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超越逻辑与世界意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7416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超越逻辑与世界意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超越逻辑与世界意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超越逻辑与世界意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中 共 伊 犁 州 委 党 校 学 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No.420232023年第4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超越逻辑与世界意义盛晓迪杨鑫(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赣州34100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06)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做出的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伟大创举。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大致经历了萌芽初生、艰辛探索、快速发展及走向成熟四个阶段,以其独特的显著优势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道路、苏联社会

2、主义现代化道路及后发型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借鉴超越。这一新的发展道路为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世界人民实现人类社会现代化贡献了中国力量,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演进超越逻辑世界意义D O I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23.04.007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23)04-0038-06“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一重大

3、论断表明,中国开创的全新发展道路在很多方面有着符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同时也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对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的借鉴与超越。进一步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演进历程,分析其对各国现代化的超越逻辑,阐明其重大世界意义,既是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任务,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使命。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在世界各国争相模仿西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潮流中,中国共产党率先突破思想束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成功开辟出一条有别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然而,这一道路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大致经历了萌芽初生、艰辛探索、快速发展、走向成熟四个阶段

4、。(一一)萌芽初生阶段萌芽初生阶段(19211921-19491949年年)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由此破裂。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分忧,苦心求索使国家强大的御敌之术。中国的大批先进分子展开了一系列救国图存的革命运动,虽从不同层面学习了西方的先进事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具体国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

5、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22-10-26(1).【收稿日期】2023-09-01【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创新工程资助项目“新时代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项目编号:22QM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盛晓迪(1999),女,河南许昌人,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杨鑫(1998),男,云南普洱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8No.4 20232023 年第 4 期情出发,探索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

6、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奠定了制度基础。在这一阶段,关于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工业化等词语出现在党的文献中。1934年,毛泽东指出苏维埃共和国“将实行国家工业化政策”。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作政治报告时提出“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1949年,毛泽东再次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伟大设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主要是围绕国家工业化展开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现代化道路的开拓与探索作出的积极贡献。(二二)艰辛探索阶段艰辛探索阶段(19491949-19781978年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对现代化建

7、设事业进行探索,提出效仿苏联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优先发展国家重工业。1953年,为发展适合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党把工业化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中之重,制定实施“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苏联模式弊端逐渐暴露,我们党审时度势,提出要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发展道路。党以实现工业化为重要目标,设想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把工业化作为这一时期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关键环节。1964年,周恩来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正式和完整地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8、,这一目标的提出表明党中央对这一发展道路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党中央还明确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制度建设和产业改造,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稳固奠定基础,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探索提供了制度保障。在这一时期,党和人民在对苏联建设经验的学习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摸索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思想智慧的现实体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理论框架开始显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内容和实践经验。(三三)快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

9、9781978-20122012年年)改革开放新时期,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为和平与发展,国际局势和国内环境的持续良好发展十分有利于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命题。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绝不能依靠资本主义,只能依靠社会主义,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出一条中国人民自己的道路。邓小平还特别强调中国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个领域的发展,要注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上将“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度凝炼升华,提出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要求。这一重大论断以其新的发展目标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的时代解读,极大地丰富了这一发展道路的理论内涵,为这一道路的构筑成型开辟了新天地。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历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构想,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一重要论断表明党中央对科技力量的重视程度,并把科技手段作为现代化道路的坚实支撑。以胡锦涛同志为毛泽东著作专题摘录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489.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11、991:147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15.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46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21.39No.4 20232023 年第 4 期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前进的同时,根据现实国情需要创造性地提出“

12、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推进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做到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发展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在这一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拓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国内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现状进行充分考察,对以往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在国内实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积极融入世界大市场,在不断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国走出国门,不断扩大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实践证明,对内实行改革、对外推行开放是对中国

13、式现代化道路进行积极探索的成功尝试,是中国共产党在结合中国现实国情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四四)走向成熟阶段走向成熟阶段(20122012年至今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不断深入,提出了一系列相关论断,廓清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重大原则、根本目标、战略安排等,形成较系统的现代化理论体系,擘画了这一发展道路的宏伟蓝图。在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两步走”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

14、确了2035年远景目标,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总体目标。在战略安排上,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分步骤实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针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问题,习近平充分考察分析中国农村现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在重大原则上,要求全党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发挥党对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的政治保障作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攻坚克难等。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

