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绘画何为——超越时间的创作维度与方法生成_宋光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351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绘画何为——超越时间的创作维度与方法生成_宋光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绘画何为——超越时间的创作维度与方法生成_宋光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绘画何为——超越时间的创作维度与方法生成_宋光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4美术家 ARTISTS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总第334期绘画何为超越时间的创作维度与方法生成宋光智近年来,随着各种信息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悄然进入一个阅读图像的时代。最近,AI的热议和应用,对教育等诸多领域构成了直接的影响,对绘画的极限又一次提出了挑战,面对各种新兴艺术与设计门类及交叉学科的强势崛起,作为传统造型美术的重要代表绘画,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保持生命力,在本体语言的不断探索和与学科交叉融合中找寻新的可能性,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是值得当今众多画家与教育者应当深思的问题。面对“绘画何为”的时代之问,我想只有持续保持创造性,才是我们与AI等信息科技共存互长的方

2、式,这进一步印证了我们的艺术教育必须更加重视创新精神的重塑和人文精神构建。我们用艺术的方式对社会进程思考和精神物化,这需要艺术家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辩、质疑与文化批判意识,提出解决问题的艺术方法和路径,艺术家从问题的提起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实验,不同的问题就有不一样的方法,这具体到每位艺术家思考世界的维度和深度。方法论的形成和具体方法的生成,源于一个个鲜活的个案和艺术生命体,正是每个不可复制的鲜活个体构成了丰富的艺术形态和差异性,使我们得以保持必需的创造欲望和冀望。我们的观看之道对应视觉的物化,然而今天对物的理解早已超越过往的感知和认识,物的数量和种类远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而且还以令人难以

3、置信的速度不断增加。科学的进步推动着现实的维度不断展开,进而生成另一种物,甚至更多的物,许多人类原来未能想象的东西,似乎都可以通过科技得以实现和存在。今天构成“物”的范围似乎正不断打破原有的边界,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悄然打开了认知物质世界的另一扇窗,当代物理学最革命性的发现是客观性的基础根本不是一个物,而是一个过程。我们认知的维度也由固态逐渐转向多维度空间,今天信息科技带来的问题和可能也成为了当下艺术创作的资源,艺术家如何在“物”和“过程”当中选择自己的创作维度,必是有趣的事,作品的精神指向与社会性的思考需要艺术家不断与经验分割,又在不断生成的新经验中得以表达与实践,作品是最好的印证。我在对绘画的

4、思考和实践中,着重强调创作思维的对接和绘画语言的转换,围绕“惠安女”“寻觅者”和时代主题性绘画三个创作维度和“地域叙事个人叙事时代叙事”的方法生成,阐述一番个人对于当今绘画创作与研究的感悟与理解。一、超越地域的维度我的“惠安女”系列是石版画创作中延续了近二十年的母题,也是我创作方法生成的重要过程,是我从学生时期就开始的探索创作方法和版画艺术语言的起点。当时遵循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路径,下乡写生课到福建惠安深入生活和感受生活,了解民俗文化,画了大量的速写,收集各种素材,勾勒各种小构图。我按照教学的要求,将生活搬入画面,但我心里抗拒简单再现的风情式生活图画,虽然面对地域性很强的题材,我希望能画出不一般

5、的感觉和不一样的画面,希望将强烈的个人思绪带入作品中,希望能表达内心的真实,而非再现的图景。于是呈现的是充满神秘感的光与影、深远静穆的大海、如雕塑般概括的人物、坚实有质感的石头房子与海螺以及黑白的分割,画面逐渐产生了莫名的直击心灵的碰撞。再加上石版画特有的肌理和细腻的层次感,画面透出内心的憧憬、神秘的诗意和精神指向,我完成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石版画创作,所幸这幅作品入选了第十届全国宋光智 彼岸 石版画 6750厘米 1998105美术家 ARTISTS本期名家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2023-06版画展,并受到好评。后来我在自己创作探索中出现了不同题材的选择,比如毕业创作画

