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的四维意蕴阐释.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7431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的四维意蕴阐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四维意蕴阐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四维意蕴阐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昭 通 学 院 学 报第 45 卷 第 3 期Vol.45 No.3Journal of Zhaotong University2023 年 6 月Jun.20238收稿日期:2023-05-11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创新路径研究”(21SZK10615002);四川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百年嬗变研究”(SC21ZDYZ009)。作者简介:崔发展(1978),男,河南兰考人,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四维意蕴阐释崔发展,廖璐(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

2、院,四川 成都 610500)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其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开创的现代化,是锚定社会主义方向、秉持社会主义根本属性的现代化,是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彰显文明意蕴、历史纵深的现代化,是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的现代化,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明辨中国现代化发展逻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涵具有重大意义,也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扎实推进凝聚思想共识、提升道路自信、增强奋进锐气。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类文明进步;意蕴

3、阐释中图分类号:D6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408(2023)03-0008-08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得以初步构建。其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场合深入阐述了这一理论体系,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在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上下功夫,更好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为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深入阐释中国化理论体系提供了四维方向。因

4、此,本文旨在以这四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内涵阐释和意蕴把握,从而更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思想共识,提升道路自信,积聚奋进力量。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开创的现代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列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首位。其后,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2的重要论断,阐释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践之间的密切关联。回望历史,面对近代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和“一盘散沙”的社会局面,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坚强主心骨。与此同时,如何将中国融入到现代化发展的

5、历史潮流之中,寻求现代化事业发展进步,探索出一条本国现代化发展道路,这一使命和重任也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头之上。百年来,在本国现代化事业发展历程中,这一政党所彰显的政治力量引领、所倡导的科学理论指引、所推行的有力战略部署、所贯彻的全面组织号召等等,都为现代化的发展注入稳定要素,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艘航船行稳致远。具体来看,如何深入领会这一政党的坚强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密切关联,要从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坚持历史主动和改革创新之下的9第 3 期崔发展,廖璐中国式现代化的四维意蕴阐释实践动能、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自我革命三方面展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现

6、代化发展的根本理论指导,又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用之指导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持续焕发其理论生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指引。现代化事业的开拓、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等,都需要科学理论的举旗定向。中国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孕育而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锤炼的政党,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等都与马克思主义密不可分,而在本国现代化各项事业的统领和开拓中,这一政党也始终确保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的坚守,坚持当今依旧是“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3“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4。立足当前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互交织的发展样态,坚持社会主义性质不动摇,始终以大

7、历史观看清社会发展的整体性进程,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不断完善现代化发展规划、谋划远景目标,促进现代化短与长、近与远的各个阶段任务要求的贯彻落实,使现代化发展实践始终踏足在社会主义道路之上。但恩格斯曾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5691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开放、发展的思想理论体系,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行动指南,要与时代要求、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等紧密结合,才能真正焕发其理论生命力。因此,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化发展的思想镜鉴,也在植根本国国情、扎根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回应时代发展问题中催生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

8、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活力的同时,更为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权、开辟现代化发展新模式提供科学指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发展,推动治理实践,更深刻扎根于中国场域空间,从容应对现代化发展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打破传统意蕴下的“现代化=西方化”的自我迷思,构建出契合于中国情景的现代化发展新图景,并在制度优势发挥、治理效能提升、物质基础夯实、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开拓、社会大局稳定、发展韧性增强等层面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

9、,加强了理论层面的主动性,用新理论之矢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之的,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恒久深远夯实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不断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勇于改革创新,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在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高瞻远瞩和历史经验的总结运用中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积聚实践动能。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6166,深刻指明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在实干和奋斗中开创。同样,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也要力戒空谈,苦干实干,要以坚强政党的领导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内生推动力,以历史主动不断开辟现代化事业的崭新局面。面对本国现代化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牢

