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师新村东侧拆迁安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937942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新村东侧拆迁安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教师新村东侧拆迁安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教师新村东侧拆迁安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教师新村东侧拆迁安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教师新村东侧拆迁安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新村东侧地块拆迁安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海南省咨询投资有限公司二O一四年三月教师新村东侧地块拆迁安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海南省咨询投资有限公司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号:工咨甲12620070006二O一四年三月审定:耿士杰高级工程师 注册咨询师审核:刘志华高级工程师 注册咨询师项目负责人:王本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参加编制人员张晓峰高级工程师徐绍宗高级工程师周艳芬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师梅 岩高级经济师王建军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建造师朱金声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裴 喆工程师刘宏博工程师李洋洋工程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一、项目概况11二、可研报告的编制依据22三、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方面33四、项目提出

2、背景及建设必要性33五、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6第二章 新民市拆迁安置项目分析98一、十一五期间拆迁安置项目建设成果98二、建设项目市场分析109三、拆迁补偿政策1110第三章 工程选址1614一、地理位置1614二、新民市概况1614三、地理特征1815四、交通状况2015五、气候条件2115六、经济发展2116七、人口条件2216八、场地建设条件2217九、建筑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2317十、相关规划及产业政策2317十一、新建项目用途2519第四章 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2620一、规划指导思想2620二、规划原则2720三、总体规划布局2821第五章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3022一、编制依据30

3、22二、安置面积情况3224三、工程建设内容3224第六章 配套工程4739一、给水工程4739二、排水工程4941三、照明工程5345四、供暖工程5547五、电力工程5749六、电讯工程5951七、安全防范6153第七章 环境保护6254一、编制依据6254二、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措施6254第八章 消 防6456一、编制依据6456二、建筑防火6456三、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6557四、住宅用电设计6658五、防排烟系统6659第九章 节 能6860一、编制依据6860二、节电、节水6860三、建筑节能6961四、选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6961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及招投标7062一、项目实施进度7

4、062二、招投标方案7062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264一、投资估算依据7264二、投资估算7264三、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7365第十二章 财务评价7466一、经济评价依据7466二、主要经济评价指标7466三、收益与成本分析7466四、盈利能力分析7668五、偿债能力分析7769第十三章 社会影响分析7870一、对居民收入的影响7870二、对居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7870三、对居民就业的影响7971四、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7971第十四章 可研报告结论意见8173附表:1、 投资估算表2、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3、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4、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5、 利润

5、与利润分配表6、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7、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8、 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计划表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教师新村东侧地块拆迁安置项目2、项目承办单位沈阳盛昌房屋开发有限公司3、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教师新村东侧。4、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教师新村东侧地块拆迁安置项目,总用地面积100203.33平方米,工程总建筑面积194997.58平方米,拟投资48292.63万元,主要实施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安置用房、商品房工程建设。5、项目承办单位概况项目建设单位名称:沈阳盛昌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单位负责人(法人):郑维国承办单位简介:成立于2007年3月13日,

6、位于新民市迎宾街8号,法人代表郑维国,属于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由新民市路鑫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经营范围:1、房屋开发及商品房销售;2、房屋出租。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建成西城怡园小区5#楼,面积5000平方米,项目已全部结束;正在建设的湖滨新村住宅小区共23栋,已全部施工,其中13栋已装饰装修,10栋主体完工;已建成的新民市警官家园住宅小区41806平方米已验收完毕,部分入驻;已建成的新民市黄楼商贸中心499平方米已验收完毕,部分入驻。二、可研报告的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7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年);3

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编写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5. 国家计委19962050年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6.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7.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105-2001;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9.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10.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

8、1;15.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16.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17. 国家、地方现行的其它有关规范、标准;18.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19、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三、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方面1、项目提出背景与建设必要性2、工程选址3、工程建设方案及配套工程4、环境保护、消防、节能5、工程实施进度与招标方案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四、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1、项目提出的背景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住房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

9、善。但随着住房社会化、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我国住房市场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支持拆迁安置房。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居住条件,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

10、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居民居住条件。(1)安置房,是政府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时,对被拆迁住户进行安置所建的房屋。安置的对象是城市居