6、的是矿山矿工题材,在此过程中,我越来越受超现实的创作方法和图像影响,这基于自己对具象绘画的热爱,再就是涌现出的似乎取之不尽的想象力,所以打破时空的自由构建成了创作的支点,这阶段的实验和探索为我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经验。数年后,我又重新创作了一批“惠安女”题材的石版画,这时候的我,有了更多的阅历和思考。我身处喧嚣的都市,内心渴望有一份宁静和净土,我想起多年前创作的远方的海平线,依然有着一种精神的牵引和内心共鸣的声音,于是我又重新去到惠安,重新呼吸那里的空气,重新创作了一批惠安题材的石版画。我依然被惠安女的勤劳质朴所感动,依然被大海的浪涛声所震撼。我的想法和理念也更为清晰了,我想从颂扬人性的角度去表现

7、那种崇高感和神秘感,希望画面更为单纯,精神指向更加明确,人物更具典型性和象征性,画面能更有质感和表现力,希望作品呈现的是超越地域的人文关怀和永恒的精神图像。以怎样的时间观对物象进行观看和思考,也将产生不同的表达维度。绘画的语言是支撑作品的重要环节,我通过小笔触形成特有的石版画语言,既保持了透气感和石版特有的颗粒肌理,又增强了笔触构成的丰富性和视觉可读性,这也有效地提高了局部塑造和整体调整的把握。构图上,我始终将横向的海平线与纵向的人物结合,以形成一种稳定性和节奏感。主体人物的形象造型都经过反复推敲,人物的姿态、手的造型都反复打磨,尽可能增加象征的意味,每一个物象的塑造,例如斗笠、饰物、衣纹、船

8、等尽可能塑造刻画得坚实,通过光的主观设计所营造的神秘而祥和的气氛,使整体画面产生一种隽永的雕塑感和静谧之感。我希望超越时间性使画面凝固成具有永恒性、通往精神彼岸的力量。这系列作品经历了从社会性层面富有温度般的融入,到远离尘埃的人文景观的过程。我力图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过滤掉一些世俗的尘埃,寻求另一块心灵的栖息地,从而达到那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每次关于物性的感悟,都体现了我对人性、对精神、对绘画语言的沉淀和思考。彼岸 渡船 远海的回声 月圆等石版画作品都诠释和印证了“惠安女”系列作品的初衷和所思所想,更引申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思和追问,这也隐喻着天、地、人的宇宙观,从而实现

9、超越域性的维度表达。二、精神的寻觅者2000年,当时间的节点划过新千年的纪元之际,我转而开始“寻觅者”系列的创作,试图以一种自省的方式观照和寻觅内心的真实。由于此前“惠安女”题材内容的某种限制,以及在新千年都市化的进程中,对于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有着特殊的切肤之感,因此想要通过一种新的类型表现当时内心思绪的变化。选择“寻觅者”作为系列的主题,即我认为,作为一个具体的个人生活在现实之中,每天都在寻找一种可能我们自身无法意识到、却又不可预知的一种感觉,这或许是物欲的一种驱动,或者是精神上的一种探寻。而奇妙之处就在于不可确定性,在创作的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可能,也就能够不停地通过作品进一步发出提问,从而也

10、和我们内心的所想所思产生了碰撞,由此来驱动艺术,创造出一种力量。同时借助“寻觅者”系列,我意图在具象与抽象艺术之间找寻平衡,由此生成更具个性化的绘画语言与具有深度内涵的艺术理念。在创作“寻觅者”系列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我逐渐在现实的体验与思考中发掘出一种超验的视觉呈现方法,以视觉思辨的方式记录关于人与人、人与自我等问题的思考。因为种种机缘巧合,我觉得版画的黑白纯色语言本身所具备的概括性和力量感对我来说最具吸引力,于是我尝试用木刻来创作,因此创作媒介逐渐从石版转换到木刻,同时也在探索与木刻相适应、又属于我个人喜好的绘画语言技巧及风格手法。木刻黑白灰的表现力和趋向于平面化的处理效果,带来了许多不可

