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社会构成要素.ppt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946923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7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社会构成要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社会构成要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社会构成要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社会构成要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社会构成要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学概社会学概论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构成要素社会构成要素 社会作为人类共同生活的群体,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社会构成要素社会作为人类共同生活的群体,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社会构成要素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成分。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成分。孙本文最早使用社会要素这一概念。他提出了社会构成四要素理论,孙本文最早使用社会要素这一概念。他提出了社会构成四要素理论,认为社会赖以生存的要素有四个,即地理要素、生物要素、心理要素、认为社会赖以生存的要素有四个,即地理要素、生物要素、心理要素、文化要素。前两个为消极限制要素,后两个为积极活动要素。文化要素。前两个为消极限制要素,后两个为积极活动要素。孙本

2、文对社会构成要素的分析奠定了中国社会学界认识社会的基础,孙本文对社会构成要素的分析奠定了中国社会学界认识社会的基础,之后,很多社会学家沿用或发展了社会要素理论。之后,很多社会学家沿用或发展了社会要素理论。环境、人口、生产方式、文化四要素之说环境、人口、生产方式、文化四要素之说 劳动、环境和人口三要素或环境、人口和文化三要素之说劳动、环境和人口三要素或环境、人口和文化三要素之说 还有的学者从多方面论述了社会的构成要素,如地理与环境要素、人还有的学者从多方面论述了社会的构成要素,如地理与环境要素、人口要素、心理要素、行为要素、群体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文口要素、心理要素、行为要素、群体要素、经

3、济要素、政治要素、文化要素等。化要素等。在各种学术观点中,许多社会学家倾向于以自然环境、人口、文化作在各种学术观点中,许多社会学家倾向于以自然环境、人口、文化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为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第一节社会的空间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则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场所,也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来源。在处理社会与自然关系过程中,人类必须学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一)自然环境的概念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关联、交互影响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关联、交互影响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由生态环

4、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三部分组由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三部分组成。成。生活在环境总体中的人类社会,从各种不同环境生活在环境总体中的人类社会,从各种不同环境中取得生存所必需的资源,不时地与环境中的不中取得生存所必需的资源,不时地与环境中的不利因素相抗衡又相适应,并通过劳动作用并改变利因素相抗衡又相适应,并通过劳动作用并改变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既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条件,又受到人之一,既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条件,又受到人们劳动创造的影响。们劳动创造的影响。(二)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

5、来源提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影响社会发展速度影响人们的心理、行为、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习惯黑格尔: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 在历史哲学在历史哲学“绪论绪论 历史的地理基础历史的地理基础”一节中,把体现出一节中,把体现出“思想本质上的差别思想本质上的差别”的的“地理上的差别地理上的差别”,划分为三种类型:,划分为三种类型:()干燥的高地、草原和平原;()干燥的高地、草原和平原;()巨川大江灌溉的平原流域;()巨川大江灌溉的平原流域;()与海相连的海岸地区。()与海相连的海岸地区。第一种类型以游牧民族为代表。他们漂泊的放牧,不以土地为财富,每年越第一种类型以游牧民族为代表。他们漂泊的放牧,不以土地为

6、财富,每年越冬宰杀半数牲畜也使他们无法积累财富,除了冬宰杀半数牲畜也使他们无法积累财富,除了“显示好客与劫掠的两个极端外显示好客与劫掠的两个极端外”,“在这些高地上的居民中,没有法律关系存在在这些高地上的居民中,没有法律关系存在”,因此他们常如洪水一般泛,因此他们常如洪水一般泛滥到文明国土上,表现出一种野蛮的本性。滥到文明国土上,表现出一种野蛮的本性。第二种类型以农耕民族为代表,巨川大江的灌溉造成肥沃的土地,使第二种类型以农耕民族为代表,巨川大江的灌溉造成肥沃的土地,使“这里的这里的居民生活有所依靠的农业,获得了四季有序的收获居民生活有所依靠的农业,获得了四季有序的收获土地所有权和各种法律土地