11、民被拆迁户,也包括征拆迁房屋的农户。根据需求调查表明,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新民市现有的安置房数量已不能满足拆迁户的需求,因此尽可能新建更多高品质的拆迁安置房、不断满足拆迁户的需求已迫在眉睫。(2)拆迁安置小区是为加快新民市城市建设步伐,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保障被拆迁人的居住条件,推动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贯彻货币化补偿、政策优惠安置原则,落实“先建安置房,再征地拆迁”的工作思路而兴建的,是新民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大项目。项目建成以后,将解决被征地拆迁群众的安置,解决拆迁户的居住问题。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解决拆迁居民住房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要

12、求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保障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托底”机制,如果广大拆迁居民、村民可以享有可靠的拆迁安置保障,就可以安居乐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建设规范合理的拆迁安置住房是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各级政府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关心和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行动,是政府为人民办实事,履行政府责任的客观要求。住房问题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事

13、难事之一。因此,建设拆迁安置保障住房,满足被拆迁人的基本住房需求,既关系到千家万户拆迁居民的切身利益,也是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所在。建设拆迁安置住房,让符合条件的被拆迁人住得上经济、实用的拆迁安置住房,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体现社会公平,对于建设和谐新民具有重要意义。(2)是密切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感情的需要拆迁安置居民有部分是低收入困难群体。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的时期,各方面矛盾较多,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通过拆迁安置项目,不仅能够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而且也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

14、发展。(3)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验来看,仅仅依靠市场机制难以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这就需要政府提供保障和支持。拆迁安置项目是利在当前、造福于民、影响深远、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4)是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途径拆迁安置用房建设以小户型、低价位的普通住房,而且供应对象基本上是回迁的、最需要住房的低收入家庭,可直接增加住房的有效供应,有利于改善住房供应结构、缓解住房供需矛盾,稳定住房价格。如果将拆迁安置项目与调整城市总体布局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而且可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拓展城市

15、发展空间。通过拆迁安置项目,可以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使用价值,使土地资源得以有效利用,为城市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此外,该项目建设将有力地拉动建筑业、建材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社会就业与再就业作出积极的贡献。(1)本项目符合国家住房政策,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建设场地具有交通、生活便利的优越性,项目具备良好的建设环境。(2)本项目安置的对象是本市被拆迁居民,也包括征拆迁房屋的农户。根据需求调查表明,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新民市现有的安置房数量也不能满足拆迁户的需求,因此尽可能新建更多高品质的拆迁安置房、不断满足拆迁户的需求刻不容缓。(3)

16、本项目建设将使拆迁户的居住与生存条件得到良好的改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本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为经济实用的拆迁安置住宅和小区配套的商铺、物业管理用房、社区管理用房等,目前国内对此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都十分成熟,结合选址点较好的地质地形条件,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五、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 称单 位数 量备 注1总用地面积平方米100203.332工程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94997.583工程总投资(1)工程费用(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 基本预备费(8%)(4) 建设期利息(7.8%)万元48292.6326658.1413435.033207.454992

17、4项目总收入万元79332.915项目总成本万元61770.746项目净收益万元10054.987工程建设期3年2014.06-2017.06第二章 新民市拆迁安置项目分析一、十一五期间拆迁安置项目建设成果“十一五”期间,坚持重点区域和沿边沿线优先发展战略。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新民新城、胡台新城为重点区域和102、304、101线为轴线的二、三产业布局,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和优化。一期总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由老城区和经济开发区构成,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商贸、金融、文化功能区初步形成,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新民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

18、8.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4.2亿元,新建道路17公里,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实现了“七通一平”。总结“十一五”时期,我们始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富民、平安、生态”四大理念,取得了宝贵经验,为“十二五”时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抓拆迁安置就是抓民生,彻底解决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问题,难度很大、任务繁重,给拆迁安置工作带来了相当的困难和挑战。拆迁、土地、资金,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破解。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改善民生、特别是拆迁安置的投入只增不减、标准只高不低、范围只扩不缩、速度只升不降。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能仅局限于理念,如何落实就要从群众看得

19、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细微之处着手,越是关键时期,越是困难的情况下,越要按照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民生改善和保障工作。二、建设项目市场分析安置房,是政府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时,对被拆迁住户进行安置所建的房屋。安置的对象是城市居民被拆迁户,也包括征拆迁房屋的农户。它体现了政府被拆迁人的关爱,一方面国家大力支持并规范拆迁安置住房建设的各项政策,为住宅建设发展展示了广阔的空间,为被拆迁人通过购买高品质的拆迁安置住房来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了信心。另一方面,本项目属定向开发建设项目,安置房屋销售对象为我市规划区内因旧区成片改造、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及政府实施土

