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 时间:2014年8月28日学期教学目标1、“我们健康成长”。从社会、群体、各人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感受诚信的普遍价值和意义;加深对节俭这一传统美德的认识;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成长中存在的普遍而典型的现象,引导他们思考对于美的追求。2、“为了建设新中国”。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收集资料和专题探究等方式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伟大祖国的那一段历史。3、“腾飞的中国”。通过呈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各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材分析教科书在设计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
2、现实社会,将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儿童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上更多地从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地兼顾处于不同地区和生活环境的儿童的需要,同时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具体方式和空间。 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感受,教科书中采用了大量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照片,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
3、,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六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教师分析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11年,曾2学年担任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这是第2次任教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我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喜爱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平时喜欢涉猎历史、地理等与品德与社会相关学科的知识,认真备课,积极上课,力争成为学生们心目中优秀的品社老师。其他教学资源分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1、 图书、报刊、图片、地图、图表等文本资源;2、 影视节目、录音、录像、
4、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3、 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措施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便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3、进一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
5、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计划进度节数实际完成情况备注19.19.5诚实与信任之间、诚信的回报、假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329.99.12与诚信“签约”、“节俭日”里话节俭、发生在我家里的事339.159.19算算家庭账、说说零用钱、从一粒米说起349.229.26怎样才是美、为他人喝彩、为平凡感动359.2810.11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从艰难中起步3610.1310.17爷爷、奶奶讲的故事3710.2010.24新国家、新气象,为祖国争气的铁人,大漠里的无名英雄3810.2710.31伟大的普通一兵、我们走在大路上、“四大件”的变迁3911.311.7按满手印的契约、从小渔村到大都市、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31011.1011.14祖孙三代话汽车、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31111.1711.21中国制造、人民利益的代表31211.2411.28假如我是人民代表、共同的责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31312.112.5站在联合国的讲坛上、打开国门、总复习31412.812.12总复习31512.1512.19总复习31612.2212.26总复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