7、所有权和各种法律关系便跟着发生关系便跟着发生换句话说,国家的根据和基础,从这些法律关系开始有换句话说,国家的根据和基础,从这些法律关系开始有了成立的可能了成立的可能”。但他们以海作为陆地的天限,闭关自守使他们无法分享海洋。但他们以海作为陆地的天限,闭关自守使他们无法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他们的文化。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他们的文化。第三种类型以海洋民族为代表。当他们第三种类型以海洋民族为代表。当他们“从大海的无限里感到自己底无限的时从大海的无限里感到自己底无限的时候候”,他们便以智慧和勇敢,超越,他们便以智慧和勇敢,超越“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卷入无穷的依赖

8、性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里边”的平凡的土地,走向大海,从事征服、掠夺和追逐无限利润的商业。的平凡的土地,走向大海,从事征服、掠夺和追逐无限利润的商业。毫无疑问,黑格尔是以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最高发展阶段,来否定和贬毫无疑问,黑格尔是以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最高发展阶段,来否定和贬低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低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 人口数量影响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相对平衡人口数量影响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相对平衡 人类的各项活动改变着自然环境的面貌人类的各项活动改变着自然环境的面貌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 社会制度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改造有重要影响社

9、会制度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改造有重要影响(三)人类社会影响并改变着自然环境人类今天已经不是消极地适应自然,而是能动地顺应自然人类今天已经不是消极地适应自然,而是能动地顺应自然并改造自然,社会学工作者把人类对自然的这种关系总结并改造自然,社会学工作者把人类对自然的这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为七个方面:(1 1)开发:对还没有被利用的资源进行开)开发:对还没有被利用的资源进行开采和垦殖;(采和垦殖;(2 2)利用:对已被开发出来的资源进行处理)利用:对已被开发出来的资源进行处理和加工;(和加工;(3 3)改造:用加工好了的材料和产品来改善自)改造:用加工好了的材料和产品来改善自然环境和建造人工环境

10、;(然环境和建造人工环境;(4 4)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用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后果;(5 5)污染:把在开发、)污染:把在开发、利用和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对生物或人利用和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对生物或人类带来有害的影响;(类带来有害的影响;(6 6)治理:对已经被破坏和被污染)治理:对已经被破坏和被污染了的环境,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治理;(了的环境,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治理;(7 7)保护:对)保护:对尚未被破坏或被污染的环境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保护。尚未被破坏或被污染的环境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保护。(四)合理开发、

11、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提高,有积极结果,也有消极后果。需要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高度保护环境,综合治理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第二节社会的主体人口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没有人就没有社会。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口因素都具有极其复杂的内容。人口作为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与社会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保持一个相对适当数量和一定质量的人口,是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赖以持续进行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人口因素本身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人口的基本概念人口:在特定

12、历史时期和特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一定人口: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人口本身固有的特征。对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性别结构自然属性是人口本身固有的特征。对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有重要影响。和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有重要影响。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固有的社会特征:(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固有的社会特征:(1 1)人口的生命过程是在一定)人口的生命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生活资料只有通过人们的劳动才能

13、获得。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生活资料只有通过人们的劳动才能获得。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类一方面与自然界发生联系,另一方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类一方面与自然界发生联系,另一方面又彼此之间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形成一定的生产方式,从而决定面又彼此之间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形成一定的生产方式,从而决定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制约人口的数量与质量。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制约人口的数量与质量。(2 2)人口的繁育是在一定的婚姻家庭形式中进行的,而任何婚姻家)人口的繁育是在一定的婚姻家庭形式中进行的,而任何婚姻家庭制度都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社会通过婚姻家庭影响人口的数量庭

14、制度都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社会通过婚姻家庭影响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与质量。(3 3)人口作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生产关系的承担者,是)人口作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生产关系的承担者,是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而社会属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而社会属性则是人口的本质属性。人类的进化和人类社会历史表明,性则是人口的本质属性。人类的进化和人类社会历史表明,构成人口自然属性的生物学因素并没有产生多大变化,但构成人口自然属性的生物学因素并没有产生多大变化,但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口的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物质生活和

