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计划
(~)
前 言
猕猴桃果品富含维生素C,有“维C之王”美誉,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猕猴桃能够供给人体多个必需营养元素,长久食用,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水城红心猕猴桃是水城县继优质富硒茶叶产业以后又一优势特色产业,其果品品质和价格在整个贵州乃至全国全部居同行业之首。红心猕猴桃产业是水城县充足利用地方自然资源优势,进行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主导产业。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水城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中国外市场为导向、以提升经济效益为中心,统筹各资源要素,引导资金投入,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把农民利益和猕猴桃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一切主动原因,根据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产业发展思绪,高标准、高起点发展水城红心猕猴桃产业,使之立即成为水城县,甚至六盘水市关键农业支柱产业,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打造精品,促进水城红心猕猴桃成为贵州省享誉全国、走向世界驰名品牌,进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切实增加农业效益,特制订本计划。
一、产业发展概况
(一)试验示范
(1)品种起源:水城红心猕猴桃实名红阳猕猴桃,品种属中国优新品种,是苍溪县和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协作,在1986年从苍溪县中华猕猴桃实生群落中筛选,于1995年培育成功一个猕猴桃新品种,它是中国外少见珍稀品种,属中国独有。1997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中国唯一经过审定红果肉早熟品种。适宜于在海拔500~1300米、土层深厚肥沃丘陵山地种植。
(2)试种情况:,贵州省园艺研究所、水城县民政局、水城县科技局、水城县农业局等单位从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引入“红阳猕猴桃”品种,在猴场、米箩、鸡场、蟠龙4个乡试种,收到了很好试验效果。
(3)示范栽培情况:截止现在,全县已建成红心猕猴桃生产示范基地9000亩,其中:猴场乡1600亩、勺米乡900亩、鸡场乡1900亩、米箩乡4400亩、杨梅乡100亩、顺场乡100亩。8月13日经教授组在猴场乡进行实地测产,平均亩产1640千克,比对照秦美高出250.2千克,增加18%。
(二)存在问题
1、发展规模小,有限产量难以满足中国国际市场对水城红心猕猴桃产品需求,现在规模效益不显著。
2、基地建设投资成本大,从开始建园到进入盛果期,每亩资金投入1万元以上,作为一般农户来说,根本无法投资,尤其是规模发展投资者,投资压力尤其大。如贵州水城华荣农业发展在米箩乡建设2500亩猕猴桃基地,就因为投资跟不上,造成农户土地保底金没有得到立即兑现,农民主动性受挫,后续管理资金不能到位,田间管护差,制约了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
3、技术到位率低,科技含量不均衡。一是没有成立专门服务机构,造成种植模式五花八门,就种植密度来说就有多个版本,有74株、110株、220株、360株不等,田间管理更是各具特色,管理精细像猴场乡进入盛果期果园,为了确保果品外形,起到防病、防虫、防摩擦作用,大部分果实全部套上了纸袋,一看就感觉到有做产业味道,而有部分基地,不仅疏花疏果等常规管理没有做,而且整个果园杂草丛生。二是投资发展猕猴桃开发商大多是工业转产农业,缺乏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种植管理随意性比较大,基地建设质量标准低。三是参与基地建设劳动力缺乏猕猴桃栽培管理技能、思想意识不到位,所以,造成基地种植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四是因为管理理念不一致,造成基地建园及后续田间管理水平悬殊较大。
4、品牌多、规模小,难于形成品牌规模效益。同为“红阳猕猴桃”品系“水城红心猕猴桃”,在水城县种植规模不足2万亩,却有多个品牌,现在已登记注册有六盘水凉全部果蔬“凉全部红心”、水城县鸿源农业开发“黔宏”、贵州水城华荣农业发展“夜郎红”等。品牌宣传做得比很好当属水城县鸿源农业开发,但因为基地规模小,造成很多订单因不能组织供货而退单。
5、冷藏保鲜技术不配套。现在,水城县红心猕猴桃产品确实供不应求,不过,伴随产业规模扩大,产量逐年上升,收获季节产品供大于求矛盾将会准期而至。如不立即作好冷藏保鲜技术准备,有效调控果品上市时间,则产品积压贱卖等问题将严重制约水城县红心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
(三)发展潜力