15、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有效实现了这一发展道路的丰富与完善。进入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使中华民族逐渐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开创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崭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创新探索,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推进世界发展的重要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演变,生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成果,升华了对既往现代化概念的理解阐释,实现了对既往现代化实践的借鉴超越,为人类社会现代化事业贡献出了新的中国力量。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超越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成果再次向世人成功昭示:人类社会通往现代

16、化的道路不是仅有一条,各国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取得巨大成就的秘诀就在于其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实现了对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批判性超越。(一一)以以“人民至上人民至上”超越超越“资本至上资本至上”的西方的西方现代化道路现代化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以私有制为基础实现资本的增殖和扩张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以无限追求剩余价值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并以此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源泉。西方国家秉持“资本至上”的发展准则,认为“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这实际上是一种“以直接生产者的完全贫困化为代价而取

17、得的”畸形发展模式。诚然,世界现代化起源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一度是世界现代化的引领者,但是,西方现代化是充斥着野蛮和侵略的现代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基本矛盾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暴露无遗。资本的贪婪性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6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3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7.40No.4 20232023 年第 4 期不仅导致了西方现代化国家本国范围内的经济、政治及社会难题,也在推进全球化的过程中将“恶”的效应带给了诸多发展中国家,进而引发一系列全球性危机。较之于以资

18、本增殖为根本导向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中国开创的新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指导原则,以“人民至上”价值立场实现了对“资本至上”的根本超越。一方面,在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上,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地位,扩大自身的资本积累,必然就会无限加大对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剥削。在这种以资本为主导的剥削状态下,资本与劳动形成对立,贫富分化不断加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成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相反,中国式现代化“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为了人民的切身利益不懈奋斗,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消除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另一方面,在人与社

19、会的关系上,资产阶级在工具理性、效率理念的驱动下,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标而无序扩大市场,毫不顾及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最终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大批工人失业、社会动荡混乱等周期性问题频发。党和人民历经百年开创的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并非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单一目标的现代化,而是“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和谐有序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倾听人民呼声,回应解决人民关切的问题,不断以方方面面的实际改革惠及人民生活,在书写世界发展奇迹的过程中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二二)以以“求是创新求是创新”超越超越“封闭僵化封闭僵化”的苏联的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关

20、于现代化相关设想的基础上,提出要积极利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以资本激活市场,以政府控制来消除资本的消极影响,使苏联顺利实现从落后工业国到强大工业国的转变。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的现代化道路逐渐走向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发展模式,出现了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社会生产缺乏市场活力、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等诸多矛盾。苏联解体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遭受严重质疑,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较之于教条式、僵硬化的苏联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开创的新发展道路立足本国基本国情,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新路,以“求是创新”的基本要求实现了对“封闭

21、僵化”的根本超越。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突破了苏联模式严重脱离社会发展实际的弊端。在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基本导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逐步实现中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张对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进行全面改革,积极吸收世界各国现代化的优秀成果,解决了苏联模式严重缺乏创新动力、市场活力的弊病。无论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特区的设立、沿海城市的开放,还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

22、变;无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还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凡此种种的变革创新之举无不体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求是创新的内生特质。(三三)以以“独立自主独立自主”超越超越“依附为主依附为主”的后发的后发型国家现代化道路型国家现代化道路二战结束以后,一些从殖民统治中获得民族独立的新兴国家在推进本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将西方现代化道路奉为圭臬,直接照搬、移植其他国家现代化的实现模式与发展路径,致使其在丧失自身发展独立性的基础上走上了一条依附型的发展道路。伴随着资本逻辑的主导,率先开启现代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先发优势,强行将世界其他国家拉入了其所精心构建的“中心外

23、围”的世界发展体系。后发型国家一般指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心外围”依附体系中显然处于独立与发展的两难境地。这类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往往深受先发型国家经济、政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依赖先发型国家的资金技术支持、政治机制体制和管理技术经验等来加速本国的现代化进程。较之于以西方模式为发展蓝本的后发型国家现代化道路,中国开创的新发展道路坚持与时 41No.4 20232023 年第 4 期俱进、自主自强的科学态度,既不断补齐自身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短板又积极吸收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的优秀成果,以“独立自主”的发展原则实现了对“依附为主”的根本超越。一方面,中国共

