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道安大师__佛教中国化的先驱者与奠基人_洪利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314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安大师__佛教中国化的先驱者与奠基人_洪利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道安大师__佛教中国化的先驱者与奠基人_洪利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道安大师__佛教中国化的先驱者与奠基人_洪利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年第 3 期道安法师是佛教中国化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佛教中国化”。道安的成就是全方位、系统性的:统一了僧姓;完善制定了 佛法宪章 僧尼轨范;首倡“净土”信仰;创立六家七宗之首“本无宗”;撰写、翻译、注释了大量佛学著作;编纂了中国第一部 众经目录;开中国佛教史上佛经目录学的先河等等,创造了佛教中国化的多项第一。梁启超先生誉他为“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称:“东晋之初,能使佛教有独立之建设,坚苦卓绝,真能发挥佛陀之精神,而不全藉清淡之浮华者,实在弥天释道安。道安之在僧史,盖几可与特出高僧之数矣。”本文简要梳理道安个人修学和僧团建设等几方面的成就,以期对当前贯

2、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有所启发。勤学精进,学识渊博道安,出生于西晋永嘉六年,俗姓卫,河北常山扶柳人,7 岁时开始学习儒家经书,12 岁出家为僧,20 岁受具足戒并外出游学。之后拜佛图澄为师,道安曾因“形貌不称”被人轻视,佛图澄却“与语终日”,还对看不起道安的人说:“此人远识,非尔俦也。”后来,佛图澄讲法,要道安复述,道安挫锐解纷,答辩有力,众人信服,时人流传道:“漆道人(指肤色漆黑),惊四邻。”道安具有良好的佛学功底,还对儒家学说、文学和历史深有研究。他一生重禅修、戒律,精研小乘教义和大乘般若学说,他以玄解佛,创立 本无宗,创佛教义理、学术研究之先河。习凿齿

3、在 与谢安论释道安书 赞叹道安法师“理怀简衷,多所博涉,内外群书,略皆遍睹,阴阳算数,亦皆能通,佛经妙义,故所游刃,作义乃似法兰、法道,恨足下不同日而见”。其时长安人称:“学不师安,义不中难”。丰厚的学养为道安大师接引徒众、与社会上层人士、居士名流广泛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译经文,泽被后世道安之前,“译经之人,名字弗说”,很难知道哪部经是何人何时何地译出来的。道安创撰 综理众经目录,为以后研究中国佛教的译经史著,提供了第一部可信、可据的译经史料书,即所谓 安录。道安在作总录时,坚持“不见不录”原则,凡入录者,皆要过目,若仅据耳闻,则弃而不取。除严格审定收录的经书外,道安还对经书翻译的来龙去脉

4、予以考订,使安录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惜已失传。现存最古的经录是南朝梁代僧佑所撰 出三藏记集 的第二部分经录,就是在全部吸收 安录 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而成的。安录 不仅在中国佛教史上意义非凡,在中国目录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开始并不被国人所认识,只能依附于玄学等思想进行传播,对佛经的翻译、注释不乏曲解之处。道安“穷览经典,钩深致远”,用三分科判讲解佛经一系列解经方法,对佛经进行注释,文/洪利民道安大师佛教中国化的先驱者与奠基人宗教33民族大家庭“析疑甄解”“序致渊富,妙尽深旨”,使佛经“条贯既序”,讲经者依之讲经“文理会通,经义克明”。这既有利于佛教的广泛传播,又为以后佛经的注

5、释作出了范例,为深入研究佛经创造了条件。在长安(今西安)时,道安争取执政者和佛教界支持,组织人才翻译经典。耗时七八年译出佛典 14 部 183 卷,百余万言。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道安总结佛经翻译的经验,提出“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方法性原则,受到后世的赞扬。增进和合,厘定佛规汉魏西晋时期,佛法初传,汉地僧人落发出家,都从师姓,因而姓氏混杂。于是道安提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他自己带头,将“竺道安”改为“释道安”,他的弟子也改为释姓,后来,道安在 增一阿含经 中称:“四河入海,无得河名;四姓为沙门,皆为释种”,证明其统一释姓的合理性,从此佛门姓释便成为中国佛教千年不变的永式。道安的改革,消弭了

6、僧人因姓氏不同而突显的身世、师门之别,更好地促进了僧团的自我认同,有利于团结,同时也体现了僧团在社会中的特色。东晋时候,佛教得到了空前发展,寺院增加,僧人和信众数量不断增多,各种弊端也就随之出现,僧众泛滥、鱼龙混杂、管理混乱也引起统治阶层的关注和不安。后赵武帝石虎就曾提出质疑:“又沙门皆应高洁贞正,行能精进,然后可为道士。今沙门甚众,或有奸宄避役,多非其人,可料简详议伪。”表明僧团所应表现出的清静庄严学修状态,所应具有的离世脱俗的精神风貌,已为王权和僧俗所认同、所期待。对此,道安大师十分焦虑:“云有五百戒,不知何以不至?此乃最急。”为护持僧团的清静,以规约来规范僧众,道安根据自己几十年的出家生

7、活经历、修持心得以及对戒律精神的理解,结合当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 僧尼轨范 佛法宪章 之三例: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三例制定出来之后,“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天下翕然奉行也”,道安通过对佛学和佛陀制戒意图的深刻理解,厘定规制,使僧团进一步融入到了中国特有的环境、文化、思维当中,从而加快、加深了佛教中国化进程。率先垂范,从严治教道安法师初出家就“笃性精进,斋戒无缺”,其后师事佛图澄,佛图澄“酒不逾齿,过中不食,非戒不履,无欲无求”的持戒修行让道安景仰不已。他在 比丘大戒序 中写道:“宁持戒而死,不犯戒而生。”可见其持戒之决心。道安不仅自