10、记使命担当、恒久保持历史清醒,明晰历史主动、使命担当必须杜绝单一、局限的历史眼光和盲目、无序的历史实践,要在顾全大局、谋划长远、顺应发展规律中扎实推进现代化。因此,中国共产党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聚焦不同历史时期的问题和主要矛盾,主动谋划战略部署,凝聚中华儿女整体力量进行持续攻坚,为中国式现代化积聚实践动能,不断推动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图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主动作为,坚决破除各种机制体制弊端,以“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文化强国等十三个“强国”和数字中国、美丽中国等五个“中国”方面的部署落实,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11、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此外,凭借对时代大势和自身实际的精准把握,中国共产党立足“走自己的路”这一思想态度,在倡导解放思想、发扬党内民主、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崭新时代内涵、吸收借鉴发达10第 45 卷昭 通 学 院 学 报2023 年(总第 208 期)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对外开放及其他一系列举措,这些都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助力。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展现使命担当,使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不同于西式现代化的崭新发展样态,也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多维立体的、可供借鉴的现代化发展新图景。中国共产党深刻明辨自身与西方政党执政的差别所在,以刀刃

12、向内的党的自我纠正、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推动政党生命力的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目的等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不谋党派私利的使命担当型政党,始终心系人民,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致力于最大程度的积聚起现代化建设力量。中国共产党也深知,政党生命力的持续是引领现代化建设、助力现代化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保证其旺盛的政党生命力,就需要抓牢党的自我革命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二者的密切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

13、革的历史进程中以自我革命考察检视自身、直面矛盾问题、深刻总结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现代化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推进以反腐败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经过不懈努力,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得以形成,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显著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得以进一步提升。这一信仰坚定、肌体纯洁、战斗力强、人民拥护的政党锚定本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敢于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风险、新问题、新矛盾,致力于为中国式现代化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市场环境,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

14、命,凝聚起全党上下和人民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二、中国式现代化是锚定社会主义方向、秉持社会主义根本属性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中国式现代化深刻彰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属性,由此与资本主义性质的西式现代化相区别。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深谙世界历史发展有总趋势和总进程,但也“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7在顺应“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8的发展规律下成功锚定社会主义这

15、一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实现对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各领域的统筹兼顾、协调运行。具体来看,把握社会主义性质这一中国式现代化孕育生成与不断发展的核心线索,要从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充分展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2,要从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不做“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9,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两方面展开。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充分展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2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本身是作为一个中性概念存在,需要价值内涵的赋予,才能生成例如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区别。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言,社会主义性质和价值内涵从何彰显,需要科学社会主义来赋予和

16、体现。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在玄想之下的预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建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深入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进行研判,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引尤为必要。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进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论内核、立场观点方法等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用以观察中国和世界,而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现代化事业建设时,也深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11第 3 期崔发展,廖璐中国式现代化的四维意蕴阐释会主义”10,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捍卫与发展,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充分体

17、现了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追求,蕴含着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要不断提升人民物质条件、夯实物质基础的经济主张,蕴含着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调人民民主的政治主张,蕴含着不仅要促进物的全面丰富,也要有效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社会主张,蕴含着胸怀全球、造福人类、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张,蕴含着各国文明需交流互鉴、共同进步的文明主张,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政党主张等等。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深谙适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需实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批判继承、转化创新,在对中国历史条件、实际国情、社会思潮等

18、的全方位把握之下,不断用发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例如,结合科学社会主义致力于打造“人的发展物质发展人的发展”螺旋式上升的社会发展逻辑,以替代传统资本逻辑之下的“物的发展人的发展物的发展”逻辑,结合中国人民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深刻诉求和现实国情,全国上下以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共同富裕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共识和行动,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从而为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物质的全面丰富、社会的稳定进步,也离不开生态文明的保护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打造,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和本国国情,中国走上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

19、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此外,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和民主的着力维护和促进,立足我国国情和人民诉求,中国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生命,不断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等创造出更加公平正义、民主的社会环境。这些都是中国式现代化脚踏中华大地、立足中国实际,用发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解决现实问题的生动写照。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不做“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9,而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中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恩格斯曾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5588表明社会主

