朴。2.1.2.3煤层: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n)。煤组总厚232.19m,上部以灰灰绿色粉砂岩为主,次为灰绿色细砂岩及灰黑灰泥岩,含可采煤层68层。中部以灰浅灰色泥岩及粉砂岩为主,层状及鲕状菱铁矿较发育,含可采煤层14层左右。下部以黑灰黑色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含黄铁矿结核,含可采煤层02层。区内重要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为2号、3-1号、3号、
15、4号、6号、8号、12号、14号、15号、15-1号、16-2号、17号、18号、20号、22号、23号和24号煤层,上煤组可采煤层均属稳定或较稳定煤层,中煤组1517号煤层厚度、层间距均有相称变化,下煤组煤层又趋于稳定。2号煤层:位于煤系顶部,煤层厚度0.660.97m,平均0.82m,含夹石12层,厚0.020.20m,顶板岩性多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底板为褐色泥岩。构造较复杂,对比可靠,为稳定可采煤层。3号煤层:上距2号煤层9.0923.87m,平均14.16m,煤层厚度1.412.11m,平均1.76m,含夹石1层,厚0.020.05m,顶板岩性多为细砂岩、粉砂岩,底板为灰色泥岩。构造较
16、复杂,对比可靠,为稳定可采煤层。31号煤层:上距3号煤层1.610.0m,平均3.52m,煤层厚度01.39m,平均0.7m,含夹石1层,厚0.030.1m,顶板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底板为泥岩。构造较复杂,对比可靠,为局部稳定煤层。4号煤层:上距31号煤层0.29.0m,平均5.21m,煤层厚度0.522.38m,平均1.45m,含夹石13层,厚0.020.45m,顶板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底板为泥岩。构造较复杂,对比可靠,为局部稳定可采煤层。6号煤层:上距4号煤层7.3320. 64m,平均10.16m,煤层厚度0.61.99m,平均1.30m,含夹石13层,厚0.020.45
17、m,顶板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底板为泥岩。构造较简朴,对比可靠,为局部稳定可采煤层。8号煤层:上距6号煤层2.4514.50m,平均9.67m,煤层厚度0.580.92m,平均0.75m,含夹石1层,厚0.020.10m,顶板岩性多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构造较简朴,对比可靠,为局部较稳定可采煤层。12号煤层:上距8号煤层9.4042.20m,平均22.14m,煤层厚度0.223.31m,平均1.76m,含夹石12层,厚0.020.15m,顶板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构造较简朴,对比可靠,为稳定可采煤层。14号煤层:上距12号煤层4.1014.40m,平均9.
18、76m,煤层厚度0.851.96m,平均1.40m,含夹石1层,厚0.10.5m,顶板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底板为泥岩。构造较复杂,对比可靠,为稳定可采煤层。15号煤层:上距14号煤层2.014.00m,平均9.62m,煤层厚度01.42m,平均0.71m,含夹石12层,顶板岩性多为细砂岩、粉砂岩,底板为泥岩。构造较复杂,对比可靠,为较稳定煤层。151号煤层:上距15号煤层0.6510.30m,平均5.91m,煤层厚度0.204.11m,平均2.16m,含夹石12层,厚0.030.1m,顶板岩性多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底板为泥岩。构造较复杂,对比可靠,为较稳定煤层。162号煤层:上距15
19、1号煤层4.021.41m,平均10.0m,煤层厚度01.6m,平均0.80m,顶板岩性多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构造较复杂,对比可靠,为局部可采煤层。17号煤层:上距162号煤层0.63.5m,平均1.04m,煤层厚度0.03.27m,平均1.64m,含夹石层,顶板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构造复杂,对比可靠,为局部稳定煤层。18号煤层:上距17号煤层2.5015.70m,平均6.69m,煤层厚度0.812.01m,平均1.41m,含夹石13层,厚0.030.2m,顶板岩性多为泥岩,底板为泥岩。构造较复杂,对比可靠,为较稳定可采煤层。20号煤层:上距18号煤层7.5036.73m,平
20、均18.41m,煤层厚度0.723.66m,平均2.19m,含夹石12层,厚0.050.15m,顶板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构造较复杂,对比可靠,为较稳定可采煤层。22号煤层:上距20号煤层6.4029.0m,平均18.36m,煤层厚度0.292.06m,平均1.18m,含夹石12层,厚0.030.3m,顶板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泥岩,底板为泥岩。构造较复杂,对比可靠,为稳定可采煤层。23号煤层:上距22号煤层2.08.0m,平均3.50m,煤层厚度0.250.95m,平均0.60m,顶板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构造较简朴,对比可靠,为较稳定局部可采煤层。2
