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战争哀歌》中译本的副文本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5382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争哀歌》中译本的副文本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战争哀歌》中译本的副文本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战争哀歌》中译本的副文本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战争哀歌中译本的副文本探究黄潆莹(广西大学,南宁 530000)摘要:越南作家保宁的小说战争哀歌中译本的副文本包括封面、标题、注释、访谈、封底推介等内容。从标题和封里来看,中译本采用了 2006 年战争哀歌再版时的标题,是译者夏露使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翻译的。从注释来看,战争哀歌中译本注释不多,但体现出鲜明的文化色彩。封底推介选用英国独立报和我国作家阎连科的有关评价,但前者的评价有一句话来源有误,还有一句是改写的,增加了主观评价,导致评价不准确。中译本封面黑色的基调展现了阿芳离开男主人公阿坚住所的场景,给读者留下了广泛想象的空间和阐释的余地。相关报道和评论有助于读者了解作者和作品。关键词:

2、战争哀歌;中译本;副文本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3-0169-04Research on the Paratext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Sorrow of WarHuang Yingying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0 Abstract Paratext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Vietnamese writer Bao Ninh s novel The Sorrow of War includes cover ti

3、tle annota-tions interview and back cover promotion.In terms of title and cover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adopts the title from the 2006 reprint of The Sorrow of War which was translated by translator Xia Lu using a combination of direct and paraphrased translations.In terms of the anno-tations the Ch

4、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Sorrow of War is poorly annotated but reflects a distinct cultural colour.The back cover promotes the choice of the British newspaper The Independent and our writer Yan Lianke s relevant evaluation but the former s evaluation has an in-correct source for one sentence and ano

5、ther sentence is rewritten to add a subjective evaluation resulting in an inaccurate evaluation.The cover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adopts a black style showing a scene in which Phuong leaves the residence of the hero Kien leaving room for extensive imagi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Related stories an

6、d reviews help readers understand the author and the work.Keywords The Sorrow of War Chinese translation paratext 保宁(Bao Ninh,1952)小说家,原名黄幼方,生于越南义安省,主要作品有战争哀歌摩托车时代凌晨的河内等。战争哀歌以 19551975 年越美战争为主要背景,以普通战士阿坚对战争的回忆为视角,以阿坚与初恋女友阿芳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伏笔,穿插叙述了阿坚在战前、战争期间和战后的种种遭遇及其耳闻目睹的由战争带给越南普通民众的灾难,作品表达出强烈的反战情绪,也体现了独特的越

7、南社会文化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美好的关系。这部小说获1994 年英国独立报最佳外国小说奖,2011 年保宁获得日本第十六届“日经亚洲奖”,并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是越南文学界备受推崇的作家之一,战争哀歌深刻描写了战争心理创伤,将越南当代文学推向了世界舞台1。尽管这部小说已经有四年没有出现学者从翻译层面的研究,但从文本比对可以看出,译者在语言层面的翻译操作行为和超越语言本身的社会交际行为对小说的传播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一、战争哀歌中译本与副文本战争哀歌中译本整体上字词准确,语言流畅,风格独特,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当之无愧的“重型文体”,从细节着手,对战争哀歌中译本诸如封面、标题、注释、

8、访谈、封底推介等内容的探讨属于副文本的范畴。这些副文本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阐释空间,还揭示了小说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2。译者通过副文本的设置,展示了对原著作品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呈现了自己作为译者的责任感和主体作9612024 年 2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4 期)经济、文艺用。在副文本中,封面和标题设计独特而吸引人,给读者带来新鲜感。作者保宁为本书写的自序,让读者对小说背后的创作动机和意图有了更深入地了解3。译者夏露在小说中的注释,帮助读者理解文化背景和概念术语,从而更好地接近文本。译后记则是译者对翻译过程、难点的总结和反思,展示了译者的专业性和才华。此外,外文本中的访谈、书评等对读者的接受

9、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阅读保宁和夏露之间的访谈,读者可以了解到作者和译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过程,加深对小说的理解。书评则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和解读角度,丰富了对小说的理解和解释。二、战争哀歌中译本副文本之于译者行为的探究(一)标题与封里文学作品的标题最先跃入读者视野,体现了一种读者、译者与作品之间的交流关系。战争哀歌的标题是经过周密考虑的,背后涉及丰富的政治文化信息。这部小说最早于 1987 年在越南文学杂志上连载,在 1990 年首次出版时改名为爱情的不幸。这是因为当时越南作家协会出版社编辑部认为保宁的作品精彩绝妙,但为了“安全”起见,决定绕开敏感话题,改个名字。这是因为越南政府将文学视

