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甲类仓储区的常见安全管理隐患与对策.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29281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类仓储区的常见安全管理隐患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甲类仓储区的常见安全管理隐患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甲类仓储区的常见安全管理隐患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甲类仓储区的常见安全管理隐患与对策 甲类仓储区是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集中储存的场所,火灾危险性高,燃烧与爆炸的可能性较大,是重要的危险源。先天不足,管理不善,就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甚至会造成恶性灾害事故,一些储存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危险物品仓库,一旦发生火灾,即使运用现代化的消防技术力量,有时也难以处置。笔者检查过百余家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企业的甲类仓储区,感觉企业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撇开这些企业因建造早未经有资质单位进行科学论证和设计而造成的库址选择不当、总平面布置不合理、建筑构造不科学等先天不足的安全隐患不说,企业对甲类危险物品仓储区的管理亦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企业通过相应的对

2、策是能够弥补的。 现将本人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上述常见安全管理隐患整理如下,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出现在中小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企业,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供安监人员在安全生产检查、企业进行自我整改时参考。 一、规章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体现在: 1、企业未编制甲类仓储区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等相关规章制度,未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者制订了但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2、企业负责人和仓储管理人员未取得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不熟悉仓储区内危险物品的理化性能,缺少相应的专业技能。 3、员工不会使用应急救援器材。部分员工不会正确佩戴防护用品、使用灭火器,甚至有员工不会把灭火器

3、从墙上取下来。 二、未设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混存、混放、特别是超量存放现象突出。主要原因有; 1、保管人员缺乏相关知识,不懂所保管物品的危险特性,不知道如何科学存放。 2、进货时因某种原因说明书上标注不清或出于技术保密需要,有关货物品名被故意隐去,换成企业物品代号,而仓库保管人员又未充分掌握其危险特性。 3、缺少贮存场地,危险物品被随意堆放。 4、无人管理或管理混乱。 5、贪图方便,盲目自信。 典型案例:1993年广东省深圳市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仓库,将硝酸铵(65t)、高锰酸钾(10t)、硫化碱(10t)、过硫酸钠(20t)、碳酸钡(10t)、火柴(3000箱)等易燃易爆危险

4、化学品混存于一库房内,发生大爆炸,造成了死亡15人,受伤823人,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的“8•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 三、火源控制不严。 火源是指引起可燃物燃烧的一切能源,包括明火焰、赤热体、火星、电火花、化学能等。甲类仓储区中的常出现的火源主要有: 1、库房内及周围的明火作业、周边烟囱飞火、炸飞的爆竹、吸烟的烟头,汽车排气管的火星等外来火种。 2、装有易燃易爆物品槽罐车卸货未可靠静电接地,使用铁质工具碰击打火,皮鞋铁钉摩擦火星、化纤衣服静电火花。 3、储区内违规进行搬运、分装作业。 4、不宜露天存放的物质,在太阳的曝晒下发生反应等。 四、日常养护管理不当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品

5、种繁多,性质各异,危险性大,容易发生事故,实行科学化、制度化的日常管理是保证安全的前提。日常养护管理不当体现在: 1、甲类仓库内住人、内设办公室、休息室。 2、仓储区无人管理或管理松懈,无关人员可随意出入。 3、货物出入库未经核查登记,无进出台账或台账弄虚作假。 4、未落实日常巡查制度,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5、疏于管理,未根据所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进行养护。养护不善、导致产品变质、引发事故。 典型案例:1964年7月14日,日本东京都品川区海岸边物资仓库起火爆炸。随着一声巨响,一个仓库被爆得粉碎,冲天火柱腾空而起,转瞬间数栋库房被大火吞没,爆坑直径7m,深1.8m,爆炸造成附近从事