21、4号煤层:上距23号煤层2.1012.30m,平均6.16m,煤层厚度0.422.32m,平均1.37m,顶板岩性多为粉砂质泥岩、泥岩,底板为泥岩。构造较复杂,对比可靠,为较稳定煤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特性见表2。表2 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特性表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煤层稳定性顶板底板20.66-0.970.82稳定泥岩、粉砂质泥岩泥岩9.09-23.8714.1631.41-2.111.76稳定细砂岩、粉砂岩泥岩1.60-103.523-10-1.390.70局部稳定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0.20-9.005.2140.52-2.381.45较稳定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7
22、.33-20.6410.1660.60-1.991.30较稳定粉砂质泥岩泥岩2.45-14.509.6780.58-0.920.75较稳定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为黑色泥岩泥岩9.40-42.2022.14120.22-3.311.76稳定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4.10-14.409.76140.85-1.961.40稳定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2.00-14.009.62150-1.420.71较稳定细砂岩、粉砂岩泥岩0.65-10.305.9115-10.20-4.112.16不稳定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4.00-21.4110.0016-20-1.600.80局部稳定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
23、泥岩0.6-3.501.04170-3.271.64局部稳定泥质粉砂岩泥岩2.50-15.706.69180.81-2.011.41较稳定泥岩泥岩7.50-36.7318.41200.72-3.662.19稳定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6.40-29.0018.36220.29-2.061.18局部稳定泥岩泥岩2.00-8.003.50230.25-0.950.60较稳定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2.10-12.306.16240.42-2.321.37较稳定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2.1.2.4煤质:煤类:本矿各可采煤层原煤类别为肥煤和气煤。煤质分析:灰分(Ad):本矿可采煤层原煤干燥基灰
24、分在15.54%32.74%之间,属低中灰中高灰煤。其中3-1号、6号两个煤层原煤灰分较高,在30.00%以上,12号、14号、15号、17号、20号、24号六个煤层原煤灰分较低在20.00%如下,别的各煤层原煤灰分在20.00%30.00%之间。硫分(St,d):本矿可采煤层原煤干燥基硫分在0.14%2.57%之间,属特低硫中高硫煤。其中8号、18号、20号、22号、23号、24号六个煤层原煤硫分在1.0%以上,别的各煤层原煤硫分均在1.0%左右。挥发分(Vdaf):本矿可采煤层原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在31.76%36.45%之间,属中档挥发分中高挥发分煤。发热量(Qgr,daf):本矿可采煤
25、层原煤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在34.675MJ/kg36.830MJ/kg之间,属高热值煤。综上所述,本区原煤具备低中灰中高灰、特低硫中高硫、中档挥发分中高挥发分、高热值特性。井田内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煤质特性见表3。肥煤是具备较好粘结性、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较高,是炼焦配煤重要煤种,增长其配煤比例可以提高焦炭强度。当增长其用量时,炼焦可以增长一某些弱粘煤或不粘煤,较少焦煤配比。气煤有一定硬度和较好热稳定性,有较高挥发分,也较易点燃,是生产都市煤气好原料,作炼焦配煤时能增长焦炉煤气和煤化工产品。表3 煤 质 特 征 表煤层名称原煤煤质特性分析牌号Ad(%)St,d(%)Vdaf(%)Qgr,daf(
26、MJ/kg)2号29.470.236.2534.675QM3号20.060.2136.4535.637QM 3-1号32.740.5235.235.007QM4号24.410.8534.4835.498QM6号31.920.1834.535.2QM8号27.781.4433.9436.246QM12号17.030.1936.4435.935QM14号15.540.1734.5435.847QM15号19.370.1433.835.746QM15-1号21.210.1634.8435.528FM16-2号20.440.1633.4635.637FM17号15.780.233.5336.002FM
27、18号24.531.6734.2135.612FM20号18.231.4632.0135.998QM22号26.54232.7935.859FM23号23.82.1132.3336.83FM24号19.392.5731.7636.38FM2.1.2.5水文地质:地表水:矿区所处地形起伏大,为构造侵蚀、溶蚀、剥蚀中低山地貌。矿内水系较发育,松山河从井田内通过,季节性小沟发育,属季节性溪沟,流量受大气控制明显。井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井田东北部溪沟,海拔高程为+1598.5m,而开采煤层最低标高为1400m,低于本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煤矿开采后,地表水也许补给地下水,将增长煤矿矿坑涌水量。地下水类型地下