11、预知的可能性,并在个人造型语言逻辑中,以独特的刀法诠释自我的精神轨迹,形成理性与感性相融的图像,通过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形态转换,以寓言的方式,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这种疏离感让我在创作的过程中,仿佛化身为作品中的“寻觅者”,在理性与感性、视觉与错觉的空间中不断游走,探寻未知性和可能性,通过刀法的组织与编织,形成了既陌生又熟悉的视觉编码,从而建构出一种丰富和独特的木刻绘画语言。我将生活中所见的众多形象符号化,譬如戴手套的手以及各种现实和想象状态下的人,还有那些漫天漂浮、生命萌宋光智 寻觅者之十四 木刻 9060厘米 2002106美术家 ARTISTS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总第33

12、4期发的小精灵,配以瓶子、鱼钩、细绳、水杯、树木等这样介于清晰与模糊之间的众物形象。我设想的人物总处在矛盾中,又不断地寻找平衡。图像画面蕴含的信息体现了我对当前都市社会下普通人生存与精神状态的关注。“寻觅者”的创作延续至今,在版画的本体语言方面,通过画面气氛的营造,将形象典型化,形成极具标识意义的个人风格,表现出一种个人的所思所感,注重不断打磨与构建个人精神价值体系,这在绘画创作当中十分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年来“寻觅者”系列的创作中,包含着跨版种的呈现方式,从早期的石版画到木刻,再到近年来新兴的数码版画,这种版画维度的每一次转换,都有着我在现实经历与际遇中的所感所悟,通过不同材质、类型、媒

13、介的创作,可以给予我更大的灵感和艺术生命力。如果说“惠安女”系列还是具有地域性特点,那么此后的“寻觅者”则是我力求突破这种限制性条件、将符号作为绘画语言的载体,每一张作品都表达出不同的精神状态。我觉得创作最终还是个人思想的视觉记录,两个系列的创作之旅可谓是实现由守望情境到寻觅理念的转换,让我不断在绘画的世界中思索,找寻艺术最动人心魂的感觉。我想从个体维度切入,进而超越个人的维度。思想的游走,目的是探究与表现更为宽广的社会性思考,表达我们共性的思考和问题。这些系列作品的基础,缘于我向来十分重视手稿的重要性。我觉得以手稿入画,这种创作的延续体现出了个人的逻辑,强调创作思维的原生态,通过朴素的绘画语

14、言与坚持绘画本身的态度,在不同系列、不同媒介之间实现对接。我坚信手稿是呈现艺术家最为朴素、最为真实的状态,每条线条,每个笔触、每块颜色的游走所形成的痕迹,都记录了个人思考的意图和个性特征。纵观大师们留下的手稿,也是研究其艺术生成的第一手材料,那种不成熟、不可确定性的视觉记录,总能让我们从中洞悉艺术家进入画面的动机和初衷,也是最能显示才情的原始流露。绘画作品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艺术语言的追求,语言的锤炼是艺术家大的思维构架中最为外化的表现,所以从手稿入画的过程,是我最为关注、最觉得有趣味的地方。同时,我也注意到了近年来开始盛行的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潮流,将版画本身的技术属性与“沉浸式”艺术理念相契合,

15、将数码技术结合创作,在“寻觅者”原先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在更广阔的空间领域拓展新的可能性,表现内心对于世界面貌、时代浪潮和人生体验的情怀与感悟,以绘画的方式实现温暖与关怀,从而让人们走近彼此、启迪心灵、感受宁静、体验共享。三、时代叙事与表达今天,我们以历史的主动精神用视觉图像去记录这个时代,是历史赋予艺术家的时代命题。绘画如何回应历史之问?这是艺术家须要自觉思考的课题。根据新时代的文艺精神,主题性叙事绘画成为了众多文艺创作者研究和关注的话题,如何建构民族图像、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个人的社会性思考,这样充满机遇的时代艺术使命也融入了我的绘画创作中。在传统和黑白木刻方面,我推出了“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系