20、地收购、储备而被拆迁的农民或居民。建设拆迁安置小区是新民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大项目。为加快新民市市城市建设步伐,保障被拆迁人的居住条件。据相关部门统计,本项目可满足新民市部分被拆迁人的安置住房需求。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促进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充分发挥新民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加强区域协作,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创造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将新民建设成为辽宁中部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沈阳都市区西部的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生态宜居城市。积极支持国家战略,从定位、产业、规模、空间与生态等层面加强新民主城区与胡台新城的协同发展。以区

21、域协同发展与双城(新民主城区、胡台新城)联动发展为主要的行动纲领,构思新民的未来发展蓝图。三、拆迁补偿政策本项目具体实施措施如下:1、住宅房屋拆迁补偿:(1)被拆迁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产权调换。(2)实行货币补偿的,货币补偿金额应当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成新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估价确定。拆迁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依照其约定。(3)实行产权调换的,按照“拆一还一”,结算结构差价的方式执行,由被拆迁人按照被拆迁房屋重置价格结合成新与产权调换安置房屋建安成本结算差价。产权调换房屋根据被拆迁住宅房屋的建筑面积,就近上靠标准安置户型。产权调换房屋户型设计应当符合实际需要,产权调换安

22、置户型设计标准为:两室建筑面积为50、60、70平方米;同时设置保障户型一室,设计标准为建筑面积40平方米。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在70平方米以下的部分,免交结构差价。超出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就近上靠产权调换安置户型内的部分,可以按照综合建设成本交纳购房款。被拆迁人要求超过标准户型建筑面积安置房屋的,超出标准户型之外的部分按照商品房屋销售价格交纳购房款。2、住宅房屋拆迁保障(1)被拆迁住宅房屋家庭人均建筑面积低于我市上年度人均建筑面积标准,总建筑面积不足40平方米(含40平方米),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全额交纳上靠建筑面积50平方米标准户型超面积购房款的,可以安置到建筑面积40平方米的保障户型房屋,可

23、以按照安置房屋的建安成本交纳上靠建筑面积40平方米保障户型超面积购房款;也可以暂按成本租金标准承租保障户型超出被拆迁房屋面积的部分,待被拆迁人经济条件改善后,补交购房款,变更产权性质。(2)家庭人均建筑面积低于我市上年度人均建筑面积标准。(3)对持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的被拆迁人或者公有住宅房屋承租人,给予2万元照顾;对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中登记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给予1万元照顾。(4)具有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或者货币补贴资格,以及具有廉租住房保障资格的被拆迁家庭,按照本政策进行补偿安置后,经申请重新核定,仍具有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或者货币补贴资格以及廉租住房保障资格的,可以按

24、照有关规定直接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或者廉租住房政策。3、非住宅房屋拆迁补偿关于无证照房屋的处理:(1)对于经市城市规划部门认定为违法建筑,或者提供虚假房屋证照获取利益的房屋所有人,由规划、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公安等部门依法查处,不予补偿。对涉及出具虚假房屋证照的人员,由纪检监察、公安等部门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2)对于无证照房屋的拆迁,房屋使用人能够积极支持拆迁工作,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给予救助补贴:1)具有拆迁范围内新民市常住户口;2)家庭人均建筑面积低于我市上年度人均建筑面积标准;3)房屋具备居住条件和使用功能;4)长期在此居住且无其他住房。(3)对符合救助补

25、贴条件且具有经济适用住房或者廉租住房保障资格的,可以直接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或者廉租住房政策。(4)对不符合救助补贴条件但积极支持拆迁工作,并在规定期限内拆除违法建筑的,可给予适当补贴。(5)对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但同时具有土地、规划等能够证明房屋来源合法手续的,由规划、国土资源、房产住宅、监察等部门组成联合复查组,对审批手续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确认无误后,参照有房屋所有权证房屋给予补偿;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手续不全的被拆迁房屋,由联合复查组进行确认后,参照有房屋所有权证房屋给予合理补偿。(6)补贴标准由各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对无证照房屋的处理,应当进行公示。其他相关规定(1)符合房改政策但未