28、水类型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水、基岩裂隙水、孔隙水。含水岩组及其含水特性矿区地层按岩性来分,自上而下有如下含水岩组及隔水岩组:第四系(Q):重要为坡积、残积、冲积物,岩性以砂质粘土、粘土、亚粘土为主,为孔隙水。该带透水性好,地下水易于排泄,动态变化大,大某些是季节性泉水,富水性弱。永宁镇组(T1yn):本组岩性以灰岩为主,含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夜郎组(T1y):本组岩性以泥岩、灰岩、泥质灰岩为主,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灰岩地段含水性强,泥岩含水性弱,其泥岩与灰岩交替沉积,使各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上二叠统宣威组(P3xn):岩性为砂岩、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含基岩裂隙水,为相对隔水
29、层。富水性弱。峨嵋山玄武岩(P3):重要为灰绿、暗绿色玄武岩及拉斑玄武岩,中夹玄武质凝灰岩及砂页岩,含基岩裂隙水,该组含水性弱。碳酸盐岩岩溶水含水岩组为永宁镇组(T1yn)、夜郎组(T1y)、富水性强;上二叠统宣威组(P3xn)、峨嵋山玄武岩(P3),富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孔隙水含水岩组为第四系残坡积物,含水性弱。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重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由于矿区内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大气降水通过基岩裂隙补给地下水,然后经短途径流后,通过井泉向低处泄流方式向南面排出。矿坑充水因素分析该矿是以大气降水为主裂隙充水矿床,重要为顶板中所含裂隙水向巷道内渗漏。矿区当前尚未开展深部水文地质
30、调查,据业主提供资料:矿山开采正常涌水量为20 m3/h,最大涌水量为40m 3/h。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档,煤系地层自身含水弱。矿山开采过程中实际测量,煤层开采时有滴水、淋水现象,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但在此后开采生产中应加强对采空区积水监测,保证生产安全,随着开采深度加大,预测当本矿开采到最低侵蚀基准面如下时,本矿涌水量将增大到300m3/h。大气降水是矿床充水重要因素。本区气候温湿,雨量充沛,大气降水通过风化裂隙渗入井下,会使矿井涌水量增大,因而应注意雨季排水问题,特别是在接近采空区时及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基岩裂隙水,必要加强探放水工作,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必要时修筑防水墙,特别是
31、矿区在此后采矿生产过程中应加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做好防水和排水工作,保证安全生产。矿井涌水量预测该矿是以大气降水为主裂隙充水矿床,重要为顶板中所含裂隙水向巷道内渗漏,另一方面为老窑积水及采空区积水等。依照原地质报告及矿山近年开采收集资料,整合前原xxx煤矿井下最大涌水量为40m3/h,正常涌水量为20m3/h。但随着整合后生产规模扩大,开采范畴扩大,涌水量会相应增长。预测在+1520.0m标高正常涌水量为100m3/h,最大涌水量为280m3/h,+1520m标高如下依照矿井实际涌水量计算。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随时收集水文地质资料,及时调节涌水量参数,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综上所述,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32、属中档类型。矿井充水重要来源为大气降雨,次为老窑积水。由于地层含水性较弱,补给条件差,随着采空面积增大,地表产生塌陷后,地表水直接溃入矿井,涌水量明显增大,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应对地表沟溪进行必要疏引,以防塌陷后地表水溃入,减少对矿井危害。2.1.2.6矿井瓦斯:依照松山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松山井田煤层瓦斯含量为0.9623.50 ml/gy,依照xxx煤矿瓦斯级别鉴定报告,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2.37m3/t,通过松山井田可运用瓦斯测试数据计算成果和xxx煤矿瓦斯级别鉴定报告并结合同一构造单元邻近矿井实际瓦斯状况,本矿井按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管理。2.1.2.7煤层自燃:依照贵州省煤田地质
33、局实验室8月提交1(2)号、3号、6号、7号、12号、15号、16号、18号、20号、24号等煤层自燃倾向级别鉴定报告,煤层没有自燃发火倾向性。 2.1.2.8煤层爆炸:依照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8月提交1(2)号、3号、6号、7号、12号、15号、16号、18号、20号、24号等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煤尘均有爆炸性危险性。2.1.2.9地温:本井田无地温异常现象,属于正常地温矿井。2.1.2.10煤层顶底板条件: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顶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含粉砂质泥岩等松软岩石顶板,其抗压强度差,易垮塌,为砂岩等较坚硬岩石顶板,其抗压强度较好,较为稳定。底板:多为泥岩,遇水易