1、产品品质优异。用手持测糖仪测定,水城县种植红阳猕猴桃,自然成熟鲜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25﹪,经后熟处理过果实,经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测试,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总糖16.1g/100g,总酸0.94%,果糖0.9g/100g,维生素C168.8mg/100g,品种品质较原产地有了愈加突出优势,在同行业同类产品中可谓“一枝独秀”,所以,在水城又被给予了“水城红心猕猴桃”新名字,关键优点是:早熟、丰产,果实中等大小,果心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香味浓郁,口感甜,硬度适中,贮运性很好,抗逆能力强。经省内教授进行田间判定,并顺利经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2、品牌效应初显。由水城县鸿源农业开发打造“黔宏牌”红心猕猴桃,自取得中国(江西)果品及苗木展销会“猕猴桃类”金奖后,水城“黔宏牌”有机红心猕猴桃一举成名,产品著名全国,走向世界,基地单价一度达成40元∕千克,在北京市场销售价格高达116.00元∕千克,其价格是同类果品海沃德、秦美等品种5~8倍,是四川生产红阳猕猴桃2~3倍,且来自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域订单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所以,水城红心猕猴桃产品销售市场前景乐观。
3、生长环境独特。水城县是一个经典山区农业大县,地势切割强烈,海拔高差悬殊较大,昼夜温差大,生长季节白天气温可达30~35℃,有利于猕猴桃植株生长和进行光合作用,夜间气温可降到10~15℃,降低了植株呼吸作用,降低养分消耗,有利于糖份和养分积累,而且水城冬天气温相对较低,不利于病虫害发生,不仅降低了农药施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降低了农药残留,提升了果品质量。独特区域小气候,造就了水城红心猕猴桃不通常品质,这是其它产地所不可替换。
4、土地资源丰富。水城县国土面积38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87万亩,其中,在北盘江流域河谷地带,适宜发展优质红心猕猴桃土地在15万亩以上,为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保障。
二、计划区基础情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1、猕猴桃基地计划区域隶属于六盘水市水城县,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区过渡及黔西北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梯级状斜坡地段,在贵州省西部凉全部腹地,东连六枝,南邻盘县、普安,西接威宁及云南省昭通,北毗纳雍、赫章和毕节。
2、项目建设区在西南三省交汇处,是云南昆明通向全国各地咽喉要道,并有“西南三省旱地码头”之称,内昆线、株六复线、水柏线等铁路运输交错分布,水盘高速、水黄高等级公路、两水线、威水线、毕水兴高速、大烟线等公路四通八达,为基地建设提供了便捷交通运输条件。
3、水城县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布依、仡佬、回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42%。水城人民民族文化厚重,农民画、南开苗族跳花节、海坪彝族火把节以其深厚文化底蕴吸引中外宾朋,是文化部命名“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之一。
4、项目区包含四个农业经济产业带、15个乡、42个村。
(1)水(城)黄(果树)路沿线产业带包含猴场乡猴场村、小田坝村、红星村、幸路村、格支村、补那村、长寨村、打把村,蟠龙乡蟠龙村、大田村、木城村、闹塘村、二道岩村、庆贺村,红岩乡花地村、波浪村、新发村、阿倮村。
(2)玉(舍)马(场)路(巴朗河流域)产业带包含米箩乡倮么村、俄戛村、草果村、米箩村,勺米乡金河村、红布村、果泥普村。
(3)水(城)盘(县)东线产业带包含阿戛乡松禄村、马场村、台沙村、仲河村、刘家寨村,野钟乡发射村、新发村、锌铅村,顺场乡滑竹村、大发村、法德村、洗脚沟村、红岩村,花戛乡全部云村、欧场村、底母村、天门村。
(4)北盘江流域经济产业带包含全部格乡全部格村、黄泥村、以翁村、龙井村,发耳乡跃进村、双井村、新联村、新光村、新龙村、发耳村、云昌村、店子村、马口村,鸡场乡坪地村、凹子村、旗帜村、安全村,杨梅乡群联村、木城村,营盘乡高峰村、罗多村、红德村,果布戛乡罗盘村。
(5)水(城)盘(县)中线产业带包含新街乡新街村、马路村、大元村、杜母姑村、二台村,龙场乡挖营村、箐脚村、娱乐村。
(6)水(城)安(顺)线产业带包含陡箐乡木果村、阿佐村,化乐乡化乐村、猪场村。
(二)社会经济情况
项目包含区,党政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求真务实,人民勤劳,人均纯收入在2610-3190元之间,劳动力充足,且取得“绿色证书”人数达4800余人,水、电、路、广播、电视实现组组通,公路村村通,其它各项基础设施也基础完善,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程控电话通话户也达50%以上,伴随农业综合项目标实施,农业生产条件不停改善,农民要求加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愿望很高,很多农户经过培训学会了科学种植蔬菜技术、畜禽水产养殖技术、经果林栽培技术等,部分科技示范户经过种植蔬菜、果树、发展养殖业,年均创收数千元,为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资源情况
1、气候资源。计划区域最高海拔1300米,最低海拔900米,属温凉湿润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310天,年日照时数1560小时,年总积温4950℃,平均海拔1000~1100m,年均温16~18℃,≥10℃有效积温4500~5600℃,年平均降水量800~1300mm,有显著小气候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比较适宜栽培红阳猕猴桃。
2、水土资源。项目区水资源丰富,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浇灌及饮用需要。
3、土地资源。项目区土地面积较广,土壤为黄棕壤,紫色土等,土地肥沃,而且无污染,完全能满足红阳猕猴桃对土壤条件需求。
