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隋唐政治制度.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951473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政治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隋唐政治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隋唐政治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隋唐政治制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隋唐政治制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隋唐政治制度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国家组织一、隋朝国家组织的改革 隋文帝时,对国家组织进行了改革,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了北周所施行的以周礼六官为模式的国家组织,恢复了魏晋以来的国家组织。国家组织:三师、三公 五省 二台 十一寺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职能:“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盖与天子坐而论道者也。”“三公,参议国之大事。三公不常置,无其人则缺。”隋书百官志五省:内史、门下、尚书、秘书、内侍内史省原中书省,长官称令、监,属官有侍郎、舍人、通事舍人。门下省长官原称侍中,后改为纳言,次长黄门侍郎,属官有录事、通事舍人、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下辖城门、尚食、尚药、

2、符玺、御府、殿内六局。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次长为左右仆射。下辖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秘书省长官为秘书监,下辖著作曹、太史曹,分别以著作郎、太史令为首长,此外还有校书郎、正字、司历、监候等属员。内侍省以内常侍为首长,辖有内尚食、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六局,皆用宦者充任。二台:御史台、都水台御史台设御史大夫为首长,属吏治书御史、侍御史、殿内侍御史、监察侍御史,执掌监察事务都水台设都水使者为首长,辖有掌船局、都水尉,职责是主管航运与水利事业九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寺以国子监为首长,将作寺以将作大匠为首长隋炀帝改革:1、废三师,设殿内省,与

3、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合称五省2、增谒者、司隶二台,与御史合称三台3、改太府寺为少府寺,内侍省为长秋监,国子寺为国子监,将作寺为将作监,与督水监并称五监二、唐代国家结构1、三省中书省中书省龙朔二年咸亨初年光宅元年神龙初年开元元年开元五年西台中书凤阁中书紫微中书门下省门下省龙朔二年咸亨初年光宅元年神龙初年开元元年开元五年东台门下鸾台门下黄门门下尚书省尚书省龙朔二年咸亨初年光宅元年垂拱元年长安三年神龙初年中台尚书文昌台都台中台尚书(1)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副长官为中书侍郎职能: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参议朝廷大事属官有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缺、右拾遗、通事舍人等(2)门下省长官

4、称侍中,次官称门下侍郎职能:掌出纳帝命,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属官: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给事中、左补缺、左拾遗(3)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次官左、右仆射职责:统领六官,为令之贰,令缺则总省事 左仆射主判吏部、礼部、兵部右仆射主判民部、刑部、工部2、政事堂“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资治通鉴地位:唐代国家组织的决策中心成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或尚书左右仆射、钦命人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3、六部 尚书所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共辖二十四司,分掌国家行政。各

5、部设尚书为部长,侍郎为副部长;各司设郎中为司长,员外郎为副司长。吏部辖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户部辖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礼部辖礼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兵部辖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刑部辖刑部、都官、比部、司门四司工部辖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 六部二十四司是国家行政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的主要行政职能4、九寺五监 九寺中,每寺设卿一人为首长,少卿二人为次长。太常掌礼制、郊庙、社稷祭祀光禄掌膳食卫尉掌兵器、仪仗宗正掌宗室属籍太仆掌厩牧马车大理掌审判鸿胪掌少数民族来朝司农掌仓储太府掌财货五监:国子监掌教育、学校军器监掌兵器制造少府监掌皇室手工业将作监掌大型工程督水监掌河渠水利

6、 九寺五监在行政关系上要接受尚书六部的指挥第二节 隋唐时代的国家结构一、隋代的国家结构1、两级制(州县制/郡县制)(1)隋文帝时,裁撤各郡,裁并州县。取消地方长官自行选用属吏的制度,改由中央直接任命(2)隋炀帝时,改州为郡。郡太守只管民政,另置都尉、副都尉专管军务,军民分治。太守下设赞务(郡丞)、通守为佐官,属吏有东西曹掾、主簿、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土等。(3)地方官实行定期轮换制(4)地方官实行朝集制(5)县置县令为一县行政长官,县丞为佐官。之下设主簿、户曹、法曹等为属吏(6)县下设乡、里2、行台尚书省 河北道行台尚书省、河南道行台尚书省、西南道行台尚书省3、刺史巡查地方二、唐代

7、的国家结构(1)州县制府:置在长安、洛阳。最高长官名义上是牧,实际上是府尹,佐官为少尹。州:按户数分为上、中、下三等。长官为刺史,佐官有长史、司马、别驾,属吏有录事参军、判司六曹参军事县:按户数分为上、中、中下、下四等。长官为县令,下设县丞、主簿、录事、县尉。机构设置同州乡、里、保、邻2、道 唐朝设置的监察区,监察官称“巡察使”、“按察使”、“采访处置使”等。其职责是监察本道内各州(府)、县的官员有无违法失职行为。3、节度使 节度使最初是被中央派到边疆某地统率当地军队的武将,后来成为了独揽辖区内军权和政权于一身的割据者。节度使府长官称节度使,属吏有节度副使、行军司马、掌书记、判官、随军、参谋等

8、。4、都督府与都护府 州上的一级军事单位,都督府长官通常既督数州军事,又兼任驻地的州刺史。都督府分为大、上、中、下四等。都督府长官是都督,管理所辖诸州镇防事务,对州的行政、财政、民政、司法等事务也负责管理。属吏有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和功、仓、户、兵、法、士六曹等。设置都护府目的是加强对羁縻州县的管理。都护府代表重要对羁縻州县实行管理,其职责是管理边防、行政、民族事务等。长官都护有重要直接委派,属官设置有副都护、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和功、仓、户、兵、法等曹。5、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唐朝一朝历史,以安史之乱为界,此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史内重外轻,此后演变为内轻外重。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官吏选任

9、制度科举制(一)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1、九品官人法走向衰亡2、南北朝时期,世族政治衰落,寒人在政治上崛起,要求以才选人的呼声高涨3、一些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和制度出现(二)隋代科举制 文帝时期,废除了九品官人法及中正制度,下诏“举贤良”。炀帝即位后,在察举方面做了一些改革:1、被举荐者的资格为“诸在家及见入学者”2、要有才学和实际能力,“学行优敏,堪膺时务”3、保留了旧有的秀才、明经科4、创立了进士科(三)唐代科举制的创立1、考生的资格与来源 唐代科举对考生资格仍然有一定的限制。三类人不能参加考试:触犯法律者、工商之子、州县小吏 考生的来源主要是两类:生徒、乡贡2、考试的科目与内容 常科是科举的主

10、要形式,开考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3、考试形式考试形式大抵分为笔试与口试两种笔试题型:贴经、墨义、诗赋、杂文、时务策等口试的形式是对策武举考试的形式:马术、射箭、兵略4、考试过程 获得科举资格的生徒、乡贡,由州府分科报名,举送京师,参加尚书省主持的考试。常科的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十月,答题时间为一天5、录取 考卷由礼部组织评审,初步评出等第,确定录取人后送中书门下进行审核。唐初,录取名单还要送交皇帝过目。纳卷制度 名士引荐6、入仕 及第的人还要参加吏部的选试,或者有名臣的推荐,才能做官。7、科举制的社会作用(1)打破了世族垄断政治、垄断官员选拔制度的现象,为社会提供了相对平等的考试机会,以及进入国家官员队伍的可能性(2)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鼓励了向学、读书的社会风尚,同时考试多考儒家经典、杂文、诗赋,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与繁荣。消极影响:引导人们钻入封建国家的思想牢笼。医学资料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