34、膨胀,应加强管理。2.1.3开拓开采:2.1.3.1重要可采煤层数量:依照地质报告,本矿井范畴内有可采煤层及大某些可采17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分别为2、3、3-1、4、6、8、12、14、15、15-1、16-2、17、18、20、22、23、24号煤层,总厚度(全层厚度)为22.01m,含煤系数为11.91。煤层稳定限度:较稳定(4、6、8、15、18、23、24)7层,稳定(2、3、12、14、20)5层,不稳定(15-1),局部稳定(3-1、16-2、17、22)4层。2.1.3.2既有储量:截止,xxx煤矿保有资源量约2385万t,全为(121b)资源量。2.1.3.3矿井开拓状况:
35、xxx煤矿原设计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划分为一种水平四个采区进行开采,开采深度+1400m标高,水平标高为+1430m。其中+1520m标高以上为一、二采区,+1520m标高如下为三、四采区。现开拓工程有1430水平23运送石门、13运送石门。2.1.3.4矿井开采状况:布置有两个综采工作面,2172综采工作面、1202综采工作面。布置有四个掘进工作面,2171回风巷、2171运送巷、2202运送巷、1201运送巷。2.2重要生产系统2.2.1通防系统:矿井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通风系统为分区式,回采工作面和各掘进工作面均采用独立通风,掘进工作面为压入式通风。一、二采区重要通风机均运用既有FBCD
36、ZNo-19-2110kw高效节能防爆轴流通风机二台,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本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二采区建设有低负压瓦斯抽放泵房,采用2BEC-52型水环式真空泵2台,分别配备电机功率为280KW,一台运营,一台备用;在一采区建设有高负压瓦斯抽放泵房,采用2BEC-52型水环式真空泵2台,分别配备电机功率为280KW,一台运营,一台备用;另在一采区工业广场建设有2BEC-72型水环式真空泵,配备710KW电机,作为高负压瓦斯抽放系统,为+1430水平瓦斯治理打下坚实基本;并在矿调度室安装有KJ73N瓦斯抽放监测监控系统,矿井建有瓦斯发电站,6台700KW级别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机组型
37、号均为700GFZ-RQD-TBM2-4,从6月开始发电以来,至6月底发电约7200万度,总计运用瓦斯约3600多万立方米;余热供矿区职工洗澡,较好解决了瓦斯治理与运用问题。通过综合运用,以用促抽,杜绝了瓦斯事故,采掘工作面瓦斯超限次数大幅减少,为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预测后期工程将继续增长瓦斯发电机组,以便合理运用。2.2.2供电系统: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线路,一回引自沙坡10kV变电站。另一回35KV专用线路引自纸厂变电站,且我矿现已建成35KV专用变电所,并投入使用;从而形成了双回路供电。两回电源线路并列运营,互为备用。两回电源线路均没有分接任何负荷。2.2.3排水系统:在井下+1550
38、m水平建水泵房集中排水,排水管道经行人斜井将井下涌水量直接排至地面净化池,矿井主、副水仓布置布置在主斜井底部,容量为750m,选用矿用节能型离心式水泵: MD155307型三台,其中正常涌水量时,一台泵工作,二台泵备用;最大涌水量时,二台泵工作,一台泵检修,选配矿用防爆电动机为YB315L14、160kW、660V 三台。+1430m新建主、副水仓容量为1200m,排水设备待采购。2.2.4提高运送系统:矿井主斜井及南北运送大巷、一、二采区运送石门,均为胶带输送机,主斜井选用TYP1000/400型胶带输送机,电机功率400KW。副斜井为辅助提高井,重要肩负矿井物料运送等任务,选用JK-2.0
39、1.5型矿用提高机,功率为115kW,各采掘工作面均采用胶带输送机配合刮板输送机运送方式运送煤渣。2.2.5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矿井已按照有关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有关项目,监控监控设备选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研制KJ90NA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通讯联系选用SH-3000DS型(1000门)通讯电话作为通讯设备;压风自救系统选用LGH-21/7G型空气压缩机4台,向井下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供风,并在各采掘工作面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压风自救装置;供水施救系统由地面高位水池安装4寸管路至各重要巷道,采用2寸支管引至各采掘工作面并按规定安设支管阀门;人员定位系统采用曲靖恒信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K