4、自然环境。项目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6月经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分析该项目区域环境空气、浇灌水及土壤环境质量单项污染指数P均≤1(严控环境指标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符合5010-《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条件》标注要求,评价指标合格,已于经过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适合发展无公害食品和农产品生产。
5、交通条件 。项目区交通十分便利。其中,猴场、蟠龙2个项目区靠近水黄高等级公路,距六盘水市区仅20余公里;米箩乡簸箕、倮么2个村紧邻米箩乡政府所在地,水盘东线公路横穿境内,距水黄公路19公里,距水柏铁路勺米火车站23公里交通将愈加便捷;鸡场乡项目区距水城市区90公里,有水城至盘县公路穿境而过,野钟乡新发村、发射村、锌铅村和顺场乡大发村、法德村,花戛乡底母村、天门村分别有水城至盘县东线分公路和水城至普安公路全线贯通,交通便捷。新街乡新街村、马口村、杜母姑村、二台村和龙场乡挖营村、箐脚村、娱乐村分别有水城至盘县中线公和水城至普安公路全线贯通,交通便捷。陡箐乡木果村、阿佐村和化乐乡化乐村、猪场村分别有水城至安顺公路全线贯通,交通便捷。
6、项目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程控电话通话户达50%以上,交通网络快速发展,为项目实施产品销路打开市场信息之门。
(四)基础设施情况
计划区域内基础设施除水未完全处理之外、电、路已全部覆盖,机防队、太阳能杀虫灯等全部有对应配套。
1、水、电、路基础设施情况。计划区域内顺场、发耳、米箩、阿戛、蟠龙、猴场等乡分别安排了农业综合项目标实施,基地内引水和排水工程、机耕道、作业道已全方面覆盖。野钟乡实施了省级烟水配套工程,部分地方排灌问题已基础处理。
2、机防队、太阳能杀虫灯。为了愈加好地预防和预防重大病虫害发生,水城县农业局严格实施国家植保方针,组建了3个机防队,有机防人员150人,有机动喷雾器150台,为应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作好充足准备。
3、成立专业合作社(协会)。截止10月,在农业部门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5个,其中:专业协会32个,专业合作社3个。种植业协会21个,分别是水城县猴场乡苗族布依族果蔬协会、水城县化乐果蔬协会、水城县发耳果蔬协会、水城县蟠龙乡沙波村果蔬协会、水城县阿戛乡马场片区果蔬协会、水城县杨梅乡果蔬协会、水城县滥坝镇以朵村果蔬协会、水城县金盆大蒜协会、水城县南部姜业协会、果布戛罗盘村果蔬协会、滥坝镇滴水岩村果蔬协会、水城县蟠龙乡大田油桐协会、水城县野钟乡果蔬协会、水城县米箩乡果蔬协会、水城县双戛乡河沟种植协会、保华乡果蔬协会、水城县杨梅乡上扬专业合作社、水城滥坝发全部村果蔬协会、蟠龙乡蟠龙村种植协会、顺场乡大发村种植协会、顺场乡顺场村种植协会;有185个果蔬产品经纪人,为项目有序实施、产品市场销售等提供技术和经营保障。
4、项目区内已建成9000亩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基地内作业道已覆盖,小水池已全部覆盖,已建设贮量为50吨冷藏气调保鲜库一座,另由水城县华荣农业发展申报年量为5000吨冷藏气调库已由市、情县发改委上报到省发改委,并经批复立案,待实施,该项目标实施为基地建设产品贮藏保鲜提供后续保障。
三、项目建设必需性和可行性
(一)必需性
1、项目背景 。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全部致力于把优异技术结果快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本省已广泛开展对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开发模式探索和发展,在各个地域全部有显著成效。经过建立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化经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可加紧利用优异技术结果改造传统农业步伐。
处理“三农”问题是目前农业农村工作首要任务。西部贫困地域农民问题关键是科技和文化素质严重偏低,生产效率低下,不适应该代农业发展需要。经过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开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不停提升农民科技意识和基础素质,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域生产方法落后面貌。
水城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农业县,人多地少,优质土地资源极为短缺,农民人口文化素质较低,文化、科技和生活落后;农业基础脆弱,抵御自然灾难能力弱,生产分散,规模小,劳动生产力相对较低,农民增收困难,增收渠道不宽,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为此,水城县委、政府依据水城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提出了“三化一业”(工业化、产业化、城市化;旅游业)发展思绪,并把建立 “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作为全县农业发展重大举措。期望以此推进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加紧农民致富步伐。从以来,经过对红阳猕猴桃引种试验示范,该品种在水城县适应性良好,果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所以,在水城发展红心猕猴桃产业,是加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好项目。