15、精神生活、人口的平均寿命等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均寿命等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识人口需要明确人口概念所包含的意义:其一,人口是认识人口需要明确人口概念所包含的意义:其一,人口是一个社会范畴。作为个体的人不能孤立地存在着,必须与一个社会范畴。作为个体的人不能孤立地存在着,必须与他人结合,产生社会关系并形成群体,人口的增殖也必须他人结合,产生社会关系并形成群体,人口的增殖也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形式才能实现。其二,人口是一个具体的通过一定的社会形式才能实现。其二,人口是一个具体的范畴。人口并非个人,也非抽象的人,而是与特定的历史范畴。人口并非个人,也非抽象的人,而是与特定的历史条件、地域条件和一定社会

16、关系相联系的。条件、地域条件和一定社会关系相联系的。人口概念包含着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构成、人口分布、人口变动等非常丰富的内涵。社会学对人口的考察常常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静态考察人人口口的的状状况况通通过过一一定定时时点点上上的的人人口口数数量量、人人口口质质量量及人口构成等反映出来。及人口构成等反映出来。人人口口数数量量:某某个个国国家家、民民族族或或地地区区中中人人类类个个体体的的总和总和 人人口口质质量量:人人口口在在质质的的方方面面的的规规定定性性,它它包包含含思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人人口口构构成成:从从不不同同的的方方面面和和层层次次,按

17、按照照不不同同的的规规定和标准区分的人口内部组合状况和比例关系。定和标准区分的人口内部组合状况和比例关系。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和地理环境构成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和地理环境构成 人口的状况通过一定时期内各个时点上发生的有人口的状况通过一定时期内各个时点上发生的有关人口变动的总和反映出来。关人口变动的总和反映出来。人口自然变动:由人口出生和死亡而引起的人口人口自然变动:由人口出生和死亡而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和人口性别年龄构成变化的过程,同数量的增减和人口性别年龄构成变化的过程,同时也包括人口体质某些因素的变动。时也包括人口体质某些因素的变动。人口机械变动:人口在地理位置上的移动,它通人口机械变动:人口

18、在地理位置上的移动,它通过人口的迁入和迁出来改变人口的地区分布。过人口的迁入和迁出来改变人口的地区分布。人口社会变动:人口从一个社会集团转入另一个人口社会变动:人口从一个社会集团转入另一个社会集团的变动。社会集团的变动。动态考察中国面临十大“人口问题”一、中国陷入一、中国陷入“超低生育率超低生育率”陷阱陷阱 “0-14“0-14岁人口岁人口2.222.22亿,占亿,占16.60%”16.60%”,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这个数据,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这个数据,与2000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较,下降了查相较,下降了6.3%6.3%。“少子化程度超过老龄化少子化程度超过

19、老龄化”二、二、二、二、“空巢空巢空巢空巢”现象冲击传统家庭模式现象冲击传统家庭模式现象冲击传统家庭模式现象冲击传统家庭模式 由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生在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等背景下,因此又具有特殊的复杂性。穆由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生在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等背景下,因此又具有特殊的复杂性。穆光宗说,中国的老龄化伴随着独子高龄化、高龄病残化、老年空巢化、空巢孤独化的特点。来自民光宗说,中国的老龄化伴随着独子高龄化、高龄病残化、老年空巢化、空巢孤独化的特点。来自民政部的数据则显示,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政部的数据则显示,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

20、0%70%。农村留守老人约。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37%。三、中国社会老化的包袱越来越沉重三、中国社会老化的包袱越来越沉重三、中国社会老化的包袱越来越沉重三、中国社会老化的包袱越来越沉重 随着随着“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人口红利即将消失”、“未富先老未富先老”等人口结构问题的涌现,中国社会老化的包袱也越来越沉等人口结构问题的涌现,中国社会老化的包袱也越来越沉重。重。四、中国很多地方进入严重少子化时代四、中国很多地方进入严重少子化时代 五、五、五、五、“男女比例失调男女比例失调男女比例失调男女比例失调”埋下隐患埋下隐患埋下隐患埋下隐患 在在“六普六