40、J236人员定位系统,并为每一位入井人员配备定位辨认卡;紧急避险系统位于井下+1520水平南翼运送大巷附近岩层中,并按照规定安设了有关避险设施。2.3职业卫生2.3.1组织机构:为了加强我矿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防治职业病。经矿委会研究决定,特成立红果镇xxx煤矿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其构成成员如下:组 长:伊留付副组长:敖 翔成 员:瞿刚毅 瞿家稳 李本格 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行政办公室,副组长敖翔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寻常工作管理。2.3.2重要职业危害:粉尘、噪音和振动、有毒有害气体、不良气候条件等。2.3.3防护办法:2.3.3.1
41、防尘:建立综合防尘制度,完善综合防尘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了完善防尘洒水系统。按规定对巷道定期进行清扫和冲洗。特别对容易积尘巷道、运送转载点等每班进行冲洗灭尘。二是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安装防尘设施,并对使用状况进行跟踪贯彻。三是加强对采掘工作面防尘管理,并严格执行湿式打眼、放炮喷雾、开机开水等管理制度,有效减少了粉尘浓度,保证防尘设施所有能正常、有效运营。四是加强通风管理,保证供风充分。2.3.3.2噪声防护:优先选用噪声小设备,减少噪声危害。一是在购进设备选型时优先选用噪声小设备。二是保持设备经常性完好,发挥设备自身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原则时,要及时进行检修,减少
42、机械老化带来噪声。三是控制噪声传播,采用隔音、吸音设备设施减少噪声危害。四是工作人员配备切实有效劳动保护用品。2.3.3.3有毒有害气体防护:井下实行爆破后,为防止氮氧化物中毒,局部通风机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距离不得不不大于5m。加强通风增长工作面风量,及时排除炮烟。人员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前,必要把工作面炮烟吹散稀释,并在工作面洒水。爆破时,人员必要撤到新鲜风流中,并在回风侧挂警戒牌。工作面采空区应及时予以封闭,设立警示牌,需要进入时,必要一方面进行有害气体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需要进入闲置时间较长巷道进行作业,必要先通风、后作业。盲道或废弃巷道应及时予以密闭或用栅栏隔断,并设立警示牌。电气
43、焊作业场合加强机械通风,以减少现场浓度,尽量采用低尘低毒焊条或无锰焊条,为了保护眼睛不受电弧伤害,焊接时必要使用镶有特制防护眼睛片面罩。为防止弧光灼伤皮肤,焊工必要穿好工作服,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第三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制度3.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3.1.1.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机构:为加强我矿双重防止机制组织领导,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特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领导小组。组 长:兰家绍(矿 长)副组长:张齐光(总工程师) 瞿家平(生产矿长) 瞿家栋(安全矿长)韦小建(机电矿长) 瞿家行(掘进矿长) 董大飞(通防矿长) 侯开华(技术副总) 刘 华(通防副总) 胡荣华(机电副总
44、) 成 员:钱家伟(后勤矿长) 瞿祖吉(技 术 员) 施 奇(技 术 员) 林 杰(调度主任) 瞿 雍(技 术 员) 瞿家畅(喷注队长) 方建国(通风区长) 瞿家慎(瓦检队长) 余红应(采煤队长) 鄢正宇(掘进队长) 瞿家线(掘进队长) 张小权(掘进队长) 余小蛮(掘进队长) 瞿家林(开拓队长) 卢小斌(开拓队长) 何 鸣(机电队长) 敖满文(运送队长) 侯玉祥(运送队长) 瞿家泽(监控维护) 瞿自愿(监控维护) 联系员:瞿祖吉(技 术 员) 联系电话: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安瞿祖吉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有关业务工作。3.1.1.2职责分工: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负责人,对安全风险管控
45、全面负责。 2、总工程师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行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总、技术员详细负责实行分管系统范畴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各专业科室负责详细实行专业系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示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设立在安检科,由安检科负责检查、督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行状况,详细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行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办法、管控办法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2、制定安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