2、项目建设目标和意义
(1)加紧推进水果产业向产业化发展,实现强县富民目标。以红心猕猴桃为主水果产业是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产业。加紧发展水果产业,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连续发展需要;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新经济增加点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壮大财源,扩大内需,实现富民强县需要。依据红阳猕猴桃在水城县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水城县气候和土壤资源很适宜发展优质红阳猕猴桃。贵州省实施产业化科技扶贫开发政策,为水果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充足认识发展水果产业重大战略意义和有利条件,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依靠科技,调整结构,坚定信心,加强领导,立即把以红阳猕猴桃产业做强做大,使之成为水城县关键特色经济支柱产业。
(2)依靠科技进步,是振兴猕猴桃产业关键。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猕猴桃产业产业化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升猕猴桃产业化各个步骤上科技含量,是振兴猕猴桃产业关键。基地建设依靠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加强对红阳猕猴桃高效种植及加工、保鲜、贮藏、运输、包装等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城红心猕猴桃产业化发展。
(3)推进优质果品产业化开发,促进科技结果转化。猕猴桃产业化发展拉近了农业科研单位、企业和市场、农户之间距离,科技人员能够亲自到生产第一线了解优异技术应用及市场需求信息,从而加紧农业科技结果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程。
(4)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市场需求结构展现多元化和优质化趋势。伴随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大家对果品营养功效、保健功效和安全性等个性化特殊需求逐步增加,丰富多样特色果品倍受市场青睐。基地建设有利于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特色农业,加紧优势区现代农业建设,充足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立即形成新特色果品生产能力,增加优质特色产品供给,满足日益细分市场需求,提升大家生活质量。
(5)提升农业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农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从总体上看,中国特色农产品多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含有较强竞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中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促进贸易平衡关键手段。加紧推进优势区特色果品生产基地建设,全方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品质,做强做大优势区特色品牌产品,能够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市场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这对于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广泛参与市场竞争含相关键意义。
(6)打破传统农业低效封闭格局,为现代农业建设培育新增加点。建立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是产业化扶贫开发经营机制关键创新。建立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能够搭起一座科技和政府、企业、农户相连桥梁,为优异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明有利条件,能够促进土地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化,推进土地流转机制形成,为现代农业建设培育新增加点。
3、项目建设必需性
(1)优质猕猴桃产业化开发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要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就肯定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而目前困扰广大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是“干什么,怎么干?”,没有可遵照成套经验和模式,是广大农民急盼帮助处理热点和难点问题。优质猕猴桃产业化开发,可经过示范引路、现场参观和培训学习,“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使这一问题得到实践和处理,尤其是对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尤为关键。