10、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宣传工具,战后的文学作品往往被用来歌颂战胜方,而战争哀歌的情节对战争持反对态度,与越南传统描述战争的视角不同4。因此,这部小说在当时卷入了风波,最终被禁止出版,直到 2005 年才解禁。因此,译者夏露选择了保宁在 2006 年再版时所采用的标题,这是一个合理而恰当的选择。观察小说封里时我们发现,战争哀歌最初名为爱情的不幸,但因某些原因被迫改名。1993 年,澳大利亚记者弗兰克帕默斯翻译并出版了英文版The Sorrow of War。1994 年,该书获得英国独立报的奖项,再版时将英文版标题回译成越南语No i bun Chin tranh5。中文版的标题战争哀歌是译者夏露采用

11、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翻译的6。小说的章节没有标题,这是因为小说采用了意识流的写作方式,跳跃地穿插情节,不加编排地将所有情节整合在一起。译者选择不为每一章加上主题性的标题,以尽可能还原原文的叙事风格和作者的感受。(二)注释注释作为副文本中最为核心的内副文本层面,能凸显源语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有效弥补在译文正文中难以完整传递出的原文的社会、历史、文化、审美等信息,可以使我们“真正地了解他者,尊重他者”7。但是若译本中的注释无法达到帮助读者理解和用作参考资料,则为无效注释,起到相反的效果。战争哀歌中的注释虽不多,但每一条注释都体现了鲜明的文化色彩。例如,在战争哀歌第三章阿坚在机场寻找部队的场景中

12、,描述一名高射炮炮兵摔倒后被其他士兵嘲笑后的吼骂举止:原文:Chu,i oan,tha ng cha“Ch pho”tm ly mt chn ngu,i cht xnh xch ko lt i.译文:骂到这里,那个“志飘他爹”抓住死尸的一条腿,蹭蹭地拖走了。8111此处双引号的位置译者进行了注释:志飘,越南作家南高的同名小说中的主人公,被誉为越南的“阿 Q”,但实际上他比阿 Q 有反抗精神,一度成为横行乡里的愣头青。译者注。8111夏露在译注中运用文化阐释法和译者评价法,对原文进行解释和评价。然而,译者在解释“志飘他爹”一词时,使用“异化翻译策略+注释”的方式,有些失当。对于没有读过阿 Q 正

13、传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样的注释可能会增加理解上的困扰9。因此,笔者建议去掉这一注释,采用归化翻译策略,直接译为“那个凶神恶煞的家伙”,以更好地实现译者、中文读者和原文的视野融合。(三)封底推介封底属于内副文本中的后副文本部分,封底推介对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让读者迅速准确地掌握著作基本情况和所处地位,增强译著传播吸引力发挥着潜移默化作用。战争哀歌的封底推介选择英国独立报和我国作家阎连科在东方战争文学的标高书评中的话作为推介语,展现了译者或是出版社文本选择的主体性意识10。但是,考究封底英国独立报的评价,发现其有主观杂糅之嫌。通过查阅英国独立报网站,笔者发现了与这部小说相关的五篇报道,其中两篇是关于

14、该书的书评,两篇是关于小说获奖的报道,还有一篇是对作者保宁的采访。然而,没有找到“这部小说完全可以与本世纪以来最伟大的战争小说西线无战事媲美,甚至要超越西线无战事,因为与西线无战事不0712024 年 2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4 期)经济、文艺同”这句话的来源。实际上,类似的说法出现在德国语言学家君特 吉森菲尔德关于战争哀歌德语版的专访中11。此外,推介语中的“这是一部超越战争的小说,是一部关于创作,关于逝去的青春,也是关于美和伤痛的爱情小说”是根据独立报书评中的观点进行了改写,并添加了主观评价。这种改写可能是由译者夏露或出版社进行的,但它违背了推介语的客观性。根据翻译文化学派的观点,翻译操