6、消防活动的人员19人死亡,烧伤48人。事故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成排库房20栋,主要存放硝化棉和有机氧化物,着火起因是硝化棉在存放过程中逐渐干燥、分解引发自燃和爆炸。 五、易被忽略的安全细节 1、甲类危险物品包装不符合要求,如保险粉未采用金属桶密闭封装,甲类易燃易爆液体使用普通玻璃瓶包装。 2、存放重密度气体、重密度易气化液体仓库内阴沟未妥善处置。 3、使用无阀门控制的带压玻璃管、塑料管液位计。 4、仓储区内架设临时电线、安装不合格的保险装置,使用普通型电气插座,灯具不防爆,测爆仪安装不合理等。 5、消防通道内堆放物品,消防设施配置不足或位置摆放不合理。 6、仓储区的门开启方向不科学,使用材质不

7、合理。 7、应急救援器材配备数量不足,选型不当或位置摆放不合理。 8、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 9、仓储区内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未定期检测。 从现场检查的结果来看,企业暴露出来安全管理隐患是多方面的,同一企业往往存在多种问题。有一些是表象的不足,有一些是深层次的意识上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对策: 对策一:建章立制,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1、企业建立健全以第一责任人为中枢的安全责任体系。结合企业实际编制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确立本企业安全生产目标,逐层分解,层层落实安全责任。 2、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

8、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生产和效益。一个企业如果形成了安全文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会不断增强,安全操作技能和对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会不断提高。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参加管理,能有效地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 对策二:教育培训,科学管理,注重细节。 1、培训有助于提高受训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进而有助于正确识别安全隐患、排除隐患、减少和消除事故,企业负责人和仓储管理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科学管理,注重细节: 1)甲类仓库内不得住人、不得内设办公室、休息室。 2)甲类危险物品库必须设专人管理,收、发危险物品时,应遵守仓库管理规程,把好接收、清

9、点、验收、入库、出库关,认真作好台账记录; 3)根据危险物品的分类、危险特性,按照有关标准分类、分区、定品种、定数量、定库房、定人员储存管理。小型仓库应按类,分间、分堆存放。堆垛间及建筑物、其它设施间需保持安全距离,杜绝超量存放。 4)化学性能相互抵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品、使用不同灭火剂的物品不准同库储存。 5)爆炸类物品不准和其他类物品同贮,必须单独贮存在远离城镇的专库中,并与固定建筑、交通干道、输电线路保持一定距离。 6)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必须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等隔离贮存。 7)易燃气体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贮。 8)盛装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必须安装压

10、力表、安全阀、紧急切断装置。 9)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不得与氧化剂混合贮存,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应单独存放。 10)防湿防潮的危险物品要包装正确完好,不能直接堆放在地上,门窗孔洞要防湿防潮,门及储存室四周还应构筑防水堤。 11)易燃易爆品应注意通风,防止阳光直射,避免因玻璃上的气泡疵点引起热能聚焦,导致事故。 12)严格控制火源进入甲类仓储区。动火作业要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灌装作业静电必须可靠接地,库区内不得进行分装作业。 13)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仓储区,贮存期间应定期养护,控制贮存场所的温湿度。 14)从业人员按作业场所安全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15)仓储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

11、应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 16)在仓储区显要位置上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物品周知卡。 17)消防及应急救援器材应放在方便取用的地方,数量充足、经常保养。 18)电线、保险装置、灯具、插座等电气设施选型正确,安装合理。 19)报警器应安装在工作人员易看到和易听到的地方,报警器探头在室内应按照“低温、重密度物质位置偏下,方向向上,高温、轻密度物质位置偏上,方向向下”的原则安装,在室外除了上述原则外还应遵循“下风向,防淋湿”原则。 20)甲类仓储区内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测。 对策三:检查、考核,安全重在落实 事实表明,企业光有完善的规章制度、熟练的操作工人是不够的。安全的前提是减少和消灭隐患,企业通过自查、巡查、专家检查、综合性检查、专业检查,能发现甲类仓储区的安全隐患。对查出的问题,当场解决,并落实责任人;对一时无法整改的,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制定救灾预案。 另外,推行标准化作业程序,定期演练应急救援预案,科学考核评估,努力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也能提高甲类仓储区的安全程度。 安全始于细节,管理决定成败,抓基础,强素质,重执行,才是抓好甲类仓储区安全,根治安全管理隐患的真言良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