(2)优质猕猴桃产业化开发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有效路径。农民增收问题是新时期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专题,水城是一个经典山区农业县,农业生产基础差,农业发展比较缓慢,科技、文化普及率不高,农民增收困难和增收渠道不宽。实践证实,进行猕猴桃产业化经营是一条很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有效路径,也是扶贫攻坚关键举措。经过应用和推广农业优异技术,加速科技结果转化,增加科技含量,普及农业科技,为农民做示范、搞样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靠、效益为中心,引导农民参与大市场开发,规模化生产经营,向优质、高效、高产农业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有效路径。
(3)优质猕猴桃产业化开发是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需要。“十一五”以来,我县农业取得了一定成就,大多数人已步入了小康社会。不过,我们仍然应该看到,在新时期,我县部分乡镇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减缓,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困难矛盾还十分突出。目前,农业及农村经济既面临着千载难逢发展机遇,更面临着严峻挑战。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势产业和高效农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新时期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必由之路。
(4)优质猕猴桃产业化开发是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提升农业效益路径。经过优异技术结果和生产经营及管理经验引进、试验、示范,建立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用实效实例开展现场技术培训,组织广大农民参观学习,以促进新技术结果推广应用,加速科技结果转化,引导县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充足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5)优质猕猴桃产业化开发是为了适应农业发展需要,是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迫切愿望。目前,正值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和科技兴农战略关键时期,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前后出台了7个“1号文件”,制订了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可连续发展,实现农业资源循环连续利用相关政策和决定。发展红阳猕猴桃产业正是为了适应农业发展需要,是利用现代优异技术进行示范种植,推进全县及周围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加紧小康建设步伐,构建友好社会,这既是党委、政府责任,也是农业发展新阶段肯定选择和广大群众迫切愿望。
(二)可行性
1、该项目区农业基础条件好,气候条件优越、交通便利,项目建成后,示范带动作用强。
2、该项目产品市场潜力大,覆盖面广,资源优势显著,市场前景宽广。
3、经分析评定,该项目经济效益很好,投资利润率高。项目总投资101260万元,达成设计生产能力后,每十二个月可产红心猕猴桃果品15万吨,估计产值30亿元,在农业投资项目中,该项目投资回报率比较高。
4、项目建成后,可示范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含有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5、该项目技术路线正确,数据资料分析详实,设计方案可行,可操作性强。
6、项目标实施可带动包装、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加紧项目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1)处理农村劳动力就业。15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建设,以每人管理5亩计,可接纳30000人就业;产品分级、包装、运输业等又可处理10000个就业岗位。
(2)降低污染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该基地经过法定单位经过无公害认定前提下,将制订无公害或有机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来实现标准化农业生产,经过实用技术方法和有效管理手段来控制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达成降低污染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生产出产无公害或有机猕猴桃产品目标。
(3)活跃第三产业。猕猴桃采收至供给货架时间短,果型小、采收至销售期需进行冷藏和包装处理,对包装、运输及相关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将产生较大主动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项目建设不仅效益好,还有利于推进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向产业化发展,且产品市场前景好,产业链长、带动面大,对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不可估价作用,提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立项实施。