26、实施房改的被拆迁住宅房屋,原则上先行房改,房屋承租人支付房改费用后,拆迁人应对房屋承租人按房屋所有权人的标准依法进行补偿安置。(2)被拆迁人按照综合建设成本或建安成本交纳购房款的房屋面积,比照经济适用住房办理产权;被拆迁人要求按照商品房销售价格交纳上靠面积购房款的,办理商品房产权。(3)被拆迁人(含房屋承租人、使用人)只能享受一次拆迁优惠。(4)在拆迁安置房的建设过程中,对积极配合拆迁改造工作的被拆迁人或者被拆迁房屋承租人,适当给予奖励,奖励标准由拆迁所在区政府自行制定。(5)对于个别被拆迁居民提出不合理要求拒不搬迁,影响绝大多数被拆迁改造居民利益的,应当依法实施强制拆迁。第三章 工程选址一、

27、地理位置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教师新村东侧,项目总用地面积100203.33平方米。二、新民市概况新民市为沈阳市下辖的唯一县级市,地处辽宁省中部,东连沈阳市新城子区、于洪区,南临辽中县,西与锦州市黑山县接壤,北靠彰武县、法库县,西北一角与阜新县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224312320北纬41 434217 。全市土地面积3318.01平方公里,占沈阳市土地面积的25.56%。距东北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市仅60公里。至2008年底,新民市辖11建制镇、13个乡和5个街道办事处。新民市建成区由东城、辽滨、西城、新柳、新城5个街道办事处构成。新民市历史悠久,据新民境内高台子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测定,早在

28、6000年前新民地区就有人类活动。从战国开始有建置记载。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奉天府在巨流河设巡检司。乾隆初年巡检司移驻新民屯。1813年(清嘉庆十八年)设新民厅,属奉天府,辖区范围今沈阳市西部地区及黑山县西部地区。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将新民厅改为新民府,辖今黑山、彰武两县。1913年(民国2年)撤消新民府、建立新民县,并在新民屯设镇。伪满时期,在新民镇设新民公署。1929年(民国18年)奉天省改称辽宁省,新民属辽宁省。1948年10月29日,新民全境解放,建立新民县人民政府,归属辽北省。1949年4月,辽北、辽西两省合并为辽西省,新民县改属辽西省。1954年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

29、辽宁省,新民县归属辽宁省。1955年1月,新民县划归辽宁省辽阳专区。1958年末新民县划归沈阳市。1964年划归沈阳专署。1970年1月由省管县划归沈阳市管县。新民县1993年6月14日撤县设市(县级)。新民镇撤消变为市区。新民市是辽宁省沈阳市所辖的县级市,区域面积3318平方公里,地处辽宁省中部、沈阳市西部,距省会沈阳60公里,是一座集区位、交通、资源、能源、通讯、市场等优势于一体的新兴城市。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企业创业环境最佳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民营企业产业转移最具吸引力城市、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和中国优质蔬菜基地重点

30、县(市)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示范县(市)中国绿色名县、中国西瓜第一县、2011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2012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等多项荣誉称号,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 新民地势平坦,绝大部分为辽河冲击平原,辽河、柳河、绕阳河、养息牧河、秀水河、蒲河等6条河流在境内通过,地下水资源量5.47亿立方米,城市日供水能力10万吨。有林地100万亩。地下石油储量3亿多吨,天然气储量1.5亿立方米。新民交通便利迅捷,是沈阳西部交通枢纽,境内有沈通、辽宁中部环线2条高速公路和102、304、101、沈阜、

31、丹霞、沈环等6条国省级公路及京哈、高新2条铁路。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和营口等港口近在咫尺。沈阳地铁一号线计划向新民延伸,全长51.2公里,预计“十二五”期间内建成通车。三、地理特征新民市为辽河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北部边界一带海拔在50米以上,向南逐渐降低,最低点在金五台子乡南部一角海拔19米。依地势把全境分为各具不同特点的四个地区:一是北部低丘区,海拔35-55米;二是辽河以东平原区,为冲积平原,海拔22-49米;三是柳绕沙碱区,为冲积倾斜平原,海拔30-62米;四是辽绕低洼区,为绕阳、辽、柳河冲积平原,地面以细粉砂为主。新民市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6