20、义社会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状态。同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决不是固定模式之下的复制粘贴,而是要实现对自身经济水平、意识形态、历史文化等的多重考量,找到适合自身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并奋勇向前、驰而不息。在近代救亡图存的仁人志士们所展开的中体西用、全盘西化等现代化之路探索以失败告终,对苏联模式的全盘效仿导致社会活力逐渐丧失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之下,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自主性调适以符合本国国情,“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112因此,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3,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下“不

21、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1。立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在以社会主义制度和本质为基础的同时,更充分展现出符合我国国情、历史和文化的中国特色,从人与人、人与自然、国与国关系等层面,形成了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样态。中国式现代化摒弃“姓资姓社”争论,充分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内蕴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共同特征,更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奋进精神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貌,展现出不同于当代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三、中国式现代化是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彰显文明意蕴、

22、历史纵深的现代化西式现代化扎根于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凸显出“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12的特征。二战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为12第 45 卷昭 通 学 院 学 报2023 年(总第 208 期)实现自身发展而照搬、套用西式现代化相关经验,但以西式现代化为标杆的现代化运动与实践未能结合具体实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近代爱国者们所推行的中体西用、全盘西化等诸多现代化方案也由于无法扎根中国国情,导致其道路探索和方案施行失败。究其本质,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不能脱离自身发展的历史语境与文化语境,才能创造出现代化发展的不竭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

23、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13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也要遵循大历史观,对历史文化传统进行研究和阐释,从中汲取助推现代化发展的思想智慧与理论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不同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近代仁人志士们对西式现代化的套用和模仿,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事业推进中注重“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14,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浸润着中华文明意蕴、历史纵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充分奠定着文化

24、根基。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扭转近代以来文化与现代化发展的对立局面,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理念视为有生机并且有助于现代化发展和演进的根脉和源泉,成功赋予现代化以“中国式”的特点。面对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现代化浪潮、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境遇,爱国者们发起维新变法、五四运动等多次政治运动,但其将“传统”“现代化”二者对立,形成了现代化就是反传统,反传统就要把传统文化当作障碍、羁绊进行全盘摒弃的认识,把中国传统文化当作现代化的敌人。15在动荡的中国时局之下,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成功扎根于中华大地之上,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功扎根并展现出强烈的真理力量,源于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和相通,才能在近代

25、中国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想多元思想文化场域之下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也着力破解过去认为中国现代化必须遵照西方,在破旧立新中摒弃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思想困局,始终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蕴于现代化探索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多元思想智慧,例如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多重理念,蕴涵着独立自主、开拓进取、无畏品格、文化融合、团结统一、兼收并蓄、开放胸怀和爱好和平等多元特质,蕴含着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精髓,深谙“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

26、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6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褪去的鲜亮底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也赋予了中国特色和文化新色。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积累的历史经验之一,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和发展提供更多空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取精用宏、固本开新中进一步激发其对现代化的指引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广泛,涉及治国理政、道德建设、价值取向等多方面领域,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理念也体现了对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继承与发展。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的融合绝不是一劳永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与

27、时俱进,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筑牢文化根基。毛泽东同志在 1938 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17,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提供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懈奋斗中成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形成了崭新文化有机体,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了崭新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更重要的思想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更加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赓续,立足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文化自立自强,13第 3 期崔发展

28、,廖璐中国式现代化的四维意蕴阐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也为现代化事业深耕文化根脉,另一方面也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度融合中夯实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增强全体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为现代化发展、民族复兴立根铸魂。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是以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为底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也为古老的中华文明积聚起现代化力量,向世界展示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新风采。四、中国式现代化是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的现代化世界历史之下各地区各民族文明孕育出多元化的文明成果,也呈现出

29、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文明发展样态。现代化发轫于西方,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经验较为丰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巨大影响,认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6405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也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资本的野蛮张扬和扩张表现为文明的排他性、狭隘性,而非包容性,“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6404“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8。这种文明所秉持的“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19忽视世界一体发