四、计划依据、标准、总体思绪及奋斗目标
(一)计划依据
1、红阳猕猴桃产业化发展科学依据。红阳猕猴桃适宜于在海拔500~1300米、土层深厚肥沃丘陵山地种植。水城县北盘江流域河谷地带,海拔在700~1300米之间耕地约20万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暖湿共节,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是发展优质红心猕猴桃得天独厚理想之地。
2、相关产业政策和指导思想:为了充足利用水城县自然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水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确定农业产业布局,提升农业产业整体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水城农业农村经济健康连续发展,依据《中共中央相关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提议》、中央1号文件《相关促进增加农民收入若干政策意见》、中央1号文件《相关深入加强农村工作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意见》、中央1号文件《相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主动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央1号文件《相关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若干意见》、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连续增收若干意见》、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相关加大统筹城镇发展力度深入扎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若干意见》、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相关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意见》、《贵州省水果产业发展计划》、《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计划(~)》、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相关推进果药竹产业化扶贫工作指导意见》、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相关规范编制产业化扶贫发展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通知》、中共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相关加紧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意见》、《水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计划纲要(草案)》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党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水城县特色农业产业布局方案》及《中共六盘水市委办公室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相关印发<六盘水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通知》(市办通字[]45号)、《中共水城县委水城县人民政府相关扶持关键农业产业发展意见》(水党发﹝﹞12号)和《中共水城县委办公室水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相关印发<水城县加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意见>通知》(水党办发[]44号)等,特编制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计划。
(二)基础标准
1、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项目实施严格执照国家水果产品食用质量安全标准,以绿色食品和无公害水果产品食用标准制订优质猕猴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基地建设产品质量安全。即根据国家无公害食品——落叶浆果类果品适用标准NY 5086-制订生产操作规程。
2、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标准。项目实施关键以增加项目区农民经济收入为主,多渠道发明基地建设优惠条件,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项目建设经济效益。
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标准。产品市场是决定基地存亡关键原因,产品没有市场、基地建设就没有经济效益,就会严重挫伤项目区农民生产主动性,基地面积和产品质量就难以确保,基地逐步走向恶性循环轨道,最终全部消失。所以项目建设必需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适销对路产品,才能使基地发展壮大。