32、,历年最低气温12,最高气温24.3 。无霜期160天。全年日照总数为2753.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608毫米,蒸发量为1743毫米。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多种产业,对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尤其适合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发育。新民境内有辽河、柳河、绕阳河、养息牧河、秀水河和蒲河等六条河流,河流总长度239.1公里。水资源丰富,年均径流量为19.7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4亿立方米。为新民市及沈阳市的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新民市土地总面积3318.01平方公里(合4977,015.4亩)。其中,耕地为269.6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3.92亩,是全国人均占有耕地1.4

33、5亩的2.7倍,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占有量是全国平均值的3.68倍。林地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多,有九个乡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另外新民境内坑塘和水面面积也比较多,是发展淡水养殖的极好资源。新民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仙子湖位于新民市区南部30公里,1997年被评为沈阳市十五大景观之一,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荷花之乡”,周坨子乡的雁沙湖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文物古迹有辽滨塔、清真寺、高台山遗址等;为发展旅游事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油页岩、石油、天然气:勘测证明,新民境内地下油层分布面积700多平方公里,储量可达3亿吨,分布于前当堡、张家屯、法哈牛、大民屯、兴隆堡、高台子、梁山、大红旗、市区等多个

34、乡镇。石料:梁山镇的安山岩,东蛇山子乡的沙页岩、花岗岩,储量都很多,可做建筑材料和铺路的石料。现已开采多年,除本地使用外,还可销往临近各县区。河沙:新民地区是冲积平原,河沙埋藏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已成为马赛克等建筑装饰材料的原料来源。新民是闻名全国的农业大县(市),全市拥有270万亩肥沃耕地,盛产玉米、水稻和小麦及各类蔬菜瓜果种子。新民是沈阳市粮食和副食品生产基地,也是国家商品粮、优质米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新民的林业资源丰富,全市拥有林地面积67330公顷,辽河西部柳绕地区建有三北防护林,辽河以东栽有农田防护林,森林覆盖率达17.4%以上,林木总蓄积量170万立方米,素有中国“杨木之乡”的

35、美称。四、交通状况新民市交通条件较好。境内有沈山高速公路、辽中环线高速公路、沈章高速公路、京沈线(101)、京哈线(102)、丹霍线(304)、及沈环线、新阜线、十大线等国、省级公路与沈山铁路、秦沈客运专线、高新铁路三条铁路穿越。与沈阳桃仙机场及沈阳通往各地的高速公路近在咫尺。初步形成了以公路、铁路为主体与机场、高速公路互相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属复合性交通区位。新民市交通通讯便捷。境内有6条国省级公路、11条县级公路和2条交通动脉京哈铁路、高新铁路纵横交错。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和营口等港口近在咫尺。新民市因路而兴,依托陆路交通走廊发展,从市域的产业布局到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都有明显的沿路拓展

36、的特征。在当前各类快速交通网络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沿路而兴的中心城市,面临着如何发展与壮大的问题,从产业支撑到空间拓展等层面,都迫切需要找到既能切合实际,亦能融入到区域开发建设的格局中。五、气候条件新民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西伯利亚冷空气经常侵袭,干寒时间较长;夏季湿热;春季风沙大;秋季晴朗。春秋两季时间较短,气候多变。年平均气温7.6。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4.3;一月最冷,平均零下12。全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62%。六、经济发展建议用2013年的经济数据在沈阳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中,先后提出构建“大都市区”和“沈阳经济区”的空间发展战略。要形成以沈阳为核心的沿交

37、通走廊轴向拓展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形态,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7条区域发展带,发展带依托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国省干线公路等交通方式带动沿线城镇发展。根据区域联系重要和紧密程度沈新发展带属于第二等级。具备更为良好的发展机遇,新民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能够发挥交通和基础设施轴带拉动作用,成为吸引沈阳企业投资、承接其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融入沈阳大都市圈内,增强在沈阳都市圈内的区域联系,实现与沈阳母城的协同发展。新民市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东北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先进单位和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素有全国“杨树之乡”、“荷花之乡”的美誉。2013年末,全

38、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97亿元,增长19.5%;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00亿元,增长16.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30.3亿元,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20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7亿元,增长15.1%;出口总额1.1亿美元,增长20.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300元,增长13%。七、人口条件全市人口总数6.716595人。男女性别比104.26。平均人口密度:209.9人/平方公里,其中城区人口密度:2541人/平方公里。全市共有18个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占92.5%;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朝鲜族人口较多,分别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6.77%、17.98