8、身严格持戒,对弟子们也严格要求。高僧传 释法遇传 中说到一个故事,法遇离开道安后,主持江陵长沙寺,寺中有一个僧人饮酒,法遇没有将他驱遣出寺。道安用竹筒盛了一根荆杖送给法遇,法遇明白了道安的意思,自责说:“此由饮酒僧也。我训领不勤,远贻忧赐。”于是命维那师杖他三下,并写信跟慧远说:“吾人微暗短,不能率众。和上虽隔在异域,犹远垂忧念,吾罪深矣。”这事感动了许多人。道安的好友东晋名士习凿齿在致谢安的书中赞叹道安说:“师徒数百,斋讲不倦,无变化伎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可见道安治教的风采。荷兰学者许理和对道安僧团的评价是“佛教

9、首次获得宫廷支持并首次由中国法师领导”,道安法师改变以往由印度或西域高僧主导的局面。早期追随佛图澄,代师宣法。后避战乱,于恒山建寺立塔,接引天下学人,逐渐形成“道安僧团”,并有两次分张徒众。第一次分徒在新野。时值荒年,寇贼纵横,北方战乱,他率弟子南下避走,走到新野,决定结合时局、各地风土人情和弟子的个性特点分遣徒众,命法汰到南下传法,并说:“彼多君子,好尚风流。”又命法和去四川,说那儿“山水可以休闲”。自己则率其余弟子到襄阳。后来法汰到建康(今南京),忠实地执行了道安“法依国主”的方针,并取得很大成就。法汰人在建康,但与道安保持着密切的通信联系。他经常向道安宗教342022 年第 3 期通报建

10、康的佛教情况,并常常写信向道安请教。法和按照道安大师的安排,来到四川弘法,也取得不错成绩,“巴汉之士,慕德成群”。后来前秦苻坚攻破襄阳,道安被虏到关中,法和便从四川赶到关中依止道安。道安大师第二次在襄阳分张徒众更是催生了中国净土宗初祖庐山东林寺开山祖师慧远大师。前秦大将符丕攻陷襄阳,襄阳即将陷落时,道安大师再一次分张徒众。慧远看着师父对即将分别的弟子一一叮咛教诲,对自己却无所交代,不觉跪在师父面前询问教训。道安大师勉励他说:“如公者,岂复相忧?”由此可看出道安对慧远是何等的信赖。此后慧远驻锡庐山,以东林为道场,修身弘道,著书立说,创白莲社,成为净宗祖师。世出世间,圆融无碍妥善处理政教关系,是宗

11、教在中国获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道安首次提出“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的论断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佛教的重要原则。道安注重与当地官僚士大夫的往来,其学问道德吸引了一大批官员和居士名流,“四方学士,竞往师之”,“大富长者,并加赞助”,东晋的封疆大吏如桓朗子、朱序、杨弘忠、郤超等都非常敬重他。东晋皇帝还“遣使通问”,发布诏书,表彰道安弘扬佛教之功,并赐道安同“王公”一样的“俸给”。前秦军攻占襄阳俘获道安、习凿齿后,苻坚高兴地说:“朕以十万之师取襄阳,唯得一人半。”别人问是谁,符坚说:“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也。”并表示“安公道德可尊,朕以天下不易”。道安大师道德高风,千载以下,仍令人神往。在与外界接触交

12、往过程中,道安法师虽倍受各方赞誉和支持,但始终保持了一个出家人的本色,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如道安来到襄阳后,东晋名士郗超特意派人送来白米千斛,还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表示敬意。道安回了一封信,只有一句话:“损米千斛,弥觉有待之为烦。”寥寥数语道出了人在世间无法做到“无待而逍遥游”的事实,更道出了出家修行的宗旨,亲切自然,意味深长。宗教要长期生存发展,必须与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相适应。2016 年和 2021 年两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都强调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佛教在中国的传承发展,就是一部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在历代祖师大德的不懈努力下,成为外来宗教中国化的成功典范,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

13、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中国化不是完成时,永远是进行时,需要回望来时的路,走稳脚下的路,看清未来的路。当前,佛教界也面临着一些影响健康传承的因素,例如:有的商业资本千方百计试图涉猎佛教领域,借教敛财;少数出家人法治意识不强,管理能力不够,不善长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僧团内部之间不和睦,或跟社会上其他关系紧张;也有的学修懈怠,对弟子的培养和佛教长远发展也缺乏思考和担当;有的持戒不严,追名逐利,贪图享乐,甚至违法违戒,引发社会诟病。这些现象虽不是主流,但也腐蚀着佛教肌体,影响其社会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1 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支持引导宗教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全面从严治

14、教,带头守法遵规、提升宗教修为。要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完善领导班子成员的民主监督制度。强调要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这些要求是对上述佛教界与新时代不相适应的诸多现象,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的对症良药。回望历史,道安法师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位里程碑式人物,从他的事迹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他在顺应时代的思考和探索,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关于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加强宗教工作党政干部、宗教界代表人士、宗教学研究这三支队伍,特别是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佛教界有识之士当从祖师大德身上汲取营养和力量,学修精进,严持戒律,恪守本份,不断提升宗教修为,同时,要建章立制,加强管理,自重自律,整饬教风,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作者单位:湖北省佛教事务服务中心)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