4、坚持产业化发展标准。项目实施必需向产业化发展、根据生产规范化、基地规模化、产品标准化要求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产品质量,使基地上规模、上档次,基地产品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5、坚持经济、生态和社会友好发展标准。项目实施要在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友好前提下追求高效益,在生态方面生产时不要造成新水土流失;在环境保护方面、项目产品废弃物不排放有毒、有害气体、不污染环境;质量方面、产品内不含危害人畜安全有害物质,确保饮食安全等。只有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友好发展,才有能实现基地建设健康、连续稳定发展。
(三)总体思绪
项目实施以企业(承包大户、企业等)﹢基地﹢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区域为单位由协会和技术指导单位实施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组织销售方法进行生产,各负其责。即企业(承包大户、加工企业等)和农户签署产品销售协议,协会作为第三方进行监督;农户依据企业市场需求严格按企业或技术部门制订无公害或有机猕猴桃果品生产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统计好产品生产档案;产品上市时,协会按双方签署产品销售协议,立即组织基地生产农户和企业认真履约,诚信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确保基地产品有市场,企业(承包大户、加工企业等)经营有利润,基地建设农户和企业(承包大户、加工企业等)和协会实现双盈目标,基地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发展壮大。
(四)奋斗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资源优化配置为前提,结构调整为根本,高效、优质、高产为中心,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功效,经过挖掘地方优势资源,引进新品种及新技术,种苗和环境调控,测土配方施肥,高效、优质、高产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优异技术,总结适合水城县土壤、气候特点特色无公害红阳猕猴桃优质高效种植技术和经营开发体系。逐步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把基地建设成为科技含量高,产业化经营为一体,能展现农业优异技术结果,生产和服务相配套高效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大幅度提升农业产出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辐射带动周围地域农业现代 化发展。经过五年建设,建成优质红阳猕猴桃商品生产基地150000亩,年产量达22.5万吨,实现产值45亿元。
五、建设内容
(一)产业建设
1、项目实施拟在猴场等20个乡新建150000亩优质红心猕猴桃基地,基础布局以下:
(1)在水(城)黄(果树)高等级公路产业带新建23000亩
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
①猴场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13000亩,其中猴场村亩、小田坝村亩、红星村1000亩、幸路村1000亩、格支村亩、补那村3000亩、长寨村1000亩、打把村1000亩。
②蟠龙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10000亩,其中蟠龙村1000亩、大田村亩、木城村亩、闹塘村1000亩、二道岩村亩、庆贺村亩。
③红岩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10000亩,其中,花地村4000亩、波浪村亩、新发村亩、阿倮亩。
(2)在玉(舍)马(场)公路(巴朗河流域)产业带新建21000亩优质红心猕猴桃基地。
①米箩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17000亩,其中,倮么村3000亩 、俄戛村5000亩、草果村5000亩、米箩村4000亩。
②勺米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4000亩,其中,金河村600亩、红布村1400亩、果泥普村亩。
(3)在水(城)盘(县)东线公路产业带新建28000亩优质红心猕猴桃基地。其中:
①阿戛乡刘家寨村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8000亩,其中松禄村亩、马场村1000亩、台沙村1000亩、仲河村1000亩、刘家寨村3000亩。
②野钟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7000亩,其中,发射村亩、新发村3000亩、锌铅村亩。
③顺场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8000亩,其中,滑竹村1000亩、大发村3000亩、法德村亩、洗脚沟村1000亩、红岩村1000亩。
④花戛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5000亩,其中,全部云村1000亩、欧场村亩、底母村1000亩、天门村1000亩。
(4)在北盘江流域经济产业带新建38000亩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其中:
①全部格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10000亩,其中全部格村3000亩、黄泥村亩、以翁村亩、龙井村3000亩。
②发耳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13000亩,其中跃进村3000亩、双井村1000亩、新联村1000亩、新光村亩、新龙村亩、发耳村1000亩、云昌村1000亩、店子村1000亩、马口村1000亩。