21、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8.06118.06,(联合国标准,出生人口性别比一,(联合国标准,出生人口性别比一般在般在102102107107之间)。社科院发布的之间)。社科院发布的2010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年社会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1919岁以下年龄段的人岁以下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到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到2020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24002400万。经测算,届时将万。经测算,届时将有上千万适龄男性面临有上千万适龄男性面临“娶妻难娶妻难”。而当计划生

22、育国策的推行,遭遇强烈的男孩偏好、。而当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遭遇强烈的男孩偏好、B B超胎儿性别超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滥用,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风险大大增加,为中国未来鉴定技术的滥用,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风险大大增加,为中国未来10102020年的发展埋下了重大隐年的发展埋下了重大隐患。患。六、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亟待提高六、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亟待提高 七、流动人口面临市民待遇和人口融合问题七、流动人口面临市民待遇和人口融合问题七、流动人口面临市民待遇和人口融合问题七、流动人口面临市民待遇和人口融合问题“十二五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期间,中国

23、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20102010年流动人口约年流动人口约2.22.2亿人,未来将超过亿人,未来将超过3 3亿人。亿人。“六普六普”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超过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超过2.62.6亿人。亿人。“其中其中40%40%都是年轻人,都是年轻人,这是中国特有的这是中国特有的”。南开大学教授李建民说。南开大学教授李建民说。八、八、八、八、“户籍捆绑福利户籍捆绑福利户籍捆绑福利户籍捆绑福利”导致社会不公导致社会不公导致社会不公导致社会不公“六普六普”中各省人

24、口总量的涨落,同样引起了专家关注。中各省人口总量的涨落,同样引起了专家关注。“六普六普”数据显示,按常住人口数据显示,按常住人口统计,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广东、山东、河南、四川和江苏。统计,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广东、山东、河南、四川和江苏。广东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广东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6.83%6.83%上升到上升到7.79%7.79%,人口过亿。北京、天津、上海、,人口过亿。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均有大幅上升,可以看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三大人口聚集区的人口更为密集,浙江均有大幅上升,可以看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三大人口聚集区的人口更为密集,表明中国人口流动和人口分布格局的不均衡在表明中国人口流动

25、和人口分布格局的不均衡在1010年间没有缓解,反而得以强化。人口年间没有缓解,反而得以强化。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交通拥堵”、“停车难停车难”、“房价飞涨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入园入托难”、“垃垃圾围城圾围城”等等“大城市病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九、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被歧视九、流动人口子女受教

26、育被歧视 十,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保体系滞后十,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保体系滞后(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人口状况影响人口与自然界的相对平衡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物质生产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物质生活人口状况影响社会文化教育和政治生活的发展(三)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对人口的影响自然因素:自然条件和人口自身的年龄、性别结自然因素:自然条件和人口自身的年龄、性别结构对人口的增长与结构产生影响。构对人口的增长与结构产生影响。自然条件主要指自然资源、地理条件、气候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指自然资源、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利于人口数量的增长,而等。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利于人口数量的增长,而恶劣的自然条件特别是自

27、然灾害则会抑制人口的恶劣的自然条件特别是自然灾害则会抑制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对出生率的影响具增长。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对出生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通常不是一下子就能反映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通常不是一下子就能反映出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情况的,而要经过较长的出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情况的,而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期才能反映出来。一段时期才能反映出来。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是制约人口过程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生产经济因素是制约人口过程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生产力为整个社会的人口提供了物质生活保证,它决力为整个社会的人口提供了物质生活保证,它决定了人口的需要量和可能的最高数量界限。定了人口的需要量和可能的

28、最高数量界限。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的稳定程度影响人口过程。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的稳定程度影响人口过程。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人口过程。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人口过程。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与人口出生率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与人口出生率有很大的关系。文化因素影响着人口生产与再生产。文化因素影响着人口生产与再生产。人口政策是影响人口过程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因素。人口政策是影响人口过程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因素。(四)人口问题人口问题: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要素与人人口问题: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要素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社会发展不和谐、不相称的现象。类的物质生产、社会发展不和谐、不相称的现象。主要表现:主要表现:数量