39、%、8.04%、7.64%、5.24%;彝族、壮族、苗族、维吾尔族、藏族、布依族、达翰尔族、白族、土家族、鄂温克族、傣族、土族和羌族13个民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0.33%。八、场地建设条件项目选址场地的现场施工条件比较好,便于本项目的施工组织和实施。现场条件便于施工组织协调,也便于建设材料的运输和存放场地的选择,避免二次倒运,基本可以满足施工要求。九、建筑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新民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公路、铁路交通条件十分便捷,工程所需的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供应充足,完全能够满足建设所需。项目建设所需配套公用工程引自附近市政给(排)水管网,10KV供电干线及市政供热管线,场区配套公用工程可以满足

40、项目使用需要。十、相关规划及产业政策京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京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新民站、城际铁路、中石化新民石油开采基地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设,对新民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影响。由于新布点的这些重大设施有的在总规建设用地范围内,新民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有效指导城市建设,许多问题迫切需要调整或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中解决。通过更大范围的区域分析,把握辽宁中部城市群与沈阳经济区建设的机遇,跟随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区域协同发展与双城(新民主城区、胡台新城)联动发展为主要的行动纲领,构思新民的未来发展蓝图。在区域协同与双城联动发展的框架下,找准城市发展定位,争取更大的城市发展空间,确定总体发展战略。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沈阳浑河民族开发区等10个省级开发区的批复指出“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认定,沈阳市的沈阳浑河民族经济开发区(原名:沈阳浑河民族经济开发区)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原名:沈阳市虎石台经济开发区)沈阳雪松经济开发区(原名:沈阳雪松经济开发区)辽宁新民经济开发区(原名:沈阳新民经济开发区)辽宁法

42、库经济开发区(原名:沈阳法库经济开发区)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原名:沈阳胜利经济开发区)辽宁辽中经济开发区(原名:沈阳辽中经济开发区)沈阳辉山经济开发区(原名:沈阳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锦州市的辽宁锦州沟帮子经济开发区(原名:北宁沟帮子经济开发区),营口市的辽宁营口大石桥经济开发区(原名: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城工业园区)等10个开发区符合规划要求,已形成一定经济规模和产业集聚优势,基本符合国务院批准的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审核原则和标准,同意设立为省级开发区”。“辽宁新民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为医药、石化、农产品加工”。由上可知,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沈阳市及新民市的建设规划,符合辽宁新民经济开发区的规

43、划目标及主导产业定位,通过开发建设,能大大改善新民市基础设施条件,对提升区域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的综合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十一、新建项目用途一是拆迁安置用房;二是提供公租用房,;三是商品房。第四章 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一、规划指导思想从新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出发,根据项目区的区位特点、交通条件以及政策优势,明确其在区域大环境中的职能和地位及工程规划内容,合理确定工程发展目标及规模;强调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正确处理好居住用地与其它用地的关系并使工程与整个项目区

44、有机衔接,从而创造和协、有序的良好城市环境。(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贯彻“五个统筹”方针,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2)从辽宁省、沈阳市及新民市的全局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突出新民的城市特色。(4)合理确定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和服务水平,协调区域性的大型基础设施的配置,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5)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

45、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3)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5)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年);(6)辽宁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30年);(7)辽中城市群发展规划(20052020);(8)沈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9)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年);(10)新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11)新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2)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坚持城乡并举,经济和社会发展并重的原则

46、,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同发展。实践证明,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营造民主、团结、向上的氛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保障。二、规划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新民市市总体规划要求;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促进环境效益和居住功能的提升;3、以该区域建设规划的长远发展和满足基本生活条件的要求为指导为原则,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互补,充分体现出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以整齐流畅的布局,提升该区域的整体形象,带动周边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拆迁安置用房的质量和标准;5、合理规划项目区,认真组织好交通流线,避免交叉混合,形成有机的整体规划意识;6、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着重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及管理要求,创建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三、总体规划布局1、功能分区项目建设用地为多边形,根据规划用地现状,为有效地利用地形与空间,做到井然有序,布局合理,相互独立,既满足人们对生活空间的要求,同时也方便人们出行。2、平面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