24、产党以使命型政党的坚强领导核心消解了依附型道路政党林立、战略多变的混乱局面,开创了一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依靠使命型政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完成了“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利用资本与驾驭资本的并驾齐驱,保证了这一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者和引领者,同时也是其始终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群众的自主力量代替了先发型国家的外来援助,开创了一条以内生性发展为主、外援式动力为辅的新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在艰难困苦中前进,依靠的就是人民群众发展的原动力。中国共产

25、党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实现中国发展,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实践证明,中国人民永远是党创造历史伟业的主体力量,中国推进现代化伟大事业离不开英雄的中国人民。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马克思曾指出:“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带领人民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进程中铸就的伟大发展成就,也是中华民族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更是引领中华民族发展和国际社会进步的人间正道。(一一)打破了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的迷思在西方现有的话语体系下,西方现代化道路被称为人类社会通往现代化的唯一道路,形成

26、了西方社会归属“现代化”而其他国家归属“传统”的错误认知,甚至形成了“现代化=西方化=市场化”的思维定势和话语导向。因此,一旦有其他国家尝试走非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以实现本国的现代化发展之时,便会立即遭到这些先发型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层面上的遏制与侵扰,最终在国内外的多重压力下走向失败。实际上,资本主义社会绝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形态,“资本现代性”的发展模式也不是现代化发展的唯一途径。马克思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实际,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加以反思性批判,创造性提出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现代化发展新版本,丰富了现代化的构想。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基础上,团结带领人民

27、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一百多年来,中国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的历史性发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120万亿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进程与发展成效证明:现代化道路会因各国人民的共同探索而变得多样可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和“单选题”,世界上不存在单元固定的标准模式,世界现代化也绝不仅仅等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二二)树立了世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树立了世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典范典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逻辑必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基于本国国情不断探索出不同于甚至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底气

28、。苏联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彰显极大制度优势,为世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最终还是伴随着苏联亡国亡党而失败。在“资强社弱”的世界格局下,“共产主义破灭论”“社会主义衰亡论”甚嚣尘上。美国学者福山更是指出社会主义是创造财富和现代技术文明的重大障碍,还构建出以宣告“意识形态终结”为核心的话语陷阱,引发各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猜测和质疑。在此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秉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开拓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发展道路,树立了世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典范。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终结了“历史终结论”,击溃了“中国崩溃论”,倒逼福

29、山对自己曾经的观点做出修正:“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了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5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1.42No.4 20232023 年第 4 期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鲜活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现代化的理论构建与实践突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使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呈现出光明前景。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守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

30、在风雨飘摇中作出的坚定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这一新发展道路的成功实践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开创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崭新局面,使世界范围内两种制度的斗争较量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转变,更加坚定了世界人民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与决心。(三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路径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大多都会学习西方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但这种做法的结果却不容乐观,一些发展中国家受制于西方现代化发展范式,走向依附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进而逐步丧失国家事务的独立自主权,陷入现代化发展困境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31、,广大发展中国家虽获得了民族独立,但国家各项事业都还未能从灾难中重建,政治恢复和经济建设面临严峻挑战。此时,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原始资本积累、殖民掠夺获得了大量社会财富,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进行现代化建设,率先踏上了现代化征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美国在全球确立霸主地位创造条件,成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广泛向世界推销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推行“新自由主义方案”,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和受到美国政府的蛊惑,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了现代化发展潮流之中。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国情、社会现实与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有很多不相适宜的地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不断干涉广大

32、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主权,导致广大发展中国家逐渐丧失对现代化道路独立探索的能力,逐渐走向依附于西方国家的畸形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共产党在广泛吸收借鉴西方现代化和苏联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同时,立足本国国情,坚持独立自主探究适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新道路。习近平指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结合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始终保持其自身的先进属性和纯洁作风,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提供坚强领导核心。同时,中国共产党虽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走向

33、现代化的新道路,但其既不对外输出自己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干涉别国的现代化发展。这一新的发展道路的出场,不仅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也为世界各国独立自主进行现代化探索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破解国际社会面临的现代化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责任编辑:孙珉玫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N.人民日报,2023-02-08(1).2 胡锦涛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 王岩,吴媚霞.大历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阐释 J.思想教育研究,2023(06).5 臧峰宇.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J.中国社会科学,2022(7).6 钱乘旦.现代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N.光明日报,2016-07-06(14).7美弗朗西斯 福山著;陈高华译.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8.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