29、上,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规模迅速膨胀;数量上,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规模迅速膨胀;素质上,在人口中未受教育或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素质上,在人口中未受教育或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数偏多,健康状况不好或受疾病困扰的人较多人数偏多,健康状况不好或受疾病困扰的人较多 结构上,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结构上,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文化结构等,与物质生产、社会生活城乡结构、文化结构等,与物质生产、社会生活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相协调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相协调 从世界范围看,上述问题在各个国家都有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的反映,但不同的国家与区域人口问题的表现形式有不同。发展中国家面临

30、的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数量庞大以及素质偏低,而西方发达国家则是老龄化问题更严重一些(如日本、欧洲,老年人口比率已超过15%,甚至更高),再就是因生育率下降所导致的劳动人口不足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少儿性别比继续失调;劳动适龄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差,主要是体质差、文化水平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中国的人口问题17981798年,人口原理年,人口原理“人口在无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人类生活资料以人口在无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人类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率增加。算术级数率增加。”对人口的限制:道德抑制与积极抑制。对人口的限制:道德抑制与积极抑制。道德抑制指人们通过晚婚、独身、节

31、育来控制出生率。但道德抑制指人们通过晚婚、独身、节育来控制出生率。但若人们未能通过道德抑制控制住人口的增长,则恶习、贫若人们未能通过道德抑制控制住人口的增长,则恶习、贫困、战争、疾病、瘟疫、供水等各种形式的积极抑制将会困、战争、疾病、瘟疫、供水等各种形式的积极抑制将会使人口减少,以达到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间的平衡。使人口减少,以达到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间的平衡。积极抑制是残酷的,鼓励人们采用道德抑制,以避免恶习积极抑制是残酷的,鼓励人们采用道德抑制,以避免恶习或贫困发生。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自诞生以来一直存在着或贫困发生。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自诞生以来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论,但是当很大的争论,但是当20

32、20世纪后半期世界人口特别是一些发世纪后半期世界人口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出现爆炸式增长后,他的关于人口增长会展中国家的人口出现爆炸式增长后,他的关于人口增长会限制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改善的观点被普遍认限制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改善的观点被普遍认同。同。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中国人口学家马寅初新人口论:中国人口增殖太快,而人口的迅新人口论:中国人口增殖太快,而人口的迅速增长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影响了工速增长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也影响人民的就业、教育、住房及整业化进程,也影响人民的就业、教育、住房及整个生活水平的提高。个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与人口关系的处理社会与人口

33、关系的处理_(1 1)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经济;(2 2)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保持适度人口;(保持适度人口;(3 3)提高人口质量,实现优生优)提高人口质量,实现优生优育;(育;(4 4)发展教育,提高民族健康素质;()发展教育,提高民族健康素质;(5 5)制定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制定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的纽带社会的纽带文化文化人类在改造自然与改造人类自身的过程中,人类在改造自然与改造人类自身的过程中,创造出了社会的第三大要素创造出了社会的第三大要素文化。文化文化。文化塑造着社会中的个人、群体以至整个社会塑造着社会中的个人、群体

34、以至整个社会制度,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制度,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在阿联酋说,国际排联尊重穆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在阿联酋说,国际排联尊重穆斯林女性运动员的着装特点,不会禁止她们在比赛斯林女性运动员的着装特点,不会禁止她们在比赛中佩戴头巾和穿长衣长裤。中佩戴头巾和穿长衣长裤。沙特女性为开车权利而抗争泰国长脖村的女孩代际文化差异一、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概念 英英英英 爱德华爱德华爱德华爱德华 泰勒指出:泰勒指出:泰勒指出:泰勒指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文化是一个复合的

35、整体,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习惯。习惯。习惯。”原始文化原始文化原始文化原始文化 英英英英 马林诺夫斯基指出:马林诺夫斯基指出:马林诺夫斯基指出:马林诺夫斯基指出:“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

36、技术、思想、习惯、及其价值而言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其价值而言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其价值而言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其价值而言的,这概念实包容着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的,这概念实包容着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的,这概念实包容着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的,这概念实包容着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他他他他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论文化论文化论文化论19521952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A.L.KroeberA.L.Kroeber)和克拉克洪)