16、列。这取材于工业生产中最为普通的螺丝钉,它是路桥以及各种庞大机器设备中最不起眼的小零件,正是每颗小小螺丝钉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成就了大工业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已然成为制造业大国,我希望在创作中提升对工业题材的理解,把外延收得最小,以最为单纯的视觉符号表现其中的意义,这也是为了唤起我们对后工业化的反思,进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和科技革命的新挑战、新格局中创新发展。同时,“螺丝钉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弘扬的精神品质,我们众多的劳动者们甘愿作为螺丝钉,为社会的发展默默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作品通过复数的表达和去个性化的处理,把所谓的刀法技术含量降到最低,我希望把最为普通的螺丝钉变成可无穷复制延展、普通而又单

17、纯的视觉符号。它不可缺失,作为我心中的小火花,在时代的光芒中得以闪耀。木刻版画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完成于2018年,入选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展,画面以宇航员和载人火箭为核心要素,我通过木刻细密的刀法组织,突破时空超现实的构图布局,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涯,宇航员在飞船旁的操作表现出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和科学求实精神,周边围绕的众多卫星、火箭和飞船,表现出中国航天人不断探索的伟大征程,其背后则是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伟大精宋光智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 木刻 160110厘米 2018107美术家 ARTISTS本期名家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2023-06神。我用木刻版画独特

18、的表现手法与视觉符号语言,以一丝不苟的刀法、以饱满的感情绘刻中国航天精神,我延续了个人性的木刻语言的视觉特征和技巧,成功地把握了题材转换与木刻语言的巧妙结合,使主题性、艺术性和精神性得以有机统一,这无疑为主题绘画的木刻探索和创新性表现,提供了一次具有积极意义的探索和经验积累。我带领两位青年教师创作了大型丝网版画深圳生机勃勃,表现了深圳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推动前海开发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支持下,前海合作区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以制度创新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释放了发展动能,擘画了崭新

19、前景,从而被赋予新的重大使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作品以丝网版画的方式和艺术语言,打破时空地重构新人文景观,生动描绘了新征程中生机勃勃的深圳,表现了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前海,寓意深圳以全新的起点、全新的机遇,创造全新的未来,充分体现出创作者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的艺术情怀。正在创作的木刻袁庚最美奋斗者则以类似于三联画的形式,展现出深圳特区改革先锋人物袁庚的形象。中间一幅展示出一位改革开放初期神情坚毅、风度翩翩的先驱者形象,他的目光眺望着远方,似乎在思索着深圳蛇口的改变发展之路。袁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浓缩了蛇口工业区在改革开放初期敢为人先的先锋精神,画面呈现了从蛇口

20、第一炮到深圳特区现代化建设上的日新月异,表现了深圳改革开放40年奋发进取的精神。对于深圳题材的探索也在我此后的创作中得以延续,时代的精神得以物化彰显,改革先锋得以讴歌,绘画本体语言与个性表达得以融入时代的叙事中。我希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价值引领的历史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留下绘画图像的记忆。通过多年来的创作以及凭借在高校的教学研究经验,我坚信,绘画依然是对人类生存以及精神世界的一种思考、一种人文关怀和探索。我的系列作品就是艺术思维、观念、方法的一种综合体现。在时间的轨迹中,我认为,作为一名艺术家,在面对历史与社会的现状时,应当采取一种主动的姿态,以绘画作为一片场域,反映个人在时代浪潮下的一种认识,用个人擅长的造型语言构建一种叙事模式,不断推出精品佳作,永葆创作的活力。宋光智、李长兴、乔路遥 深圳生机勃勃 丝网版画 157200厘米 2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