30、展、割裂自身与其它国家的交往与联结,逐渐演变为集多种霸权、霸道、霸凌于一身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带来人类现代社会进程中的南北鸿沟。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未能站在文明进步的正确一边,必然会被更高的文明形态所更替。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也反对将资本主义发展升华为具有一般性的历史哲学理论20,其后对俄国、印度等当时的一些东方落后国家探寻非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发展道路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21,希冀一种符合国情、内凝人类共同价值的非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出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出现超越了资本现代性,打破“全球化=西方化=现代化”的思想桎梏,形成了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内凝人类共同价值的

31、现代化,始终站在人类文明的正确一边,成功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新高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立足本国发展又着眼全球,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奠基于全人类共同价值之上的文明新形态和历史新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断克服西方现代化下的单向度、异化发展的发展陷阱和内生障碍,致力于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的协调推进,实现对人的现代化的保驾护航,扭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层面受压迫、受奴役的被动关系,使人在生存和发展、生产和生活、幸福和享受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在此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解构传统意蕴下的“现代化=西方化”的自我迷思,描绘出有别于西方现代化之新图景,开辟了人

32、类文明新形态这一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导向的开放式文明样态,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和社会主义理想的高扬走出了一条新的文明之路。始终立足人类命运与共的价值立场,从多个维度吸收汲取着人类文明的普遍经验,追求不同文明在同一时空环境下交融互鉴的格局打造。实践也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深刻联结,超越西式现代化逢强必霸的发展模式,以全面、开放、包容的文明新样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推动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长足进步。另一方面,不同于西式现代化的“利我则用、不利则弃”的单边主义原则,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互联互通,强调现代化发展需世界各地区各民族责任共担、现代化成果需世

33、界各国人民平等共享,加深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交往和多方面联结,致力于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相互交织、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形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探索中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14第 45 卷昭 通 学 院 学 报2023 年(总第 208 期)必霸的歪路,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态度,厚植了中国式现代化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深刻内涵,“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22。中国式现代化积极促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弘扬,明晰同心合力才能汇聚力量、和衷共济才能解决问题,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积极吸收借鉴人类现代化文明成果,促进人类现代化发展高度的文

34、明要素丰富,深入加强国际分工与合作,以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的交往方式推动世界各国共建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努力倡议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切实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深入开展全方位外交布局、不断打造新型国际关系,不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都是中国式现代化超越狭隘西式现代化思维,昭示自身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有力体现。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命运与共、守望相助发展样态,保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姿态,为促进世界现代化良性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人类文明正向演进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意蕴,才能在面对各种矛盾问题和重大风险挑战时始终做到头

35、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而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方面的重要阐释,为锚定现代化发展方向、深化现代化发展认识、积聚现代化发展力量提供了助力。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遇到各种风险挑战,面临许多未知领域,牢牢把握这四个维度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也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不变质、不偏航、不走样的重要前提和实践要求。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J.求是,2022(21):7-14

36、.2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N.人民日报,2023-02-08(1).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6.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5.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0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 列宁.列宁全集:第 4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74.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4 卷 M.北京:外文出

37、版社,2022:427.9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6-27.10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1 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2.1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 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53.13 习近平.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 N.人民日报,2015-08-24(1).14 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强调: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N.人民日报,2016-05-18(

38、1).15 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 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401.16 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1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1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19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7.2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30.15第 3 期崔发展

39、,廖璐中国式现代化的四维意蕴阐释2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36.22 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N.人民日报,2023-03-16(01).The Tour-Dimensional Im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ModernizationCUI Fazhan,LIAO Lu(Institute of Marxism,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610500,China)Abstract:The theory of Chinese

40、modernization is a major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and its theoretical system is rich in connotation and far-reaching in meaning.Having a deep understanding that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s a modernization led,promoted,and initiated by th

41、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a modernization that anchors 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m and upholds the fundamental attributes of socialism,a modernization rooted in Chinas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highligh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depth of history,a modernization that draws on all fi

42、ne achievements of human civilization,Modernization,which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Partys 20 National Congress,identifying the logic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and grasping

43、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heory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It will also gather ideological consensus,enhance road confidence,and enhance forging ahead for the solid advancement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Key words:Chinese modernization;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ocialism;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implication interpret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