37、和克拉克洪(C.Kluckhohn)(C.Kluckhohn)对西方对西方自自1871195118711951年关于文化的年关于文化的164164种定义作了清理种定义作了清理与评析,并将其大致分为六类:(与评析,并将其大致分为六类:(1 1)文化是一个)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或者总和。(复合的整体或者总和。(2 2)文化是一种历史遗产。)文化是一种历史遗产。(3 3)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4 4)文)文化是人类心理和情绪的映像或者自我实现的手段化是人类心理和情绪的映像或者自我实现的手段和方法。(和方法。(5 5)文化是各种器用或非器用的特征构)文化是各

38、种器用或非器用的特征构成的模式或者各种组织功能上相互整合而成的社成的模式或者各种组织功能上相互整合而成的社会体系。(会体系。(6 6)文化是社会群体行为积累和传授的)文化是社会群体行为积累和传授的结果。结果。在此基础上他们给文化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是传统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来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广义的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广义的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

39、中所创造广义的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广义的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部分。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并赋和非物质文化两部分。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并赋和非物质文化两部分。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并赋和非物质文化两部分。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并赋予意义的全部制品或者有形物品,如车轮、衣服、予意义的全部制品或者有形物品,如车轮、衣服、予意义的全部制品或者有形物品,如车轮、衣服、予意义的全部制品或者有形物品,如车轮、衣

40、服、学校、工厂、城市、宇宙飞船等;非物质文化则学校、工厂、城市、宇宙飞船等;非物质文化则学校、工厂、城市、宇宙飞船等;非物质文化则学校、工厂、城市、宇宙飞船等;非物质文化则指更为抽象的创造物,如语言、思想、信仰、规指更为抽象的创造物,如语言、思想、信仰、规指更为抽象的创造物,如语言、思想、信仰、规指更为抽象的创造物,如语言、思想、信仰、规范、习俗、神话、技术、家庭模式、政治制度等。范、习俗、神话、技术、家庭模式、政治制度等。范、习俗、神话、技术、家庭模式、政治制度等。范、习俗、神话、技术、家庭模式、政治制度等。狭义的文化: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如狭义的文化: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如

41、狭义的文化: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如狭义的文化: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如哲学、科学、艺术、道德等。哲学、科学、艺术、道德等。哲学、科学、艺术、道德等。哲学、科学、艺术、道德等。二、文化、社会与文明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属性,是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属性,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果,因此文化属于社会的范畴。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果,因此文化属于社会的范畴。文化是社会活动的产物,社会对文化起着决定和支配作用,文化是社会活动的产物,社会对文化起着决定和支配作用,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也是广泛而深刻的。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也是广泛而深刻的。

42、文化与社会有别:文化与社会有别:概念内涵不同:社会概念注重的是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概念内涵不同:社会概念注重的是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的具体活动过程、社会运动的规律等;文化注重的是社会的具体活动过程、社会运动的规律等;文化注重的是社会活动的结果,社会活动的结果,内容不同:文化反映的主要是社会的精神现象,它只是社内容不同:文化反映的主要是社会的精神现象,它只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文化与文明马林诺夫斯基:文化是一个总概念,指人类所创马林诺夫斯基:文化是一个总概念,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成就;文明是一个分概念,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成就;文明是一个分概念,指文化发展

43、中的进步方面。指文化发展中的进步方面。文化是一个中性词,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是文文化是一个中性词,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是文明的基础,而文明是文化的高级形式,是人类社明的基础,而文明是文化的高级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才出现的,或者说是较高阶段会发展到高级阶段才出现的,或者说是较高阶段的文化。的文化。文明往往代表着进步,不代表落后,而文化则有文明往往代表着进步,不代表落后,而文化则有进步与落后之分。进步与落后之分。同一事物在不同国家不同,如狗:宠物;美味在同一国家也可能不同,如皮衣:成功象征;非人道主义讨论:文化、国家与社会文化是指共同的生活方式,国家是一个政治实体,具有指定的领土;社会是