③鸡场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10000亩,其中,坪地村3000亩、凹子村亩、安全村亩、旗帜村3000亩。
④杨梅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4000亩,其中,群联村亩、木城村亩。
⑤营盘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5000亩,其中,高峰村1000亩、罗多村亩、红德村亩。
⑥果布戛乡罗盘村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3000亩。
(5)水(城)盘(县)中线公路产业带新建14000亩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其中:
①新街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8000亩,其中新街村亩、马路村亩、大元村亩、杜母姑村1000亩、二台村1000亩。
②龙场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6000亩,其中挖营村亩、箐脚村亩、娱乐村亩、新龙村亩。
(6)水(城)安(顺)线公路产业带新建6000亩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其中:
①陡箐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3000亩,其中木果村亩、阿佐村1000亩。
②化乐乡新建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3000亩,其中化乐村1000亩、猪场村1000亩。
(7)在坪寨新建3000亩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其中:坪寨村1000亩、箐马村亩。
2、建设3个红心猕猴桃良种苗木繁育圃
①建设规模。400亩。
②建设地点。在米箩、猴场、顺场、野钟等乡各建100亩优质猕猴桃良种苗木繁育圃,便于基地建设时苗木就近供给,确保质量和品种纯度,提升定植苗木成活率。
③苗木出圃量。按每十二个月每亩能出圃1株标准苗木计,500亩苗圃每十二个月可出苗500万株优质猕猴桃苗,项目计划建设年限为五年,四年可出圃1920万株优质猕猴桃苗。基地建设面积150000亩,实际定植苗木1650万株,400亩苗圃繁育苗木完全可满足基地发展需要。
3、建设6个猕猴桃优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①建设地点。米箩乡草果村,猴场乡猴场村,野钟乡锌铅村,顺场乡大发、全部格乡龙井、鸡场乡安全等村。
②建设规模。600亩,每个基地面积为100亩。
(二)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修建进园公路、园内作业通道和给排水设施,依据基地现有设施条件,基地建设需要修建进园公路、作业通道和给排水设施有:
1、进园公路。项目修建公路(村级公路)18公里,其中勺米乡金河村4公里(分别是扩建玉马公路进出基地便道路),花戛乡天门村4公里(指扩建从水盘东线公路小鸡场处进入天门村便道路),果布戛乡王家寨村4公里(指从扩建果布戛乡到王家寨村便道路),猴场乡辛路村6公里(指扩建从猴场乡政府到辛路村便道路)。
2、浇灌设施。依据猕猴桃生长习性,其需水有一定规律和临界点,依据这一需求特征,项目建设关键修建小水池,在雨水充足时候把水贮藏起来,在其需水时候供给。按25亩基地配置1口100立方小水池计,基地建设需修建5400个小水池。
(三)农村社会事业
基地建设和市场为导向、建立建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包含中介、培训、技术指导、产地认证、产品质量认证、产品农残检测一系列服务体系建设,深加工和初加工等项目综合配套,为基地建设提供对应服务保障,基地建设才能实现产业化。
1、新建大型批发市场1个(含物流、冷藏库等),中小型批发市场3个,便于基地农户产品集中销售和外商集中采购。
①建设地点。双水新区、米箩乡、顺场乡、发耳乡、猴场乡。
3、新建贮量冷藏气调保鲜库5000吨2个、3000吨5个、吨11个、1000吨38个
建设地点为双水和猴场乡、红岩乡、米箩乡、野钟乡、鸡场乡、顺场乡等16个乡。
六、投资概算、资金筹措及管理
(一)投资概算
项目建设总投资268420万元,其中:优质猕猴桃产业化建设投资202500万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5920万元(详见表一)。
表一: 项目建设总投资概算表
序号
投资项目
单位
数量
金额(万元)
备 注
1
产业建设
万亩
15
202500
2
基础设施建设
建100m3蓄水池
口
5400
5400
修进园公路
公里
68
2720
建冷库
个
57
57800
服务体系建设
累计
268420
1、产业建设 项目产业建设总投资202500万元,其中15万亩优质猕猴桃基地建设投资202500万元,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投资600万元(详见表二)。
表二: 红心猕猴桃产业建设投资概算表
序号
投资项目
单位
数量
单价
(元/)
金额
(万元)
备注
1
猕猴桃基地建设
亩
149400
13500
90
2
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亩
600
13500
810
合 计
202500
(1)15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建设投资概算(详见表三)
表三: 生产基地投资概算表
2、水城县—猕猴桃产业投资概算表
序号
内容
单位
规格
每亩数量
单价
每亩工日
每亩投入
(元)
总投入(万元)
备注
累计
13500
44820
1
小计
6026.6
8.312
材
料
费
含
种
植
肥 料
种苗
株
苗高50㎝、地径0.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