15、纵指的是译者在处理文本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文本进行改写。对于推介语的改写可能增加了战争哀歌中译本的宣传效果,但降低了评价的准确性,并使推介语倾向于一方面,导致译者“求真”和“务实”模式的失衡。三、战争哀歌中译本外副文本之于译本接受和传播的探究(一)封面封面的设计对于展现作品的亮点和吸引读者具有重要作用。战争哀歌的原本和译本封面都采用了黑色的基调,营造出压抑、沉闷的氛围,与小说标题相契合。封面中的女性形象是书中的女主人公阿芳,原著封面展现了阿芳忧伤的神态(见图 1),让读者感同身受阿芳的心境。译本封面展现了阿芳离开男主人公阿坚住所的场景(见图 2),表达了阿坚对阿芳离去的茫然与孤寂,给读者留下

16、了广泛想象的空间和阐释的余地。这样的封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阅读这书。图 1 越南青年出版社 1992 年出版No i bun Chin tranh的封面图 2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年出版战争哀歌的封面(二)报道与评论相关报道和书评能够传达作品的背景、译作评述、翻译动机和策略等信息,为读者理解作品提供重要指引。关于战争哀歌的报道揭示了作者保宁与书中主人公阿坚之间的联系,包括相同的文化背景和人生经历,以及类似的生活环境。这些信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家的思想世界,突破意识流的阻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这些报道为读者提供了一手线索,揭示了翻译现象和作品背后的故事。有关报道

17、揭示了主人公阿坚和作者保宁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作者的思想世界和创作动机。书评则补充了战争文化的背景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事件和人物。这些报道和书评为读者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解读,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三)推动文化传播战争哀歌作为一部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其中译本的外副文本在译本接受和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推动文化传播方面。首先,外副文本如前言、后记、注释等,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信息。这些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中的文化元素,从而增强了读者对原作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例如,通过注释中对于特定历史事件、文化习俗的解释,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原作所描

18、绘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情感。其次,外副文本中的评论和解读为读者提供了多元的视角。不同文化背1712024 年 2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4 期)经济、文艺景的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这些解读既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去理解和欣赏原作。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无疑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传播和交融。再者,外副文本中的宣传和推广材料如封面设计、腰封推荐语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译本的接受和传播。一个吸引人的封面设计或一段引人入胜的推荐语,往往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从而促使他们去了解和接触原作。这种市场化的传播手段,虽然以商业为目的,但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推动文化传播的作用。战争哀

19、歌中译本的外副文本不仅增进了读者对原作文化的认识和体验,还为跨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这些外副文本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多元解读视角以及市场推广策略,共同构成了文化传播的有力工具。它们让读者在享受文学魅力的同时,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这种跨文化的传播实践,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视野,还为研究文学作品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中传播与接受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和思路。四、结语本文分析了战争哀歌中译本中的内副文本和外副文本,探讨了译者主观操纵、无效诠释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同时,研究了读者对译本的接受以及外副文本的媒介属性与价值。通过结合翻译理论和实践,从副文本的角度探讨翻译,以期对战争哀歌中译本有更全面、

20、深入的理解。参考文献:1 RICARDO JORGE DE LUCENA LUCAS.Resenha-Genette,Grard.Paratexts-Thresholds of InterpretationJ.Revista de Letras,2001(23):116-118.2WEST R.Umberto Eco and the Open Text:Semiotics,Fiction,Popular Culture Peter BondanellaJ.Modern Philology,1999(1):157-162.3QUI-PHIET TRAN.Writing to Remember:T

21、he Chronotope of Memory and Time in(Bao Ninhs No i bun Chin tranhThe Sorrow of WarJ.Journal of Vietnamese Studies,2019(4):40-62.4孙桂荣.开创文体与文本综合研究的新格局:评吴义勤的长篇小说与艺术问题 J.当代作家评论,2006(4):117-121.5热拉尔 热奈特.热奈特论文集M.史忠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64.6金宏宇,等.文本周边:中国现代文学副文本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12-16.7张广法,文军.差异伦理视角下的翻译注释研究:庄子翻译注释的内容分析J.外语教学,2019(3):86-92.8保宁.战争哀歌M.夏露,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9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32-39.10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32-39.11尼克 特斯.杀死一切会动的东西:美国人眼中的越南战争M.李隽旸,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102-110.作者简介:黄潆莹(2001),女,汉族,广西北流人,单位为广西大学,研究方向为越南文学与翻译。(责任编辑:朱希良)2712024 年 2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4 期)经济、文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