44、人们有组织的互动,这些人群通常是生活在一个国家或其他特定的领土内。美国可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但是很多国家都是多文化的。三、文化的特征1、地域性: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地方性。它意味着在特定的地域内呈现着较为相近、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使它们和另一地域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或差别。2、历史性:文化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并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而改变。3、多样性:不同国家、民族、地区或者群体都有其独特的文化。4 4、共同性:首先,指有些文化既发生和存在于这、共同性:首先,指有些文化既发生和存在于这个地域,也发生和存在于那个地域;其次,文化个地域,也发生和存在于那个地域;其次,文化的共同性还指发

45、生和成熟于特定地域的文化为其的共同性还指发生和成熟于特定地域的文化为其他地域所接受、所吸收的情景。他地域所接受、所吸收的情景。5 5、象征性:一切文化现象都反映一定的对象,并、象征性:一切文化现象都反映一定的对象,并赋予一定的意义。赋予一定的意义。6 6、累积性:任何社会具体的文化,总是继承前人、累积性:任何社会具体的文化,总是继承前人的成果,进行文化累积,在前人创造的文化基础的成果,进行文化累积,在前人创造的文化基础上向前发展的。上向前发展的。四、文化的构成(一)文化特质。(一)文化特质。是文化的最小单位,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是是文化的最小单位,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是物质的或非物

46、质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每一个文化特质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特殊意义以及在整个文化中的特有功能,以区别于其他的文化特质。人们对文化体系的了解往往都是从文化特质开始的。(二)文化丛指许多相关文化特质的聚合,它通常是以某一文化特质为中心,在其功能上与别的文化特质发生连带的关系或构成一连串的活动。文化丛是相关文化元素按照内在的功能逻辑进行整合的产物。(三)文化模式。指某个社会或某个民族各种文(三)文化模式。指某个社会或某个民族各种文化丛组成并相互联结的文化系统。化丛组成并相互联结的文化系统。文化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文化中心主义(种族中

47、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各个民族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最好的,优于其他人的。文化中心行为规范看成最好的,优于其他人的。文化中心主义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作中心和标主义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作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常常敌视和怀疑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常常敌视和怀疑自己不熟悉的文化模式。自己不熟悉的文化模式。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评价和比较的五、文化的分类(一)按照创造文化的主体分为民族文化、阶级(一)按照创造文化的主体分为民

48、族文化、阶级文化、区域文化和群体文化文化、区域文化和群体文化(二)按照文化系统的领域(性质)分为物质文化、规范文化、认知文化以及符号文分为物质文化、规范文化、认知文化以及符号文化化 物质文化:文化的物质部分,包括人类通过劳动物质文化:文化的物质部分,包括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制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规范文化:用来约束人们社会互动的规则与标准规范文化:用来约束人们社会互动的规则与标准认知文化:由思想、态度、价值观念、信仰等构认知文化:由思想、态度、价值观念、信仰等构成,为社会中的成员提供了观察世界、了解现实成,为社会中的成员提供了观察世界、了解现实的手段。的手段。符号文化:任何能有

49、意义地表达事物的东西,所符号文化: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事物的东西,所有的文字、数字、图画等都是符号。有的文字、数字、图画等都是符号。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主文化即主流文化:在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主文化即主流文化:在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又称副文化:在一定社会中占次要地位的,亚文化又称副文化:在一定社会中占次要地位的,仅为一部分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文化仅为一部分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文化反文化:一种对现有主文化的背离或否定的文化。反文化:一种对现有主文化的背离或否定的文化。是亚文化的一种极端表现。是亚文化的一种极端表现。

50、(三)按照文化的社会位置关系(四)按照社会成员掌握文化工具的形式分为雅文化与俗文化雅文化:一个社会中的上层人士利用高级符号工具所表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物质创造。俗文化:社会下层成员使用有限的符号工具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样包括与之相适应的下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物质创造。文化多元性与文化震惊当人们处于一种陌生的文化中时,假如他感到失去方向、不知所措、不适应,甚至害怕,那他正在经历文化震撼。例如,西方国家对中国人吃狗肉的感受!思考与讨论如何用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来认识文化?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方法将文化作为满足人类需求的复杂策略,认为价值是文化的核心。文化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